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基于GIS技术探讨我国花生品质空间分异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一种利用GIS技术实现定量分析花生品质空间分异规律的方法。根据光、温、水、土与花生品质表现的耦合性,选择对花生品质有影响的9个生态因子,建立空间分布分析模型,在Arcgis环境下利用该模型分析我国花生品质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借助于GIS技术,可以实现在空间上分析花生品质的分异规律,以花生脂肪含量为例,其空间分布趋势明显,呈从北至南减小趋势,其高含量区域主要分布在甘新区域,而川渝黔地区最低。分析结果对花生生产及育种部门有针对性地提高花生品质,开展品质育种工作,建立花生专用生产基地、优化区域生产布局具有指导性意义。同时,该方法可以为其他作物品质、种植等区划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花生生产与品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该区花生种植分布广,规模种植区域相对较集中,但生产上存在着品种混杂、种性退化、商品性差及栽培技术不规范和深加工滞后等问题。文章介绍了研究区域的概况,分析了花生生产现状特征及花生品质特征。结果表明,受生态条件限制,花生脂肪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中等,油亚比值普遍偏高。在空间分布上,蛋白质南高北低,而脂肪含量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油亚比则是东部丘陵区高于西部平原区,主产区低于非主产区。指出该区应紧紧围绕花生作为区域性的重要经济作物和优势农产品,以大幅度提升花生种植效益为核心,强化空间合理布局,实施标准化无公害和基地化生产,提高单位面积投入产出率,提升深加工水平,铸造国家"植物蛋白源、加工原料源、农田生物互补源",促进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和区域花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郭洪海  杨萍  杨丽萍  李新华  万书波  符明联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044-10046,10068
四川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该区花生种植分布广,规模种植区域相对较集中,但生产上存在着品种混杂、种性退化、商品性差及栽培技术不规范和深加工滞后等问题。文章介绍了研究区域的概况,分析了花生生产现状特征及花生品质特征。结果表明,受生态条件限制,花生脂肪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中等,油亚比值普遍偏高;在空间分布上,蛋白质南高北低,而脂肪含量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油亚比则是东部丘陵区高于西部平原区,主产区低于非主产区;指出该区应紧紧围绕花生作为区域性的重要经济作物和优势农产品,以大幅度提升花生种植效益为核心,强化空间合理布局,实施标准化无公害和基地化生产,提高单位面积投入产出率,提升深加工水平,铸造国家"植物蛋白源、加工原料源、农田生物互补源",促进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和区域花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花生蛋白质含量空间分布预测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光、温、水、土与花生品质表现的耦合性,选择影响花生蛋白质含量的9个生态因子,建立花生蛋白质含量空间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预测我国花生蛋白质含量的空间分布状况。预测结果表明,花生蛋白质含量从北至南呈增高趋势,高含量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以南,最低值为13.3%,出现在吉林省;最高值为32.9%,出现在台湾省;平均值为26.9%。该预测结果对花生生产及育种部门有针对性的提高花生蛋白质品质,开展品质育种工作,建立花生专用生产基地、优化区域生产布局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下游区域花生生产与品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引导和深化长江中下游区域花生生产的区域分工、高效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为提升花生产品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长江中下游区域花生生产与品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花生种植规模与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生产水平区域差异明显,单产水平较低,增产潜力较大,优越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确保花生收晒质量;受生态条件所致,生产上应用的品种主要是珍珠豆型花生,花生品质属食用高蛋白、油用中脂肪花生区,且O/L比值普遍偏高,有利于增强花生制品的稳定性;在空间分布上,花生蛋白质含量由西北向东南、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高,脂肪含量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降低,沿江高砂土区和江南丘陵区花生O/L比值明显高于长江以北地区.气候与土壤肥力条件是影响花生蛋白质、脂肪含量及O/L比值高低和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6.
王世宁  刘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061-11064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以任县为例,对区划目标、区划原则、生态功能区划的衔接、功能区划因子的选择、区划方法和区划结果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土壤肥力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影响花生品质的主要土壤肥力因子,量化主要影响因子的作用程度,为花生品质区划、优良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8年全国18个花生主产省的花生品质数据及其对应点的土壤数据为基础,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肥力因子对花生品质的影响。[结果]土壤全氮含量是影响花生蛋白质含量的主要因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Y=0.0001794X2+25.597;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花生脂肪含量的主要因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Y=0.162X1+43.317;同时土壤有机质也是影响花生油亚比的主要因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Y=0.01504X1+0.954。[结论]不同肥力因子对花生品质的影响不同,改善花生品质应通过施用合适的配比肥料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韩诤 《河北农业》2014,(11):10-11
花生是喜温作物,生长发育除要求一定温度的持续期和积温外,其生殖生长期还要求一定的高温条件。花生品种的生态区划,应以花生对气候生态环境的要求为基础,抓住对花生生育起决定作用的关键温度条件,作为区划的主要指标,来确定我国花生不同生态类型品种的适宜气候区域,使区划简明、适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湖南柑橘生产区划与发展对策。[方法]以2002~2011年《湖南农村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以种植面积和产量为主要指标,在明确湖南2001~2010年柑橘生产集聚优势区、次优势区和非优势区的基础上,结合湖南柑橘避冻区划、生态区划和品牌战略实施,划定柑橘带,进行优势区域布局,并提出了着力打造"三带"的柑橘生产发展对策。[结果]湘西柑橘带应重点建设宽皮柑橘鲜食与加工基地,冰糖橙、安江香柚等特色基地,产品以鲜食为主,以橘瓣罐头和橙汁为辅;湘中柑橘带重点建设鲜食加工兼用温州蜜柑产业带;湘南柑橘带力争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鲜食脐橙和加工甜橙产业带,提高单产,改善品质。[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优化柑橘生产区域结构和推进柑橘产业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山西省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不断拓宽亲本优质源;加强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完善优质强筋小麦品质区划;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小麦品质测试中心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研剖析广西花生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优化广西花生产业布局、提升花生产品竞争力及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2019年通过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花生种植面积、区域分布、栽培品种、产量、种植收益,以及花生加工企业原料来源、产品品牌建设、加工规模及销售等情况进行调研,综合分析广西花生产业现状,找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结果】广西属于我国南方春秋两熟、油食兼用的花生产区,各地市均有种植,普遍采用轮作或套种等种植方式。根据广西花生种植集中区域的地理位置,主要分为五大产区:桂南花生产区(南宁市和崇左市),桂中花生产区(来宾市和贵港市),桂北花生产区(桂林市),桂东花生产区(贺州市和梧州市),南部沿海花生产区(北海市、钦州市和防城港市)。2019年广西花生种植面积21.85万ha,总产量67.20万t,65%用于榨油、25%用于食用、10%作种用。广西花生生育期短,适应性广,种植效益高,但种植机械化水平较低,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农户自给自足生产为主,无机械干燥设备,花生品质受天气影响较大,且不同年份或种植户间的花生品质差异明显;广西花生加工产品主要是花生油和烤果类,由于本地生产的花生收购价格高,加工企业生产原料主要来源于其他省份或从国外进口,无法有效带动广西花生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布局;发挥区域优势,形成区域特色;加强基础研究,促进产学研联合攻关;加速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提高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从而实现广西花生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花生优势区域的拓展及转移受多种因素制约,且以降水量的制约最为明显。为探讨辽宁花生产业的区域布局及拓展空间,以阜新近50a的降水变化为例,采用降水保证率、降水变率、土壤水分蒸发量及土壤水分盈亏特征等参数分析辽西北降水规律,并进行花生水分适宜性评价。分析表明,“十年九旱”仍是辽西北基本气候特征,且这种特征可能有继续恶化趋势。该区域4—5月的降水保证率偏低,土壤缺水量达100 mm,冬春季的降水变率大于110%,发生春旱的机率最大,对花生春播极其不利。而从花生生长季节水分分析,辽西北的降水条件基本能够满足花生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且花生生物产量y与降水量x间显著服从于方程y=a+bx,相关系数r=0.999。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辽西北花生生产需着重攻克避旱播种、生态防风蚀和避免与粮争地等三个方面的技 术难点。  相似文献   

13.
漯花4号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适应河南省花生生产发展需要的高产、稳产、抗病花生新品种。2007-2008年参加了河南省花生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了河南省花生生产试验。3a平均荚果产量比对照豫花11号增产8.24%;抗花生网斑病,感花生锈病,抗花生病毒病;蛋白质含量为24.39%,粗脂肪含量为52.72%,油酸亚油酸比值(O/L)为1.11。2010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任仲 《安徽农学通报》2014,(1):74-74,89
介绍了蒙城县的地理位置和农业生产概况及花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花生生产对策,主要包括: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研究推广良种良法、全程机械化以及培育花生加工企业等,以期使蒙城县花生生产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泉花2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满足生产需求,选育高产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方法,以育种中间材料‘626-2-1’为母本,‘泉花327’为父本,育出花生新品种‘泉花27’。2010—2011年参加江西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5173.95 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10.10%;籽仁产量3588.75 kg/hm~2,比对照增产7.64%。2010—2011年同时参加广西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082.4 kg/hm~2,比对照‘桂花21’增产12.17%;籽仁产量2582.25 kg/hm~2,比对照增产4.71%。2014—2015年参加福建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3901.5 kg/k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9.3%;籽仁产量2779.5 kg/km~2,比对照增产13.1%。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鉴定‘泉花27’高抗青枯病。‘泉花27’高产高抗青枯病,于2012年通过广西和江西品种审(认)定,适合在广西、江西和福建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提高花生产能,确保油料供给安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我国油料产业现状及花生生产状况和地位,花生较其他油料作物的优势及提高花生产能,确保粮油安全的目标任务、发展对策与建议措施。阐明了我国油料和花生产业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提出了重点发展沿黄花生产业带、巩固和发展传统优势区域的长期发展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和科学研究支持力度等措施,以解决我国油料供给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1998—2017年中国10个花生主产省(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初级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对我国花生生产要素投入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测算了要素之间的影子替代弹性,并分析了替代弹性的地区差异。本文对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进行了验证和拓展,研究发现:1)初级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和要素相对价格的提高对机械、化肥这两种要素投入均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化肥可以成为劳动的替代要素,土地要素与农业机械要素之间呈现伴随关系。2)劳动力与机械、劳动力与化肥、土地与化肥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土地与机械之间存在明显的互补关系。受地形条件的约束,劳动力与机械的替代弹性存在地区差异。因此,建议通过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化服务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将农机农艺融合较为成熟的技术模式,作为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在花生主产区逐步推广,积极推广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和分层施肥等新型节肥技术。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花生生产对我国花生生产及当地经济增长意义重大。为评价河南省花生生产的资源使用情况、环境压力及可持续性,根据2007年和2011年河南省花生生产的相关数据,运用能值原理和分析方法,以能值自给率、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入率、环境负载率、能值密度以及能值可持续指数为基本指标,对河南省花生生产系统的能值投入、生产效率及环境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农业主要依靠自然资源投入相比,河南省花生生产系统的发展投入了较多工业辅助能值,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相对较高,目前对环境的压力相对较小,系统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化肥和农药等工业辅助能值投入的增长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系统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为促进河南花生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应该调整其能值投入结构,提高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增加可更新有机能值的投入,将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投入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