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5月,我国南方部分省份相继暴发了以高热为主要特征的生猪疫情,最初被学术界统称为"高热病",各省畜牧局及时出台了生猪"高热病"防治技术规范,农业部也迅速组织有关单位及有关专家,对"高热病"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病源分离鉴定、动物实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猪蓝耳病病毒变异株.2007年1月,农业部正式确定"高热病"即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但2007年入夏以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呈大暴发流行,传播之快,发病之高,影响之大,开创了建国以来我国生猪疫情之最,全国有26个省份同时出现了生猪疫情,给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北方牧业》2007,(7):3-3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农业部及时部署开展各项防控工作,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技术措施。为做好200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主要猪病防控工作,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农业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要做好2007年猪病防控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牧业通讯》2007,(11):34-35
2007年5月16日,农业部召开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通报当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情况,分析疫情形势,进一步部署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据农业部通报,2006年6月份,全国共有12个省份暴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疫情28次,因“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生猪379.8万头,死亡99.2万头;2007年,有26个省份的310个县市发生不同程度的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发病猪31.3万头,死亡8.2万头。该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严重损失的同时,导致猪肉价格飞涨,增加人民生活成本,影响社会稳定。为了解广东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情况,笔者进行了此次调查。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药杂志》2007,41(7):2-2
6月20日,农业部召开全国高致病陛猪蓝耳病免疫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发展生猪生产、加强疫病防控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入分析疫情形势,部署全面开展免疫工作。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强调,各级兽医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疫情形势,狠抓免疫工作落实,构建防控长效机制,切实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牧业通讯》2007,(13):23-24
6月20日,农业部召开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发展生猪生产、加强疫病防控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入分析疫情形势,部署全面开展免疫工作。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强调.各级兽医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7.
每期关注     
要闻农业部召开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工作会议部署防控工作6月20日,农业部召开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发展生猪生产、加强疫病防控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入分析疫情形势,部署全面开展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8.
猪"高热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农业部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药杂志》2007,41(11):58-59
我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目前得到有效控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措施在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006年夏季,我国南方省份发生了猪“高热病”疫情。经过专家综合分析和多次复核,确定该病毒是猪“高热病”的原发病因,定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2007年上半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继续呈点状散发,下半年随着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供应量逐步加大,生猪疫情得到有效遏制。7-8月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高发期,生猪疫情发病率比6月份和去年同期明显下降。10月1日-25日,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点29个,发病3608头、死亡710头。与9月相比,分别…  相似文献   

10.
《中国猪业》2011,(6):67-67
本刊辑:据艾格农业网2011年5月17日报道,北京市已完成全市158.4万头生猪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首次免疫工作.成为国内第一个完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的省份,为防止疫情的传人和发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至目前,北京没有发生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动物检疫》2007,24(6):13-13
近期发生在广东省云浮市的猪”高热病”疫情。已被确诊为由猪蓝耳病变异病毒引起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2007年5-月8日。农业部召开防控工作研讨会,分析疫情形势,对下一步防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各级兽医部门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加强免疫监测,强化督促检查,切实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农业部及日寸部署开展各项防控工作.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币斗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技带措施。近日,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提早做好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防控工作.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信息驿站     
<正>农业部确定高热病病原针对2006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农业部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研  相似文献   

14.
<正>据农业部通报,2006年6月份,全国共有12个省份暴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疫情28次,因"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生猪379.8万头,死亡99.2万头;2007年,有26个省份的310个县市发生不同程度的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发病猪31.3万头,死亡8.2万头。该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严重损失的同时,导致猪肉价格飞涨,增加人民生活成本,影响社会稳定。为了解广东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情况,笔者进行了此次调查。  相似文献   

15.
信息大观     
农业部6月底前完成猪蓝耳病变异病毒集中监测近日,农业部召开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精神,通报当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情况,分析疫情形势,进一步部署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  相似文献   

16.
《北方牧业》2007,(12):30-30
<正>6月15日,中牧股份成都药械厂生产的首批52万毫升针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专用新型疫苗经检验合格,正式下线,新型疫苗开始陆续调往生猪主产区、疫情高发区。2006年夏秋季,我国南方部分省份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农业部积极组织科研人员联合攻关,确定猪蓝耳病  相似文献   

17.
《山东饲料》2007,(6):45-46
2006年夏秋季节,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今年1—5月.全国有22个省份先后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为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农业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及时部署做好重点地区免疫工作,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和养殖场综合防控工作。组织指导有关科研单位,加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研制,抓好疫苗生产、供应等。同时,加强科普知识的宣传。取得了明显成效。6月11日下午,农业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由国家首席兽医官、农业部兽医局局长贾幼陵通报有关情况。本刊摘登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便于大家了解情况.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工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农业部及时部署开展各项防控工作,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技术措施。近日,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提早做好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防控工作,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通知要求,各级兽医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按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和《猪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要求,开展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主要猪病防控技术培训,做好防控猪病各项应对准备工作,确保发生疫情时,能够及时诊断,及时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9.
自2006年以来,生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流行情况严重,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沉重打击,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广大养猪户的生产积极性也受到了沉重打击.为有效控制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流行,保障养猪业的健康稳定发展,2007年起农业部把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纳人强制免疫病种,要求对所有应免生猪进行强制免疫.有关研究表明,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的免疫对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会推迟猪瘟疫苗产生免疫抗体的时间).由于增加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强制免疫,也加大了基层生猪防疫工作开展的工作量和难度,难以确保面上免疫的密度和免疫效果.为了寻找-个比较合理的猪病免疫程序,利于我市更好的开展生猪的防疫工作,确保面上的免疫密度和免疫效果,我们选择了-个规模猪场进行了猪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的免疫试验.  相似文献   

20.
《江西饲料》2008,(3):47-48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农业部及时部署开展各项防控工作,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技术措施。近日,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提早做好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防控工作,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