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农技服务》2004,(10):58-59
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营养液或固体基质加营养液栽培作物的方法。它不利用天然土壤,而是把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溶解于水中制成营养液,由营养液提供营养进行作物栽培,又称营养液栽培:  相似文献   

2.
蔬菜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土栽培(soilless culture,hydroponicS,solution culture)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营养液或固体基质加营养液栽培作物的方法。它不利用天然土壤,而是把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溶解于水中配成营养液,由营养液提供营养进行作物栽培,又称营养液栽培…。  相似文献   

3.
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营养液或固体基质加营养液栽培作物的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发展150余年,在推动园艺、农业及林业的生产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基质与营养液配方及其应用是无土栽培技术的核心。该研究在论述无土栽培的分类体系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无土栽培蔬菜、花卉基质配方的类型、应用优势与应用范围以及营养液配方的类型、应用优势与应用范围和成分调控,分析了我国无机耗能型和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式的优缺点与应用范围,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方向,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正>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营养液或固体基质加营养液栽培作物的方法。又名营养液栽培、水耕、溶液栽培等。1无土栽培的主要类型1.1水培。营养液膜技术,深液流技术,浮板毛管技术等。1.2无机基质培。砂培,砾培,珍珠岩,蛭石培等。1.3人工合成基质培。岩棉培,陶粒培等。1.4有机基质培。泥炭培,锯木屑培,砻糠灰,稻壳培,秸秆基质培,椰壳粉基质培等。2我国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2.1研究和生产应用起步阶段(20世纪7080年代)。1970年以后,开展作物(蔬菜  相似文献   

5.
80.无土栽培分几大类型? 现在只能按照固定作物根系的方法和根系深入基质的种类(基质是无土栽培中作为固定根系的主要物质)及通气方式、供液方式的不同,大体上可将无土栽培分为固体基质培和非固体基质培两大类型。 (1) 固体基质培是指利用固体的基质代替土壤以滴灌供液来栽培作物的方法。即在一定的容器内,填充一定量的基质,作物栽在基质中,定时定量供给营养液,根系通过基质  相似文献   

6.
无土栽培指不使用天然土壤而使用营养液灌溉进行作物栽培的方法。我国常见的无土栽培方式有营养液膜水培、浮板毛管水培、深液流水培、喷雾栽培、有机生态型基质固体栽培、基质袋培、岩棉培、基质槽培、鲁sL型槽式基质培等等。  相似文献   

7.
无土栽培不用天然土壤,而是用营养液或其他施肥方式来培养或种植植物。目前,我国将无土栽培技术应用于花卉种植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包括水培和固体基质培,本文简单论述了无土栽培技术的定义及特点,进而分析了无土栽培技术在花卉种植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生产绿色食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生产绿色食品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100081)郑光华一、什么叫无土栽培根据国际无土栽培学会的规定,凡是不用天然土壤,使用或不使用基质,用营养液灌溉植物根系,或用其他施肥方式来种植作物的方法统称为“无土栽培”。无土栽培...  相似文献   

9.
新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不同于常规的营养液栽培。也不同于纯粹的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既结合了二者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不足,即用有机质加无机基质代替天然土壤,用消毒有机固态肥加无机肥代替纯营养液或纯有机肥,是直接用清水灌溉作物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固体基质或营养液代替天然土壤向作物提供良好的水、肥、气、热等根际环境条件。使作物完成从苗期开始的整个生命周期。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与49团通力合作,经过实验与示范。探索出了适宜本地低成本、高效益的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该技术在当地发展设施农业的应用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蔬菜基质栽培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蔬菜基质栽培是用固体基质(介质)固定蔬菜作物根系,并通过基质吸收营养液和氧的一种无土栽培方式。文章概述了国内蔬菜基质栽培的主要类型,分别为槽式基质栽培、袋式基质栽培和立体垂直基质栽培,综述了发展蔬菜基质栽培技术相对于土壤栽培的比较优势以及基质栽培中基质配方、营养液配方和肥水管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国内蔬菜基质栽培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适当的建议,最后展望了蔬菜基质栽培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中国蔬菜基质栽培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生物炭是由生物材料在厌氧或无氧条件下,经高温热解产生的一类富含碳素、孔隙发达、比表面积巨大、高度芳香化、性质稳定的固态多功能材料。生物炭施入土壤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增强蓄肥保水能力、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植物菌根生长,进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作用。本文从生物炭的性质特征以及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生物炭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指出了未来生物炭应用的研究方向,为生物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无公害蔬菜无土栽培基质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以煤渣、珍珠岩和菌渣为供试材料,将其配制成复合基质,以莴笋为供试蔬菜,研究了各复配基质的理化特性、重金属含量、营养元素的变化及其对莴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基质 J3(煤渣珍珠岩菌渣=114)的各项指标都优于其它几种基质,栽培出的蔬菜 NO-3,重金属含量低,栽培后基质营养元素含量仍很高,可作为多茬栽培的基质,是较为理想的无土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4.
农林复合经营土壤养分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土壤养分变化的研究,结果一明,幼林期农林养分的竞争较小,选择适宜的间作品种有利于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豆科作物以改善土壤速效性氮,降低磷的含量为特性;谷类作物能较全面地改善土壤的养分含量;西瓜种植因施肥,可改善土壤的有机质,速效性氮和速效性磷,但肥效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效无土栽培基质制备方法,研究不同组成对蛭石无土栽培基质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以实际农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蛭石为主要原料,分析蛭石组成、配比与含量、湿度、颗粒及营养液浓度大小对农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制备优质蛭石基培养基质。【结果】添加有机质复配料更适合农作物的生长;经吸附营养液的蛭石含量为45%最佳;60目培养基质和80%湿度最佳;利用蛭石缓释作用吸附复合肥营养液有助于作物生长;蛭石∶秸秆∶蘑菇料∶甘草料∶珍珠岩的体积比为15∶5∶5∶5∶4最佳。【结论】利用蛭石的缓释性能,制备的蛭石基培养基质价格低廉,具有良好的育苗效果,推广价值大。  相似文献   

16.
免耕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实用技术,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作用甚大。在此,阐述了免耕定义、原理、作用及免耕的历史与发展,归纳了免耕对土壤水分、温度、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生物学和作物生长发育及最终产量、经济效益方面等的影响:免耕由于减少了土壤蒸发,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进作物生长;但免耕降低土壤温度,特别是春季,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同时,免耕土壤结构、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活性相对稳定有利于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作物生长。在产量和效益方面,免耕有利于提高产量,更有利于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土配方施肥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具有必要性,同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实施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具有局限性。为解决目前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困难的现状,从土壤现状、技术层面、社会层面等多方面确定该因素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测土配方施肥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面因素,对目前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过程中存在的限制问题和阻抗因素进行简要讨论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困难,无法根据农作物的生理特性保证施肥效果,更无法获得耕地肥力与作物养分水平的协同作用,主要受到政府、企业、科研团队和政策等多方面的局限性,同时资金和技术对推动测土配方施肥具有显著影响。[结论]落实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解决农作物需肥特性和土壤供肥能力不平衡的矛盾,对农业林业生态环境具有前瞻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多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及利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可操作性强的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利用模式:利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中的土壤养分测试数据和肥料田间试验数据建立粮食、蔬菜和大宗特色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利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提出不同农作物的适宜种植区、土壤类型、土壤养分、大权重评价因子及主要改良方向;利用测土施肥配方技术指标体系中的产量回归方程估算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因此,利用地力评价系统提供的土壤有效养分测试数据和空间数据,扩大了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的使用范围,提高了应用的可操作性和智能化程度;利用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提供的施肥数学模型,地力评价系统可对规划的农作物进行目标产量的估算,提高了地力评价系统评价内容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液体和固体制种技术比较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食用菌液体和固体两种不同制种技术的成本利润率,探讨食用菌液体制种技术的经济效益优势,为推广液体制种技术,推动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思路。【方法】本文以一个食用菌试验室和一个食用菌规模化生产基地为实例,详细记录并统计2009年和2010年白灵菇液体和固体制种过程和出菇情况,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成本收益比较分析。【结果】液体制种技术的经济效益优势明显,如制种周期减少约24 d, 栽培袋菌丝满袋时间缩短约10 d, 污染率减少1.5个百分点, 每栽培袋成本降低0.732元, 成本利润率提高42.08%,但液体制种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还存在诸多发展瓶颈。【结论】与食用菌固体制种方法相比,液体制种在菌种质量、减少污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稳定性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液体制种的普及和推广,关键是需要改进与摇床和发酵罐相配套的接种设备,加快农科研与市场的充分对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大力推动中国食用菌液体制种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局部根区灌溉水肥耦合效应的研究背景、研究进展。局部根区灌溉水肥耦合在节水条件下可以提高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利用率,稳定作物产量,提高品质;有利于降低硝态氮的淋洗,增加耕层残留,增加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机会;有利于减少土壤气态氮挥发,防止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同时,该方式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