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白羊草种群繁殖的数量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董宽虎  米佳 《草地学报》2006,14(3):210-213
于抽穗-开花期测定分析白羊草(Bothrioch loaischaemum)株丛的繁殖数量特征。结果表明:丛茎枝数、丛地上生物量和丛生殖枝数分别随丛径呈指数函数增加,丛生殖枝重随丛径呈幂函数增加,丛地上生物量与丛茎枝数,以及丛生殖枝重与丛生殖枝数之间均呈线性增加,生殖枝数和营养枝数比值随株丛高度和丛径均呈二次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2.
根据单位面积和独立分蘖丛的调查与测定,分析了亚热带中山人工草地鸭茅种群及其分蘖丛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在开花至乳熟期,种子田鸭茅种群的分蘖丛密度已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但分蘖密度尚未达到环境容纳量。引种栽培试验地的鸭茅种群丛蘖数、丛生殖蘖数、丛营养蘖数与丛径之间,及其生产量与丛径和丛蘖数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随着丛蘖数的增加,死亡蘖数呈Logistic曲线增长,死亡率呈直线增长。抽穗率随着丛径和丛蘖数的增加均呈直线下降。  相似文献   

3.
两种碱茅种群果后营养繁殖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独立分蘖丛的取样调查,定量分析了松嫩平原碱化草甸星星草和朝鲜碱茅种群的果后营养繁殖。结果表明,两种碱茅分蘖丛果后营养繁殖的数量均以分蘖芽所占的比重最大,星星草和朝鲜碱茅分别为54.1%和63.3%;分蘖苗次之,分别为30.9%和30%;分蘖株最少,分别为15%和6.7%。星星草的营养繁殖力比朝鲜碱茅的强。两种碱茅的分蘖株、分蘖苗、分蘖芽均随其丛径的增加呈直线函数增加。  相似文献   

4.
松嫩平原星星草无性系生殖分蘖株数量性状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籽实成熟期星星草独立分蘖丛的取样调查,定量地分析了松嫩平原星星草无性系生殖株生物量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在籽实成熟期,割草地每丛中星星草丛生殖株数量、丛生殖株生物量、丛茎生物量、丛花序生物量分别为放牧地的1.30倍、1.39倍、1.33倍和1.22倍;叶生物量平均值表现为放牧地大于割草地,为割草地的1.51倍;两样地星星草无性系丛生殖株组分生物量与丛生殖株生物量、丛生殖数量、丛叶生物量之间均为幂函数变化,各自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封育年限对黄土高原大针茅(Stipa grandis)无性系构件结构组成和生长的影响,可为阐明无性系构件组成和资源分配提供一定基础。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选取不同封育年限区(10和20年)和放牧地(对照)作为试验样地,采用整个无性系完整挖掘的方法进行大针茅无性系构件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1)与放牧相比,封育10年显著增加了大针茅无性系丛径、生殖枝高度和花序高度(P < 0.05),而封育20年则显著提高了大针茅无性系丛径、总枝数、生殖枝数、营养枝数、分蘖芽数、生殖枝高度、花序高度、地上总生物量、营养枝生物量和花序生物量(P < 0.05)。封育降低了大针茅生殖枝数、生殖枝高度、花序高度、地上总生物量、生殖枝生物量和花序生物量的变异系数。2)随封育年限增加,营养枝生物量比例明显提高,生殖枝生物量比例下降,但花序生物量比例基本不变。3)封育措施显著提高了营养株单株生物量(P < 0.05),但生殖株单株生物量和全体分枝单株生物量与放牧处理差异不显著(P > 0.05)。4)大针茅丛径与地上总生物量、生殖枝数、生殖枝生物量、花序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01),与营养枝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与总枝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而地上总生物量与生殖枝数、营养枝数、总枝数、营养枝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01),与分蘖芽数、生殖枝生物量和花序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分蘖芽数与营养枝数、总枝数、营养枝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01),与地上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综上所述,短期封育提高了大针茅的生殖分配,使大针茅迅速成为群落优势种,而长期封育使大针茅更依靠无性繁殖进行种群更新。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封育年限对黄土高原大针茅(Stipa grandis)无性系构件结构组成和生长的影响,可为阐明无性系构件组成和资源分配提供一定基础.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选取不同封育年限区(10和20年)和放牧地(对照)作为试验样地,采用整个无性系完整挖掘的方法进行大针茅无性系构件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1)与放牧相比,封育10年显著增加了大针茅无性系丛径、生殖枝高度和花序高度(P??0.05).4)大针茅丛径与地上总生物量、生殖枝数、生殖枝生物量、花序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相似文献   

7.
杨允菲 《草业学报》1997,6(3):37-41
对拂子茅、假苇拂子茅、硬拂子茅3种拂子茅种群圆锥花序小穗的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3种拂子茅种群在各节位上的小穗数均适合于Weibull分布,随着节位序的增加均呈饱和型指数增长,通过赋予各统计参数生物生态学涵义,从宏观上分析与揭示了有关生命现象与发展规律及其生物生态学机理。  相似文献   

8.
呼伦贝尔草原大针茅和贝加尔针茅的生殖生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平  张卓  周婵  杨允菲 《草地学报》2011,19(3):381-387
采用无样方采样法,对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大针茅(Stipa grandis P.Smirn)和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 Roshev.)生殖分蘖株的生物量分配和生殖生长规律的比较分析,以期揭示2种针茅的生殖生长状况和资源分配策略,提高草地的合理利用。结果表明:大针茅和贝加尔针茅生殖分蘖株穗重随植株总重、植株高度、穗长增加而增加;穗长、生殖生长比率随植株高度增加而增加;每穗籽粒数随小花总量增加而增加;每穗籽粒重随穗重、穗长增加而增加,均呈现y=a+bx线性函数变化规律,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大针茅生殖器官穗生长速率b值和穗重百分比大于贝加尔针茅,而结实籽粒的生长速率b值,以及茎、鞘、叶重百分比均却小于贝加尔针茅。生殖分蘖株生殖器官穗构件与营养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呈负相关。表明在相同生长条件下,2种针茅具有相同的生殖生长和资源分配规律,采取了生存和生殖相权衡的资源分配调节策略,且贝加尔针茅种子生产的能力大于大针茅。  相似文献   

9.
水分对克氏针茅和冷蒿生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和冷蒿(Artemisia frigida)的生殖枝数量、重量以及水分对繁殖分配与种群密度、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增加水分有利于克氏针茅的生殖生长,而不利于冷蒿;增加水分时,克氏针茅繁殖分配比例随着密度和生物量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但冷蒿则呈降低趋势,但随着生物量的增加二者变化不大;水分、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对克氏针茅和冷蒿繁殖分配比例均产生影响,表明两者的繁殖分配是与表型可塑性的变化密切相关,而不受遗传控制。  相似文献   

10.
松嫩平原天然肥披碱草种群生殖器官的数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混生群落肥披碱草大样本随机取样的调查与测定,定量分析了松嫩平原天然肥披碱草种群生殖器官的数量性状。统计结果表明,肥披碱草种群的穗状花序长为(15.55±2.13)cm,其生物量为(0.691 6±0.206 9)g/穗,子粒生物量为(0.527 5±0.164 1)g/穗,具有(26.63±3.35)个小穗/穗,(124.67±34.41)个小花/穗,(112.57±30.16)个子粒/穗,结实率为90.84%±6.23%。肥披碱草生殖器官各数量性状之间存在明显的变化规律,其中,小穗数/穗、小花数/穗、子粒数/穗随着穗长的增加均呈幂函数异速生长;生物量/穗随着穗长,子粒生物量/穗随着生物量/穗和小花数/穗的增加均呈线性同速生长。  相似文献   

11.
亚热带中山地区苇状羊茅无性系的生长与生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以分蘖丛为单位的调查与测定,定量分析了亚热带1800m中山立地条件下苇状羊茅无性系的生长与生产特征。结果表明,4处生的分蘖丛径可达24cm,单丛可达209个蘖,至开花期每从生物量可高达44.4g。分蘖丛诸数量性状之间无均具极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采有随机取样方法调查与测定,分析了松嫩平原碱化草甸星星草,朝鲜碱茅,獐毛3种耐盐碱禾草单优群落的生产特征。星星草群落的生殖株在数量和重量上均占绝对比重,成穗率为88.2%,其重量比率高达94.75。朝鲜碱茅群落生殖株的数量少于营养株的数量,成穗率为39.5%,但生殖株与营养株所占的重量比率无明显差异。獐毛群落生殖株的数量远远少于营养株的数量,成穗率仅为15.7%。在不同的生育期与密度条件下,獐毛群  相似文献   

13.
对呼伦贝尔沙化草地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的米氏冰草(Agropyron michnoi)种群种子雨时间动态及有性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米氏冰草种群的种子雨时期集中在8月8日-9月22日,持续45 d。米氏冰草种群种子雨强度的波动变化均与最大风速呈线性回归关系。不同生境之间,半固定沙地的米氏冰草的种子雨强度总是显著高于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的米氏冰草的有性繁殖体的穗长、穗宽、单穗质量、每穗上的小穗数量及种子百粒重等均显著高于固定沙地。在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种子雨数量分别占其种子产量的29%和10%。因此,沙地微生境的变化对米氏冰草种子雨散布的时期及波动规律无影响,而对其有性繁殖体的形态特征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根茎冰草是多年生短根茎丛生禾草,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本研究采取大样本取样,对松嫩平原人工建植下根茎冰草二年生同生群无性系的生长与生产的可塑性和规律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根茎冰草同生群无性系丛径的变异系数为31.7%,生殖株和营养株数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8.5%和63.0%,生物量变异系数分别为89.8%和64.3%;根茎长和种子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1.4%和8.4%。各构件数量特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可塑性,其中,生产特征的可塑性高于生长,构件数量特征的可塑性均以生殖株高于营养株,潜在无性系高于现实无性系;生殖构件生长与分配的数量性状高于种子质量性状。根茎冰草无性系的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无性系大小及构件生长与生产的可塑性均较严格地遵循异速或同速生长规律;生殖分配与营养生长之间存在权衡。  相似文献   

15.
松嫩平原羊草种群生殖分蘖株的数量特征及其定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松嫩平原羊草籽实的乳熟-成熟期,对翻耙样地和封育样地的羊草生殖蘖进行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在同一生境条件下,生殖蘖株高、穗序长、节间长、穗节数和生殖生长比率5个性状较均匀整齐,籽实数、结实率、小花数和小穗数的生态可塑性较大.生殖蘖高度与穗序长、节间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殖生长比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穗序长与节间长、穗节数、小穗数和小花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节数与小穗数和小花数、小穗数与小花数、籽实数与小花数和结实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羊草生殖蘖数量特征的生态可塑性及其相互间的定量关系,揭示了羊草生殖蘖个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协调发展规律.小花数随小穗数、籽实数随小花数和结实率在2个样地呈异速增长,是翻耙样地羊草生殖蘖籽实产量远大于封育样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留种苜蓿单株粒重与相关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拥军  闵继淳 《草地学报》1996,4(2):141-147
不同生长年限留种苜蓿的单株粒重与相关性状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当年生单株枝条数对单株粒重的作用表现为间接的正效应,二者呈正相关(r=0.59),而三年生的单株枝条数对单株粒重则表现为间接的负效尖,二者呈负相关(r=-0.63),其原因是单株枝条数的逐年增加恶化了生殖生长的环境和营养条件。有效花序数、单株干重、干粒重、且等性状在不同生长年份均与单株粒重呈正相关,且对单株粒重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间接正效应。  相似文献   

17.
施肥对青藏高原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白燕7号燕麦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配比的N肥和P肥对种子产量构成因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种子产量、秸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和施P均能提高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种子产量和秸秆产量,与种子产量和秸秆产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R2=0.768,P0.05;R2=0.751,P0.05);在N75P105水平下,燕麦种子产量最高(5190kg/hm2);在N75P138水平下,燕麦秸秆产量最高(10260kg/hm2);在相同P水平不同N水平下,随着施N量的增加燕麦籽粒中粗蛋白质含量递增,粗脂肪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相同N水平不同P水平下,随着施P量的增加燕麦籽粒中粗纤维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含量变化没有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8.
火烧对结缕草种群有性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火烧和未烧样地结缕草(Zoysia japonica)种群的有性生殖数量特征。结果表明:火烧极显著地增加了生殖枝密度,极显著地降低了花序种子数,但对千粒重没有显著影响,种子产量是未烧的1.85倍;火烧并未影响种子质量(千粒重)而是增加了种子数量(粒数)并提高其生育力;火烧未改变有性生殖数量性状(花序种子数,花序长,生殖生长比率,花序种子重和生殖分配)与生殖枝高度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