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选取息烽县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1990—2020年期间地面观测资料,对大雾天气的年际变化、月际变化、日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大雾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气象要素如相对湿度、降雨量、风速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息烽县大雾天气年际变化呈现波动性,并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主要为冬季多夏季少,1月出现大雾最多,7月最少,夜间是大雾天气生成的高发期;雾形成时往往湿度较大,当日有降水并出现大雾天气的概率占73%,风速较小时更有利于大雾天气生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重庆北碚地区1953~2010年雾的变化特征及预报因子。[方法]利用1953~2010年北碚地区雾的观测资料,对雾日数的年代际、年际、季节和月变化特征以及雾的生消时间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分析了雾的气象条件及预报因子。[结果]北碚地区雾日分布具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80年代雾日数最多,60年代最低),其持续时间呈缓慢增加趋势;年际特征总体表现为增加趋势,并呈现9年周期振荡特征;多雾季节主要集中在秋冬,其中,雾的形成多在夜间(20:00~08:00),消散多在白天(08:00~13:00)。影响北碚区大雾的气象条件有水汽与层结、风场、温度、相对湿度等。[结论]该研究为北碚地区雾的科学预测预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湖南南部水库流域内2001~2010年气象站点逐日雨量实况资料,对双牌水库流域、东江水库流域的强降水日面雨量的频次分布、极值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强降水日面雨量出现频次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规律特征:冬季频次最少,夏季频次最多,春季急增,秋季急降;相邻的流域强降水面雨量等级分布存在差异、极值分布趋势相近,流域月极大值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利用绍兴地区5个国家观测站1972-2017年的地面观测雾日资料,结合地形特点、气候变化等角度对大雾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绍兴地区年雾日、季雾日空间分布相似,与地形关系密切,嵊州、诸暨盆地大雾出现最多,柯桥、上虞平原大雾出现较少。大雾日数年际间具有明显的三阶趋势变化,总体表现为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有增多趋势,80年代中期之后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大雾日集中在秋冬季节,秋冬大雾日数超过全年大雾日数的2/3;春季次之,夏季最少,仅占全年的10%。大雾对全球变暖有较好的响应,年平均气温与年大雾日数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马鞍山市近30年来(1991—2020年)大雾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马鞍山市大雾的年、月、日变化特征及其消散时间,为气象部门预报和交通部门道路预警提供参考。结果显示:马鞍山市区大雾日数多于其他县区,同时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在2016年之后,年雾日数整体呈上升趋势;马鞍山市大雾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大部分发生在冬半年;马鞍山地区大雾大都集中发生在夜间(20:00~08:00),约占1991—2020年所有大雾次数的81.2%,14:00后大雾出现的概率较小;马鞍山市境内冬季大雾消散时间最晚,平均在10:00左右,甚至经常出现持续一整天的大雾天气,夏季大雾消散时间最早,平均在08:00左右。  相似文献   

6.
李彦杰  马琳  闫勇  白学甫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147-15148,15207
通过乌苏1954~2009年的大雾实测资料,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苏地区大雾天气主要发生在秋末至翌年春初,以12月出现最多,1月最少,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和季节分布特征,但年际间大雾日数呈不规律状,虽与全国近10年雾日呈减少的趋势一致,但表现却并不显著。高空均压场和地面气压场形势与大雾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近50年合肥地区大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文华  邓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776-3777
[目的]分析合肥地区大雾的基本特征,为交通运输部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利用合肥气象站的长年代资料序列(主要为1954~2006年),研究合肥地区大雾的年、月、日变化特征及其持续时间。[结果]合肥地区年平均大雾天数在16 d以上,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点。同时,该地区大雾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主要集中在冬季(12~2月),而夏季大雾天气较少。该地区大雾的出现时间基本集中在下半夜至凌晨日出前后。在不同持续时间内,合肥地区大雾出现频数的年变化不同。持续时间为2~6 h的大雾在1月出现次数最多,持续时间为6~12 h的大雾在12月出现次数最多,持续时间超过12 h的大雾仅出现在11~2月。[结论]合肥地区大雾基本属于辐射雾。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1—2011年大连市旅顺口区国家基准站的逐月大雾日数统计资料,对大雾日数的年、季、月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旅顺口区近31年大雾日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31年旅顺口区年大雾日数呈波浪形分布,年际差异明显;四季中夏季大雾日数最多,秋季和冬季最少;月大雾日数呈抛物线分布,春季、夏季对应月份的大雾日数相对较多,大雾日数高发月份主要集中在5月、6月和7月,7月最高,大雾日数占整个7月天数的1/3。秋季、冬季对应月份的大雾日数相对较少,平均每月大雾日数≤1 d。  相似文献   

9.
利用1961—2015年青海省海东市5个气象站日照时数月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和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海东市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海东市日照时数月际和季节变化明显,月际变化表现为三峰型分布,春夏季最大,秋季最小;在近55年来年、生长季和四季日照时数均呈现出减少的年际变化特征,尤其是年、冬、夏和生长季下降趋势显著,1990年前后年日照时数由明显偏多变为明显偏少。海东市年日照时数在2002年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0.
选用1971—2015年莱州市的大雾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莱州市近45年的大雾变化特征及大雾日的相对湿度特征,结果表明:莱州市大雾多出现在夜间,消散时段主要集中在8:00—12:00,年平均大雾日数为6.6 d。一年中大雾主要出现在12月至翌年2月,占全年雾日的60.1%,其中12月出现雾日最多,6月最少;大雾的年际变化较大,1992年和2015年大雾日数最多,均为17 d,而2005年无大雾日;大雾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不是很明显,1980年代大雾日数最多,1980年代之后略有减少;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出现大雾的概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大雾形成的气候特征及动力热力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贺玲  李丽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87-990,100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河北省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槽脊浅薄,低空风速小,空气湿度大,冷空气活动不明显,是大雾日偏多年的气候背景特征;大雾发生过程中高空、地面的气象环流形势均较弱,地面维持较长时间的低风速、高湿度、温度变化平稳,大气层结稳定;冷锋带来的偏北大风是大雾消散的动力因子;中低空存在的下沉气流与近地层逆温的出现有利于大雾的维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根据钦州市3个站1970~2010年大雾资料,分析了大雾天气的分布和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钦州市大雾南多北少,沿海地区为多雾区,北部的灵山、浦北为少雾区;年际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钦州市大雾月际变化呈不对称"V"型特征,春雾最多,冬季次之,夏季最少;大雾的生消时间集中在下半夜到上午,雾的持续时间3 h以内的短雾最多;钦州市大雾发生时的地面天气形势主要有冷锋前的暖区型、变性高压型、静止锋型、西南低槽型。  相似文献   

13.
汪学军  祝卫华  王新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55-8657,8755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和区域自动气象站探测资料,对九华山大雾天气气候概况及气象要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九华山大雾春季和冬季是多发季节,大雾分布地域性强,时空差异大;大雾日数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大雾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最易生成大雾的时间段在04:00~06:00,占总数的36%,00:00~04:00次之,占总数的28%;大雾的消散时段一般在日出后至正午前,其中08:00~10:00占总数的64%。当气温为0~5℃、相对湿度90%、风速为0~3 m/s时,出现大雾的频率最高。有4种易出现大雾的地面和高空形势场。  相似文献   

14.
宁夏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翠芳  陈楠  张广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74-17078,17081
利用1961~2009年宁夏24个气象站大雾天气观测资料,在对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同期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宁夏雾的环流背景和主要影响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出宁夏雾的预报指标,建立了宁夏雾的预报模型及预报业务系统。结果表明:1961—2009年,宁夏雾的发生频数呈逐渐增加趋势,南部固原市和中部干旱带发生频数逐渐减少,北部引黄灌区明显增加;固原市发生频数明显多于中北部地区;一年中,秋冬季是雾的多发季节,春末夏初是雾的少发季节。雾出现时,500~700hPa基本为较稳定的西西北气流,850hPa为偏南气流,地面为均压区;500~700hPa相对湿度较小,850hPa到地面湿度较大,850hPa相对湿度在70%~80%.地面湿度接近饱和,850hPaT—Td≤3℃;地面水平运动微弱,高空风垂直切变较小。大雾出现时,500~850hPa垂直速度场均为下沉气流,且多数大雾前日出现降水,近地面层有逆温存在。  相似文献   

15.
利用贵港市1963~2012年的日照、云量、雾、轻雾、降水等观测数据,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贵港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与云量、雾和轻雾日数、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贵港近50年的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趋势变化率为-27.8h/10年;四季日照时数也均呈现下降特征,夏季的减少趋势最明显;月日照时数7月份最多,3月最少;云量、雾和轻雾日数的增加会导致日照时数的减少,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是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81~2010年的地面观测雾日资料分析了临清市的大雾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临清市大雾年际变化明显,30年来大雾日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秋冬季雾日多,春夏季雾日较少;大雾主要出现在10月至次年2月,占全年大雾总日数的76.2%;大雾多出现在夜间,占总数的89.1%,消散时间多集中在9~10时;分析了大雾的能见度强度及灾害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李玉娥  高万泉  王蓉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72-12574
利用保定19个观测站1974~2010年的大雾资料,对保定地区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定的雾日分布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呈现出秋冬多、春夏少的特征,12月最多,5、6月最少;保定雾日的地理分布呈东部平原多、西部山区少的格局。对19个观测站的大雾资料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展开分析,前3个特征向量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8.6%,第1特征向量大致代表了保定地区雾的总体分布,东部平原的安新、望都附近第1、第2特征向量均是高值区,说明这一区域大多数年份雾日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