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辐照对地被菊种子的生长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辐照(10~50Gy)对地被菊种子发芽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30Gy以上辐照剂量显著降低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活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20Gy以上剂量辐照造成了幼苗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也呈升高趋...  相似文献   

2.
刘秀清  章铁 《核农学报》2012,26(6):868-872
用不同剂量(10、20、30、40和50Gy)60Coγ射线辐照生菜种子,研究其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辐照可显著提高生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田间出苗率、幼苗高度和主根长度,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综合考虑各苗期性状指标初步确定生菜低剂量辐照的适宜剂量为30Gy。在所试剂量范围内辐照处理的POD活性均低于对照;在20~40Gy剂量范围内辐照处理的CAT活性与对照相比也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
贾玉芳  陈曙  柴明良 《核农学报》2010,24(3):466-469
分别以0(对照)、5、10、20和40Gy的60Coγ射线辐照沟叶结缕草匍匐茎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比较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再生情况,测定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倍性以及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5Gy辐照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再生没有影响;10和20Gy处理对愈伤组织的再生速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再生分化形成3个以上小苗的外植体比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2.50%和8.68%;而40Gy辐照使愈伤组织的胚性保持能力和再生率分别下降21.67%和8.78%。不同处理对再生植株的SOD、POD、CAT活性及染色体倍性没有影响;与对照相比,经γ射线辐照的愈伤组织获得的再生植株中脯氨酸含量显著提高,最高可达对照的2.4倍(20Gy)。  相似文献   

4.
以转pprI基因烟草植株为材料,研究了60Co γ射线辐照后转pprI基因烟草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经0、100、200、300、400和500Gy60Co γ射线辐照后,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烟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3种抗氧化酶活性及其相应酶基因转录...  相似文献   

5.
分别以10、20、50和100Gy的60Coγ射线处理甬优1号和巨峰葡萄成熟干种子,并将其培养成实生苗,同时进行发芽率、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与检测,并观察葡萄苗期的生长状况,从而研究不同辐照剂量对葡萄苗期生长及叶片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确定葡萄成熟种子的适宜辐照剂量,为开展葡萄品种诱变改良奠定基础。结果发现,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无论是甬优1号还是巨峰品种,葡萄成熟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降低,半致死剂量为33Gy。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无论是甬优1号还是巨峰品种,随着剂量的逐渐加大,上述4种酶活性均出现先升高后显著下降的现象,这可能与低剂量辐照刺激了葡萄实生苗叶片抗氧化酶的活性,而高剂量则抑制酶活性有关。从葡萄苗期的生长状况看,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藤茎长度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综合上述所有指标,认为20~50Gy是葡萄成熟种子较适宜的辐照剂量。  相似文献   

6.
以春兰茎尖诱导的根状茎为材料,用~(60)Co γ急性辐照后,研究比较了辐照对诱芽情况、染色体倍性及细胞色素氧化酶(COD)、过氧化物酶(POD)、淀粉酶(AMY)、酯酶(EST)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大于10 Gy的γ射线辐照抑制了根状茎的芽诱导及增殖;(2)低剂量辐照(≤7 Gy)处理的部分根状茎出现超二倍体现象,高剂量辐照(≥10 Gy)处理则均出现亚二倍体现象;(3)处理根状茎中的EST酶活性均高于对照,POD和AMY活性在低剂量(≤7 Gy)时高于对照,而COD酶活性在高剂量(≥10 Gy)时高于对照.研究表明,7~10 Gy为临界剂量,可作为春兰根状茎辐照诱变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7.
将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的离体根状茎切成长各约1cm的顶段、中段和末段,用60Coγ射线进行辐照,剂量分别为0、5、10、20、30和50Gy。测定了不同辐照剂量下新生根状茎的生长,研究了辐照原初根状茎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剂量为30和50 Gy处理的根状茎虽能存活,但未有新生根状茎的发生,生长停滞。辐照原初根状茎上CAT和SOD的活性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均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G-POD的活性则表现为先略降低后升高。综合新生根状茎的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及过氧化物同工酶谱的结果,春兰诱变育种的适宜剂量应在20~30Gy间,且最合适的诱变部位是根状茎的顶段。  相似文献   

8.
金梦阳  危文亮 《核农学报》2009,23(1):95-122
以1Gy/min的剂量率,用不同剂量(0~800Gy)的60Co γ射线辐照续随子干种子,对M1种子萌发情况及苗期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供试剂量范围内,辐照对续随子发芽率无明显影响,对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生长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抑制效应;且抑制效应随剂量的增加和幼苗的生长而增大。在以上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以活力指数下降一半时的脊梁VID50及幼苗半致癌剂量GR50为标准,通过回归分析初步预测,供试续随子适宜辐照诱变剂量约为400~600Gy.  相似文献   

9.
以冬小麦‘小堰2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CO2激光与外源一氧化氮(NO)复合作用对低温胁迫(4℃)下小麦幼苗自由基双氧水(H2O2)、超氧阴离子(O2?)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一氧化氮(NO)及蛋白质含量,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独低温胁迫相比,外源NO处理后低温胁迫和CO2激光处理后低温胁迫都显著降低了H2O2和O2?浓度,提高了SOD、CAT、POD、APX、NOS活性,NO和蛋白质含量,促进幼苗生长发育。外源NO处理后再进行CO2激光辐射,虽然可以降低低温胁迫下幼苗H2O2和O2?浓度,提高SOD、CAT、POD、APX、NOS活性及NO和蛋白质浓度,促进幼苗生长发育,但其保护效应明显低于外源NO处理后低温胁迫和CO2激光处理后低温胁迫的效果。上述结果说明,NO对低温胁迫的防护效应优于NO和CO2激光复合处理。因此,建议在农业生产中单独采用NO处理或者CO2激光处理,可以促进农作物对低温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外源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自毒作用下嫁接黄瓜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本研究以200g·L-1连作嫁接黄瓜根际土壤浸提液灌根模拟自毒胁迫(CK2),分别以浓度为0、100、200 mg·L-1GSH对幼苗进行叶片喷施和灌根处理,在处理第4、第8、第12、第16天测定嫁接黄瓜、黄瓜、南瓜幼苗生物量、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GSH、抗坏血酸(As A)、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自毒胁迫下,嫁接黄瓜、黄瓜和南瓜幼苗壮苗指数、叶片SOD、POD、APX、CAT活性降低,As A、GSH含量下降,MDA含量升高。表明连作嫁接黄瓜土壤浸提液能够对3种植物幼苗产生自毒作用。3种植物幼苗T1、T2、T3处理和嫁接黄瓜、南瓜幼苗T4处理的壮苗指数,叶片SOD、POD、APX、CAT活性和GSH、As A含量均显著增加,MDA含量均显著降低。黄瓜幼苗T4处理的壮苗指数,叶片SOD、POD、APX、CAT活性和GSH、As A含量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呈上升趋势。表明施加适宜浓度GSH可以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减轻活性氧对膜脂造成的伤害,从而提高幼苗素质。综上,嫁接黄瓜和南瓜幼苗的T4处理,黄瓜幼苗的T2处理缓解自毒作用效果较为明显。本研究结果为防治嫁接黄瓜连作障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溶液培养研究了不同浓度(0、0.1、1.0、5.0和10.0 g/L)氧乐果处理后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氧乐果胁迫下,高浓度的氧乐果(5.0和10.0 g/L)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其差异尤为显著;小麦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氧乐果浓度和处理天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先上升后下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在0.1 g/L氧乐果处理的第1d时略有上升,然后下降。小麦响应氧乐果胁迫并上调SOD、POD、CAT等保护酶的活性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叶片光合作用,籍此维持小麦免受低浓度氧乐果的胁迫以维持小麦的正常生长;但高浓度氧乐果处理对小麦根系产生了明显的毒害作用,致使5.0 g/L氧乐果胁迫的小麦根系SOD、POD、CAT活性显著下降。APX和GR可能在低浓度氧乐果处理初期起主要保护作用,而在高浓度氧乐果胁迫下则受到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盐胁迫小麦抗氧化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耐盐性不同的8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分别在室温(20℃/25℃)和接近小麦生产的低温(10℃/15℃)条件下采用溶液培养,并在苗期进行盐胁迫处理(150 mmol·L-1 Na Cl),研究温度和盐胁迫交互作用对耐盐性不同的小麦抗氧化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室温培养的幼苗进行盐胁迫后,耐盐强的小麦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酶(APX)活性均显著升高,并且高于2个耐盐性弱的品种;而耐盐性弱的小麦幼苗盐处理后仅APX活性显著升高,其活性氧(ROS)累积量和叶片相对电导率均高于耐盐小麦;抗旱小麦以上指标介于耐盐品种和耐盐性弱的品种中间。低温培养下进行盐胁迫,谷胱甘肽还原酶(GR)在所有供试品种中均显著升高2~3倍;耐盐品种仅CAT和APX活性升高,抗旱品种SOD、POD和APX以及耐盐性弱的品种SOD和POD活性显著提高。由此得出与室温盐胁迫下小麦抗氧化机制的响应不同,低温盐胁迫条件下,耐盐小麦SOD和POD酶活性受到抑制,主要通过提高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两个关键酶APX和GR活性增加对ROS的清除能力,而抗旱品种和耐盐性弱的品种除GR酶活性显著提高外,SOD和POD对ROS的清除能力均显著增强。在各种抗氧化酶的共同作用下,耐盐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之间ROS累积量和叶片电导率等受伤害指标的差异程度与室温盐胁迫相比减弱。  相似文献   

13.
~(60)Coγ射线辐照对墨兰根状茎生长和分化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本文报道了用60 Coγ射线辐照对墨兰根状茎生长和分化的效应。结果表明 ,低剂量 (0 2、0 5、8Gy)辐照能促进根状茎旺盛生长 ,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 ,根状茎的生长受到抑制 ,甚至死亡 ;低剂量辐照根状茎 ,其绿芽分化能力未受影响。对辐照根状茎生化指标的分析表明 ,低剂量 (2、5、8Gy)辐照使根状茎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明显 ,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的变化趋势不一 ,2和 5Gy的低剂量辐照使根状茎POD活性稍有降低 ,8Gy的辐照使POD活性显著升高 ,说明一定水平的低剂量可诱导根状茎POD活性增强 ,从而增强抗辐照损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稀土元素对增强UV-B辐照下小麦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增强紫外线B(UV-B,280~320nm)辐照对小麦幼苗抗氧化酶的影响以及施用稀土元素后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 与对照(CK)相比,增强UV-B辐照处理的小麦幼苗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超氧歧化酶(SOD)活性有所升高,峰值后移。施用稀土元素后可以抑制由于紫外线辐照所导致的MDA含量及POD活性的增加,且SOD、CAT的活性增强,提高了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减弱了UV-B辐射对小麦抗氧化酶的影响。研究发现,各施用浓度为0.3%、0.1%和0.075%的稀土元素处理下,以0.075%的处理对紫外线B的抗逆效应最好。施用适量的稀土元素可改变小麦的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小麦抗逆性。  相似文献   

15.
用亚精胺(Spd)处理了低氧胁迫下的黄瓜幼苗,并对根系中的活性氧及保护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低氧处理后黄瓜幼苗根系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 DA)含量显著升高,活性氧生成速率含量和保护酶活性,都有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Spd处理后,低氧胁迫下的黄瓜幼苗根系中的M DA、活性氧含量显著下降,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都保持较高的活性,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弱。超氧阴离子(O2-)生成速率的变化与SOD活性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H2O2的含量变化与过氧化物酶(POD)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水稻露白种子经~(60)Coγ射线辐照,剂量率0.6111Gy/min,剂量0~61.11Gy,测定其幼苗 SOD 活性及苗高。结果表明:在0~43.65Gy 范围内,幼叶 SOD 活性无明显变化;当剂量达52.38Gy 以上时,活性有所增高。13.10~34.92Gy 可促进幼苗生长,而43.65Gy 以上剂量会抑制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7.
60Coγ射线对美丽胡枝子种子萌发及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 γ射线辐照美丽胡枝子种子,观测其对种子生活力、萌发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生活力随辐照的剂量增加而降低;高剂量(300Gy以上)对幼苗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幼苗存活率与辐照的剂量呈显著负相关;美丽胡枝子种子的半致死剂量为203.9Gy,适宜辐照诱变的剂量范围为203.9~400Gy。  相似文献   

18.
以感白叶枯病的水稻品种日本晴(Oryza sativa L. cv. Nipponbare)为材料,在溶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硅对接种白叶枯病菌后的水稻病情指数、叶片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以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脂氧合酶(LOX)、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硅能显著降低水稻白叶枯病的病情指数,防治效果达62.86%。接种白叶枯病菌后48 h内,施硅处理的水稻植株,叶片中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显著升高;显著提高感病植株叶片中脂氧合酶(LO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促进过氧化氢(H2O2)在植物体内积累,加强膜脂过氧化作用。因此,硅可通过参与植株体内代谢,调节抗氧化系统酶活性,激发机体过敏反应(HR),增强植株对白叶枯病抗性。  相似文献   

19.
魏国  王雯雯  项艳 《核农学报》2009,23(5):799-804
用剂量分别为15、20、25、30和35Gy的60Co γ射线辐照处理晚香玉单瓣、重瓣两个品种的种球,以未辐照种球为对照,以通过60Co γ射线辐照处理筛选出优良品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均有影响,主要表现在出苗率降低,植株变矮,开花延迟,花期延长。15Gy和20Gy处理组的植株辐照损伤较小,长势相对较好,尤以20Gy更为突出,2品种间单瓣的耐辐照能力较重瓣强。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对不同辐照剂量下的2个品种的植株叶片进行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在20和25Gy剂量下,过氧化物酶、酯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最强。经农艺性状及同工酶分析,初步筛选出2个晚香玉品种的适宜辐照剂量为20Gy。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镍毒害条件下外源钙对大豆镍毒害的缓解效应以及对其叶片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以探讨钙缓解植物镍毒性的生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Ni2+60 mg/kg添加量对大豆幼苗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当加入不同钙量后,大豆的镍毒害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Ca2+ 200 mg/kg处理的缓解作用好于Ca2+ 100 mg/kg.与不施镍处理相比,单施Ni2 60 mg/kg处理的大豆叶片组织SOD、CAT和APX活性明显下降,而POD活性明显上升.当配施Ca2以后,大豆叶片组织中SOD、CAT、POD和APX活性明显提高,且Ca2+ 200 mg/kg处理的上升程度比Ca2+ 100 mg/kg处理的大.因此,Ca2+是通过提高叶片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活性氧清除能力,而使大豆的镍中毒症状得到缓解,这是Ca2+减轻大豆镍毒害的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