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几年河北省沧州市三疣梭子蟹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其中以三疣梭子蟹与日本对虾混养技术提高了养殖水体的利用率及经济效益。但由于池塘的老化及虾病发生,池塘单养日本对虾已不可能,将日本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放在一起混养不仅减少了梭子蟹的发病率,还增加了日本对虾的成活率,在养殖三疣梭子蟹投饵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增加了日本对虾的产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日本对虾高效养殖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对虾的养殖单产一直很不稳定,虾农多采取轮捕轮放,与梭子蟹、贝类等混养,产量不高,一般亩产20-30千克,达到50千克的就很少。目前制约日本对虾产量和效益的瓶颈主要是养殖技术问题。本文介绍一种全新的日本对虾反季节养殖技术,可显著提高日本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日本对虾与梭子蟹作为深受人们喜爱的海产品,近年来在全国沿海进行了广泛的混合养殖,但由于受养殖技术的限制,产值、产量都不太高,一般虾蟹混养每667m^2产量60~80kg,达到100kg以上的很少。近年来山东省日照水产研究所在日本对虾与梭子蟹混养过程中,通过投放半滑舌鳎,利用虾蟹鱼不同的生态习性和摄食性,达到高产高效、健康养殖的效果。现将日本对虾、梭子蟹与半滑舌鳎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自本刊"实用技术"栏目征求读者建议启事发布以来,本刊收到很多读者来信、来电,要求刊登有关基础饵料培养、应用方面的技术文章,应广大读者的要求,"实用技术"栏目本期主题为"生物饵料",根据该主题本,刊特别编辑整理了几篇较为实用的生物饵料方面的技术文章,文章涉及"褶皱臂尾轮虫集约化连续培养"、"小池塘栽培薸砂"、"日本对虾的优质饵料蜾蠃蜚"、"微藻保存"、"冻干生物饵料饲喂观赏鱼"等方面技术,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三疣梭子蟹俗称梭子蟹、海蟹,为我国沿海地区常见蟹类,是人们喜爱的传统海产品。赣榆县海洋渔业技术指导站通过渔业科技人户工程,在赣榆县柘汪镇进行了梭子蟹与日本对虾混养技术的试验示范,获得成功。2008年试验池塘梭子蟹平均产量150kg/667m^2,日本对虾60kg,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胡文平  杨树娥 《河北渔业》2010,(4):18-18,20
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和三疣梭子蟹(Swimming crab)的混养是我市沿海广泛采用的一种养殖模式。日本对虾和三疣梭子蟹由于具备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且具备耐低温和耐干性强、抗病能力强、适于鲜活销售等特点,一直为沧州市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为了合理利用养殖资源,提高养殖效益,现在把几年来在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虾蟹立体混养技术做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7.
2007年河北省水产局在总结了前两年海洋渔业增殖放流工作的基础上,加大了增殖放流的工作力度,对放流的品种及海域进行了调整,全省放流中国对虾苗种4.618亿尾,日本对虾1.25亿尾,牙鲆40万尾,梭子蟹400kg,海蜇1200万头。中国对虾放流海域遍布全省,以唐山和沧州为重点。日本对虾和牙鲆放流在秦皇岛海域进行,海蜇、梭子蟹分别在唐山和沧州海域进行。  相似文献   

8.
采用海水养殖池塘,利用水质调控、饵料强化、生物防控等技术,进行了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美国硬壳蛤生态混养技术试验,有效降低了病害的发生,日本对虾产量达到600 kg/hm~2,梭子蟹产量1 350 kg/hm~2,美国硬壳蛤产量3 000 kg/hm~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继梭子蟹温室大棚越冬试验成功后,2002年秋末,我校用塑料大棚进行了日本对虾蓄养试验,把已达商品规格的日本对虾,经过2~3个月的强化培育,不使其质量降低,在元旦和春节期间市场紧俏时上市,以时间差获取价格差,增加了经济收入。现将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持续提高盐田养殖效益,在唐山大清河盐场注水池连续三年进行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与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生态混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模式三疣梭子蟹雄蟹平均产量达到637.5 kg/hm2,雌蟹平均产量达到787.5 kg/hm2,日本对虾平均产量达到236.2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