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选择不同株型海岛棉品种4个(短果枝和长果枝各两个),设置4个密度水平(16.5、24.0、31.5和39.0株/m~2),研究密度对不同株型海岛棉品种其产量和品质方面的影响,探讨和分析不同株型海岛棉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密度对不同株型品种(系)的衣分没有影响,而与单铃重和籽指呈负相关;在籽棉单产方面,松散型品种(系)较紧凑型品种(系)在高密度下能发挥更好的产量性状。密度与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呈负相关,而纤维长度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因此在棉花种植时需要考虑株型来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以保证产量和品质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1选育经过。蜀棉 3号 (原代号 60 61 7)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短果枝 ( 式 )棉花新品种。该品种由于果枝短、株型紧凑 ,适宜高密度纯作及棉田间套种植。本品种系从 (洞庭一号×苏42 1 9)的杂交后代选育而成 ,其中苏 42 1 9系江苏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采用野生异常棉与陆地棉抗病品种多次杂交、回交选育而成。 1 991年配制杂交组合洞庭一号×苏 42 1 9,1 992年种植 F1。从 F2 起苗床人工连续接种枯萎病菌进行抗病性筛选 ,并进行单株选择。1 996年编号为 60 61 7的株行短果枝性状基本稳定 ,通过不断选择培育 ,育成了短果枝棉新…  相似文献   

3.
棉花品种直接关系到机采棉高质量发展。确定品种选育评价指标对机采棉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从生育进程指标、株型结构性状、集中成熟性状、叶片及脱叶催熟性状、采净率相关性状、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和抗逆性状等方面对新疆机采棉品种选育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为新疆机采棉品种选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中棉所143于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基于中棉所143在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表现,介绍了其选育过程和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等特征特性,并总结了主要栽培技术措施。中棉所143生育期131 d,株型较紧凑,Ⅱ式果枝,单株结铃6.9个,铃重6.2 g,衣分43.5%,霜前花率82.6%,抗枯萎病、抗黄萎病,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Ⅰ型品种要求;2年区域试验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57.8 kg、155.4 kg、149.6 kg。  相似文献   

5.
杏棉间作复合系统中棉花生长及生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大田棉花为对照,与杏、棉间作下棉花的株高、LAI、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杏、棉间作下棉花的株高和LAI相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且随着距杏树垂直距离的增加,其变化呈偏态分布趋势;间作下棉花的铃重、株铃数、有效果枝数和衣分相比对照均有一定的减少,各处理与对照间单株铃数和果枝数差异极显著,间作对产量性状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有效果枝数株铃数铃重衣分;间作减少了棉花的单位面积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各处理与对照间差异极显著;在杏、棉间作下试验的3个品种中鲁棉研28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6.
创棉509在西北内陆早中熟棉区春播生育期136 d,株型松散,Ⅱ式果枝,株高74.6 cm,霜前花率100%,抗枯萎病,抗黄萎病,纤维品质达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Ⅱ型品种要求。简要介绍了该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表现、纤维品质和抗病性等特征特性及主要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棉花重组自交系群体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产量、纤维品质、株型三类农艺性状来探究棉花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 RIL)群体的综合表现,并进行纤维品质优异株系的筛选,是提高棉花育种效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鲁棉研28为母本,海岛棉渐渗材料爱字棉73003为父本,进行杂交并多代自交获得的126个RILs材料为研究对象,在四个环境下对5个产量、5个品质、4个株型相关性状进行变异系数、方差、遗传力和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表明,该RIL群体的各性状受环境效应影响显著;变异分析和超亲分析表明群体内部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分析表明衣分与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整齐度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和果枝数与单位面积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第一果枝高度与整齐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果枝数与伸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综合分析,在该RIL群体中筛选出9个纤维品质性状表现优异的材料,为棉花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下游棉花产量相关性状研究及棉太金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研究了长江中下游棉花产量相关性状间的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决定作用,并分析了棉太金对产量影响因子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棉花产量的提高需要总铃数和铃重的协同增加,同时要适当缩短主茎节间和果枝长度,以塑造理想株型、构建合理冠层。棉太金能有效控制植株徒长,合理降低株高,缩短果枝长度,增结伏桃和早秋桃,在保证铃重和衣分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总铃数和产量。  相似文献   

9.
创棉513于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从选育过程与方法、生物学特性、产量表现、纤维品质和抗病性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主要的栽培技术措施。创棉513在西北内陆早熟棉区生育期124 d,株型较紧凑,Ⅱ式果枝,株高70.1 cm,霜前花率100%,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Ⅱ型品种要求。2020年生产试验中,创棉513的666.7 m2籽棉、皮棉产量分别为394.9 kg、185.1 kg。  相似文献   

10.
泗棉686于2021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该品种为转基因抗虫中熟常规棉品种,出苗好,长势强,整齐度好;株型紧凑,果枝弹性好、上举,茎秆较粗壮、茸毛少,叶片中等大小;铃卵圆形,吐絮畅。根据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概述了泗棉686的选育过程、农艺性状、产量表现、纤维品质、抗病性、抗虫性及关键栽培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机采棉育种机采性状选择效果初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通过对39个棉花品种、3个主要机采性状的调查与机采性状标准、机采对照品种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为有效选育机采棉新品种,在机采棉育种机采性状选择中应(1)注重第一果枝节位在5节左右、果枝节位高度在18cm左右的育种材料的选择;(2)利用和加强吐絮快而集中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中棉16(中375)系我所以211(中10选系)×辽4086,杂种后代经海南连续加代选育而成,1990年先后被河南、山东两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麦田夏套棉推广品种。该品种株型有紧凑与松散两种。株高70~80厘米。茎杆较硬,主茎日光红明显,第一果枝着生5~6节,果枝节间较短,结铃性强,叶片中等大小,叶层分布匀称,透光  相似文献   

13.
创棉518于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简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农艺性状、产量表现、纤维品质及主要栽培技术措施。创棉518在西北内陆棉区春播生育期118 d,株型紧凑,株高73.05 cm,第一果枝节位5.1;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20年生产试验中,创棉518每666.7 m2平均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94.5 kg、186.2 kg、176.7 kg。纤维品质达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Ⅱ型品种要求。  相似文献   

14.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特质棉 (彩色、优质、抗虫类棉花品种 )产量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产量影响作用大小顺序为衣分〉株高〉有效铃〉绒长〉单铃重〉单株总果枝〉枯萎病率〉僵瓣率〉第一果枝高度〉子指  相似文献   

15.
优质抗病高产棉花新品种--豫棉1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选育过程豫棉 1 9是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针对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提高品种的纤维品质、抗病性、丰产性、早熟性等综合农艺性状为主要目的 ,采用 Co60辐射创造矮源 ,采用多亲本复交、姊妹交创造变异 ,结合环境诱导、鉴定和人工定向选择 ,选育而成的优质抗病高产高效棉花新品种。 1 996~ 1 997年参加河南省麦套棉区域试验 ,1 998年参加河南省棉花生产试验 ,1 99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 产量性状河南省棉花区域试验 ,两年 1 8点次平均每公顷子棉产量 3463.5kg,皮棉产量 1 345.5kg,霜前皮棉产量 …  相似文献   

16.
赣棉02是由江西省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早熟转基因抗虫棉常规品种,在江西省棉花产区生育期99.9 d,植株塔形,株型较紧凑,出苗好,霜前花率98.4%,耐枯萎病,抗黄萎病,抗棉铃虫。2019―2020年江西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赣棉02平均皮棉产量为1 351.5 kg·hm-2。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常规棉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相互关系,以2013年湖北省棉花区域试验19个棉花品种为材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常规棉产量的12个主要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性状与常规棉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籽指(r=0.491)>铃期病指(r=0.430)>衣指(r=0.404)>单株铃数(r=0.396)>始果枝着生节位(r=0.394)>果枝数(r=0.390)>衣分(r=0.388)>霜前花率(r=0.382)>生育期(r=0.377)>单铃重(r=0.367)>株高(r=0.345)。说明在常规棉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时,要选择籽指较高、抗病性强的品种,同时注重结铃性和早熟性。  相似文献   

18.
海岛棉早熟性与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1个海岛棉品种的生育期与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以及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明确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达到早熟与高产、优质协调发展,为新疆的海岛棉生产和早熟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和方法本试验在校农试站进行,选用11份性状稳定,生育期、果枝类型有明显差异的海岛棉品种(系),其中新海16号、新海21号、新海14号、新海18号、新海17号、99-111为零式果枝;A杂交铃、3836、AG 75、AG 81、AG 45为长果枝株型。2003年4月20日播种,实验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2行区,行长3 m,株行配置(30+55+30)cm×10.5cm。田间管理与大田相…  相似文献   

19.
为了验证赣北棉区棉花后期化学药剂打顶对其顶部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完善棉花化学打顶技术在江西的本土化应用,于2014年棉花打顶期,设置了不打顶、人工打顶、喷施不同浓度的化学打顶剂处理,调查各处理喷药后的棉花生长发育情况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一是与不打顶相比,棉花后期喷施适宜浓度的化学打顶剂,可以极显著地降低棉花的株高、抑制棉株上部果枝的伸长,控制棉株顶部果枝及主茎节间的伸长,减少无效果节数,塑造合理的株型,起到了类似或优于人工打顶的效果;二是在棉花常规打顶适期喷施化学打顶M剂1125 ml/hm2加Y剂750 ml/hm2,其霜前籽棉产量和铃重显著高于人工打顶处理,略高于不打顶处理。  相似文献   

20.
特早熟棉花新品种酒棉18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酒棉18号是酒泉市棉花试验站选用早熟、高衣分的新陆早10号做母本,大铃、抗病的豫早1221为父本,三交父本是自育的早熟、高抗枯萎病、结铃性强的696。后代在枯萎病自然病圃内全程定向选育而成。2013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审定编号:甘审棉2013001)。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特早熟陆地棉,株型较紧凑,株高64.6cm,果枝Ⅰ~Ⅱ式,第一果枝着生节位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