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根据对洮河碌曲段实测水文数据的分析,表明河床的变形上游以下蚀为主,下游以侧蚀为主,但河流上游也有淤积发生。该断面30a间的淤积总量为1.59m3,年平均淤积量为O.053m3。强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造成的水土流失是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水流冲刷河床产生的泥沙与水土流失产生的泥沙相比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2.
对马营河河床的综合治理,从灌溉与防洪的角度着想,为了使上、下游河道顺直,河床稳定,无严重坍塌,应从多方面综合考虑,编制一个行之有效的河床治理规划方案逐步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3.
一、黄河濮阳段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濮阳位于黄河下游左岸,河道自濮阳县渠村入境,流经濮阳、范县、台前三县的21个乡镇,547个自然村,于台前县吴坝乡张庄流入山东省境内,河道长167.5千米,落差19.5米,河道形态上宽下窄,河床比降上陡下缓,泄洪不畅,为由游荡型向弯曲型过渡的e河段。“96.8“洪水后,黄河下游河道来水较少,河道萎缩严重,近几年连续进行的几次调水调沙刷深了河槽,平滩流量又恢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3800立方米/秒左右,但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二级悬河“形势仍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4.
高文珠 《甘肃农业》2008,(11):78-79
渭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位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的东南地区,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鸟鼠山,全长818公里,流经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13个地区86个县(市),流域总面积134766平方公里。其中下游渭南段流经临渭区、华县、华阴市至潼关港口汇入黄河。渭河下游河床宽阔,最大流量744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2.1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200立方米/秒。  相似文献   

5.
正一、溢洪道及其分类溢洪道是水库等水利建筑物的防洪设备,多筑在水坝的一侧,像一个大槽,当水库里水位超过安全限度时,水就从溢洪道向下游流出,防止水坝被毁坏。包括:进水渠、制约段、泄槽、出水渠。溢洪道按泄洪标准和运用情况,分为正常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前者用以宣泄设计洪水,后者用于宣泄非常洪水。按其所在位置,分为河床式溢洪道和岸边溢洪道。河床式溢洪道经由坝身溢洪。岸边溢洪道按结构形式可分为:  相似文献   

6.
对辽河下游段干流和6条支流的水质和底泥污染指标进行监测,根据监测分析数据和现场调查情况,对辽河下游段水质和底泥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开展了辽河下游段水质有机污染物组分定性分析,探讨了辽河下游段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与水质污染程度的相关性,从而掌握了盘锦地区主要工业污染源对辽河水质的影响,为辽河治理及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河道地貌特征是影响河流水动力地质作用和悬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首次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下游河道地貌进行了定量的分形分维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度量尺度由0.1km增大至100km,河床的分形弯曲度随由1.54减小为1.11,且不同河段的分形弯曲度不同;②河床浅滩数量与大小呈单对数线性相关关系,但是由1986年至2000年表现出规律性变化;③悬河的稳定性随不同河段河床分维值D值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蔗段作为大长径比秆状物料,其离散元模型的构建方法与仿真参数的设定尚不清楚,仿真模型精度对颗粒间的动力学响应特性有较大影响,需通过参数标定提高仿真参数的准确性。【方法】以蔗段物理堆积角为响应值,采用仿真试验方法优化标定离散元参数。首先,采用物理试验测定蔗段的基本物性参数,并基于多球聚合模型和XML的方法构建蔗段仿真模型;然后,应用Plackett-Burman试验对蔗段离散元仿真中的8个初始参数进行显著性筛选,并对显著性参数进行最陡爬坡试验,确定最优参数区间;最后,基于Box-Behnken试验建立显著性参数与堆积角的二阶回归方程,以物理试验堆积角42.70°为目标值,对回归方程进行优化求解。【结果】显著性筛选试验得出蔗段泊松比、蔗段-蔗段静摩擦系数、蔗段-蔗段滚动摩擦系数对仿真堆积角影响显著;最优参数组合为:蔗段泊松比0.35、蔗段-蔗段静摩擦系数0.53、蔗段-蔗段滚动摩擦系数0.04。最优参数组合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仿真堆积角与物理试验堆积角无显著性差异,两者相对误差为0.99%,进一步验证了蔗段离散元标定参数的可靠性。【结论】蔗段离散元模型与最优仿真参数可用于蔗段离散元仿...  相似文献   

9.
陈学雁 《甘肃农业》2005,(11):222-222
一、工程概况小孤山水电站为黑河流域第6座梯级电站,枢纽距离张掖市100km,枢纽由进水闸、泄洪冲砂闸和左岸混凝土挡水坝组成,最大坝高27.5m,上下游水头差21.5m。枢纽上游河床深鸿线高程约2038.5m,下游河床深鸿线高程约2036.5m,基础岩性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层、河床冲洪积含块碎  相似文献   

10.
先秦时期,淮北地区因其较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成为我国开发较早的农业区之一。此主要表现为定居聚落和城市的形成、家畜饲养与渔猎业的发展、农作物品种出现了南北交融的现象。一、自然地理概况皖北、豫东所在的淮北地区位于黄淮平原的中、西部。黄淮平原主要是由黄河和淮河出山之后堆积而成,特别是黄河水含沙量大,使自身河床和下游支流河水易于漫决,淤浅迁徙,“夫河之决者,皆由黄水暴涨,下流壅滞,不得遂就下之性,故旁流溢出,致开决口。决口既开,旁流分势,则正流愈缓,正流缓则沙因以停,沙停淤浅,则就下之性愈不得遂,而旁…  相似文献   

11.
张亮  潘伟斌  蔡建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862-14864
建立了以河道形态、河岸带状况及河床形态为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的河流形态学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应用在广州市鸟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河流形态学指数高的河段其水体自净系数也高,河流形态评价得分最高河段的自净能力是评价得分最低河段自净能力的2.9倍。运用该指标体系能够从形态学角度反映河流健康状况,为河流改造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污染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简要分析了我国河道污染的现状及其原因,阐述了传统河道整治带来的负面影响,论证了河道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河道生态修复的目标和原则。探讨了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河道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先期处理技术、河道形态修复技术、生态河堤修复技术、生态河床修复技术、生态护坡修复技术和生态水体修复技术以及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等,展望了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曲阜河滨两种鸻形目鸟类觅食行为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曲阜的南沙河(沂河曲阜段)和北沙河(泗河曲阜段)两地作为对青脚鹬(C.temminck)和金斑鸻(P.dominica)2种鸻形目鸟类的观察研究基地,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人为干扰实验法对2种鸟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青脚鹬和金斑鸻主要在河岸浅水和滩涂中觅食,金斑鸻更喜沙质基底。其食物主要为小鱼、小虾、蚯蚓、蝌蚪以及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2种鸻形目鸟类的取食频率和惊飞距离等参数在无人干扰和不同的干扰级别下都存在着显著差异,而且滨鸟觅食区的人为活动已经严重影响到以上2种鸟的觅食行为。  相似文献   

14.
汉简资料记载,汉初为了保护农业发展,律令禁止放牧养猪的养殖方式,这或许促使了圈养方式的兴起。两汉时期既有民间个体饲养也有政府集体养殖两种方式,边塞的戍守系统继续沿用此种模式。汉代人们对猪的认知度颇高,无论是在朝廷赏赐、医疗、饮食,还是在地名、人名中都广泛应用,猪文化影响深远。此外,西北汉简中的“肉价”可能就是猪肉价格的简称,这为深化汉代社会生活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南疆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古先民居住。两汉时期,新疆南疆地区多元民族分布格局就已正式形成,经过魏晋南北朝至辽宋金元时期多元民族的发展与变迁,至明清时期,近代多元民族文化格局已成定型,说明今天新疆南疆统一多民族格局是在古西域不同民族经过长时间演变、发展和融合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河道断面分析是河床演变分析的基础。传统河床演变分析方法中的断面分析主要是针对固定断面来进行,分析过程是根据固定断面的实测地形资料,绘制河道断面图,处理数据的工作量较大,且分析依赖断面实测资料的完整性。基于ArcGIS Engine的河道断面生成与数据获取解决了传统河床演变断面分析必须立足固定断面的局限。以河道地形测量数据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可根据需求任意布设河道断面,河床演变的断面分析不再受到实测固定断面资料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汉代艺术在继承了先秦艺术思想的同时,受到中西文化交流和南北文化融合影响,又多了一层人的自信精神。作为汉代雕塑的一种艺术形式,汉俑是这个时期造像艺术的典型代表。受到祖先崇拜思想影响和周汉礼教的约束,汉俑造像在历史与现实、神与人的纷繁交融中,体现着汉民族自信浪漫、自由活泼及简洁雄浑的性格,极富魄力的汉俑造像,见证了汉代艺术的辉煌,并散发出两汉艺术大气而浪漫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贵州省境内人工干扰较少的都柳江为研究对象,对急流-深潭-沙(砾)滩系统中底质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都柳江不同河段底质中酶活性的的总体变化趋势为:过氧化氢酶活性沙(砾)滩〉急流〉深潭,磷酸酶和脲酶活性都是深潭〉急流〉沙(砾)滩,脱氢酶活性变化规律不明显;在急流—深潭—沙(砾)滩系统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在深潭和急流中的最大值都在下游,沙(砾)滩的最大值在中游,磷酸酶活性的最大值均在上游,而脱氢酶活性在深潭和急流的最大值都在中游,在沙(砾)滩中的最大值在下游。(2)都柳江的河道形态结构因子与深潭中底质酶活性有一定关系,而与急流和沙(砾)滩中底质酶活性的关系不明显。(3)急流和深潭中的氮素水平与底质中的酶活性有一定的关系,其中与脲酶活性的关系尤为突出;磷素水平与底质中酶活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电导率和COD与底质酶活性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溶解氧与急流中的过氧化氢酶有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为河道生物修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汉晋至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发生一定的变化。西汉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相对战国时期大为下降,由主食逐渐变成副食;东汉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到了北朝时期,又出现禾菽并重的地步。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气候变冷,导致饥荒时常发生,而大豆比较耐旱耐寒,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有利于老百姓渡过饥荒。  相似文献   

20.
西汉建立之初,经过秦朝末年长期的战乱,土地荒芜,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农业生产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百姓生活十分困苦。针对这种情况,汉初统治者高祖、吕后、文帝、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了招抚流亡、鼓励垦荒、轻徭薄赋、约法省禁、与民休息等政策,使农业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经过近70年的努力,呈现出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