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云南省2000~2005年退耕还林工程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5年退耕还林工程省级复查成果表明,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历年任务完成率高,面积核实率、保存率较好,面积合格率不断提高.但也存在荒山荒地造林成效不如退耕地,作业设计质量不高,未能严格按设计施工,自查验收工作不认真、材料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了完善作业设计制度,严格检查验收,不断创新机制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重点工程营造林质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度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重点工程核查结果表明,各建设工程任务完成率高,面积核实率、面积合格率较高。但也存在部别项目上报面积不实和虚报、重报现象。作业设计质量不高,营造林未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自查验收工作不认真等问题较为普遍。提出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完善作业设计编制、审查制度,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办法,规范县级自查验收等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3.
2000年,邵阳市隆回县作为全省第一批试点县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到 2004年底,国家累计下达邵阳市退耕还林计划任务10.87万公顷,实际完成造林12.07万公顷。随着工程建设的快速推进,但部分造林地质量不高、管护不善、后续增收产业跟不上来等问题开始出现。为此,根据国家政策调整,全市将退耕还林工作重心转移到成果巩固上来。针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回头看”活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历年来退耕还林工程造林质量、作业设计、检查验收、合同签订、钱粮兑现、林权发证、档案管理等情况逐村、逐户、逐小班进行再检查,对有关政策进行再落实。市政府将退耕还林作为各县(市、区)  相似文献   

4.
张廉 《内蒙古林业》2008,(12):60-60
2008年,杭锦旗林业建设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目前,该旗共完成造林作业面积90.4万亩,其中天保工程完成飞播造林5万亩,封沙育林3万亩;退耕还林完成人工造林3万亩,封育1.5万亩;三北四期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12万亩;  相似文献   

5.
王辉 《防护林科技》2008,(4):99-100
通过对退耕还林有关概念、作业设计在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上所处的位置及其重要作用的论述,充分阐明了做好退耕还林作业设计的重要意义。做好作业设计是保证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是确保完成造林任务、实现工程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因此。  相似文献   

6.
试论退耕还林工程应注重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工程已正式启动。为确保实效,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林种比例,农户增收,中央财政政策,作业设计及检查验收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正>编制作业设计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做好设计编制是保证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是确保完成年度造林任务、实现工程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本文主要以对县级作业设计的解析为主,展开对退耕还林工程方案编制的探讨。一、退耕还林工程作业设计的重要性随着国家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投入的持续增加和管理手段的不断完善,造林工作逐步向集约化经营、规范化、项目化管理的方向发展,退耕还林工程在  相似文献   

8.
<正>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社会最关注的国家重点林业工程。该工程作业设计是指导施工、检查验收、政策兑现最基础性文件和原始依据,在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按照《退耕还林作业设计规定》要求,作业设计要做到地块选择准、小班区划准、小班上图和面积测定准。Arcmap是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中的ArcGIS desktop产品中的一个主要应用程  相似文献   

9.
巩固河南退耕还林成果的综合措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保证工程造林面积、强化工程管理、严格兑现政策、加强基础工作等方面探讨了巩固河南退耕还林成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河南林业》2002,(4):36-36
灵宝市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试点工程以来,共完成工程造林20.9万亩(退耕地造林8.7万亩,荒山荒地配套造林12.2万亩)。其中,2000年退耕还林4.5万亩,经检查验收,面积核实率达99.29%,面积合格率达96.48%;2001年退耕还林9万亩,已通过省级复查,面积核实率达95.17%,面积合格率达95.04%;2002年省下达我市退耕还林任务7.4万亩,截至4月底已全面完成。 为了切实做好退耕还林工作,我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1.
自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在城步县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发展的巨大综合效益不断显现,在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针对退耕还林工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结合2019年新一轮退耕地还林国家级检查验收,对湖南省退耕还林保存面积、成林面积和工程管理情况进行抽样检查.分析结果发现存在退耕地类认定部门间沟通不足,退耕还林地保存状况有待改善,"重造轻管"导致退耕地成林率较低,不动产权发证工作滞后,地方财政支持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并提出认真落实退耕地类认定,及时整改保存状况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洛南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3年来的成效调查,初步评价出工程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有利指导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档案是林业生产中的重要数据资料,是组织和指导林业生产的重要依据。利用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进行退耕还林档案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水平,避免项目之间、年度之间的重复,提高数据的精度,提高数据汇总进度,进而提高工作生产率。该系统运用地理信息为核心,建立退耕还林空间信息的查询管理,完善管理机制,实现退耕面积调查、动态监测及数据更新、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统计分析、规划设计、制图制表等功能,保障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档案是林业生产中的重要数据资料,是组织和指导林业生产的重要依据。利用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进行退耕还林档案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水平,避免项目之间、年度之间的重复,提高数据的精度,提高数据汇总进度,进而提高工作生产率。该系统运用地理信息为核心,建立退耕还林空间信息的查询管理,完善管理机制,实现退耕面积调查、动态监测及数据更新、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统计分析、规划设计、制图制表等功能,保障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河北环京津地区退耕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河北环京津地区生态退耕状况,选择涉及退耕的部分市县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退耕地土地质量普遍较差,长期受旱灾和风沙危害影响,产量较低,但也存在部分有灌溉条件的平地、川地退耕的情况;多数退耕农户对退耕目的有正确的认识,并有着退耕的意愿,但对退耕补助有着较大的依赖性,且对地方政府对退耕的组织实施缺乏必要的信心;对比退耕前后,近70%的被调查退耕农户表示生活水平保持不变,近20%的退耕农户表示有所提高,其原因在于退耕的补助发放和收入结构的变化。退耕对于改变退耕农户贫困状况的作用不容忽视,但需政府加强引导和扶持。  相似文献   

17.
采用2007年的Landsate5TM、2013年和2017年的Landsate8OIL遥感影像,选取分维度、蔓延度、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等指标,从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两个方面,对济南市主城区10年间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整体的斑块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趋于多样化;未利用地面积逐渐减少,林地与耕地面积显著增加;耕地质心逐渐“北跨”,这与10年间济南市整体的政策定位与城市发展脉络相契合。提出大力推动农村社区规划,严格控制占用林地、狠抓植被恢复,做好城市建设用地规划、预留发展空间等土地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临淄区2008年、2012年和2018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地理信息软件对2008-2018年这10年间临淄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2008~2018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和建设用地。10年间,草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加,耕地、林地、水域和其他用地的面积减小,耕地减少的面积最大,建设用地增加的面积最多。草地增加的面积主要来自耕地和林地,建设用地主要来自耕地;耕地和水域为生态高敏感类型,林地为中敏感,草地低敏感,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不敏感。2008~2018年期间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导致临淄区中高风险、较高风险和低风险区域的面积不断增加,而中风险和低风险的面积不断减少,临淄区区域总体生态风险增加;10年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逐年下降,2008~2012年,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因子,耕地转换为草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子;2012~2018年,草地转换为建设用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因子,建设用地转换为耕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定西市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干旱半干旱地区特定自然条件为背景,系统回顾与总结了定西市退耕还林(草)工程在政策管理、技采设计、建管机制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对巩固退耕还林(草)工程成果,充分提高退耕还林(草)工程效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退耕坡地系统属于退化土地生态系统,大部分是毁林(草)开荒形成的,是人为加速了自然生态系统的逆行演替而形成的低产脆弱的生态系统。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整治与恢复,以及人工生态系统的重建的理论基础是生态演替和人为设计理论。退耕还林(草)是通过一定的社会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定向加速景观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评价退耕地的生态经济效益是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评定项目是否实现预期目标、项目的产出、效果和影响。本文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景观尺度与等级理论、景观空间格局与异质性理论、景观演化与干扰理论探讨了退耕地生态评价的内容、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