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选择8种生产上常用药剂进行小菜蛾防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氟虫腈悬浮剂、15%茚虫威悬浮剂、2.5%多杀菌素悬浮剂、5%丁烯氟虫腈乳油和10%虫螨腈悬浮剂等5种药剂对小菜蛾具有优良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可作为防治小菜蛾的选择性药剂;而1.8%阿维菌素乳油、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等3种药剂对小菜蛾的防效较差,不宜作为主推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防治甘蓝小菜蛾,推广适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杀虫剂,特开展了10%多杀霉素悬浮剂防治甘蓝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使用10%多杀霉素悬浮剂17.5mL/667m2防治甘蓝小菜蛾具有较好的防效,优于对照药剂2.5%多杀霉素悬浮剂60mL/667m2,且对甘蓝安全。因此,10%多杀霉素悬浮剂是防治甘蓝小菜蛾较好的药剂,其安全性好,持效期较长,防效高,安全间隔期较短,符合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3.
8种杀虫剂防治甘蓝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8种杀虫剂防治甘蓝小菜蛾的田间效果。结果表明,42.5%丁醚·茚虫威悬浮剂、22%氰氟虫腙悬浮剂、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种药剂对小菜蛾防效最好,药后7 d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5.3%、91.0%和93.2%,有较好的持效性,且对甘蓝生产安全,是今后生产中防治甘蓝小菜蛾值得推广的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4.
进行24%氰氟虫腙悬浮剂防治小菜蛾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4%氰氟虫腙悬浮剂600、800倍稀释液喷雾防治甘蓝小菜蛾的效果最佳,其药后3、7、10 d的防效均可达90%以上,持效期长,对小菜蛾高龄幼虫有很好的灭杀作用,防效明显优于对照农药阿维菌素。  相似文献   

5.
用0.5%印楝素悬浮剂防治白菜小菜蛾,调查其药效。结果表明,应用0.5%印楝素悬浮剂1 500 m L/hm~2防治小菜蛾,不仅能降低白菜有机磷农药残留,还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小菜蛾的防效,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甘蓝小菜蛾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防效最佳,药后3、7、10 d的防效分别为99.0%、97.4%、94.9%;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500倍液防效其次,其药后3、7、10 d的防效分别为95.5%、92.6%、90.4%,明显优于对照农药。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可作为吴江市防治小菜蛾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21.5%甲维·丁醚脲悬浮剂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和对甘蓝的安全性,为其登记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施用该药剂防治甘蓝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1.5%甲维·丁醚脲悬浮剂是防治甘蓝小菜蛾较好的药剂,其速效性较好,持效期较长,防效高、对甘蓝安全。  相似文献   

8.
50%丁醚脲悬浮剂防治甘蓝小菜蛾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在芜湖地区开展了50%丁醚脲悬浮剂防治甘蓝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丁醚脲悬浮剂对甘蓝小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5d50%丁醚脲悬浮剂562.5g/hm2防效高达96.20%,建议在芜湖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溴氰虫酰胺对小菜蛾、斜纹夜蛾不同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小菜蛾对溴氰虫酰胺具有中等水平 的抗性,而斜纹夜蛾对其敏感性较高,未表现出明显的抗性。不同剂量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15%茚虫威悬浮剂和 24%虫螨腈悬浮剂对小菜蛾和斜纹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溴氰虫酰胺1 500 倍液防治小菜蛾效果最好,防 效为91.49%;溴氰虫酰胺1 500 倍液和2 000 倍液防治斜纹夜蛾效果最好,防效均达到90%以上。溴氰虫酰胺是防 治斜纹夜蛾的首选药剂,应有限制地使用其防治小菜蛾。 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9B06-07)  相似文献   

10.
进行5%多杀霉素悬浮剂防治甘蓝小菜蛾药效研究,结果表明:用5%多杀霉素悬浮剂450~525 g/hm2对水750 L/hm2均匀整株喷雾,对甘蓝小菜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2年生三七进行了蓟马危害症状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危害夹马石村2年生三七的蓟马主要是烟蓟马,主要危害2年生三七的叶片,导致叶片发黄、受害组织枯死或部分穿孔。对烟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丁硫克百威、全红速效性好、持效期长。药后10d调查,其防效分别达到99.5%和99.37%;其次是金亮瓜、40%速扑杀,防效分别达98.49%和97.59%。在三七叶片烟蓟马的化学防治中可以交替使用上述4种农药。  相似文献   

12.
烟田常用化学农药对白僵菌孢子和菌丝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测定了5种杀虫剂和5种杀菌剂对白僵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虫剂对白僵菌的兼容性好于杀菌剂。杀虫剂辟蚜雾、功夫、氧化乐果对白僵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小,混用时孢子萌发率超过80%,残效实验孢子萌发率分别为90.67%,90.67%,72.00%,因此可以与白僵菌同时使用或混用。百菌清、菌核净、多菌灵等杀菌剂抑制了白僵菌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生长(萌发率不超过13%),不应与白僵菌同时使用或混用。在化学农药与白僵菌混用时必须先进行严格的试验。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对3种新型高效杀虫剂防治梨木虱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百磷3号、甲基异柳磷和水胺硫磷对梨木虱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 15 d的防效分别为 93.3%、92.4 %和 89.4%。  相似文献   

14.
王洪亮  王丙丽  李会群  高扬帆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976-4976,4995
采用茎叶喷雾法,测试了几种杀虫剂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效。结果表明:不同药剂间的防效存在显著差异;25%阿克泰和10%吡虫啉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效较好,且持效期均在10 d以上。药后3 d,除了1%苦皮素防效相对较低外,其余药剂处理的防效均在85%以上,25%阿克泰的防效最高为93.69%;药后7和10 d,各药剂的防效均有所下降,但25%阿克泰的防效下降幅度较低,从90.04%降为88.92%,10%吡虫啉的防效在80%以上,仅次于25%阿克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选择苹果树合适的无公害杀虫剂,协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关系。[方法]以苹果生产中常用的8种杀虫剂为材料,采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设计方法,研究了杀虫剂对七星瓢虫的毒杀作用。[结果]直接作用试验结果,以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对七星瓢虫幼虫的毒杀作用最大,死亡率达到93.33%;20%好年冬乳油对成虫的毒杀作用最大,死亡率达到56.67%。间接取食试验结果,以20%好年冬乳油的毒杀作用最大,幼虫的死亡率达到90%,成虫的死亡率达到87%。[结论]25%阿克泰水分散剂、70%艾美乐水分散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20%好年冬乳油对七星瓢虫的毒杀作用最大,生产中应尽量避免使用。10%浏阳霉素和1.1%苦参碱粉剂的毒杀作用最小。杀虫剂对幼虫的毒杀作用大于对成虫的毒杀作用,大部分杀虫剂胃毒作用大于触杀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娜  李锐  马敏  李生才 《山西农业科学》2014,42(9):999-1002
为明确杀虫剂对捕食性天敌星豹蛛的毒力大小,采用滤纸药膜法,测定了3种常规杀虫剂(氧化乐果、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对星豹蛛的触杀毒力。结果表明,星豹蛛经3种杀虫剂处理24 h后,氧化乐果、高效氯氟氢菊酯及阿维菌素对星豹蛛的LC50值分别为39.85,3.20,7.51 mg/L;在推荐浓度下,3种杀虫剂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氧化乐果26.7%,高效氯氟氰菊酯15.6%,阿维菌素0。综合分析推荐浓度、校正死之率和LC50等因素,可发现阿维菌素在害虫防治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能有效控制稻飞虱种群数量和延缓吡蚜酮抗药性产生的复配药剂,本研究选取4种吡蚜酮复配剂进行试验。以57%噻虫·吡蚜酮WDG、30%吡蚜·噻虫胺SC、35%噻虫·吡蚜酮WDG、70%吡蚜·呋虫胺WDG为试验药剂,以25%吡蚜酮SC为对照药剂,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稻飞虱低龄若虫盛期施药,于药后3、7、14、21天调查稻飞虱及蜘蛛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4种吡蚜酮复配药剂对稻飞虱具有较好控制效果,药后3天4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9%以上,药后14天4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仍在98%以上,药后21天,35%噻虫·吡蚜酮WDG防治效果为86.26%,其他3种药剂防治效果仍在90%以上。4种药剂对蜘蛛杀伤力不明显,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因此,4种吡蚜酮复配剂能有效控制稻飞虱种群数量,对天敌(蜘蛛)安全,可在水稻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2004~2006年进行田间12种药剂防治甜菜夜蛾、桃蚜的药效试验和室内毒力及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防治甜菜夜蛾幼虫7种药剂中以溴虫腈的防效最高,药后5、7、14 d的防效分别为96.2%、99.1%、96.5%;氟铃脲和氟虫腈次之,药后5~14 d防效稳定在90%以上;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辛硫磷乳油再次之;阿维菌素、米满防效最低。在供试的防治桃蚜的6种药剂中以啶虫脒和吡虫啉防效较好,药后5~14 d校正防效均在90%以上;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防效较低,在生产上应逐步减少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出防治小菜蛾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点滴法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6种杀虫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采用对水叶面喷雾法测定了其中杀虫效果较好的5种制剂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结果]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最高,其LC50为0.17 mg/L;其次为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及多杀菌素,其LC50依次为0.44、0.84、1.25 mg/L;丁醚脲和氰氟虫腙的毒力最低,其LC50分别为10.43和11.17 mg/L。田间施药后6 d,5%氯虫苯甲酰胺SC 1 000倍液对小菜蛾的防效较好,高达82.33%;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 2 500倍液、10%虫螨腈SC 1 500倍液、25%丁醚脲EC 1 500倍液及2.5%多杀菌素EW1 500倍液难以控制其危害,防效分别为60.50%、58.02%、55.64%和55.40%。[结论]为小菜蛾的有效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物农药防治棉田烟蓟马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显示,参试药剂对蓟马均有一定防效,施药后1 d 0.3;绿晶印楝素乳油150和225 mL/hm2;赛文1 500和2 250 mL/hm2;2.5;菜喜悬浮剂900和1 500 mL/hm2的防效分别为99.77;和99.75;;84.00;和60.79;;54.28;和56.79;.药后10 d 0.3;绿晶印楝素乳油150和225 mL/hm2的防效分别达到96.06;和96.31;,表明该药对蓟马防治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