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田害虫群落多样性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对棉田害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于2010-2012年,在田间隔离条件下,采用直接观察法,分析比较多样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种和优势度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在6月中下旬及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田害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显著高于常规棉,而其优势集中性显著低于常规棉;与Bt棉相比,二者在同时期的害虫群落参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差异不明显。3种棉田在其他时段的群落参数变化趋势一致,无明显差异。同时,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田的优势害虫种类比较稳定;因此,种植该双抗棉对棉田害虫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小,不会扰乱害虫群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了解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因子,本文对油茶园节肢动物总群落、植食类和捕食类亚群落的多样性与其主要生态学指标关系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多样性H’与均匀度J、物种丰富度R及物种数S呈正相关,而同优势集中性C和优势度d呈负相关。因此,提高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可通过营造油茶园生境以增加节肢动物群落均匀度J、物种丰富度R和物种数S而减少物种优势集中性C和优势度d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以转基因耐盐碱棉花、转基因抗病棉花和转基因抗旱棉花3种转非抗虫基因棉花为材料,研究不同表达性状的转基因棉花种植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食物网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转基因棉花在节肢动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和优势集中性指数上与其对照受体棉花无显著差异(P0.05)。转基因棉花与其对应受体间的群落相似性指数均较高(73.18%~77.65%),食物网结构参数上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3种转非抗虫基因棉花对棉田节肢动物多样性及食物网结构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明确蔬菜田节肢动物的种群动态和发生规律可以为制定合理的蔬菜害虫生态控制策略奠定理论基础,因此,本研究在福州市建新镇试验田对蔬菜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蔬菜田节肢动物群落共由76种、46302个节肢动物个体组成,分别属于2纲、10目、43科;其中,害虫38种,中性昆虫5种,天敌33种。蔬菜田节肢动物群落总体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性指数(J')较低,而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较高。根据生态学上物种优势度等级划分方法,该菜田害虫优势种为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捕食性天敌中个体数最多的为微蛛科食虫沟瘤蛛Ummeliata insecticeps Boes.et Str;寄生性天敌中个体数最多的为甘蓝潜蝇茧蜂Opius dimidiatus(Ashmead);双翅目稻摇蚊Chironomus oryzae Matsumura在中性昆虫中占的比例较大。掌握菜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其结构在菜田害虫生态控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北疆不同类型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北疆棉田不同邻作、灌溉方式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年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的邻作方式能改变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邻作小麦增加棉田天敌种类,邻作玉米增加棉田天敌个体数,对棉田害虫有较强的控制作用,而邻作西红柿作用相对较弱,生产上应充分利用邻作小麦和玉米的有利作用。2003年滴灌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0.7250)和均匀度(0.2111)均大于沟灌棉田(0.1924、0.0605),群落更稳定;不同年份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大,说明气候因素是影响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Brillouin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均匀度以及物种优势度指数分析群落多样性,采用群落相似度指数对不同时期的群落相似性进行了分析, 运用5种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分析方法对龙眼园2种主要害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次调查共有节肢动物13种,分属7 目12科。总的来看, 各畦间的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差异不大。从水平方向来看,各畦的相似水平相差较大,说明节肢动物水平分布极不平衡; 从垂直空间水平来看,上部与中部间、中部与下部均为中解等相似水平,而上部与下部为极不相似水平。龙眼园两种主要害虫均呈现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7.
有机管理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管理的有机茶园和常规茶园益、害节肢动物群落的调查,并根据群落指标: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分析群落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管理的茶园群落稳定性大于对照茶园。根据最远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有机管理茶园和常规管理茶园分属不同的类群,说明有机管理方式有利于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对北京顺义地区有机化梨园中三个不同栽培区节肢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梨园中,稀植区中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个体数明显高于密植区和施肥区。各区以同翅目木虱类害虫为最多,稀植区所占比例最高。植食性类群和寄生性类群的多样性指数在稀植区中最小,施肥区最大,优势集中性指数在稀植区中最大;捕食性类群的多样性指数在稀植区最大,施肥区多样性指数最小,优势集中性指数与之相反。由此可知,施肥对于控制害虫数量以及提高植食性类群和寄生性类群的多样性也具有一定的作用。稀植区中害虫数量最大,但其自然天敌个体数比例在各区中最小,今后该区需加大害虫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9.
为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害虫及筛选抗虫茶树品种提依据,以品种园内6个茶树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采用平行跳跃法对不同茶树品种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差异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各个茶树品种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虽有相似性,但不同茶树主要天敌与害虫、多样性指数的动态趋势、茶丛不同层次的节肢动物类群等是有差异的。其群落天敌个体数与害虫个体数的比值最高品种为‘乐昌大叶白毛’;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与优势度指数平均值较大品种是‘云大淡绿’。茶丛上层的群落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茶丛不同层次节肢动物多样性存在着差异。‘云大淡绿’、‘英红10号’等茶树的茶丛上层物种数较多;在茶丛的下层,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最多品种是‘碧云’。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在河北省南皮县,以亲本常规棉(石远321)棉田为对照,对转CryC1Ac CpTI基因的双价抗虫棉(SGK321)棉田的节肢动物群落、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SGK321棉田的功能团种类与常规棉田基本相同,两者节肢动物多样性差异并不显著,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75和0.967。但SGK321棉田节肢动物总数量比常规棉田降低了53.9%,其主要原因是基位物种数量显著减少;SGK321棉田与其亲本对照棉田的害虫和捕食性天敌的种类基本相同,但数量差异较大。SGK321对靶标害虫具有很好的抗性,与对照棉田相比,棉铃虫种群数量减少了89.5%。SGK321对棉蚜、棉粉虱、绿盲蝽、小绿叶蝉等非标靶害虫的发生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种群数量比对照棉田分别降低了64.5%,15.6%,21.8%和33.7%。SGK321棉田龟纹瓢虫和中华草蛉的种群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4.0%和9.1%,但异色瓢虫、小花蝽、异须盲蝽、蚜茧蜂和蜘蛛类等其他主要天敌的数量则分别降低28.6%,6.5%,43.1%,44.7%和14.0%。由此表明:双价抗虫棉SGK321在对棉铃虫具有较好抗性的同时,对棉田主要非标靶害虫也都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某些天敌种类的种群存在不利影响,但对棉田节肢动物多样性动态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玉米品种抗虫性对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3个不同抗虫性的玉米品种,研究了玉米品种抗虫性对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品种抗虫性对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无明显影响,但对均匀度和多样性有明显影响,玉米品种抗虫性越高,节肢动物群落的均匀度和多样性越高。抗虫性较高的玉米品种田间益害比明显高于抗虫性较低的玉米品种。说明玉米品种抗虫性有助于提高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性和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转Bt基因棉田害虫和天敌组成及优势类群时序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系统调查棉田节肢动物的基础上,就长江流域下游棉区种植转Bt基因棉对棉田害虫和天敌组成、数量以及时序动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田和常规棉田基本接近,均以棉蚜为害虫优势种,天敌优势种为草蛉、龟纹瓢虫、三突花蛛。按照营养关系分析表明,转Bt基因棉田和常规棉田均以植食性类群在营养层中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捕食性天敌类群,而寄生性天敌较少;刺吸类害虫是植食性害虫的优势功能集团,瓢虫类、蜘蛛类和草蛉类为优势捕食性类群。转Bt基因棉能够显著减少棉田鳞翅目等靶标害虫类群的发生,而对其它非靶标害虫如刺吸类害虫以及棉田天敌发生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转多基因库安托杨对昆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转多基因库安托杨在自然生态系统下的生态安全性,于2011—2012年杨树主要生长季节,采用定点取样法对湖南君山地区转多基因库安托杨林昆虫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对主要靶标昆虫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在6个调查系号中的数量分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初步统计转多基因库安托杨混合林内昆虫80种,隶属于7目32科,其中害虫55种,杨扁角叶蜂(Stauronema tuscompressicornis)、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dyta)、柳蓝叶甲(Plagiodera versicolora)和云斑天牛为优势种群;转多基因杨树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鞘翅目害虫的种群数量,但对云斑天牛的抗虫性与对照杨和本地杨比较差异性不明显(PCK=0.366>0.05和PXL=0.391>0.05);通过比较各调查样区昆虫群落多样性发现,转多基因杨树林无论是群落多样性指数、优势度还是均匀度系数,均与对照区和本地种杨树林差异性不显著(PCK=0.247>0.05和PXL=0.458>0.05)。  相似文献   

14.
轮作对甘薯地线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棠等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295-295
针对甘薯茎线虫病严重的多年连种区进行轮作玉米试验,研究连种甘薯、轮作玉米对甘薯地土壤线虫群落种类组成、垂直分布、线虫群落的多样性的影响,其结果共获得3目8科15属线虫。连种甘薯地极优势属为茎属Ditylenchus,甘薯地轮作玉米其极优势属为头叶线虫属Cephalobus、真头叶线虫属Eucephalobus,滑刃Aphelenchoides和真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连种甘薯和轮作玉米地同一土层线虫属数量间没有显著差异,线虫数量间有显著差异;应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J均匀度指数、SR丰富度指数分析了连种甘薯和轮作玉米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多样性,其中Shannon指数、SR指数最敏感,应用WI指数分析了土壤线虫群落的营养结构,WI指数可反映轮作玉米与连种甘薯间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差异;轮作可减少植物寄生线虫种类和数量,增加食细菌和食真菌线虫的数量,可改变线虫群落的营养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