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研究设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B)单播及两者混播(AB)3种草地类型,每种类型下设3个施氮水平(N1:0 kg·hm-2;N2:80 kg·hm-2;N3:160 kg·hm-2)和2种利用方式(G:放牧;M:刈割),以探究施氮与利用方式对栽培草地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AB处理的粗蛋白和鲜干草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显著高于A和B;A和AB处理与B相比,显著提高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含量,进而提高相对饲用价值(Relative feeding value,RFV);N3处理的粗蛋白含量和鲜干草产量及WUE显著高于N1和N2,且N3处理与N1相比,显著提高牧草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降低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放牧下的粗蛋白和鲜干草产量及WUE显著高于刈割。因此,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草地进行放牧且施氮160 kg·hm-2是一种适宜黄土高原栽培草地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冯琴  王斌  王腾飞  倪旺  邓建强  兰剑 《草地学报》2022,30(12):3439-3446
为探究出宁夏干旱区毛苕子(Vicia villosa)与燕麦(Avena sativa)混播的最佳播种量。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五个毛苕子播种量水平(V1:33.0kg·hm-2、V2:45.0kg·hm-2、V3:57.0kg·hm-2、V4:69.0kg·hm-2和V5:81.0kg·hm-2)与燕麦(120.0kg·hm-2)混播,毛苕子单播(VD:57.0kg·hm-2)和燕麦单播(OD:180.0kg·hm-2)为对照,研究了混播草地牧草农艺性状、生产性能以及营养价值。结果表明,燕麦株高在V2处理下最高,密度在V5处理下最大;毛苕子株高和密度在V4处理下最大。V1,V2,V3和V5处理的总干草产量较单播处理不同程度增加,其中V2处理的总干草产量较燕麦、毛苕子单播分别提高了15.75%,63.21%。除V4外其他处理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表明混播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混播草地较燕麦单播提高了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降低了酸性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综合评价显示,排名由高到低为V2>V1>V5>V3>V4,因此,建议在宁夏干旱区毛苕子与燕麦混播的最佳播种量为45.0 kg·hm-2。  相似文献   

3.
为持续研究冀西北坝上地区豆禾混播对草地产草量及其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在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张家口综合试验站选择建植3年的豆禾同行混播草地,测定其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无芒雀麦+垂穗披碱草(MWP)按豆禾比3∶7混播时,年干草产量最高,达9 612.52 kg·hm-2,较单播紫花苜蓿提高了11.40%,较单播禾草提高了56.64%~61.80%;豆禾混播以MWP3∶7,MW5∶5组合CP、CF含量最高,MW3∶7、MWP3∶7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最低,均与单播禾草之间差异显著;且MW3∶7第1茬、MWP3∶7第2茬牧草相对饲喂价值(RFV)与相对牧草品质(RFQ)显著高于其他混播处理及单播禾草。综上所述,豆科与禾本科在混播比例为3∶7,5∶5时产量与品质显著提升,以紫花苜蓿+无芒雀麦组合与紫花苜蓿+无芒雀麦+垂穗披碱草组合同行混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保护播种对高寒区刈割型混播草地[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EN)+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FS)]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无保护草种播种为对照,研究了4比例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LM)和燕麦(Avena sativa,AS)保护播种对牧草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单播量的20%,30%,40%和50%处理其2年总干草产量分别为9 389 kg·hm-2,17 284 kg·hm-2,12 263 kg·hm-2和14 292 kg·hm-2,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88%,33%和55%,其中EN+FS+30% LM处理牧草粗蛋白产量比对照提高了75%。燕麦播种比例同多花黑麦草相似,单播量的20%,30%,40%和50%比例下2年总干草产量分别为25 975 kg·hm-2,25 249 kg·hm-2,27 077 kg·hm-2和27 306 kg·hm-2,比对照提高了182%,174%,194%和196%;牧草粗蛋白产量比对照分别提高124%,143%,143%和204%。但播种燕麦对多年生牧草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多花黑麦草。综上,EN+FS+30% LM保护播种有效提高高寒区刈割型混播草地牧草产量和营养,是建植人工草地理想的保护播种草种及比例。  相似文献   

5.
在西藏日喀则地区,将燕麦(Avena sativa L.)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种子按不同比例进行混播试验,通过对混收牧草产量和品质的测定分析,研究适宜在当地生长的燕麦与箭筈豌豆的最佳混播比例,以期获得最大的生物产量和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在燕麦播种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箭筈豌豆混播比例的增加,粗蛋白质(CP)含量随之增加,而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降低。在49种混播组合中,混播播种量为燕麦210kg·hm-2和箭筈豌豆75kg·hm-2(G1)混播组合的干草产量和营养成分的综合指标最高,可在西藏日喀则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宁夏干旱区燕麦与毛苕子混播的最佳播种量,本试验以燕麦(Avena sativa)和毛苕子(Vicia villosa)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五个毛苕子播种水平[33.0 kg·hm-2(YM1)、45.0 kg·hm-2(YM2)、57.0 kg·hm-2(YM3),69.0 kg·hm-2(YM4)和81.0 kg·hm-2(YM5)]与燕麦(播种量为120.0 kg·hm-2)混播,研究了不同播种量的毛苕子与燕麦混播对草地生产性能、燕麦生物量分配及群落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YM1,YM2,YM3和YM5处理的混播草地干草产量均高于燕麦单播,其中在YM2处理下干草产量达到最高(12 424.24 kg·hm-2),较燕麦和毛苕子单播分别提高了15.83%,63.18%;随着毛苕子播种量的增加,燕麦各器官生物量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其中在YM3处理下燕麦单株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最大;同时在各混播处理中,燕麦在混播草地中处于竞争优势;除YM4外各混播处理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综合来看,当毛苕子播种量为45.0 kg·hm-2时与燕麦混播草地生产力提高效果显著,土地利用率最大,是宁夏干旱区滴灌条件与燕麦混播的最佳播种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层取样法研究了两年生单播紫花苜蓿、单播无芒雀麦、隔行混播和同行混播人工栽培草地土壤碳、氮含量及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在牧草生长时期,单播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容重最大,单播无芒雀麦草地容重最小;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单播紫花苜蓿草地最大,其次为隔行混播草地,二者与单播无芒雀麦草地、同行混播草地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土壤全氮含量为单播无芒雀麦草地最低,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0~40cm全剖面,单播紫花苜蓿草地有机碳储量最大,为46.98t/hm2,隔行混播草地次之,为44.77t/hm2,二者显著高于同行混播草地(38.75t/hm2)及单播无芒雀麦草地(36.37t/hm2)(P<0.05)。  相似文献   

8.
王斌  董秀  李满有  杨雨琦  兰剑 《草地学报》2021,29(4):828-834
为探究宁夏雨养区不同播量拉巴豆(Dolichos lablab)与青贮玉米(Zea mays)混播对草地生产性能和牧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不同播量(0 kg·hm-2,22.5 kg·hm-2,45.0 kg·hm-2,67.5 kg·hm-2,90.0 kg·hm-2)的拉巴豆与青贮玉米混播,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各处理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贮玉米单播的鲜、干草产量分别为82.09 t·hm-2和25.21 t·hm-2,显著高于青贮玉米与播量为45.0 kg·hm-2,90.0 kg·hm-2拉巴豆混播(P<0.05);不同播量拉巴豆与青贮玉米混播饲草的粗蛋白、粗灰分、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青贮玉米单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经灰色关联度分析,拉巴豆播种量为22.5 kg·hm-2与青贮玉米混播综合性状排名第一,优于其它混播处理和青贮玉米单播,可作为宁夏雨养区适宜播种量推广。  相似文献   

9.
席杏媛  闫慧颖  李春喜 《草地学报》2019,27(5):1400-1409
为探索青海水、旱地覆膜种植甜高粱(Sorghum dochna)的增产栽培技术,将2个甜高粱品种‘九甜杂3号’和‘吉甜5号’与3个豆科品种‘草原224’,‘西牧333’和‘1741’分别在水地和旱地进行混播、刈割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海拔生态区不同品种各性状差异显著,综合表现为水地优于旱地;在旱地与豆科混播对甜高粱‘九甜杂3号’和‘吉甜5号’的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吉甜5号’不刈割混播的鲜草产量比单播增加0.42%~21.44%,干草产量增加14.63%~32.24%;‘九甜杂3号’不刈割混播比单播干草产量增加16.74%~43.30%。生长中期刈割对‘九甜杂3号’影响显著,其水地和旱地鲜草产量分别增加9.57%和9.91%。‘九甜杂3号’适宜与豆科品种‘草原224’混播,在生长中期刈割1次,两茬鲜草产量高达147.33 t·hm-2和112.40 t·hm-2;‘吉甜5号’适宜与‘西牧333’混播且不刈割,两者鲜草产量达129.55 t·hm-2和104.01 t·hm-2,干草产量达29.57 t·hm-2和22.15 t·hm-2。因此,甜高粱品种与豆科植物的混播及刈割能够增加其草产量,这对生产实践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河西地区豆禾混播草地生产性能对刈割高度与施肥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刈割和施肥是豆禾混播草地生产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田间管理措施,合理的留茬高度和氮磷配施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混播草地的生产性能。为探究不同留茬高度和施肥模式对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在河西走廊地区以紫花苜蓿、无芒雀麦和长穗偃麦草1∶1∶1建植的第3年豆禾混播草地为试验对象,利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留茬高度为主区,设置5 cm(A1)、8 cm(A2)、11 cm(A3)3个留茬高度,施肥模式为副区,设置不施肥CK(B1)、单施磷肥:150 kg P2O5·hm-2(B2)、低氮高磷:75 kg N·hm-2+225 kg P2O5·hm-2(B3)、氮磷平衡:150 kg N·hm-2+150 kg P2O5·hm-2(B4)、单施氮肥:150 kg N·hm-2(B5)、高氮低磷:225 kg N·hm-2+75 kg P2O5·hm-2(B6)6个施肥模式,在混播草地中豆科牧草初花期进行刈割,施肥方式为第1茬刈割后追施。结果表明:以A3B3(11 cm留茬高度和75 kg N·hm-2+225 kg P2O5·hm-2的施肥模式)处理组合全年产量最高(19626 kg·hm-2);A2B2(8 cm留茬高度和150 kg P2O5·hm-2的施肥模式)处理组合全年产量最低(14342 kg·hm-2)。提高留茬高度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紫花苜蓿整体品质,提高禾本科牧草整体品质。增施氮肥的同时减施磷肥可有效提高牧草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RFV),施用量过高会使牧草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下降,最合理的氮磷配施模式为150 kg N·hm-2+150 kg P2O5·hm-2。综合产量和品质的结果来看,适当的磷肥施用量可以显著提高牧草营养品质。利用TOPSIS综合评价模型对混播草地产量及各混播组分营养品质进行整体评价后得出:8 cm的留茬高度以及施150 kg N·hm-2+150 kg P2O5·hm-2的氮磷为适宜在河西走廊地区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混播草地利用的留茬高度与施肥模式的组合。  相似文献   

11.
黄淮海地区紫花苜蓿氮磷钾肥料效应与推荐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高产优质苜蓿草地施肥提供科学依据,2016-2017年选择黄淮海地区苜蓿生产的典型区域沧州为试验点,以该地区当家苜蓿品种中苜3号(Medicago sativa L.‘zhongmu No.3’)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二次回归最优设计试验方案,研究N,P,K肥配施对紫花苜蓿当年干草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中苜3号苜蓿干草产量高低顺序为磷肥>钾肥>氮肥。处理3(N1P2K2)即施N 5.00 kg·hm-2,施P2O5 60.00 kg·hm-2,施K2O 180.00 kg·hm-2时获得最高产量23 657.9 kg·hm-2。14个处理组合中,处理7(N2P3K2)粗蛋白含量最高,为22.45%,处理6(N2P2K2)粗蛋白含量最低,为16.87%。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处理3(N1P2K2),为34.14%,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最低的处理7(N2P3K2),为51.27%。处理7(N2P3K2)相对饲用价值最高,为111.36。综合分析,处理7(N2P3K2)的初花期营养价值较高。根据产量模型分析,中苜3号苜蓿施N 4.10 kg·hm-2,施P2O5 48.47 kg·hm-2,施K2O 270.00 kg·hm-2时可获得最高产量23 918.2 kg·hm-2。  相似文献   

12.
李渊  张清平  王涛  沈禹颖 《草地学报》2022,30(6):1584-1589
以黄土高原旱区5年龄的紫花苜蓿为(Medicago sativa)研究对象,设置4个施氮处理水平:0 kg·hm-2(N0),50 kg N·hm-2(N50),100 kg N·hm-2(N100)和150 kg N·hm-2(N150)。选取排放系数、N肥利用率和氧化亚氮(N2O)通量作为N利用效率及N2O排放的评价指标,选择叶面积指数、干物质(Dry matter,DM)产量、粗蛋白(Crude protein,CP)、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相对饲用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作为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指标,探究不同施N量对苜蓿草地N2O通量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进行评估,以期获得协调N2O减排与提高生产性能的最佳施N量。结果表明:施N增加苜蓿草地每公顷DM产量,N150处理下头茬产量最高,达到8 885 kg·hm-2;N肥施入能提高苜蓿CP含量,并提高饲用品质(降低ADF和NDF含量);灰色关联分析结果中N50排序最优,并与N150归为一类。因此,综合考虑N2O通量和生产性能,该地区苜蓿草地最佳施N量为50 kg N·hm-2。  相似文献   

13.
刘文辉  刘勇  马祥  魏小星 《草地学报》2018,26(5):1150-1158
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L16(45)],研究了燕麦品种、施肥和箭筈豌豆混播对燕麦人工草地生物碳储量影响的研究,为燕麦人工草地生态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品种、施肥和混播均显著影响燕麦草地生物碳储量,品种主要影响燕麦茎、穗和根生物碳储量,施肥主要影响燕麦叶生物碳和箭筈豌豆根生物碳储量;混播主要影响箭筈豌豆茎、叶生物碳储量。燕麦人工草地总碳储量为1 707.70~2 470.15 kg·hm-2,其中利用青海甜燕麦和采用尿素+磷酸二铵+有机肥施肥处理,箭筈豌豆混播75 kg·hm-2或60 kg·hm-2时建植燕麦人工草地地上、地下总生物碳储量均表现较高,其地上总生物碳储量分别为2 204.7 kg·hm-2,2 136.4 kg·hm-2和2 008.0 kg·hm-2,地下总生物碳储量分别为265.4 kg·hm-2,247.4 kg·hm-2和250.3 kg·hm-2。各器官碳储量及群落总生物碳储量均随生育期的推进显著增加,在乳熟期达到最大。燕麦和箭筈豌豆地上总生物碳储量分别在燕麦抽穗期—开花期和开花—乳熟期增长迅速。  相似文献   

14.
密度对三种豆科牧草生产力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播种密度对3种豆科牧草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探讨其在草地农业系统中的合理优化模式。结果表明:沙打旺(Astragelus adsurgens)在高密区第2年生产力最高(18321 kg·hm-2),第3年开始下滑;苜蓿(Medicago sativa)在中、高密区生产力的增幅和增量差别不显著,以第3年最高(22563和22108kg·hm-2);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在中密区第3年最高(7856 kg·hm-2);加大密度使沙打旺提早进入生长盛期,第2年即达到高生产力和较高水分利用效率;苜蓿以中密区(20~30株/m2)效果最好;达乌里胡枝子的生产力和水分利用率偏低,在黄土塬区草地农业中没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马志强  史毅  种培芳 《草地学报》2022,30(4):974-982
本研究以镉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茉莉酸甲酯(M eJA)为缓解剂,将高羊茅作为镉污染土壤的修复草种,通过测定高羊茅的相关生理指标、以及植物和土壤中的镉含量,探究MeJA对高羊茅修复镉污染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单一Cd胁迫(100μmol·L-1),施用MeJA(25~75μmol·L-1)可使高羊茅的叶绿素含量、抗氧化...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成都平原甜高粱(Sorghum dochna)与拉巴豆(Lablab purpureus)间作对混合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获得最佳的间作比例。本研究以甜高粱单播(A0:18 kg·hm-2)为对照,以甜高粱中间作拉巴豆不同播量(A1:11.25 kg·hm-2;A2:16.88 kg·hm-2;A3:22.50 kg·hm-2;A4:28.13 kg·hm-2;A5:33.75 kg·hm-2)为处理,测定收获后甜高粱的农艺性状、混合饲草鲜/干草产量和营养成分等指标,并对混合饲草鲜草产量增加部分进行经济效益评估。结果表明:甜高粱/拉巴豆处理下甜高粱的株高、茎粗、茎叶比等指标较A0处理均降低,而CP、干鲜比和饲草产量等指标均升高;其中A3处理下混合饲草的鲜草产量最高,为112 289.45 kg·hm-2,此时净收入与A0相比增加了12 198.1元·hm-2;A3处理下混合饲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较A0处理降低;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A3处理的隶属函数值最高,为0.67。综合表明,在成都平原地区,18 kg·hm-2的甜高粱间作22.50 kg·hm-2的拉巴豆是提高饲草产量和品质的最优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