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生猪养殖模式与疫病防控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分析了目前我国生猪养殖的几种主要模式与疫病防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农户散养和小规模养殖模式是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建议实行生猪养殖实行经营准入制,采用联合经营,规模饲养,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等措施,以便对猪疫病更为有效的防控。  相似文献   

2.
随着畜禽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鹅病的发生与流行也在发生着变化,一些新出现的鹅病制约规模养鹅业的健康发展。文章介绍了鹅病的概况,分析了鹅病多的原因,提出了控制鹅病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永靖立足实际,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围绕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增强抵抗力三个防疫关键环节,树立健康养殖和大防疫理念,采取防检结合、综合防控措施,开展了规模养殖场疫病防控现状调查,查明了存在问题和流行的主要疫病,明确了防控重点,提出了采取的主要措施与对策,总结出了规模养殖场疫病防控"432399"技术模式,为今后规模养殖场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动物传染病是高职农业院校动物防疫与检疫、畜牧兽医类专业的一门核心技术课。该课程是研究动物传染病发生、发展规律及预防、控制与消灭这些传染病方法的一门科学。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禽业生产结构的变化,集约化规模养殖成为主体模式,受此影响,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1动物福利产生的背景动物福利萌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正是集约化生产模式在世界各地刚刚开始流行的时代。我们国家是从80-90年代开始流行,各地出现了不少千头牛场、万头猪场和百万鸡场。高密度集约化生产规模大、产量高,短时间内解决了人们对畜禽产品的需求,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动物行为异  相似文献   

6.
1改变农村传统养猪模式,建设牧业小区养殖 农村传统的养猪模式是1家1户的庭院式养猪,规模小,猪舍简陋,冬不保温,夏不防暑;粪污长期得不到无害化处理,饲养环境恶劣;技术水平与生产水平很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疫病常年流行,严重影响公共卫生的安全等,弊端很多。在当前农村养殖业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在我区规模蛋鸡场饲养模式下,以建设生物安全体系为基础,深入研究鸡的生理规律、母源抗体消长规律以及我区疫病流行趋势,通过加强饲养管理,优化消毒程序、免疫程序和监测方案,结合我区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建立规模蛋鸡场的生物安全体系,我区规模蛋鸡场死淘率由24%以上降至20%以下,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查明新疆北疆部分规模猪场支原体肺炎的流行情况,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可靠依据。采用现场调查与问卷调查、病理学观察、血清学检测等方法,对13个规模猪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被检血清Mhp抗体阳性率为52.2%(190/364),猪场阳性率为69.23%(9/13),病料PCR结果为58.3%(42/72)。因此,新疆北疆部分规模猪场存在比较严重的支原体肺炎流行现状。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养殖业与国际接轨,代表现代化养猪业发展模式的养殖合作社相继出现,养猪合作社的出现说明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以及生猪养殖方式的发展方向,符合我国当前大规模养殖与小规模散养共存的国情,其规模优势、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开始呈现。养殖合作社是生猪养殖的理想模式,是生猪养殖业由分散向集中发展的过渡类型,各地发展生猪养殖合作社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泗洪县养禽业迅猛发展。农村由散养发展到规模饲养,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但禽病成了棘手的问题。为了减少损失、降低成本,保障规模养殖业的顺利发展,现将当前禽疾病发生流行的主要特点及原因浅析如下:1流行特点1.1新病层出不穷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近10年来新出现了13种禽传染病。由于饲养模式、环境条件不良和管理技术落后,也增加了许多新病,如啄癖、应激综合征、鸡的腹水病和呼吸道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规模猪场主要疫病流行趋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陕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养殖户、采集样品开展实验室检测等形式,摸清了全省规模猪场疫病流行状况,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户笼养蛋鸡的主要疾病及其防治张心如,杜干英,张炜(四川省新津县畜牧局611430)农户笼养蛋鸡是在散养鸡的基础上吸收现代化养鸡先进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村养鸡模式,规模数百只至数千只,这种模式养鸡的疫病流行与一家一户散养鸡不同,亦有别于现代化养鸡场...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山东省A市牛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情况,为布病防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运用普查抽样策略,对A市牛羊存栏量、布病流行率及不同规模场群布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牛布病场群表观流行率和个体表观流行率分别为0.64%(95%CI:0~1.52%)和0.03%(95%CI:0~0.07%),羊布病场群表观流行率和个体表观流行率分别为3.37%(95%CI:2.07%~4.67%)和0.39%(95%CI:0.34%~0.44%)。规模<50头(只)场群的场群表观流行率最低,与存栏50~99和100~499头(只)场群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阳性场群复检的场群表观流行率(25.00%)高于全市整体布病场群表观流行率(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上结果表明:该市牛布病流行率较低,处于稳定控制状态,羊布病流行率稍高,需在后续监测净化中重点关注;不同规模场群的布病场群流行率存在差异,养殖规模较大的场群流行率较高,这为探寻风险因素提供了方向;阳性场群布病复发风险较高,今后在布病防控中应对阳性场群开展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生猪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这种养殖模式会使动物疫病、外来疫病的流行感染机会增大,并且会增大动物疫病防控难度。猪肺疫是猪场常见的一种流行疫病,严重影响到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重点论述该病的临床鉴别诊断方法,探讨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估计厦门市规模禽场新城疫病原学流行率。[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在厦门市允许禽类养殖的4个区,共计450个规模禽场开展了新城疫病原学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概率抽样,随机抽取129个禽场,共采集了5160份咽喉-泄殖腔拭子,采用荧光RT-PCR 方法检测新城疫病毒。[结果]厦门市规模禽场新城疫病原学群流行率为0.8%(95% CI 0.0-2.1),规模鸡群、鸭群和鹅群的病原学流行率分别为1.9%(95% CI 0.0-4.4)、0%和0%。[结论]这个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厦门市规模禽场的新城疫已经达到国家中长期防治规划中达到控制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近些年我国养猪业蓬勃发展,整体模式还是以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场结合为主。养殖技术参差不齐,疾病的流行也是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老的传染病死灰复燃、新的疾病层出不穷、多种疾病混合感染的案例不断出现。过去兽医依靠经验能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但现在疾病的临床表现呈现多元化、非典型性病例时有发现,仅凭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很难对疾病做出准确的诊断。并且临床诊断具有滞后性,一旦猪场出现疾病大规模流行、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广西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和发展趋势,通过RT-PCR方法,对2015年1-8月份采自广西省各规模猪场的疑似样品进行PRRSV检测,并对阳性病料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显示:84份疑似样品中有40份检测为阳性,阳性率为47.6%,通过完整的ORF5基因序列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广西地区流行毒株主要为美洲型PRRSV,且均与高致病性PRRSV高度同源。广西省各规模猪场毒株与2015年7月份采自广东肇庆某规模猪场的PRRSV分离毒株间的同源性均较低,经序列对比发现,广东肇庆分离毒株与美洲流行毒株NADC 30高度同源。结果表明,广西地区主要流行毒株为美洲型高致病性PRRSV毒株,且与美洲流行毒株NADC30同源性较低,但广东地区已出现美洲流行毒株NADC30,提示广西地区需加强对PRRSV流行及变异的监测,以及采取有效防控策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李卫东 《兽医导刊》2006,(12):15-16
随着我国规模猪场防疫技术的不断发展,猪瘟大规模流行造成大批发病、大批死亡、流行波及范围大、急性型症状为主的流行方式已经逐渐改变,从而出现了很多原来的典型猪瘟没有出现过的流行新特点和新症状和病变,给规模猪场的防疫工作带来了新的困扰.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满足目前社会大众对牛、羊的肉、奶产品的消费需求与品质要求,我国牛、羊养殖业的养殖规模不断增加,传统散养养殖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牛、羊养殖业的发展需求,逐渐被现代科学化畜牧养殖取代.流行病的防控工作是牛、羊养殖行业的重要工作内容,加强对流行疫病的防控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养殖场内流行疫病的大范围传播,维护牛、羊的健康...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永靖县规模养羊场羔羊腹泻病的调查情况。通过走访规模养羊场、临床检查、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等方式的系统调查,查清了羔羊腹泻病在永靖县规模养羊场的发病率、死亡率、发病羊的年龄、流行区域性等流行特点,制定出了科学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