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探讨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不同浸提液处理对几种禾草化感潜力的差异,本研究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甘肃马先蒿植株浸提液和粉末浸提液以及根区土壤浸提液对5种禾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揭示甘肃马先蒿对人工草地退化的潜在作用,为退化高寒草甸恢复和人工草地的建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甘肃马先蒿不同浸提液处理对5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的化感效应,总体而言,粉末浸提液对5种禾草的抑制作用比整株浸提液的抑制作用大。甘肃马先蒿整株浸提液和粉末浸提液对5种禾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化感综合效应表现为:对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Qinghai’)的化感潜力最大,对同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Tongde’)最弱,而根区土壤浸提液对同德老芒麦的化感潜力最大,对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最弱,对其它3种的作用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2.
丸粒化处理对几种牧草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Keng cv.Qinghai)、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青海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 Keng cv.Qinghai)和同德老芒麦(Elymus sibircus cv.Tongde)4种牧草种子为材料,采用以羊粪和粘土为主要填充剂和粘合剂的包衣材料制作丸粒化牧草种子,以期明确丸粒化处理对种子发芽以及种子生理指标的影响,为改善丸粒化处理后种子的萌发条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丸粒化处理后,4个牧草种子萌发启动期延迟,最终发芽率降低,平均苗高、发芽指数、苗高活力指数等发芽指标均降低,并且不同牧草种子丸粒化处理与对照种子间差异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丸粒化处理后种子的相对电导率升高(P<0.01)、丙二醛(MDA)含量降低(P<0.05)、可溶性糖含量升高(P<0.05)、脯氨酸(Pro)含量升高(P<0.01),且4种牧草表现趋势相似。包衣材料的水分和通透性是影响丸粒化种子发芽指标的2个重要因素,选择合适的包衣材料可提高种子的发芽指标,提高丸粒化牧草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除草剂胁迫对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本研究采用室内生测法,采用不同推荐剂量的草铵膦和草甘膦分别处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幼苗,测定3种牧草浸提液对受体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结合化感效应值对牧草的化感活性进行分析,旨在为牧草田的杂草防治及科学使用除草剂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3种牧草浸提液对受体植物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苗高、最大根长及活力指数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对最大根长的影响最大;受2种除草剂胁迫后,供试牧草的化感作用均显著高于清水处理,其中草甘膦胁迫后的表现更为明显,其对供试牧草化感作用的强弱顺序为:红豆草>紫花苜蓿>黑麦草。综上,除草剂胁迫下可明显增强紫花苜蓿、红豆草和黑麦草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黄顶菊茎秆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不同浓度(0,0.025,0.500,0.075,0.100 g/L)黄顶菊茎秆水提液对狗尾草、紫花苜蓿和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对它们的化感综合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顶菊茎秆水提液对三种牧草的发芽率、发芽势、苗高、根长、鲜重、干重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黄顶菊茎秆水提液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也逐渐增强。黄顶菊茎秆水提液对三种牧草的化感作用效果不同,总体而言对三种受体植物的化感效应的强弱依次为狗尾草黑麦草紫花苜蓿。说明紫花苜蓿的抗化感能力强,可以在黄顶菊发生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黑沙蒿对自身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枝叶与枯落物超声波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并分级计算敏感指数以综合评价其化感效应。结果表明:黑沙蒿枝叶浸提液可抑制自身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抑制作用在种子萌发期较为强烈,其中种子发芽指数受抑制程度明显大于发芽率;在幼苗生长期,对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苗高和根干重抑制较为明显;2个生长期内抑制作用均随浓度的升高明显加强。黑沙蒿枯落物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有轻微抑制作用,而对幼苗生长表现为促进作用,且随浓度的升高而加强,根干重、根长和苗干重是敏感性较强的指标。黑沙蒿枝叶浸提液可延缓自身种子萌发,减少萌发数目,损伤幼苗细胞膜系统;枯落物浸提液则可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增加干物质累积。  相似文献   

6.
研究禾草的化感潜力对于揭示高寒地区多年生人工草地的退化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的是探讨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和中华羊茅的潜在化感作用。利用3种植物的整株和粉末分别制备了水提取液,采用室内生物测试法研究了3种多年生禾草水提取液对其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整株浸提液显著降低了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和中华羊茅的发芽率(P<0.05),较对照分别下降了10.6、7.0和21.4个百分点,对3种禾草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冷地早熟禾整株浸提液显著抑制了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和中华羊茅幼苗的根长,抑制率分别为41.9%,61.5%和32.1%;中华羊茅整株浸提液显著抑制了冷地早熟禾和垂穗披碱草幼苗干重(P<0.05),抑制率分别为51.2%和46.4%;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和中华羊茅粉末浸提液均能显著降低自身及其他植物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根长以及干重(P<0.05)。3种禾草不同浸提液对自身及其他植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具有自毒作用和化感效应,且粉末浸提液对3禾草的化感效应强于整株浸提液。3种禾草不同处理的浸提液对其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综合化感效应强弱表现为:冷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采用混播方式在高寒地区建立人工草地时要考虑种间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7.
地肤水浸提液对胡麻化感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了地肤及其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胡麻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的地肤全株及地上部茎叶水浸提液对胡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随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0.100g/mL处理对胡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的根长、苗高、根鲜重和苗鲜重的抑制率均达100%。2)地肤水浸提液抑制胡麻种子萌发主要是抑制了活力指数,抑制胡麻幼苗生长主要是抑制了根的生长。3)地肤释放化感物质可能有多种途径(如地上部淋溶、根系分泌等),但从综合效应看,同一浓度处理均以地上部化感作用最强,根系化感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铁棒锤和不同土壤对同德老芒麦、垂穗披碱草、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冷地早熟禾和青海中华羊茅的化感效应,通过室内生物学实验研究了铁棒锤整株和粉末浸提液,以及铁棒锤根际、退化天然草甸、未退化天然草甸、退化人工草地和未退化人工草地土壤浸提液对5种禾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铁棒锤整株浸提液对同德老芒麦种子的发芽有促进作用;铁棒锤整株和粉末浸提液对青海冷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垂穗披碱草以及青海草地早熟禾种子发芽均有抑制作用,且粉末浸提液对禾草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比整株浸提液的抑制作用显著。几种土壤浸提液对青海中华羊茅种子的发芽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铁棒锤粉末浸提液对同德老芒麦、垂穗披碱草、青海草地早熟禾和青海冷地早熟禾的根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铁棒锤和不同土壤水浸提液对5种禾草的综合化感效应表现为:铁棒锤整株浸提液对青海中华羊茅的化感效应最强,对同德老芒麦则最弱,而粉末浸提液对青海冷地早熟禾的化感效应最强,对同德老芒麦最弱;不同土壤浸提液对青海中华羊茅的化感效应最强,对垂穗披碱草最弱。铁棒锤和不同土壤浸提液对5种禾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化感潜力。  相似文献   

9.
王俐媛  王坚  李雪枫  赵元辰  许超 《草地学报》2022,30(11):3018-3025
为探究根系分泌物在牧草与杂草种间相互干扰中的作用,采用营养液水培和土壤盆栽法研究‘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Sw. ‘Reyan No.2’)和鬼针草(Bidens pilosa L.)根系分泌物对彼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植株体接触情况下,柱花草根系分泌物对鬼针草表现出化感抑制作用,而鬼针草根系分泌物对柱花草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柱花草和鬼针草在根系不完全接触时的根长、根体积、生物量均高于根系自由接触(P<0.05),根系无接触时二者的根长、分枝数、生物量也均高于根系自由接触(P<0.05);竞争效应分析发现,根系不完全接触时柱花草的竞争能力强于鬼针草,而根系自由接触时竞争能力弱于鬼针草。说明土培伴生生长时柱花草根系分泌物也可以抑制鬼针草的生长,但鬼针草能通过增强地上部竞争能力来抵御柱花草根系分泌物的化感干扰,二者的种间关系是资源竞争和化感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盐胁迫是限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关键因子,适宜浓度的赤霉素(GA3)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种子造成的不利影响。为了解GA3对盐胁迫下牧草种子萌发和生长的缓解效应,筛选出促进盐胁迫下5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GA3浓度,本研究以100 mmol·L-1的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朝牧1号’稗谷(Echinochloa crusgalli ‘Chaomu1’)、羊草(Leymus chinensi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5种牧草种子为试材,选取不同浓度GA3进行浸种处理,测定其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苗高、鲜重等指标。结果表明:GA3浸种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5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造成的抑制作用,且不同浓度间作用差异显著(P <0.05)。150 mg·L-1的GA3能有效促进黑麦草、羊草、紫花苜蓿和白三叶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100 mg·...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成团泛菌CQ10脂多糖(Pantoea agglomerans CQ10 lipopolysaccharide,CQ10-LPSp)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紫花苜蓿'巨能551’为试验材料,分别添加4个不同浓度(0,0.267,0.534和0.801 EU·mL-1)的CQ10-LPSp后,观测其对消毒和未消毒苜蓿种子萌发和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CQ10-LPSp浓度的升高,消毒组和未消毒组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指标降低,种子萌发受到抑制;消毒组紫花苜蓿幼苗鲜、干重持续下降,而未消毒组幼苗鲜、干重先升后降;0.267 EU·mL-1CQ10-LPSp处理下,消毒组和未消毒组紫花苜蓿的根长和苗长比对照组高,且未消毒组幼苗鲜重和干重高于对照;0.267 EU·mL-1CQ10-LPSp处理使未消毒组紫花苜蓿根瘤形成时间比对照组提前约16~18 d,且根瘤数量大于对照组。本研究表明,0.267 EU·mL-1CQ10-LPSp处理可促进未消毒组紫花苜蓿的生长和结瘤。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种子在萌发期对不同类型盐溶液的耐盐性强弱,对黑果枸杞种子在不同浓度NaCl,Na2SO4,NaHCO3和混合盐(NaCl:NaHCO3为1:1)4种盐溶液中进行模拟盐胁迫,以蒸馏水为对照(CK),通过种子萌发试验,测定黑果枸杞种子在不同浓度和种类盐处理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幼苗的根、茎长等11个相关指标。结果表明:0.2% NaCl溶液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没有抑制作用,0.4%以上的混合盐溶液开始显著抑制幼苗生长;4种不同类型的盐对黑果枸杞幼苗生长抑制强弱为混合盐 > NaHCO3 > Na2SO4 > NaCl。NaCl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最小,说明黑果枸杞种子和幼苗更适合在以NaCl为主的盐碱地上正常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外源IAA浸种对干旱胁迫下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 Scop.)种子萌发及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生长素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 IAA)浸泡处理红豆草种子24小时,测定干旱胁迫后红豆草的种子萌发、幼苗表型及其生理生化等指标。结果表明,25 mg·L-1IAA浸种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红豆草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最大,并且能够促进主根延伸,改善根冠比和叶绿素的含量。此外,25 mg·L-1 IAA浸种处理能够提高干旱胁迫下红豆草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的含量,以及降低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缓解干旱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但是,高浓度的外源IAA(100 mg·L-1)浸种则抑制了红豆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发育。因此,25 mg·L-1 IAA浸种有助于红豆草种子萌发及早期幼苗的耐旱性,为优质牧草红豆草在干旱地区的高效种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3,4,5和8龄老芒麦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不同种植年限土壤中脂肪酸酯类化感自毒物质种类及其含量的差异,同时探究不同年限不同浓度(50,100,200,500 g·L-1)老芒麦根际土壤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不同年限老芒麦根际土壤中共检测出10种脂肪酸酯类物质,且相对含量随种植年限增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5龄老芒麦根际土壤中相对含量较高,为50%,而8龄较低,为41%。3龄老芒麦根际土壤中棕榈油酸甲酯较4,5和8龄分别高出98%,62%和58%,5龄土壤中硬脂酸甲酯分别较3,4和8龄高出12%,10%和23%。5和8龄老芒麦根际土壤浸提液对其种子发芽率具有明显的“低促高抑”浓度效应。由双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年限对种子发芽率影响极显著,对胚芽长影响较显著。总体来看,随着老芒麦种植年限的增长,土壤中会积累自毒物质,从而导致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5.
张鹏  任茜  孟思宇  魏小星  鲍根生 《草业学报》2022,31(10):110-121
紫花针茅是青海湖流域盐渍化危害严重的高寒草地优势禾草之一,天然草地中紫花针茅保持较高的内生真菌侵染率,内生真菌侵染能提高禾草耐盐能力,然而有关盐胁迫下,内生真菌提高紫花针茅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研究鲜有报道。以带菌(E+)和不带菌(E-)的紫花针茅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浓度的单盐(NaCl、Na2SO4、Na2CO3、NaHCO3)和复合盐(NaCl+Na2CO3)胁迫对E+和E-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增加,紫花针茅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不断降低,而内生真菌的存在抑制了其下降趋势;幼苗和胚根生长抑制强度随盐浓度增加,且种子萌发相对盐害率也持续增加。Na2CO3和Na2SO4对紫花针茅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的盐害较强。由此可见,内生真菌侵染是紫花针茅适应青海湖流域盐渍化土壤且成为高寒草原优势禾草的原因之一,这将为利用内生真菌-紫花针茅共生体进行盐碱地改良和耐盐禾草种质创新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孙守江  马馼  祁娟  师尚礼  刘文辉 《草地学报》2022,30(10):2549-2557
为探讨老芒麦种子响应自然老化的抗氧化作用机制和细胞染色体端粒酶活性变化规律,本试验以'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Qingmu No.1’)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常温贮藏1,2,4,5和6年后,老芒麦种子活力、生理生化代谢产物、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端粒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增加,老芒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芽长和活力指数均逐渐降低,端粒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葡萄糖含量和浸出液电导率明显上升;贮藏初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缓慢降低,贮藏2年以后,上述指标活性急剧下降,从而加快了老芒麦种子的老化进程。老芒麦种子在自然贮藏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造成活性氧不能及时清除,导致细胞膜脂过氧化,膜通透性增加,继而影响了种子的萌芽以及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6种禾本科牧草的抗寒性研究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抗寒性强的牧草种质资源,本试验以同德贫花鹅观草(Roegneria pauciflora Tongde)、草原看麦娘(Alopecurus pratensis)、大颖草(Roegneria grandiglumi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同德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 Tongde)为研究材料,对不同温度下6种牧草的萌发率进行了研究,并对这6种牧草苗期进行了抗寒锻炼、冷冻及解冻恢复生长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阶段牧草中的丙二醛、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而且采用隶属函数对6种牧草进行了抗寒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同种牧草的萌发率差异显著(P<0.05);6种牧草的丙二醛含量在抗寒锻炼后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在抗寒锻炼和冷冻处理后升高,返青后降低;6种牧草的抗寒性依次为无芒雀麦 > 草原看麦娘 > 同德贫花鹅观草 > 同德短芒披碱草 > 扁穗冰草 > 大颖草。本研究为退化高寒草地恢复的物种选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环青海湖地区引进的两种禾本科牧草'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huancao No.2’)和'阿坝’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Aba’)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采用ITS rDNA 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分子生态网络的方法,分析施用有机肥后两种牧草生长及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有机肥显著增加两种牧草的地上及地下生物量,降低牧草茎叶比(P<0.05);有机肥处理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全氮(TN)和有机碳(SOC)含量(P<0.05),降低土壤pH。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表明:有机肥降低老芒麦根际主要优势菌和次要优势菌的相对丰度;提高披碱草根际赤霉菌(Gibberella)、内生真菌属(Preussia)相对丰度。RDA结构显示pH和SOC是驱动微生物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P<0.01),有机肥添加重新构建了土壤真菌群落间的网络关系。高寒地区短期施加有机肥明显促进牧草生长,提高土壤肥力,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9.
王星  宋珂辰  许冬梅  李永康  撒春宁  杨越 《草地学报》2021,29(11):2470-2476
本研究以盐池县荒漠草原人工柠条林(Caragana intermedia)为研究对象,将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种子分别播于柠条冠下两侧(东侧SE,西侧SW)及带间(CK),通过定期观测微气候及蒙古冰草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探讨人工柠条林对冠下微气候、蒙古冰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SW和SE的土壤温度分别为18.57℃和18.51℃,显著低于CK(P<0.05),空气相对湿度分别为40.73%和34.51%,高于CK;不同微生境条件下蒙古冰草幼苗数均在播种后60 d达到最高,自出苗开始至结束,SW和SE的幼苗数均显著高于CK(P<0.05),总出苗率分别较CK增加了18.97%和20.00%,存活率分别较CK增加了24.04%和17.34%;自播种后45 d起SW和SE的苗高均显著高于CK(P<0.05),至90 d时SW和SE的苗高分别达10.19 cm和10.01 cm;冗余分析表明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有机碳是影响蒙古冰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主要因子。综上所述,柠条灌丛对蒙古冰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保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