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影响牛生长发育性状的GH基因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研究牛GH基因的遗传多态以及各多态位点对肉牛生长发育性状的影响,以期找到可用于标记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为下一步分子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CR-SSCP和PCR-RFLP方法分析了牛GH基因第3内含子、第4内含子、第5外显子、3′非翻译区和5′侧翼区的位点遗传多态,并分析了5个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对肉牛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肉用指数的基因型效应,以及GH基因的第5外显子、3′非翻译区位点的不同基因型组合基因型效应。【结果】GH基因的第5外显子、3′非翻译区的基因型效应在肉牛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肉用指数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这2个位点等位基因B为优势等位基因;第5外显子和3′非翻译区的组合基因型ABBB(即组合5)的基因型效应(极)显著(P<0.05或P<0.01)高于其它6个组合,且多标记位点的组合效应值极显著高于单标记位点效应。【结论】GH基因第5外显子位点突变等位基因B为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的优势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秦川肉牛、荷斯坦牛及其杂交后代生长发育及产肉性能等经济性状。【方法】选择健康的6月龄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阉牛、母牛(分别简称为秦川公牛、秦川阉牛、秦川母牛)、荷斯坦公牛、阉牛(分别简称为奶牛公牛、奶牛阉牛)和荷斯坦牛与秦川肉牛新品系杂交后代公牛、阉牛、母牛(分别简称为奶秦杂公牛、奶秦杂阉牛、奶秦杂母牛)各5头,共8组,进行18个月的标准化育肥,测定7~24月龄的体质量,每隔90d测定1次,计算平均日增质量;至24月龄屠宰实验牛并进行胴体分割,测定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及各部位肉质量。【结果】各组试验牛在13~18月龄生长发育速度最快,荷斯坦牛生长发育速度较秦川肉牛和奶秦杂牛快。秦川肉牛的产肉性能明显优于荷斯坦牛,但与奶秦杂牛差异不显著。【结论】杂交改良牛既遗传了秦川肉牛优良肉质性能,也遗传了荷斯坦牛生长速度快的优点;秦川肉牛新品系已具备肉牛品种的基本特征;荷斯坦牛公犊经过育肥,也表现出良好的肉用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南方夏季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横向交互送风系统对肉牛舍温热环境、肉牛生理生化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以期评价此肉牛防暑环境调控系统的技术经济效果。【方法】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择健康、体重相近((290.05±7.60)kg)的8月龄西门塔尔公牛30头,随机区组饲养于2栋相邻且构造相同的钟楼式棚舍中,试验组所在牛舍加装横向交互送风系统,对照组所在牛舍采用自然通风。试验期为2019年6月30日至7月16日,共17 d,其中预试期为前3 d,正式期为后14 d。正式试验期内前7 d,于每日的5:00、10:00、14:00、18:00、22:00测定舍内风速、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计算温湿指数和体感温度,并同时测定肉牛的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在全部正式试验期间,每天记录每圈栏的投料量,并于次日上午6点对剩料进行清理和称重,计算采食量。于正式试验期内第1和14天的上午7:00—8:00,对所有试验牛进行空腹称重,记录始末体重,用于计算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等生产性能指标并进行经济效益评估;同时采集血液及粪便样本,用于测定血清中的无机离子、生化指标、激素水平及粪便中的皮质醇水平。【结果】(1)试验组的横向交互式送风系统处理可显著提高舍内风速(P < 0.01),从而极显著的降低试验组肉牛的体感温度、肉牛在10:00、14:00、18:00、22:00的直肠温度以及肉牛在10:00、14:00、18:00的呼吸频率(P < 0.01);与对照组肉牛相比,试验组肉牛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随环境温度升高的增幅分别减少45%和42%;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舍内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及温湿指数差异不显著(P > 0.05)。(2)试验结束时,试验组肉牛血清中钙离子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钾离子、钠离子、镁离子及氯离子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 > 0.05);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试验组肉牛血清中的热应激蛋白70、总蛋白、甘油三酯、葡萄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及总胆固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 > 0.05);激素水平测定结果显示,试验组肉牛的粪便及血清中皮质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甲状腺素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 > 0.05)。(3)生产性能测定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肉牛的初始体重及结束体重均差异不显著(P > 0.05),但试验组肉牛的平均日增重(P < 0.01)及平均干物质采食量(P < 0.05)显著高于对照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利润可提高10.68%。【结论】横向交互送风可以显著增加舍内空气流速,降低体感温度,改善西门塔尔牛代谢,提高生产性能,增加高温高湿环境下肉牛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电磁比例溢流阀与磁粉制动器在同一机电液系统中的加载特性.【方法】在泵控马达液压系统中对这两种元件进行模拟加载实验研究,分析两种加载元件的静、动态响应特性.【结果】在相同工况条件下,相比磁粉制动器加载灵敏度13.6 MPa/V,加载控制电压死区8.33%,动态响应滞后时间1.5s,最大滞后误差0.96 MPa,最大超调量35%;电磁比例溢流阀加载灵敏度低2.12 MPa/V,加载控制电压死区大28.9%,动态响应滞后时间长4.8s,但最大滞后误差小0.2MPa,最大超调量小6.25%,抗干扰能力强.【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在实验室条件下根据负载特性选择合适的加载元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电刺激和延迟冷却对牛肉食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电刺激和延迟冷却对宰后牛胴体温度、pH降低速率和肉的食用品质的影响。【方法】24头鲁西黄牛杂交牛按试验设计进行电刺激(刺激时间60 s、电压42 V、电流0.7 A、频率50 Hz)和延迟冷却(温度15±2℃、时间3 h,随后转入常规冷却间至24 h)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牛肉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电刺激处理没有改变胴体温度的降低速率、但显著加快了胴体pH的降低速率;电刺激和延迟冷却没有改变胴体的冷却失重,但降低了背最长肌的保水性。两种处理均可以有效预防冷收缩、降低肉的剪切力值,改善肉的嫩度。【结论】在肉牛屠宰加工流程中,采用电刺激技术或延迟冷却处理可以有效改善肉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6.
肉牛快速育肥90天中三个阶段的饲养技术要求1、适应期(10-20天)主要是让牛熟悉新的环境,适应新的草料条件,消除运输过程中造成的应激反应,恢复牛的体力和体重,观察牛只健康,健胃,驱虫,决定公牛去势与否等。日粮开始以品质较好的粗料为主,不喂或少喂精料。随着牛只体力的恢复,逐渐增加精料,精粗料的比例为30:70,日粮蛋白质水平12%。如果购买的架子牛膘情较差,此时可以出现补偿生长,日增重可以达到800-1000克。2、肥育前期(30-40天)日粮中精料比例由30%增加到60%。具体操作时,可按牛只的实际体重每100千克喂给含蛋白质水平11%的配合精料1千克;…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规模化养羊场的生产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设计开发应用于大型养殖场的羊只体重快速测量及分栏管理智能装备。设计的羊只智能称重分栏系统以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通过气力驱动的智能化机电设备系统,利用光电传感器检测羊只行走位置,可实时读取羊只无线电子耳标身份数据,快速获取羊只体重数据并进行羊只分栏。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当系统对15只不同羊进行试验时,羊只体重数据的实际值和测量值差异不显著(P>0.05),系统的称重数据最大相对误差为1.2%、平均相对误差为0.71%、称重分栏效率为3只/min,该羊只智能称重分栏系统可示范应用于规模化养殖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喷淋与吹风对热应激肉牛生产性能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30头体质量、月龄和日增质量相近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随机分为A(对照组)、B(间歇性喷淋吹风组)、C(吹风组)3组,进行47d(预试期7d,正试期40d)的环境调控试验,每日定时测定畜舍内外的温、湿度和试验牛只的基本生理指标,定期测定每头试验牛只的采食量和体质量,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1)与A组相比,B、C 2组14:00时肉牛的呼吸频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其中B组的降低幅度最大;14:00时3组肉牛的直肠温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B、C 2组14:00直肠温度的升高幅度较05:30时有所降低。2)B组的日均采食量比A组极显著提高了19.55%(P<0.01),比C组提高了6.67%(P>0.05);C组比A组显著提高了12.07%(P<0.05)。平均日增质量方面,B组比A组显著提高了18.52%(P<0.05),比C组提高了5.79%(P>0.05),C组比A组提高了12.04%(P>0.05)。3)B、C 2组的头日毛盈利比A组分别提高了13.08%和7.99%。【结论】炎热夏季,在肉牛舍进行间歇性喷淋吹风和吹风,可不同程度地缓解肉牛的热应激,提高肉牛的经济效益,且以间歇性喷淋吹风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肉牛采食行为包括卷食、咀嚼、卷食—咀嚼等几种次级行为。监测肉牛次级采食行为有助于评估牛只的健康状况和营养水平。文章旨在利用加速度传感器研究肉牛次级采食行为识别方法,对比不同监测部位对次级采食行为识别的影响。【方法】 将加速传感器安装在肉牛的鼻子、右颌、左嘴3个部位,检测次级采食行为的加速度信号,经过衍生变量函数计算,扩充数据维度,使用ExtraTreesClassifer选择出9种重要特征,运用XGBoost算法识别肉牛采食次级行为(卷食、咀嚼、卷食—咀嚼、其他),最后使用HMM-viterbi算法修正次级行为识别结果。【结果】 XGBoost和HMM-viterbi在鼻子、右颌、左嘴3个部位识别的平均结果相同,XGBoost识别的平均准确率、精确率、F1得分和召回率分别为0.95、0.93、0.93和0.93,HMM-viterbi修正后识别的平均准确率、精确率、F1得分和召回率均为0.99。因此,运用HMM-viterbi模型可以有效修正行为识别结果。在XGBoost识别结果中,鼻子部位识别次级行为的得分较高,考虑长期佩戴传感器的稳定性,推荐采用鼻子作为检测部位。【结论】 在肉牛鼻子部位佩戴加速度器,利用XGBoost结合HMM-viterbi的方法可以自动识别肉牛次级采食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隐含在奶牛营养分析结果数据中影响奶牛瘤胃乙酸/丙酸的关联关系和因素,为奶牛营养研究和奶牛养殖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奶牛营养分析结果的100条数据,应用改进的关联挖掘算法DMApriori算法,对奶牛营养分析结果中瘤胃乙酸/丙酸低于或高于正常值的情况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饲喂一般牧草黑白花牛的瘤胃乙酸/丙酸低于正常值的可信度为70%;当前体质量在598~698 kg的奶牛多为黑白花牛,可信度为75%;日产奶量在10~20 kg的奶牛多为黑白花牛,可信度为70%;乳脂率在3%~4%的奶牛大多为黑白花牛,可信度为88%。【结论】通过对奶牛营养分析中的大量数据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提取蕴含在这些大量数据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为奶牛营养研究和养殖的规划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奶牛繁殖效率。【方法】采用Visual Basic .NET 2005、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等技术,结合奶牛繁殖关键环节及观测指标,构建基于C/S架构的繁殖奶牛信息管理系统。【结果】开发的奶牛繁殖决策支持系统,具有数据记录、维护、统计汇总以及智能提醒等功能,可对由发情到分娩、断奶及干奶等环节实现全程数字化管理,通过系统的计算将处于某一生产阶段的牛只列表自动提醒给用户,通过对主要繁殖指标的统计,用户可对繁殖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论】奶牛繁殖决策支持系统可为奶牛养殖场提供数字化管理技术支持,对提升奶牛繁殖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规模化奶牛场数字化网络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网络数据库技术,建立规模化奶牛场生产过程数据网络整合与智能分析共享平台,以满足规模化奶牛场数字化管理水平,提高繁育效率及遗传进展。【方法】基于奶牛从发情、配种、孕检、妊娠、产犊、泌乳、干奶到下一个繁殖周期的生产管理流程,将奶牛划分为犊牛、青年牛、育肥牛、泌乳牛、干奶牛5种类型,在设计采集生产母牛及公牛基本信息及数据标准规范后,采用Microsoft.Net框架、SQL Server 2008网络数据库及FusionCharts网络绘图等技术,研究构建规模化奶牛场繁殖、泌乳及健康等数据管理及智能分析平台。【结果】平台一级子系统包括系统维护、牛只管理、繁殖管理、产乳管理、饲养管理、健康管理、统计分析及场内管理。在8大子系统上总共实现的功能模块多达96项。其中,系统维护6项,牛只管理10项,繁殖管理13项,含DHI数据的产乳管理14项,饲料管理4项,健康管理10项,统计分析18项以及场内管理21项。平台主要实现了对奶牛繁殖与泌乳生产核心数据的网络远程数字化管理,主要包括公、母牛个体繁殖状态的全程记录、不同胎次的泌乳数据的记录、牛只资料卡等在线动态分析、各类基础数据的排序与输出等。在数据挖掘分析上,可在线计算平均胎间距、泌乳牛胎次结构、高低产母牛数量、系谱跟踪及近交系数等。在生产提示功能设计上,可处理的项目包括发情配种、初检复检、产犊泌乳、干奶、催乳、淘汰及犊牛断奶等各类将发生的生产事件,而且可对大部分统计分析数据进行可视化图形渲染处理,如胎次产量分布图、年度产奶比较图、二叉树谱系图及泌乳曲线图等。【结论】对生产过程基本数据的分析与数据挖掘,提升了基础数据的利用价值,更有利于奶牛场管理者的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三河牛是1983年验收的中国自主培育的乳肉兼用牛品种,因起源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而得名,具有耐粗饲、宜牧、抗寒、适应性强的特点。研究旨在估计三河牛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为制定三河牛育种规划提供基础。【方法】依据内蒙古谢尔塔拉种牛场三河牛中心产区2011年的生产和育种数据,参照奶牛和肉牛营养需要获得三河牛的生产性能、市场经济、营养学方面的参数,根据三河牛生产和育种体系,确定三河牛育种目标性状,以效益方程法建立三河牛的生物经济利润模型,计算三河牛乳用性状、肉用性状、功能性状的边际效益,并对影响经济效益的各个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1)确定了三河牛10个育种目标性状,包括3个乳用性状(产奶量,乳蛋白率和乳脂率),3个肉用性状(初生重,育肥期日增重和屠宰率)和4个功能性状(首次产犊日龄,产犊间隔,体细胞数和母牛使用年限):(2)牛群规模固定时,三河牛的总效益为4 808.26元。对收益进行分类,产奶和淘汰母牛的收益分别占总收益的67.08%和7.8%,育肥牛的收益占总收益的20.58%。成本方面,可变成本占总成本的96.89%,其中饲养费用是影响可变成本的主要因素,青年母牛、泌乳母牛和育肥公牛的饲养成本分别占总成本的45.69%、20.46%和13.15%;(3)以乳成分和质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定价时,三河牛10个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为:产奶量(kg)2.26元、乳脂率(%)40.48元、乳蛋白率(%)61.39元、体细胞数-231.52元、初生重(kg)6.19元、育肥期日增重(g•d-1)1.39元、屠宰率(%)76.70元、使用寿命(天)0.25元、首次产犊日龄(天)-1.62元、产犊间隔(天)-2.71元;(4)乳用性状、肉用性状、功能性状的相对经济权重比例为62﹕14﹕22,近似于3﹕1﹕1的比例。(5)牛奶价格提高10%,产奶量和产犊间隔的边际效益分别增加0.29元和0.17元;牛肉价格提高10%,初生重、育肥期日增重、屠宰率、产犊间隔的边际效益分别增加0.81元、0.15元、7.86元,使用年限的边际效益降低0.03元;饲料价格提高10%,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初生重、首次产犊日龄、育肥期日增重的边际效益分别降低0.05元、0.58元、0.34元、0.21元、0.16元、0.01元,产犊间隔和生产寿命的边际效益分别增加0.88元、0.06元。【结论】市场价格的变动对三河牛乳用性状和肉用性状的边际效益影响较大。研究构建的生物经济利润模型可为在中国实施兼用牛选育提供参考,为制定三河牛育种体系的育种目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阶段安格斯牛与湘西黄牛屠宰性能和肉营养品质的差异,为丰富湘西黄牛和安格斯牛育种数据,开展湘西黄牛品种改良及新品种(系)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初始重基本一致的纯种湘西黄牛与安格斯牛种各30头,统一标准饲养条件单栏饲喂,于6、18和30月龄分批屠宰,测定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营养价值。【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安格斯牛和湘西黄牛的屠宰性能逐渐提高,在30月龄时安格斯牛屠宰率可达49.98%,熟肉率67.56%,眼肌面积4333.49 mm2,剪切力44.13 N;而湘西黄牛屠宰率为48.98%,熟肉率65.94%,眼肌面积4042.78 mm2,剪切力50.18 N。在同一年龄阶段,安格斯牛与湘西黄牛屠宰率、滴水率、失水率及粗蛋白、铜(Cu)、铁(Fe)和锌(Zn)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而眼肌面积和剪切力在各年龄阶段均差异显著(P<0.05,下同)。安格斯牛总氨基酸(TAA)含量在18.61%~19.11%,必需氨基酸(EAA)在7.70%~7.95%;湘西黄牛总氨基酸含量在18.28%~19.43%,必需氨基酸在7.27%~7.82%,同一年龄阶段2个牛种间差异不显著;3个年龄阶段的EAA/TAA均在40.00%左右,但同一年龄阶段2个牛种间差异显著。安格斯牛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在44.51%~49.58%,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31.93%~37.74%,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13.03%~23.19%;湘西黄牛肉中饱和脂肪含量在47.22%~49.70%,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32.41%~39.5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12.89%~19.33%,在同一年龄阶段安格斯牛肉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湘西黄牛,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湘西黄牛。【结论】湘西黄牛与安格斯牛在屠宰率和肉品质方面基本一致,适合生产制作优质高端牛肉。该结论也为引进安格斯牛来改良湘西黄牛提高本地牛品种的个体大小及屠宰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肉品质与物种的遗传因素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新疆褐牛瘦素基因在不同部位中表达水平与肉质指标的关联性,为牛肉属性差异的品质标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新疆褐牛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测定新疆褐牛皮下、肌间、肾周、心周4个部位脂肪组织中的瘦素基因(lep-tin)的表达水平,检测活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新疆褐牛(肉用类型)生产性能测定与选育,为培育新疆褐牛肉用新类型提供依据。【方法】在新疆褐牛核心育种场对290头新疆褐牛肉用新类型进行体尺测定和B超检测。【结果】5岁以上新疆褐牛体重、体高、胸围、管围、胸深、胸宽、腰角宽、髋宽均显著高于2014年测定结果(P<0.05);4岁新疆褐牛的体重、体高、胸围、管围、胸深、胸宽、腰角宽、尻长、髋宽均显著高于2014年(P<0.05);3岁新疆褐牛体重、体高显著高于2014年(P<0.05);24月龄新疆褐牛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胸深、后腿围、尻长均显著高于2014年(P<0.05);18月龄新疆褐牛体斜长、管围显著高于2014年(P<0.05);12月龄及6月龄体尺鉴定指标均有高于2014年的趋势,差异不显著(P>0.05)。2019年5岁以上、4岁、3岁新疆褐牛眼肌高度、眼肌面积、肌间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2014年测定值(P<0.05);2019年24月龄、18月龄、12月龄新疆褐牛眼肌高度和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2014年的测定值(P<0.05)。【结论】2019年新疆褐牛各个年龄阶段的体尺测定指标与2014年测定的记录相比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荷斯坦牛年龄与体尺、体重之间的关系,了解荷斯坦牛年龄与体尺体重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提高生产性能.[方法]通过对昌吉地区测定的2 934 头不同年龄荷斯坦牛体尺体重的资料进行统计,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与Duncan氏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荷斯坦牛年龄对体尺、体重有显著的影响,而体尺体重与牛的生产性能有很大的相关性.[结论]荷斯坦牛在舍饲饲养管理条件下2~3岁时生长发育迅速,是牛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到3岁时平均体重可达成年(按4岁为成年)牛体重的94;以上,体高、体长指标可达成年牛的97;以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荷斯坦奶牛体尺、体重及外貌评分对产奶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伊犁地区荷斯坦奶牛和褐牛的品种、外貌、体尺测定登记与整理,统计伊犁地区奶牛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体重及外貌评分并利用数据,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产奶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荷斯坦奶牛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体重、外貌评分对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为今后该地区在奶牛群的遗传选育和生产实践中正确考虑奶牛体尺、体重、体型性状、外貌性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高产、稳产、健康的奶牛,合理规划育种方案和加强饲养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疆褐牛放牧条件下体尺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通过伊犁地区放牧新疆褐牛的体尺指标研究,揭示我区在新疆褐牛选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新疆褐牛的提纯复壮及新品系的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伊犁地区昭苏、特克斯、新源县、乌孙褐牛繁育中心在放牧条件下的新疆褐牛1 000头为试验对象,进行体型外貌的线性评定及体尺指标测定.[结果]乌孙褐牛繁育中心的体尺指标均高于昭苏、特克斯、新源地区放牧新疆褐牛,说明乌孙褐牛繁育中心的新疆褐牛与昭苏、特克斯、新源地区相比肉用生产性能优势显著;通过对昭苏、特克斯、新源三个地区新疆褐牛的体尺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昭苏地区新疆褐牛管围最小(P<0.05),腰角宽最大;特克斯地区新疆褐牛的尻长,髋宽,坐骨宽最大(P<0.05).[结论]昭苏地区新疆褐牛肉用性能较好,特克斯地区新疆褐牛乳用性能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