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为了研究望天树育苗的优化方案,给育苗生产中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采用析因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基质配比和缓释肥用量对望天树1年生容器苗生长量及其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基质中红壤土比例的降低,望天树容器苗高生长呈降低趋势,地径、生物量及根系发育等指标均呈明显先增高再降低趋势,红壤土所占比例为60%时,地径、全株生物量及根体积指标值为最大。2)随着缓释肥用量的增加,望天树容器苗苗高、地径生长表现为波动升高而后减缓的趋势,缓释肥用量为2.5 kg·m-3时,容器苗高、地径和全株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值均为最大。3)望天树容器苗生长对基质配比和施加缓释肥均较为敏感,但根系生长发育的缓释肥效应不够明显。4)本研究综合各因素对望天树1 年生容器苗生长的主效应和互作效应,选出望天树容器育苗最佳的优化方案,即红壤土:松树皮:碳化树皮配比基质的体积比为6∶2∶2时,缓释肥用量2.5 kg·m-3。  相似文献   

2.
以南方红豆杉2年生容器苗为培育对象,采用析因试验设计,系统研究育苗密度、缓释肥施用量和容器规格对其生长及根系发育的影响,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处理组合的育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优化育苗方案。结果表明:3个主因素中,容器规格对育苗效果影响最大,育苗密度其次,两者对绝大部分育苗指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缓释肥施用量影响相对较小,仅对苗高、整株干质量、苗木质量指数和根系发育指标有显著影响。两因素交互效应中,育苗密度×容器规格互作对所有地上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但对根系发育的影响较小,缓释肥施用量×容器规格互作主要显著影响根系生长指标,育苗密度×缓释肥施用量互作效应较小,对所有育苗指标均无显著影响。3因素交互效应对绝大部分育苗指标影响显著。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表明:采用10 cm×15 cm规格容器、30株·m~(-2)的育苗密度和增施2.5 kg·m~(-3)缓释肥的育苗方案最优,另外,还选出4种较优育苗方案。筛选出的5种优化育苗方案可供育苗单位根据南方红豆杉不同等级苗木的市场价格波动和各种生产要素成本变化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3.
以紫楠(Phoebe sheareri(Hemsl.) Gamble)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不同比例切根对紫楠容器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探寻其芽苗切根的最适强度,为培育优质紫楠苗木提供技术支持。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对紫楠芽苗进行切除主根1/3、1/2以及2/3后移栽至无纺布容器中,设置不切根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切根抑制了苗高生长,使地径增粗,从而高径比降低;显著缩短了主根长,抑制了一级侧根的发生,且随着切根强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大,但切根后的苗木须根显著增多,根系构型更加合理紧凑。最终切根1/2处理的育苗效果最佳,整株干质量1.92 g,侧根干质量0.32 g;根系总长度达228.80 cm,根系表面积71.40 cm~2,根系体积3.33 cm~3,总根尖数达499个;除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外,切根1/2处理的苗木生理指标优势最显著,叶绿素总质量分数达4.44 mg·g~(-1),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为28.86 mg·g~(-1)。综合考虑得出,紫楠容器苗的最佳芽苗切根强度为切除主根1/2。  相似文献   

4.
以1年生壳菜果苗木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设置5种不同容器(S1、S2分别表示容积265、452 cm3的黑色塑料袋,W1、W2分别表示容积265、452 cm3的白色无纺布袋,X1表示容积575 cm3的黑色穴盘)分析不同容器对壳菜果容器苗生长的影响,同时结合育苗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分析,确定适宜壳菜果生长的容器组合,为壳菜果壮苗培育容器选择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在苗高、地径、高径比、生物量等方面,S2处理的数值最大,与S1、W1和X1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并且S2处理的苗木质量指数最大(0.93);在根系指标上,S2处理的苗木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值最大,分别为3 468.39 cm、578.53 cm2、15.75 cm3,并且S2处理的细根占根系的比例也大于S1、W2和W1处理;S2处理的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1.36、0.53、1.89 mg·g-1;S2处理的单株育苗成本最大(0.666...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1年生多穗柯容器苗最优培育组合,采用基质配比、缓释肥用量、容器规格三因素析因试验设计,测定各处理多穗柯全部苗木株高、地径、高径比,计算苗木根、茎、叶和整株生物量,检测苗木氮、磷质量分数和苗木根系生长指标,依据试验数据分析不同因素及交互作用对多穗柯幼苗生长、根系发育、各器官氮、磷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容器规格、缓释肥用量、基质配比×缓释肥用量对多穗柯容器苗生长影响最大,三者除对苗木根冠比无显著影响,对其它所有生长指标影响均达显著水平;缓释肥用量×容器规格次之;基质配比、基质配比×容器规格对多穗柯容器苗生长影响最小.基质配比是影响多穗柯容器苗根系发育的最主要因素,对全部根系指标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缓释肥用量、容器规格次之;三者交互作用对全部根系指标的影响最小.基质配比是影响苗木组织N、P质量分数的最主要因素,其对苗木根、茎、叶中N质量分数和整株全N、P质量分数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容器规格、缓释肥用量次之;各主因素交互作用最弱.基质配比A2(V(泥炭):V(稻壳、木屑):V(黄心土)=3:6:1)、缓释肥用量B3(4.0 kg·m-3)、容器规格C3(15.0 cm×20.0 cm)组合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最大为0.763,是育苗效果最佳组合,可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缓释肥用量与白枪杆幼苗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的关系,有助于了解白枪杆在不同土壤养分下的生存策略和生态功能。【方法】以1 a生的白枪杆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F0(0 kg/m3)、最小使用量F1(1 kg/m3)、第二使用量F2(2 kg/m3)、最大使用量F3(4 kg/m3)4种不同缓释肥用量处理;通过对其生物量的测定,采用干物质生长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处理下白枪杆幼苗的生物量分配规律,用异速生长分析法对根茎叶以及苗高与地径生物量间的异速生长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缓释肥用量处理下白枪杆幼苗生物量的分配与异速生长具有差异。根茎叶生物量积累中均表现为最小使用量F1处理效果最好,第二使用量F2处理次之,最大使用量F3处理最低,并且各处理均与对照F0具有显著性(P<0.05);4种缓释肥用量处理下白枪杆幼苗各器...  相似文献   

7.
阔叶树容器育苗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容器育苗为研究方向,以乳源木莲、深山含笑、大叶樟、猴欢喜等阔叶树种为试验材料,开展了育苗轻型基质、育苗容器规格、阔叶树容器苗出圃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轻型基质J16最有利于苗木根系生长,其根量最大,苗高生长最快。容器规格在育苗初期对苗木生长影响不大,但随着苗木的逐渐生长,不同规格容器的苗木各指标差异增大。从容器苗各形态指标间的相关性、生理指标及活力指标等方面分析,构建以外观特征、地径、苗高、高径比、>2 cm长Ⅰ级侧根数、全苗干重、根系水势、根生长潜力(RGP)为阔叶树容器苗质量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提出了大叶樟等3个阔叶树种容器苗的出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钟花樱优质容器苗生产过程中的肥料利用效率,以当年生钟花樱实生苗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施用不同混合肥料后钟花樱容器苗的生长指标,对比生长指标和综合指数差异,优化肥料组成,从而筛选出适合当年生钟花樱容器苗的施肥方案。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影响钟花樱容器苗的存活率、株高、地径和纤弱指数;鸡粪对株高、地径和存活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信噪比因子排秩为鸡粪>花生麸>三元复合肥,最佳组合为A3B2C1,即花生麸20 g·株-1、鸡粪10 g·株-1、三元复合肥0 g·株-1,该处理的生长综合指数(贴近度)排名第一,综合评分最高。综上所述,在该试验地环境下,钟花樱当年生容器苗的最适施肥方案为花生麸20 g·株-1和鸡粪10 g·株-1混合后分5次施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缓释肥和复合肥不同施用水平对青冈栎容器苗生长、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探索培育青冈栎容器苗的最佳肥料类型和施氮量,对青冈栎容器苗施用缓释肥和复合肥,分别设置4个施氮浓度梯度(0.1、0.2、0.3、0.4 g/株)和1个对照处理。在生长季末测量苗高、地径、根系指标,并将随机选取的苗木烘干,以测定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缓释肥和复合肥均显著促进了青冈栎容器苗的生长。在同等用氮量情况下,施用缓释肥效果总体上优于复合肥。其中在H4处理下,青冈栎容器苗的苗高、地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平均直径均为最大值,分别为69.08 cm、4.79 mm、281.92 cm、111.57 cm2、3.86 cm3和1.40 cm;在H3处理下,青冈栎容器苗的总生物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为最大值,分别为6.09 g、207.22 mg/g和188.77 mg/g,分别是CK的1.86、1.33、1.76倍。施肥促进生物量更多地分配给青冈栎容器苗的茎和叶;可溶性糖多集中在叶部;淀粉多集中在根部。就青冈栎容器苗而言,施用...  相似文献   

10.
为指导直干桉壮苗培育中的养分管理调控,以810株5个月生直干桉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N、P两因素三水平3×3回归正交设计开展施肥试验,探究施肥对苗木生长和生物量累积的影响及其光合生理基础,筛选利于壮苗培育的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利于苗高和地径生长及生物量累积的优水平试验组合为处理组合5(N肥0.55 g·株-1、P肥0.6 g·株-1配施)。苗高和地径均随N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P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苗木生长的理论最佳施肥量为N肥0.45 g·株-1、P肥1.2 g·株-1配施。施肥可促进苗木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提高,同时可降低其胞间CO2浓度;处理组合5的苗木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皆最大,且胞间CO2浓度最小。综合考虑利于苗木生长和生物量累积以及光合能力增强的试验优水平组合与苗木生长随N、P施肥量的变化趋势,推荐理论最佳施肥量为直干桉壮苗培育的N、P配施用量。  相似文献   

11.
以蓝靛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北华1号”1年生扦插苗为材料,采用三因素(土壤水分、施氮量、施磷量)五水平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通过数学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研究了水肥耦合对蓝靛果忍冬幼苗细根生长和根系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施氮量、施磷量与蓝靛果忍冬幼苗细根的根长和比根长呈正相关,施氮量和施磷量耦合效应对根长影响最显著,土壤水分和施氮量耦合效应对比根长影响最显著;土壤水分、施磷量与蓝靛果忍冬幼苗根系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peroxide dismutase,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均呈负相关,施氮量和施磷量耦合效应最显著,适水适氮适磷组合处理最有利于细根生长和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稳定。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施氮量为3.8 g·株-1、施磷量为1.9 g·株-1的处理细根根长和比根长均最优,1~3级根根长分别为338.69、159.65、86.21 cm;比根长分别为225.26、53.22、216.24 m·g-1。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施氮量为2.4 g·株-1、施磷量为1.2 g·株-1的处理抗氧化酶活性最低,SOD、POD、APX、GSH-Px的活性分别为7.62、10.44、44.00、1.43 U·g-1·min-1。研究结果发现,水分和施氮量分别为蓝靛果忍冬细根生长和根抗氧化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为蓝靛果忍冬苗期立地筛选、水肥配施等栽培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配方施肥对刨花润楠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配比施肥对刨花润楠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对生长及光合生理指标测定表明,不同处理的刨花润楠的地径生长量比对照(CK)提高9.14%~123.60%;株高生长量比CK提高10.14%~86.12%;生物量比CK提高0.85%~74.87%。对刨花润楠光合指标影响是叶绿素总含量比CK增加12.58%~67.65%;净光合速率(Pn)值比CK提高6.0%~294.33%;蒸腾速率(Tr)值比CK提高27.80%~280.51%;气孔导度(Gs)值比CK提高0~300.00%;施肥对胞间CO2浓度(Ci)值的影响呈现一定的波动,CK的胞间CO2浓度(Ci)值最高。氮肥是影响株高、生物量生长、总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生理指标的重要因子,钾肥是影响地径生长的重要因子。综合评价表明,施肥量为N:240 mg·株-1、P:36 mg·株-1、K:162 mg·株-1 (按纯N、P、K含量计算)对刨花润楠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促进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生物菌剂复配施用对烟苗素质的影响,以烤烟新品系20619为材料,采用漂浮育苗,在烟苗4叶1心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复硝酚钠和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复配剂,对8叶1心(成苗期)烟苗主要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复硝酚钠和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复配喷施后,8叶1心烟苗的干物质积累、根系活力、叶...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施氮量对米槁幼苗光响应曲线的影响。采用砂培法,设置4种不同的氮素浓度,利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等6种模型对米槁叶片进行光响应曲线拟合。此外,也对相关光合参数的响应过程做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不同氮素处理下,修正模型拟合的各项光合参数结果与实测值比较接近。其中,在N3处理下,米槁幼苗LSP(1 722.041 μmol·m-2·s-1)、Pnmax(8.295 μmol·m-2·s-1)、AQE(0.027 μmol·m-2·s-1)均大于其他处理,LCP(13.769 μmol·m-2·s-1)小于其他处理;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米槁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呈增大的趋势,胞间CO2浓度Ci呈下降的趋势。因此,增施氮量能够显著改变米槁对光的适应幅度,提高叶片光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建立合理的施肥制度是培育优质苗木、提高造林表现的重要措施之一。以当年生核桃楸幼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对照(CK)、平均施肥(AF)、直线施肥(LF)、指数施肥(100E)、0.5倍指数施肥(50E)、2倍指数施肥(200E)、4倍指数施肥(400E)等处理,探究幼苗根系形态和养分累积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在生长结束时,100E处理下的苗高和地径表现较好,增长量分别为21.35 cm和3.66 mm。在施肥初期(5周后),LF处理下的幼苗比根长(SRL)、比根表面积(SRA)、平均直径(AD)、组织密度(RTD)和生物量达到最高,在施肥9周后,各处理中100E处理下幼苗根系的SRL、SRA和AD达到最高,分别比CK高77.93%、50.59%和54.84%(P<0.05)。随着幼苗生长节律的变化,不同收获时间对核桃楸幼苗根系形态存在显著影响,施肥显著降低了核桃楸根系的SRL、SRA和AD,增加了RTD和生物量(P<0.05)。100E处理和200E处理下的幼苗根系分别有较高的K和N浓度,总体上,根系养分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各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幼苗根系养分含量,生长结束时,100E处理下的幼苗根系N、P和K含量分别为106.41、11.00 mg·株-1和14.43 mg·株-1。指数施肥方式下100 mg·株-1的施肥量更有利于核桃楸幼苗的根系发育。  相似文献   

16.
纵丹      王静敏    张垚    马东晓    姜辅瑞    张晓琳    何承忠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4):57-63
季节是影响植物光合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树木秋季光合作用为次年生长储备营养物质,也是林木育种的重要指标。为了解西南地区9种乡土杨树在秋季生长期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以收集于西南地区不同海拔的滇杨、大叶杨、藏川杨、德钦杨、昌都杨、康定杨、乡城杨、西南杨和三脉青杨为研究对象,在10月初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其光合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滇杨和藏川杨的生长量优于其他树种。2)乡城杨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现为不对称的双峰曲线,其他8种杨树均为单峰曲线,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而9种杨树的蒸腾速率(Tr)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大叶杨Tr峰值出现在12:00,其他8种杨树均在14:00;9种杨树的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率(WUE)日均值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昌都杨Gs日均值最大(0.37 mmol·m-2·s-1),康定杨Ci日均值最小(284.222 4 μmol·mol-1),且水分利用率(WUE)最高(4.996 6 μmol·mmol-1)。3)综合4个光合参数,西南杨和康定杨具有较大的后续生长潜力,且康定杨耐旱性较强,而昌都杨和大叶杨耐旱能力较弱。因此,在今后推广应用及经营管理中,需要考虑不同树种对水分需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施用不同缓释肥量对豆梨(Pyrus calleryana Decne)容器苗生长和养分库构建的影响,揭示其对豆梨容器苗生长及其养分分配的规律,为豆梨容器苗培育的施肥技术提供依据。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每m3基质中缓释肥施肥量设置4个水平,即F1(1.5 kg·m-3)、F2(2.0 kg·m-3)、F3(2.5 kg·m-3)、F4(3.0 kg·m-3),容器为无纺布袋(规格10 cm×14 cm)。结果表明:施肥量为2.0 kg·m-3时,豆梨容器苗苗高、地径生长量均达最大值,分别为48.23 cm、5.22 mm,同时具有最大的整株干质量,为6.56 g。施用缓释肥有利于提高豆梨容器苗养分库中氮积累量,2.0 kg·m-3(F2)施肥量时实现了氮养分库的最大积累量,整株氮积累量为136.86 mg·株-1。而缓释肥施肥量的增加对养分库磷积累量的提升不显著,施肥量1.5 kg·m-3(F1)已能满足磷素需求,此时根系表现出积极的磷吸收率,其积累量达2.75 mg·株-1。总之,从苗木生长和养分状况两方面考虑,F2(2.0 kg·m-3)施肥量时苗木生长表现最优,且满足豆梨1年生苗氮养分库的需求,而F1(1.5 kg·m-3)施肥量就能基本实现容器苗磷素养分加载。  相似文献   

18.
王庆    刘国宇    张瑞博    李艳    刘安成    王玮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5):88-93
以菩提树扦插苗为试验材料,以园土、蛭石、珍珠岩、育苗土为基质,按照一定比例配置成9种基质,研究基质理化性质对菩提树容器苗生长的影响,为菩提树容器苗生长基质配方的优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9种基质配比的容重范围在0.47~0.87 g·cm-3,总孔隙度范围65.60%~78.20%,pH 7.07~7.77,电导率范围216~318 μS·cm-1,有机质含量范围41.5~149.0 g·kg-1,全N 1.92~3.37 g·kg-1,速效P 13.7~56.8 mg·kg-1,速效K 166~451 mg·kg-1,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T7的容重最小,电导率、有机质、全N含量最高,T2速效P含量最高,T3速效K含量最高,T8的全N含量、速效P、速效K含量最低。不同基质配比显著影响菩提树容器苗的生长特性,对其生理特性影响不显著。基质的速效P、速效K与菩提树容器苗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处理T8即V(园土)∶V(育苗土)∶V(珍珠岩)∶V(蛭石)=2∶3∶1∶4,可作为菩提树容器苗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比。  相似文献   

19.
灌溉定额分配及水磷耦合对滴灌苜蓿 生长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灌溉定额分配及水磷耦合对滴灌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长规律的影响。【方法】 设3种灌溉梯度,分别为:5 250 m3/hm2(W1)、6 000 m3/hm2(W2)、6 750 m3/hm2(W3),在灌水量为6 000 m3/hm2(W2)下,设3种灌溉定额分配模式:(1)刈割前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35%+刈割后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65%(F1)、(2)刈割前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50%+刈割后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50%(F2)、(3)刈割前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65%+刈割后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35%(F3)。在三种灌溉梯度下分别设3种施磷模式为:施P2O5 50 kg/hm2(P1)、100 kg/hm2(P2)、150 kg/hm2(P3)。【结果】 不同灌溉定额分配条件下,各茬次F2处理苜蓿植株达到最快生长速率的天数最少为17~18 d,F1处理苜蓿生物量的增长空间最大,且受灌溉定额分配的影响最小;不同水磷耦合条件下,各茬次W3P2处理苜蓿植株达到最快生长速率的天数最少为15~16 d,W1P3处理、W2P3处理、W3P3处理苜蓿生物量的增长空间最大,W3P3处理受水磷影响最小。【结论】 在苜蓿达到最大生长速率15~18 d时进行水肥管理效果最佳,且刈割前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35%,刈割后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65%,以及适宜灌溉量(6 000 m3/hm2)与施磷量(P2O5 100 kg/hm2)的有效耦合,均有利于建植第二年滴灌苜蓿生长潜力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