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索外源硒引发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用不同浓度(0,0.5,1.0,2.0,4.0和8.0 mmol·L-1)的亚硒酸钠溶液引发0,3,6,9和12 h后,分析其发芽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e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硒引发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与其浓度和引发时间有密切关系;低浓度(0.5和1.0 mmol·L-1)硒引发会提高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增强其SOD,CAT,APX及POD活性,并降低其MDA含量,而高浓度硒引发则相反。浓度为0.5 mmol·L-1的硒引发12 h可能是富硒紫花苜蓿生产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2.
张鹤  敖平星  赵雁 《草地学报》2022,30(5):1178-1184
为探究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对苜蓿属(Medicago)植物耐热性的影响,以苜蓿属3个品种盆栽苗为材料、以常温无ALA (CK)和高温胁迫无ALA (Heat)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ALA (5,10,15,20,25 mg·L-1)预处理对高温胁迫后叶片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42℃高温胁迫后,3个品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中WL525HQ、德钦苜蓿和楚雄南苜蓿相对电导率较CK分别升高205.844%,206.589%,226.741%,MDA含量则升高112.649%,110.140%,124.664%,且叶片严重失绿。但喷施不同浓度ALA后可有效减少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P<0.05),缓解叶片失绿,同时提高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P<0.05),并且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较高(P<0.05)。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影响苜蓿各耐热性指标的因素中,处理和品种虽有显著影响,但其作用大小为处理>品种。以8个生理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表明,20 mg·L-1ALA预处理对3个品种缓解高温胁迫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硒源及浓度对'偏关'苜蓿(Medicago sativa'Pianguan')种子萌发及物质转化的影响,本研究以'偏关'苜蓿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亚硒酸钠(0,0.3,0.6,1.2,2.4,4.8,9.6mg·L-1)及蛋氨酸硒(0,1,5,10,20,40 mg·L-1)在人工气候培养箱中进行发芽试验....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外源H2O2引发对燕麦(Avena sativa)种胚细胞AsA-GSH循环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以燕麦种子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0,0.96,1.92,3.84和7.68 mol·L-1)的H2O2引发燕麦种子0(CK),6,12和18 h,分析其种胚细胞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ic acid-glutathione,AsA-GSH)循环抗氧化酶活性、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外源H2O2引发浓度和时间对燕麦种胚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有密切影响,导致其H2O2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浓度越高或引发时间越长则增加越多,而其AsA-GSH循环的抗氧化能力在低浓度(0.96 mol·L-1)或短时间(6 h)引发时被提高,而在高浓度(3.84~7.68 mol·L-1)或长时间(12~18 h)则会被减弱。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是外源H2O2引发燕麦种胚细胞内维持H2O2平衡所依赖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营养液沙培法,以9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紫花苜蓿香豆素含量和光合生理差异,以及光合生理对香豆素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影响香豆素含量高低的内在因素。结果表明:香豆素含量范围是12.08('清水苜蓿’)~20.12 mg·g-1('陇中苜蓿’)。香豆素含量与蒸腾速率呈显著负相关(r=-0.675,P<0.05),'清水苜蓿’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陇中苜蓿’,胞间CO2浓度、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和淀粉含量低于'陇中苜蓿’。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蔗糖和叶绿素b是影响香豆素含量的主要光合生理指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通过直接作用影响香豆素含量,叶绿素b和蔗糖通过可溶性蛋白产生间接作用影响香豆素含量。蒸腾速率是香豆素含量的主要决定因子,叶绿素b是主要限定因子。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MsLEA4-4基因的抗逆性,本试验对前期获得的转MsLEA4-4基因的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株系进行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以验证MsLEA4-4基因在拟南芥植株体内的耐盐性。试验结果表明:盐胁迫后转基因株系的发芽率达到55%,比对照植株(Control plant,CK)高81%;转基因株系的鲜重、叶绿素含量均高于CK(P<0.05);盐胁迫后转基因株系的存活率比CK提高75.0%~81.3%;盐胁迫明显抑制根系生长,但转基因植株的侧根数量比CK多4~5根(P<0.05);盐胁迫后转基因株系体内的可溶性糖含量(P<0.05)和超氧化物歧化酶(P<0.01),过氧化氢酶(P<0.01),过氧化物酶(P<0.05)活性均高于CK,脯氨酸(P<0.01)和丙二醛(P<0.05)含量均低于CK。综上可得,MsLEA4-4基因参与了拟南芥体内的耐盐性调控,提高了转基因拟南芥对盐胁迫的耐受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MsLEA4-4在转基因紫花苜蓿盐胁迫中的功能及培育耐盐性紫花苜蓿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测定豌豆蚜在取食“抗”“感”2个紫花苜蓿品种(高抗品种'甘农5号’和感虫品种'猎人河’)之后的存活率、体内酶活性等指标,分析2个苜蓿品种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存活率及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高抗苜蓿品种的豌豆蚜在24 h时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和细胞色素P450s (Cytochrome P450s,P450s)活性最高,其存活率从12 h的85.3%降到46.7%;取食感虫苜蓿品种的豌豆蚜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SOD和CarE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存活率从12 h的90.7%降到24 h的86.0%。从结果可以看出,抗虫品种对豌豆蚜的影响大于感虫品种,24 h为豌豆蚜通过酶活维持机体内代谢平衡的关键期,且CarE在豌豆蚜适应两苜蓿品种时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不同浓度的Na_2CO_3,NaHCO_3混合液对10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进行盐碱胁迫,研究不同胁迫浓度下种子的萌发特性和芽苗的生长情况,分析盐胁迫对不同苜蓿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30mmol·L~(-1))胁迫对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苜蓿种子发芽率、根长、芽长和活力指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但不同品种降低幅度不同。利用隶属函数法对苜蓿种子的抗盐性进行综合排序,由强到弱依次为:‘WL343HQ’‘WL903HQ’‘驯鹿’‘WL525HQ’‘肇东’‘赛特’‘标杆’‘惊喜’‘龙牧801’‘中苜1号’。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对抗旱性不同的紫花苜蓿幼苗进行渗透胁迫处理,研究了不同抗旱品种苜蓿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幼苗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15%或20%的PEG下3种酶活性达最大值。通过隶属函数法分析12种紫花苜蓿的抗旱性顺序为:WL168HQ图牧2号敖汉龙牧100草原1号龙牧801德宝龙牧803农菁1号皇后龙牧806龙牧81。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水钾耦合处理对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种植苜蓿(Medicago sativa)抗寒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骑士T’和‘公农1号’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随机区组设计,水分处理为主区:灌水时间间隔分别为4 d,8 d和12 d(用W1,W2,W3表示);钾肥施用量水平为副区,具体施用量分别为50 kg·hm-2 K2O,100 kg·hm-2 K2O和150 kg·hm-2K2O(用K1,K2,K3表示),并设置不施钾肥为对照(CK),于越冬前期挖取苜蓿根颈材料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翌年测定越冬率。结果表明:在W3灌水时间间隔处理下,‘骑士T’和‘公农1号’品种苜蓿根颈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越冬率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W1和W2处理,其中以K2施用量处理下的数值与CK差异最显著(P<0.05),且此施肥量下的MDA含量也显著低于CK(P<0.05)。因此在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生产苜蓿,灌水时间间隔为12 d、钾肥施用量在100 kg·hm-2K2O有利于提高苜蓿抗寒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了外源H2O2引发后,燕麦(Avena sativa)种胚细胞和线粒体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AsA)-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循环的抗氧化性能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植物种子的长期贮藏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燕麦种子为材料,用浓度为0,0.96,1.92,3.84和7.68 mol·L-1的H2O2引发12 h后,分析其种胚细胞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AsA-GSH循环中酶促和非酶促抗氧化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燕麦种胚细胞和线粒体内AsA和GSH含量会随外源H2O2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其AsA-GSH循环的酶活性、脱氢抗坏血酸和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H2O2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燕麦种子发芽率则显著降低(P<0.05)。燕麦种胚细胞和线粒体AsA-GSH循环的抗氧化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为了探究外源H2O2引发对燕麦(Avena sativa)种胚线粒体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ic acid-glutathione,AsA-GSH)循环的影响,设置浓度为0 mol·L-1,0.96 mol·L-1,1.92 mol·L-1,3.84 mol·L-1和7.68 mol·L-1 H2O2引发燕麦种子0 h (CK),6 h,12 h和18 h后,分析燕麦种胚线粒体AsA-GSH循环抗氧化酶活性及其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外源H2O2引发导致了燕麦种胚线粒体H2O2及丙二醛含量的显著升高(P<0.05),其H2O2的清除则由其线粒体AsA-GSH循环来发挥主要作用,但其抗氧化能力的变化与外源H2O2引发的浓度和时间密切相关,低浓度(<0.96 mol·L-1)外源H2O2引发时间越短对燕麦种胚线粒体AsA-GSH循环抗氧化酶活性的促进效果就越小,而引发时间越长则其促进效果就越大;相反,高浓度(>3.84 mol·L-1)外源H2O2引发时间越短则对其抗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就越弱,而引发时间越长则其抑制作用就越强。因此,利用外源H2O2对燕麦种子进行引发时,H2O2浓度应低于1.92 mol·L-1、引发时间应少于12 h。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该试验通过研究添加不同比例苜蓿草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以及免疫指标的影响,以探明育肥猪饲粮中苜蓿草粉的较优添加比例。【方法】 选取健康、平均体重(75.5±1.03)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0头,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1个重复1栏。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5%、10%、15%的苜蓿草粉进行饲喂试验,预试期7 d,正式期45 d。测定每头猪初始体重、终末体重及每栏日采食量;试验结束后,每栏随机抽取1头猪,通过前腔静脉采血10 mL,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降低(P<0.05),5%和10%苜蓿组料重比(F/G)无显著差异(P>0.05),而15%苜蓿组料重比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抗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5%苜蓿组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10%苜蓿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添加15%苜蓿草粉会显著提高育肥猪料重比,添加5%、10%苜蓿草粉能够提高抗氧化能力。推荐在育肥猪饲粮中苜蓿草粉添加量以5%~10%为宜。  相似文献   

14.
旨在探讨硒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和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试验将硒分别与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和腹腔巨噬细胞共同培养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未成熟BMDCs和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以及BMDCs上的MHCⅡ、CD86、CD80和CD40的表达量,测定经硒处理后的成熟BMDCs对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和抗原递呈能力,并用ELISA检测BMDCs和巨噬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2、IL-1β、IFN-γ、IL-6、IL-10、TNF-α、NO)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当硒的质量浓度在0.18~0.09 mg·L-1时,BMDCs和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显著增强(P<0.05),并且BMDCs上的MHCⅡ、CD86和CD80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对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抗原递呈能力也显著增强(P<0.05)。此外,在BMDCs的上清中,IFN-γ、IL-12和IL-10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在巨噬细胞的上清中,IFN-γ、TNF-α和NO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一定质量浓度的硒可以增强树突状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功能,值得进一步探究硒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在海南夏季高温饲养条件下,山羊补饲硒和维生素E对其精液品质、抗氧化酶活性及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选用16只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海南黑山羊成年公羊,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0.5mg/kg Se(Se组)、基础日粮+100mg/kg VE(VE组)和基础日粮+0.5mg/kg Se+100mg/kg VE(Se+VE组),试验期93 d。试验期结束前1周采集精液,评价精液品质、测定精浆抗氧化酶活性和精液热休克蛋白表达。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补饲Se和VE对海南黑山羊射精量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补饲Se和VE能显著提高海南黑山羊的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P<0.05),极显著降低精子畸形率(P<0.01);极显著增加精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P<0.01),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丙二醛浓度(P<0.05);补饲Se和VE还极显著降低了精液HSP70和HSP90mRNA的表达水平(P<0.01),但各补饲组之间对精液品质改善效果和热休克蛋白表达丰度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综上所述,补饲Se和VE有助于提高热带地区夏季高温季节山羊精子密度、精子活力,降低畸形率,同时还能增强精浆中抗氧化酶的活性,改善精液品质,进而起到缓解环境热应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史威威  张佩  张涛 《草地学报》2018,26(4):959-963
为研究羊粪对燕麦(Avena sativa)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以不同浓度羊粪浸提液(0、25%、50%、75%、100%)处理的7个品种(‘燕王’、‘牧王’、‘爱沃’、‘枪手’、‘魅力’、‘领袖’和‘贝勒’)的燕麦种子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100%羊粪浸提液显著抑制枪手的发芽率(P<0.05),其他6个品种燕麦种子发芽率没有受羊粪浸提液的影响;羊粪浸提液显著降低‘牧王’、‘魅力’、‘领袖’和‘贝勒’的发芽势(P<0.05),且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势逐渐降低;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各品种燕麦种子的发芽指数均有逐渐降低的趋势;100%浓度浸提液显著降低种子活力指数(P<0.05),而50%浸提液能显著提高‘燕王’、‘牧王’、‘领袖’和‘贝勒’的活力指数(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辣蓼黄酮正丁醇部位(N-butanol fraction of Polygonum hydropiper flavonoids, FNB)对猪伪狂犬病毒(Pseudoabies virus, PRV)体外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细胞)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影响,旨在初步分析FNB的抗氧化效果。【方法】采用10-1至10-10浓度PRV体外感染猪肾细胞(PK15细胞),计算病毒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将3D4/2细胞分为BC组、DMSO组、PRV组、FNB 1、FNB2和FNB3组,BC组用DMEM培养液处理,其余各组用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0.1 RPV处理,孵育2 h后,PRV组添加DMEM培养液,DMSO组及FNB1、FNB2、FNB3组分别添加0.05%DMSO及12.5、25、50μg/mL FNB的DMEM培养液。培养4、8、12、24 h后,分别收取各组细胞培养液上清和细胞,通过试剂盒测定细胞培养液上清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