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提升城市公园绿地使用效率,查找公园绿地分布布局短板,基于公平理念,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从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能力与社区人群需求出发,利用分级公园绿地服务覆盖率、地均绿地服务水平、人均绿地服务水平区位熵及可达性指标,通过优化可达性评价模型,提出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精准化评价方法;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对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公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海淀区大尺度城市公园绿地供给充足;海淀区社区型游憩绿地供给有待提高;海淀区"三山五园"建设极大地提高了社区绿地可达性。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增加社区级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及增加社区到达绿地空间的便捷性。实证研究表明,提出的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精准化评价模式能为城市公园绿地的更新及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福州市晋安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绿地可达性进行评价,探究路网密度等微观因子对可达性的影响程度,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晋安区公园绿地可达性水平,促进城市公园空间配置优化。基于百度地图API路径规划接口及热力图等大数据,采用多种出行模式(步行、电动车、驾车)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对福州市晋安区公园绿地的空间可达性及其活力匹配特征进行研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工具对可达性与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1)晋安区绿地可达性在空间上呈现中心向外递减特征,可达性较高的多为综合公园,较低的多为社区公园和街头绿地;2)公园绿地活力分布呈现西南部向东北部递减特征,低可达性高活力类型和低可达性低活力类型的公园绿地面积占比多,高可达性高活力类型占比最少;3)在可达性与其影响因子的关系中,发现道路服务指数、路网连接度对公园绿地可达性有显著影响;公园的空间分布上,鼓山镇东部及东南部、岳峰镇东北部为公园资源匮乏区。建议通过建设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公共绿地及和小型的公共绿地,优化散落分布的社区公园,提高路网密度以及路网连接度,以提升晋安区公园绿地可达性。  相似文献   

3.
空间句法理论中的可达性程度已成为衡量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重要指标。为了给南陵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合理空间布局提供指导与科学依据,以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构建线段模型并进行句法测度与量化分析,结合ArcGIS从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感知可达性和心理可达性4个维度指出南陵县在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结果表明:1)南陵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全局和局部可达性良好,能在总体层面上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游憩要求。但其空间聚集性呈现多核心的圈层分布特征,新老城区公园布局不均衡,部分公园周边道路体系建设不完善;2)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整体感知可达性较差,不利于城市居民通过局部路网感知公园的整体空间信息,并且公园整体空间渗透能力不足,心理可达性一般;3)在依据完善城市道路结构、合理增加公园绿地、优化绿地分类分级体系和丰富绿色开放空间等策略优化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后发现,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的全局与局部整合度值均明显提升,公园空间分布系统性与均衡性方面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周口市建成区公园绿地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方法】以周口市建成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形理论、核密度估计法等方法,对城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布局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然后根据公园绿地的空间矢量数据和人口栅格数据获取了供需空间分布特征,再使用改进后的两步移动搜索法,评价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和供需匹配性,最后通过对公园可达性及供给和需求的聚类分析进一步剖析供需差异化的成因。【结果】1)周口市的公园绿地空间布局表现出整体集中、局部分散的特征,公园绿地主要集中在河流两侧,整体呈现为两条带状分布。其中新城区公园绿地数量明显多于老城区。2)周口市公园绿地密度从建成区中心向周围不断衰减。3)周口市建成区公园绿地供需匹配程度总体呈现出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区域公园绿地供需匹配程度差异明显。4)周口市建成区的老城区大部分区域位于低供给高需求低可达性区域,新城区大部分位于中高供给中低需求中高可达性的区域。【结论】针对周口市不同分区公园绿地的特征,提出优化建议并给出构建方案,同时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布局以及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ArcGIS为技术支持,结合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基于AVC理论,从景观美感度、环境舒适度、环境安全性、功能要求性和空间可达性5个主要评价因子19个指标层,构建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同时对蚌埠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进行实证评价。结果表明,1)蚌埠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总体评级为Ⅱ-Ⅳ级,服务质量水平不均。2)评价指标权重分析显示,环境舒适度(0.101 3)<景观美感度(0.150 3)<环境安全性(0.226 6)<空间可达性(0.245 7)<功能要求性(0.276 5)。3)各公园绿地服务质量得分显示,张公山公园(4.205 7)>龙子湖公园(4.038 2)>虎山公园(3.579 1)>大塘公园(3.359 5)>东海游园(2.144 6)>滨湖新区中央景观绿地(1.835 4)。4)蚌埠市6处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环境舒适度、环境安全性较高,功能要求性与景观美感度偏低。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因城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而具有差异性.当前国内外研究多聚焦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而小城市和典型城市的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鲜见,且在案例代表性和数据精度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选择西南山地类型的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城区为案例,以居民小区出入口与公园绿地出入口为研究主体,构建改进潜能模型和网络分析方法,揭示其空间特征和存在问题,参考位置分配模型与调研结果,得出优化布局方案并检验.结果表明,江津区中心城区城市公园绿地布局与服务水平空间差异明显.提出拟新建7个游园与5个社区公园,并将部分公园绿地进行合并扩建或新增出入口.  相似文献   

7.
为更准确地反映天津城市公园绿地的使用情况,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对天津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和服务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天津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水平总体上较高,超过85%的区域通过步行在15 min内可以到达最近的公园绿地。通过服务水平分析得出,天津市内将近99%的人口通过步行在15 min内可以到达公园绿地。但是,研究区内还是存在公园绿地的服务盲区,建议加强这些区域的公园绿地建设。  相似文献   

8.
诸暨市城市公园绿地布局现状分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优化浙江省诸暨市城市公园绿地的布局结构,为今后同类城市的公园绿地布局参考,以浙江省诸暨市城市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资料搜集,从公园绿地分类标准、景观生态学和景观可达性等3个层面出发,对诸暨市城市公园绿地的布局现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并指出存在总体布局缺乏网络化、小型斑块绿地布局欠合理、公园绿地类型不健全等问题。最后结合诸暨市的城市特色,提出平衡布局各类公园绿地,加强大型斑快绿地建设,健全各类公园绿地类型、公园绿地布局结构网络化,强化公园绿地在布局上的均衡性与可达性,挖掘社会文化价值与创建地方特色等6条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
余双燕  钟业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42-15844
研究以城市公园分类图、道路图和水系图为基础数据资料,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运用空间可迭性的概念与原理,采用费用加权距离方法,对南昌市的公园绿地空间分布特征、可达性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生成公园可达性的时间等值圈图,通过对生成图表的分析得知:南昌市公园绿地分布不均衡,不太合理;公园可达性较好,存在一定的差异,昌北可迭性优于昌南;居民需驾车前去的公园少。城市绿地可达性分析是衡量城市绿地服务功能社会公平性的有力手段,因此,它将丰富我国城市绿地评价的核心指标体系,亦可为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合理规划与布局城市绿地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福州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的网络分析法,以福州市为例,选取公园绿地面积、人口密度、路网密度及形状指数四个因子进行可达性评价,分析各因子与公园绿地可达性的相关性及变化规律,构建公园绿地服务模型.结果表明:城市公园绿地的服务面积比为33.74%,服务人口比为43.18%,整体服务情况较好.4个因子对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其中公园绿地面积与其服务面积呈正相关,与其服务效率呈显著负相关;人口密度与其服务面积呈显著负相关,与其服务效率呈弱相关;路网密度与其服务面积及服务效率均呈弱相关;形状指数与其服务面积呈正相关,与其服务效率呈弱相关.各因子相关性大小依次为,城市公园绿地服务面积模型:形状指数人口密度公园绿地面积路网密度;城市公园绿地服务效率模型:公园绿地面积路网密度形状指数人口密度.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环境的重要标准.本研究以太原市中心城区(环城高速内)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技术以及GIS相关技术,对太原市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及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太原市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偏少且各行政区之间分布不均匀,其中杏花岭区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最小仅为0.99 km~2,占研究区的2.37%;②太原市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整体较差,仅有不到50%的城市居民能在30 min内通过步行方式到达最近公园;③太原市城市公园绿地整体分布较为均匀,破碎化程度较低,但其景观形状较为规则,不利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且斑块丰富度密度较低.本研究成果可以为太原市合理优化绿地空间结构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用于开放型公益林选址的可行性。[方法]以嘉定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SFCA分析嘉定区现状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水平,并利用Arc GIS的空间叠加分析法,从实现嘉定区休闲游憩绿地资源公平分布出发,研究开放型公益林的选址方法。[结果]目前嘉定区现状公园绿地可达性不平均,40%的居住区仍不能通过步行15 min到达周边公园;通过2SFCA模型分析获得的可达性指数8.5的区域,是开放型公益林选址的重点考虑区域。基于可达性分析结果,结合公园绿地建设规划、城镇建设区规划数据,通过空间叠加分析,最终可获得满足嘉定区开放型公益林建设基本条件的合理选址地4个。[结论]基于2SFCA模型进行开放型公益林的选址具有一定科学合理性,可为今后开放型公益林建设选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泰安城区QuickBird数据资料为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采用成本加权距离法,对城市公园绿地现状和规划进行了可达性分析,并对现状可达性分析进行了实地验证.主要研究结果,规划后绿地可达性比现状有明显提高和改善,但空间格局仍不均衡.研究结果可以为今后的绿地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优化城市规划布局,探究城市构筑空间与绿度空间耦合路径,优化城市用地空间布局,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方法  基于分形、人工神经网络元胞自动机(ANN-CA)与空间句法等模型,进行多时相的漯河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分析和预测仿真。  结果  ①形态分维数由2003年的1.64增长到2013年的1.70,2018年达1.75;② 聚集维存在数据突变点,空间集聚状态在不同圈层存在差异;③2003—2018年城市绿度空间可达性显著降低;④构建ANN-CA-GM(1, 1)城市增长模型模拟“底线、约束和理想”3种未来情景,对构筑空间和绿度空间的耦合发展过程进行预测:2025年城市建设用地将持续增至156.71 km2,其中理想情景下的构筑空间集聚范围回落至市政府周边5 500 m,与绿度空间面积比为1.00∶1.48。  结论  ①2013年城市形态接近最优,随后由于城市高密度发展,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过密,与绿度空间耦合交流受阻;② 在2018年市政府周边14圈层(7 000 m)范围内建设用地高度聚集,此区域内发展生态用地有助于引导精明增长,构建韧性城市;③ 绿度空间面积大且可达性程度高的区域集中在建设用地高度聚集范围以外,而聚集区内的沿河绿地空间利用程度低;④ 理想情景空间耦合布局为国土空间规划及“三线划定”提供定量化数据支撑与空间布局参考,通过绿地布局实现城市生态服务的有效供给。图7表4参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