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不同刈割期对春播、秋播燕麦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秋播燕麦科燕1号、UITIMA、白燕9号、T045和春播燕麦科燕1号、白燕5号、白燕9号、Dancer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产量并对其营养品质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关中地区春播燕麦和秋播燕麦越冬返青牧草最佳刈割时期。通过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燕麦品种鲜重、干重均呈现逐渐积累的趋势。秋播燕麦科燕1号抽穗期刈割表现最佳,其鲜重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各时期(P≤0.05),达到1625 g/m2,干草产量于灌浆期达到最大值524 g/m2;粗蛋白含量达到12%。春播燕麦白燕9号拔节期刈割表现最佳,鲜草产量0.73 kg/m2,干草产量0.16 kg/m2;粗蛋白含量为15.42%。各品种燕麦不同时期刈割蛋白质含量在9%~19%。科燕1号、白燕5号、白燕9号、Dancer在拔节期刈割,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19%、10%、15%、14%。  相似文献   

2.
NaCl盐胁迫对苗期燕麦的耐盐性鉴定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0、0.2%、0.4%、0.6%、0.8%、1.0%、1.2%的NaCl浓度下胁迫坝莜1号、白燕2号、白燕6号、白燕7号4份种质材料,测定了在盐胁迫下苗期燕麦的存活率、株高、根长、根数,进而综合评价供试材料耐盐性的强弱。结果表明:苗期燕麦在NaCl浓度0.2%~0.6%的胁迫下,均属中等耐盐牧草;各供试材料间耐盐性差异显著,其中自燕6号综合评价值为0.9679,耐盐性最强;坝莜1号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5000,耐盐性最差。  相似文献   

3.
高志昊  李雪颖  兰剑  胡海英 《草地学报》2022,30(5):1210-1218
本研究采用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条件,比较研究了26份饲草型燕麦(Avena sativa L.)种子的萌发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进行了综合评价,为抗旱燕麦品种选育提供实验参考。结果表明,与CK相比,15% PEG浓度下,所有材料的发芽率、发芽势、芽长、根长、种子活力指数等指标均显著下降,不同品种之间差异显著。经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为燕麦种质耐旱性评价的主效指标。通过综合评价,'荟峰’、'三星’、'喜韵’为强抗旱品种;'梦龙’、'大富翁’为中等抗旱品种;'甜燕2号’、'挑战者’、'白燕7号’、'甜燕麦青海’、'甜燕70’、'牧乐思’、'进口甜燕’、'禾王’、'当地燕麦’、'莫尼卡’、'巴燕3号’、'燕麦克劳沃’、'甜燕麦’、'摄政王’、'青海444’为弱抗旱品种;'青牧’、'福燕1号’、'喜越’、'青甜1号’、'甜燕1号’、'shooter’为不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4.
镉胁迫对3种柱花草生长及植株镉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不同浓度镉离子(Cd2+)溶液对3个柱花草(Stylosanthes spp.)品种进行不同程度的胁迫处理,以研究Cd2+胁迫对柱花草生长、镉积累及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2+浓度的增加,3种柱花草生长均受到抑制,Cd2+胁迫对西卡柱花草(Stylosanthes scabra cv.Seca)株高、分枝数、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影响最大,其次是TPRC2001-1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TPRC2001-1),而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Reyan2)影响最小;在Cd2+胁迫下3种柱花草地上部和地下部Cd2+含量均显著增加,TPRC2001-1柱花草体内含Cd2+量较热研2号柱花草和西卡柱花草大;地上部富集系数随Cd2+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在低Cd2+浓度(≤1 mg·kg-1)下更易富集Cd2+;Cd2+转运系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宜冀西北地区种植的优良燕麦(Avena sativa)品种,本试验对引进的国内外21个燕麦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燕麦品种对同一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差异较大,其中‘张莜9号’和‘白燕2号’的干草产量较高,达到7 000 kg·hm-2以上;‘青引2号’的干鲜比和叶茎比较高,适口性较好;而‘牧思乐’的营养品质较好。参试燕麦品种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干草产量 > 中性洗涤纤维含量 > 酸性洗涤纤维含量 > 粗蛋白含量 > 叶茎比 > 株高 > 相对饲草品质 > 粗脂肪含量 > 干鲜比 > 粗灰分含量,通过加权关联度评价得出综合表现较好的燕麦品种为‘牧思乐’、‘坝莜3号’、‘领袖’和‘贝勒2’,这4个品种可以作为冀西北及周边地区的优良燕麦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盐胁迫对燕麦地上干物质积累及灌浆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盐浓度胁迫下4个燕麦品种丹麦444、定莜4号、白燕2号、Ronald分蘖期到灌浆期的干物质积累变化以及灌浆期燕麦旗叶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降低了燕麦干物质积累量,抑制了燕麦生长。随着盐浓度的增大和胁迫时间的持续,燕麦叶片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下降。4个品种中Ronald耐盐性最强,定莜4号最差。  相似文献   

7.
张成君  任生兰  边芳  黄凯  陈富  杨洁  张明  刘彦明 《草地学报》2022,30(11):3082-3089
本研究对9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种子产量和籽粒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以期筛选出适宜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产利用的燕麦品种。结果表明:供试燕麦品种均属于中熟型,在当地均能成熟;9个燕麦农艺性状、种子产量及籽粒营养品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迪燕1号’的株高和穗长最高,分别为150.00cm和30.50cm,但种子产量最低,为1734.20kg·hm-2,穗粒数和穗粒重均以‘魏都莜5号’最高,分别为128.4粒和2.84g,‘晋燕17号’的种子产量和淀粉含量最高,分别为2500.00kg·hm-2和53.68%,但粗蛋白含量最低,仅为15.95%,‘张莜8号’的千粒重最高,为28.20g,粗蛋白含量以‘张莜9号’最高,达18.75%,‘坝莜18号’的β-葡聚糖和粗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4.37%和6.35%。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方法对9个燕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种子产量与籽粒营养品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晋燕17号’‘魏都莜5号’‘迪燕1号’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种植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对采自甘肃省通渭县华家岭镇、并在甘肃农业大学牧草实训基地种子室分别贮藏了0年(收获当年)、1年、2年、4年和8年。供试白燕2号、坝莜14号、坝莜9号3个燕麦品种进行了发芽试验,研究了其萌发特性、膜透性以及幼苗生长状况,以明确燕麦种子活力随贮藏年限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燕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芽长和根长均随贮藏年限的增加而显著下降,种子浸提液电导率则明显上升,膜透性增大。试验当年收获的燕麦种子含水量普遍高于贮藏后的,但均显著低于安全含水量。不同燕麦品种随贮藏年限的延长其种子活力变化不尽相同。白燕2号和坝莜14号种子在贮藏4年仍有90%发芽率,活力指数在66;而坝莜9号发芽率只有60%,活力指数降为48.45。贮藏8年后燕麦种子发芽率低于40%,丧失种用价值。3个品种中,坝莜9号耐贮性最差,安全贮藏期只有2年。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适合在西藏当雄种植的燕麦(Avena sativa)品种,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10个燕麦品种的产量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青燕1号和青海甜燕麦的干草产量大于8 000 kg·hm-2,青莜1号、青莜3号、林纳、阿坝燕麦、青引1号和加燕2号的干草产量在6 000~8 000 kg·hm-2之间,青引3号和白燕7号的干草产量低于6 000 kg·hm-2。10个燕麦品种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木质素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35%~8.54%,21.67%~58.33%,3.83%~5.23%,27.27%~37.50%,49.73%~67.51%和23.81%~34.27%。结合灰色关联度理论方法对10个燕麦品种的产量与营养品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青燕1号、青海甜燕麦和林纳较其他燕麦品种更适宜在该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尕海镇重度盐碱地上对青海省常用的10个燕麦品种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10个燕麦品种均能完成生育期,生育天数在94~115d之间;盖度白燕7号最高,为91.7%,青莜3号最低,为70.0%;植株高度加燕2号最高,为88.8cm,最低的是青莜3号,为79.8cm;地上植物量白燕7号最高,为870.8g/m^2,最低的是青莜3号,为547.5g/m^2;种子产量白燕7号最高,为281.6g/m^2,青燕1号最低,为204.5g/m^2;总体来看,青海省常用的10个燕麦品种在柴达木盆地重度盐碱地上虽然生长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但生产性能总体相对较好,表现出了较强的耐盐碱性,因此,可作为柴达木盆地重度盐碱地改良与重建的"先锋草种"。  相似文献   

11.
不同浓度镉胁迫下6种草本植物的耐性及富集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杨杨  李希铭  高鹏  宋桂龙 《草地学报》2021,29(6):1265-1276
为了筛选并评价耐镉(Cadmium,Cd)性较高的优势植物物种,本研究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多变小冠花(Coronilla varia)、披碱草(Elymus dahuricum)、细茎冰草(Agropyron trachycaulum)和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模拟试验进行不同浓度Cd胁迫处理,以0 mg·kg-1Cd处理浓度为对照(CK),探究多梯度Cd胁迫对植物的富集特征及根系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评估其Cd耐性阈值。结果表明:不同浓度Cd胁迫下6种草本植物的生物量及根系形态均表现出“低促高抑”现象;不同物种对Cd的耐受能力不同,紫花苜蓿和多变小冠花对Cd的耐性阈值在50 mg·kg-1到100 mg·kg-1之间,百脉根、披碱草、细茎冰草和野牛草对Cd的耐性阈值在100 mg·kg-1以上;在100 mg·kg-1Cd胁迫下百脉根、披碱草和野牛草,可通过植物萃取的方式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细茎冰草在100 mg·kg-1Cd胁迫下,根系富集系数仍然大于1,且根系生物量、耐性系数具有随着Cd胁迫加重不断上升的趋势,是较理想的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高耐高抗型草本植物材料。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外源重金属铅、镉及其复合污染对饲用高粱(Sorghum vulgare Pers.)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旨在为植物生长代谢过程中适应和抵御重金属污染的损伤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Pb和Cd单一及复合胁迫浓度的增加,饲用高粱的叶绿素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叶片细胞膜透性、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Pb和Cd单一处理组中Cd胁迫的毒害作用强于Pb。Cd浓度为5和10 mg·kg-1的复合处理组与单一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Cd浓度为50 mg·kg-1的复合处理组以及Cd10Pb500复合处理组对饲用高粱幼苗的毒害作用高于单一胁迫,表明Pb加强了高浓度Cd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叶面喷施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小报春(Primula forbesii Franch.)镉(Cadmium,Cd)胁迫的缓解作用,本研究以小报春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在土壤Cd胁迫(150 mg·kg-1)下,测定不同浓度(0,10,100,1 000 μmol·L-1) SA处理下的小报春植株生长和生理特性指标。结果表明,低浓度SA (10,100 μmol·L-1)能够使小报春株高、冠幅和地上部生物量增加,促进光合作用;低浓度SA能降低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促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产生;同时低浓度SA还能显著降低小报春幼苗叶片中的Cd含量,增加叶片中的钾和锌含量,降低钙和镁含量。而高浓度SA (1 000 μmol·L-1)缓解作用下降,甚至对植株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本研究表明,100 μmol·L-1外源SA处理可以显著缓解150 mg·kg-1土壤Cd胁迫对小报春幼苗的毒害作用,并降低植株镉积累。  相似文献   

14.
硅对镉胁迫下不同狼尾草属牧草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将  陈瑶  刘大林  陈鸣晖  吴亚  黄玉婷 《草地学报》2018,26(5):1223-1228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外源硅添加(1.0,2.0,4.0 mmol·L-1)对镉(20,40,80 mg·L-1)胁迫下2种狼尾草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添加4.0 mmol·L-1的硅能显著降低高镉(80 mg·L-1)胁迫下美洲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和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美洲狼尾草在所有镉处理下叶片的相对电导率(P<0.05),能显著降低杂交狼尾草在镉浓度40、80 mg·L-1下叶片的相对电导率(P<0.05);加外源硅2.0 mmol·L-1处理组显著降低高镉(80 mg·L-1)胁迫下美洲狼尾草丙二醛(MDA)含量以及2种狼尾草脯氨酸含量;2种狼尾草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其SOD、POD活性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外源硅4.0 mmol·L-1处理组提高了美洲狼尾草和杂家狼尾草在镉浓度80 mg·L-1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P<0.05),显著提高了杂交狼尾草在镉浓度40 mg·L-1下POD活性(P<0.05)。表明硅可以增强2种狼尾草属牧草适应镉胁迫的能力,对2种狼尾草的生理代谢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狼尾草幼苗对镉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瑜  袁庆华  苗丽宏 《草地学报》2015,23(1):130-136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对4份野生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材料进行不同浓度镉(Cd)(0,10,20,50,100,200 mg·kg-1)胁迫处理,通过对苗期生长指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地上部与根的Cd2+积累量等指标的测定与分析,对4份材料的耐Cd性与Cd富集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d2+浓度的升高,4份材料的存活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株高、分蘖数、地上与地下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变化,SOD与CAT活性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POD活性则呈现无规律的波动性变化,材料P4耐Cd性最强.当Cd2+浓度为200 mg·kg-1时,材料P1对Cd的吸收富集能力最强,在Cd污染土壤的修复上具有较好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4个磷(P)水平(0、10 mg·kg-1、20 mg·kg-1、30 mg·kg-1)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AMF)幼套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与禾草内生真菌(Epichloё)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生长、养分吸收、光合特性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供试多年生黑麦草植株分别由含有禾草内生真菌(E+)和不含禾草内生真菌(E-)的种子建植获得。结果表明:AMF对植物生长的促生效应可通过适量P添加得到加强;内生真菌增加了黑麦草的生物量和养分含量,并与AMF间存在交互效应,抑制其侵染,侵染率降低15.85%~20.03%;二者共同作用(AMF+E+)的地上生物量较AMF-E+降低1.45%~17.74%,P0和P10(10 mg·kg-1)水平下高于AMF+E-处理,P20(20 mg·kg-1)和P30(30 mg·kg-1)相反。对全P含量的影响与对生物量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AMF+E+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高于或介于AMF-E+和AMF+E-之间,磷酸酶活性低于或介于AMF-E+和AMF+E-之间。说明较适P水平加强了微生物效应,利于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铅胁迫对滇白前(Silene viscidula)生长、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对不同铅胁迫下(0,600,1 200,1 800,2 400和3 000 mg·kg-1)滇白前的生长指标(株高、叶宽、萌条数和根长)、光合指标(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初始荧光、最大荧光、可变荧光、最大光化学效率、潜在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滇白前初始荧光,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随铅浓度增大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生长指标、光合指标和叶绿素荧光等其他参数随处理浓度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除初始荧光,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外,中、低浓度(≤ 2 400 mg·kg-1)铅处理下,滇白前生长指标、光合指标和叶绿素荧光等其他参数显著高于或略低于对照(0 mg·kg-1),而在高浓度(3 000 mg·kg-1)处理下,这些指标都小于对照。滇白前对铅具有较强的耐性,能用于土壤铅污染修复。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索链脲佐菌素和四氧嘧啶联合注射建立犬I型糖尿病模型的最佳剂量。本试验选取18只9~12月龄、平均体重为(5.09±0.30)kg的健康中华田园犬,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按链脲佐菌素和四氧嘧啶不同剂量混合分组,其中Ⅰ组(20 mg·kg-1/40 mg·kg-1)、Ⅱ组(30 mg·kg-1/50 mg· kg-1)和Ⅲ组(40 mg·kg-1/60 mg·kg-1)进行单次静脉注射;Ⅳ组(10 mg·kg-1/20 mg·kg-1)、Ⅴ组(15 mg·kg-1/25 mg·kg-1)和Ⅵ组(20 mg·kg-1/30 mg·kg-1)进行两次静脉注射,两次注射间隔为24 h。通过注射后血糖、葡萄糖耐量、血液生理生化和胰腺组织形态学变化来评价各组建模效果。结果显示:1)Ⅰ组和Ⅳ组的空腹血糖始终处于正常水平,Ⅱ组和Ⅲ组连续7 d超过15 mmol·L-1,Ⅴ组和Ⅵ组虽有上升,但试验期间均未超过10 mmol·L-1;2)葡萄糖耐量试验显示,各组血糖均在15 min升高至峰值,之后Ⅰ组和Ⅳ组逐渐下降到注射前水平,Ⅴ组血糖虽下降但未达到注射前水平,Ⅱ组、Ⅲ组和Ⅵ组持续保持高血糖水平;3)各组血常规指标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Ⅲ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UREA)和肌酐(CREA)均超过正常生理范围;4)胰腺组织形态学显示,Ⅱ组和Ⅲ组的胰岛结构被明显破坏。综上所述,对犬使用30 mg·kg-1+50 mg·kg-1的链脲佐菌素和四氧嘧啶联合单次静脉注射,血糖值连续7 d大于15 mmol·L-1且未造成严重的肝肾毒性,可有效建立I型糖尿病模型。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法研究在不同浓度(0、5、25、50、75、100mg·kg~(-1))镉胁迫下美洲狼尾草(ML,Pennisetum americanum)和杂交狼尾草(ZL,P.americanum×P.purpureum)不同生育期的生长指标、光合作用特征,并比较两者耐镉性和对镉吸收转运差异。结果表明,1)相同生育期下,随Cd浓度的增加两种狼尾草株高先升高后降低,叶宽没有显著性变化,鲜重和干重逐渐降低;2)同一生育期,ML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高于ZL;低Cd浓度(5mg·kg~(-1)),对植株的光合指标影响不大,但Cd浓度增加后,各处理与对照相比显著下降(P0.05),高浓度Cd处理对ZL光合作用影响要大于ML;3)ML生长性能受Cd胁迫影响比ZL要小,但ZL富集系数高于ML,ML耐镉性更好,而ZL修复镉污染土壤的能力更强;4)根系是主要富集部位并且镉从根系往地上部位转移系数较低,3个生育期中幼苗期植株中Cd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张莉  徐彦红  张淑炜  刘宇宇  席溢 《草地学报》2022,30(10):2635-264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铅(Pb,337 mg·kg-1)、锌(Zn,648 mg·kg-1)、镉(Cd,9 mg·kg-1)复合污染条件下,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单种、高羊茅(Festuca elata Keng ex E. Alexeev)单种以及多年生黑麦草和高羊茅混种(1∶1)方式下,多年生黑麦草和高羊茅对Pb-Zn-Cd复合污染的生理响应。结果显示:在Pb-Zn-Cd复合胁迫下,高羊茅单种具有较好的抗逆性,多年生黑麦草和高羊茅1∶1混种使多年生黑麦草有较好的抗逆性。结果表明:在Pb-Zn-Cd污染下,混种提高了多年生黑麦草对重金属污染的抗性,通过诱导多年生黑麦草活性氧清除系统以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来应对Pb-Zn-Cd胁迫带来的活性氧代谢失衡和缺水对植物的伤害,通过提高多年生黑麦草非蛋白巯基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含量来缓解Pb-Zn-Cd胁迫带来的毒性效应;混种高羊茅对Pb-Zn-Cd的抗性在Pb-Zn-Cd胁迫下没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