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水力机械的空蚀和磨蚀常常是相伴发生、相互促进,进而加剧对过流部件的磨蚀破坏。理论研究与实践表明,采用表面工程技术在基体材料表面制备涂层,是强化材料表面结构提高抗气蚀的有效途径之一;而采用高速火焰喷涂(HVOF)工艺,进一步优化涂层喷涂参数,提高涂层的致密性和内部结合强度,整体提高涂层的抗磨蚀的综合性能,具有普遍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水力机械磨蚀问题,从冲刷、空蚀等角度研究了磨蚀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各电站多年抗磨蚀经验,提出合理布置水利枢纽、优化机组配置和运行参数、采用新材料及工艺等方法,分析了各种抗磨蚀技术的优劣,并对抗磨蚀技术中的新材料、新工艺等方法展开深入分析,探讨了金属堆焊、非金属涂层、合金粉末喷焊和高速火焰喷涂等技术,进而对今后水力机械抗磨损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即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是水力机械抗磨蚀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高温高压下的塑料颗粒对塑料模具表面的冲击腐蚀和磨损是造成塑模内腔尺寸精度及表面粗糙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会导致塑料模具失效。针对原因,文章总结了造成塑模表面冲蚀和磨损的因素,主要包括温度,塑料颗粒的冲击速度、冲击角度,塑料颗粒形状与尺寸,指出了可以通过离子注入、钛-氮表面扩渗、碳氮共渗、激光熔覆、TD覆层处理、PVD(或PCVD)气相沉积、激光淬火、电子束改性等技术增强塑模零件抵抗失效的能力,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涂层缓 (控 )释一次肥 (也称缓释B .B肥、缓释掺混肥 )的开发旨在提高农产品质量 ,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开发可控缓释、高效多能肥料新产品 ,关键是工艺上采用“涂层缓释技术”。该技术由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所研究开发 ,科研成果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联合国中国分部发明之星奖 ,列入“九五”国家科技成果“重中之重”推广项目 ,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并取得“涂层肥料及其涂覆方法与制造涂层肥料设备”国家发明专利。涂层缓 (控 )释复混肥技术 ,以提高氮的利用率为重…  相似文献   

5.
宣天鹏  霍影  闵丹 《农业机械学报》2006,37(11):156-159
研究了稀土(Ce La)对真空熔结镍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化学组成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Ce La)消除了Ni60 WC涂层中的针状相,改变了陶瓷相的分布形态。稀土还改变了涂层的化学组成,提高了组成相中的镍含量和陶瓷相中的钨含量。含稀土的真空熔结镍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还析出了新的第2相WC和LaNi3。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3种不同热处理工艺,对GH4169高温合金涂层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以等离子喷涂GH4169高温合金涂层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有:等离子喷涂涂层的制备、3种不同热处理工艺以及每种热处理工艺前后的力学性能比较(主要是硬度、抗拉强度、塑性)。实验结果表明,经标准热处理后,涂层硬度最高,抗拉强度也最好,热处理前的延伸率最高为31.3%。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不同WC添加量的NiCrBSi-WC合金粉末,通过烧结熔覆法在45钢基体表面制备出镍基复合材料涂层,研究了复合材料涂层的相组成、组织形貌和界面结构特征,并测试了涂层剖面的微观硬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镍基复合材料涂层中除了γ-Ni基固溶体以外,还包含WC、W2C、B_6Fe_(23)等硬质相;随着WC添加量增加,涂层中WC和W2C相显著增加;当WC添加量为15 %和25 %时,涂层致密度较高,涂层与45钢基体在界面处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涂层剖面微观硬度由表及里呈梯度分布,涂层硬度随着WC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当WC添加量为35 %时,硬度最高可达921 HV。  相似文献   

8.
纳米材料是指结构单元(结晶体)至少在一维方向上受纳米尺度(1~100 nm)调制的各种固体材料,其尺寸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利用纳米粉体材料较强的紫外光反射特性、抗老化,加之能在涂料干燥时很快形成网络结构,同时增强涂料的强度和光洁度。在涂料中添加纳米材料可提高涂层的表面强度、耐磨性,能使涂层产生丰富而变幻莫测的色彩效果和具有除臭功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厂新型轮式拖拉机核心能力提升技改项目的逐步推进,LIEBHERR高效滚齿机、Gleason高效滚齿机陆续的投入使用。此类滚齿机切削时高速切削,所匹配的滚刀是高效涂层刀具,其滚刀材料是粉末冶金材料,涂层是欧瑞康巴尔查斯AP涂层,其涂层后微硬度(HV0.05):3200,刃磨滚刀所用砂轮是4BT9CBN砂轮,刃磨时存在让刀现象严重,砂轮前角角度保持性不好,导致刃磨效率底,砂轮耐用度差,刃磨刀具的质量不稳定。目前我厂没有专业的滚刀退涂设备,假如滚刀需退涂必须要发回涂层厂家进行退涂处理,退涂后再返回进行刃磨和涂层,这样导致滚刀的周转周期长,需投入的滚刀数量也较多,造成无谓的成本上升。文章阐述了对高效涂层滚刀不退涂刃磨的新方式新方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推广型强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离心泵内固体颗粒运动规律与磨损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雷诺应力模型(液相)、离散相流动模型(固相)和Finnie的塑性冲蚀磨损模型,通过对固液流场中大量固体颗粒运动轨迹的拉格朗日追踪,对离心泵中固相体积分数较低(Cy<10%)的固液流场中颗粒运动轨迹、颗粒与过流部件表面的相互碰撞过程、固液两相流磨损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离散相颗粒的性质(密度,粒径)及叶轮运行转速对颗粒运动轨迹及与壁面的碰撞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大质量颗粒的运动轨迹向叶片工作面偏转较大,易与叶片头部发生撞击,并且存在多次撞击过程,对叶片的磨损程度大;小颗粒易与叶片工作面后端发生撞击·一般与叶片只发生一次撞击,对叶片的冲蚀磨损相对弱些.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高压水射流切割是一种冷态切割技术,相比其他加工方式具有其独到的优势。对高压水射流切割试样的实验研究,用扫描电镜对切割断面进行观测,分析了高压水射流对材料的破坏方式。研究表明,射流对固体材料的破坏方式主要有两种:塑性破坏和脆性破坏,脆性破坏区的表面质量优于塑性破坏区。对水射流的破坏机理分析表明,射流对表层金属的硬化作用,导致了在起始阶段内,材料呈现脆性破坏,电镜扫描图上呈现层片状剥离的形貌,切割面相对光滑。在射流能量耗散之后,不足以实现表层硬化,磨料的磨削"、犁耕"使断面粗糙度上升。  相似文献   

12.
基于CFD-DEM耦合方法计算离心泵内固液两相的流动及过流部件的磨损,研究不同叶片包角时叶轮的平均磨损率、液相的速度分布、颗粒的运动、颗粒与壁面的接触次数和接触力.研究表明:随着包角的增大,扬程、效率和平均磨损率均先增大后减小;当包角为110°时,颗粒与壁面的接触力和接触次数最大,导致磨损最为严重,磨损严重区域在吸力面中间与前盖板的交界处;包角从90°增大到110°时,颗粒与过流部件壁面之间的接触次数和接触力逐渐增大,增大了离心泵磨损程度;包角从110°增大到160°时,聚集在吸力面中间位置的低速颗粒逐渐减少,导致颗粒与过流部件壁面之间的接触次数和接触力逐渐减小,从而减小了磨损严重的区域,减轻了离心泵磨损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冲击角度对淹没冲击射流流场的影响,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基于Wray-Agarwal(W-A)湍流模型,对完全充分发展的淹没冲击水射流进行数值计算.研究了在恒定喷嘴高度H/D=3,不同冲击角度(15°≤θ≤90°)条件下射流流场结构和速度分布.将数值计算得到的不同冲击角度下速度分布与PIV测量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W-A模型的预测正确性,同时探讨了冲击角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冲击射流沿轴心线的速度v/vb在势核区基本保持不变,在过渡区降低,在冲击区加速降低;射流在壁面射流区流动发生转向并沿着冲击壁面扩散;射流流场结构高度依赖于冲击角θ,随着冲击角度θ增大,壁面射流横向扩散增强,厚度逐渐减小;当θ=90°时,滞止点及顺流和逆流的过渡点与冲击原点重合;随着冲击角度θ减小,滞止点逐渐远离冲击原点;当θ<30°时,滞止点消失.  相似文献   

14.
WC/Cu基仿生非光滑耐磨复合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磨粒磨损是矿山、工程和农业机械失效的主要原因,采用仿生非光滑表面可提高耐磨粒磨损性能。本文采用高频钎焊方法在45号钢表面制备了WC/Cu非光滑耐磨复合涂层,测试了复合涂层孔隙度,研究了WC质量分数、磨粒尺寸、载荷等对其耐磨性的影响,分析了非光滑涂层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在钎剂为WC质量4%时复合涂层孔隙度低,复合涂层与45号钢基体为良好的冶金结合,界面区组织致密。磨粒磨损时,WC颗粒在涂层表面凸起,形成非光滑表面可阻碍磨粒对基体的犁削并使部分磨粒由滑动变为滚动是仿生非光滑复合涂层具有高耐磨粒磨损性能的主要原因。当WC质量分数在50%时,非光滑涂层耐磨性最好,其耐磨性随载荷或磨粒尺寸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离心泵的抗磨蚀能力,采用欧拉-拉格朗日多相流模型模拟了水泵内水沙两相流运动,并利用离散相冲击磨损模型,对4种不同叶片头部形状下的叶片泥沙磨损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上发生严重磨损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叶片的头部和尾部,其中吸力面的平均磨损强度高于压力面;叶片磨损强度受相对流速分布和冲击角的影响,改变叶片的头部形式可改变叶片的泥沙磨损强度;缩短叶片头部外缘一侧的长度,可以使叶片头部的相对流速分布更均匀,改善叶片头部和尾部的集中磨损,但会降低水泵扬程;缩短叶片头部外缘一侧的长度,同时增大内缘一侧的相对液流角,可以有效改善叶片表面的泥沙磨损,并使水泵扬程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6.
双吸离心泵叶轮内泥沙磨损非定常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吸离心泵广泛应用于黄河沿岸的泵站中,其主要部件叶轮普遍存在磨损问题。叶轮是高速旋转的部件,存在动静干涉作用,导致叶轮内的磨损特性是非定常的。采用欧拉-欧拉方法对双吸离心泵进行固液两相流非定常计算,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叶轮壁面上的磨损率、冲击角、固相体积分数和速度的非定常特性。结果表明,叶轮表面磨损率、冲击角、固相体积分数和速度均具有周期性,等于叶轮旋转周期;定常计算的磨损率远小于非定常结果,定常计算不能准确预测磨损率。磨损最大部位为叶片头部和尾部。冲击角对磨损损失具有增强或减弱的作用,冲击角脉动曲线与磨损率脉动曲线相似。固相体积分数对磨损脉动特性影响较小,对磨损率有所影响。固相速度对磨损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在收缩-扩散形试验段中对铝制翼型进行了沙粒磨损破坏试验。采用扫描电镜观测翼型上表面各位置磨损破坏的微观形貌,采用PIV对无固相流场进行了测试。根据磨损破坏微观形貌,将破坏模式分为楔入、犁耕及切削3类,结合PIV测试结果分析不同位置所产生破坏形貌的流场原因。研究认为,微观破坏形貌取决于作用在该位置处沙粒的运动特征,而破坏总体分布及程度依赖于流场中沙粒随流体运动的规律,无固相流场PIV能为沙粒破坏模式的分析提供支持。研究结论对开展水力机械过流表面磨损研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搭建了喂入角可调式玉米摘穗切茎试验台,对影响玉米植株切碎合格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较优组合为喂入角90°、行进速度0.7m/s、摘穗辊转速1 000r/min、动刀轴转速1 980r/min、喂入角对其有显著影响:喂入角0°时,玉米植株运动发生90°转向,出现严重喂入不畅,切碎合格率约为72.8%;喂入角30°时,在喂入过程中,依然有喂入不畅通,产生间歇性,影响了茎秆切碎效果,切碎合格率约为87.6%;喂入角90°时,摘穗辊旋转有助于玉米植株的喂入及切碎,切碎合格率约为97.6%。同时,通过分析玉米植株受切运动,推导出数学模型,并运用高速摄像技术对运动轨迹进行同步捕捉追踪,经MatLab拟合处理,找到了喂入角对切碎效果影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雨滴打击对黄土坡面细沟侵蚀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模拟降雨试验和纱网覆盖消除雨滴打击作用的试验方法,研究雨滴打击对黄土坡面细沟侵蚀特征的影响。试验包括3种黄土高原代表性的侵蚀性降雨强度(50、75、100 mm/h)和3个细沟侵蚀发生最常见的坡度(10°、15°和20°)。结果表明,与有雨滴打击试验处理相比,纱网覆盖消除雨滴打击后,坡面径流稳定产流率和含沙量均明显减小;坡面侵蚀量和细沟侵蚀量分别减少28.1%~47.7%和20.2%~38.6%;而细沟侵蚀对坡面侵蚀的贡献率增加。消除雨滴打击后,坡度对细沟侵蚀的影响与有雨滴打击时相同,而降雨强度对细沟侵蚀的影响增加。有、无雨滴打击试验处理的细沟密度和割裂度均随着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大;而细沟倾斜度的变化较为复杂,所以细沟密度和割裂度可作为描述细沟形态的最佳指标。试验结果还表明,雨滴打击对细沟沟槽形状也有间接影响,即消除雨滴打击后,细沟宽度和深度的变异程度减小,沟槽形状更为规则。同时,有雨滴打击试验处理的细沟宽深比随着坡度和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减小,而无雨滴打击试验处理的细沟宽深比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呈微弱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