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系统分析连续11年增量施磷下赤红壤蔗地土壤全磷、Olsen-P以及地表径流磷流失量的变化特征和土壤磷素变化与磷盈亏、蔗茎产量的响应关系,为土壤磷素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依托长期肥力及地表径流定位监测试验(2008年—),选取不施肥(CK)、推荐施肥(OPT)和增量施磷(OPT+P)3个处理,测定土壤全磷、Olsen-P含量及地表径流磷流失量,分析土壤磷素变化与磷累积盈亏量的关系,采用Mitscherlich模型拟合蔗茎产量对Olsen-P的响应曲线,计算土壤Olsen-P农学阈值,并推算施肥处理土壤Olsen-P含量从第11年降至环境阈值所需的时间。【结果】 CK处理逐年降低土壤全磷含量,年降速率为0.0251 g·kg -1·a -1。施肥土壤全磷和Olsen-P含量随种植年限波动增加,土壤全磷和Olsen-P增速率OPT+P处理高于OPT处理。不施肥土壤表观磷盈亏10.2 kg·hm -2·a -1,施肥处理土壤表观磷盈余41.3—69.2 kg·hm -2·a -1,占施磷量的31.9%—35.6%,以OPT+P处理显著高于OPT处理67.5%。施肥下赤红壤蔗区土壤全磷和Olsen-P变化量均与土壤累积磷盈亏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每累积盈余100 kg P·hm -2,OPT处理和OPT+P处理土壤全磷上升0.06 g·kg -1和0.09 g·kg -1,Olsen-P 含量上升11.0 mg·kg -1和9.1 mg·kg -1。土壤每累积亏缺100 kg P·hm -2,CK处理土壤全磷下降0.32 g·kg -1。Mitscherlich模型较好地拟合蔗茎产量与赤红壤Olsen-P含量的响应关系(P<0.01)。其计算出的土壤Olsen-P 农学阈值为12.1 mg·kg -1。施肥显著提高地表径流磷流失量,且OPT+P处理也显著高于OPT处理。地表径流磷流失量与土壤Olsen-P含量显著正相关。基于土壤磷素变化与累积磷盈亏的关系推算得出第11年OPT和OPT+P处理Olsen-P水平降至环境阈值的时间分别需要12年和16年。 【结论】 在南方赤红壤区,施肥尤其增量施磷在提高土壤磷素累积的同时增加了地表径流磷流失风险。在本试验磷的基础养分条件下,按OPT处理施磷,并从甘蔗种植的第2—3年实行隔年施磷可维持土壤磷素处于农学阈值与环境阈值之间。  相似文献   

2.
氮肥对室内和大田条件下作物秸秆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明确室内和大田条件下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因素,能够为作物秸秆合理还田及其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尼龙网袋法于室内培养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研究氮肥用量(0,CK;180 kg N·hm -2,N180和360 kg N·hm -2,N360)作用下作物秸秆分解特征,其中室内主要研究氮肥用量和土壤类型(砂姜黑土和潮土)对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的影响;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冬小麦-夏玉米大田研究氮肥用量和秸秆还田深度(地表和20 cm)对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的影响。 【结果】室内研究发现,秸秆类型和土壤类型显著影响秸秆分解常数、有机碳释放量、氮释放量和磷释放量。随氮肥用量增加,小麦秸秆分解常数在两种土壤类型上均呈增加趋势,玉米秸秆呈降低趋势;小麦和玉米秸秆氮释放量呈降低趋势(小麦秸秆在潮土上呈增加趋势)。小麦秸秆在潮土上的分解常数及其碳、氮、磷释放量均显著高于砂姜黑土,而土壤类型对玉米秸秆分解影响较小。室内相同培养条件下(180 d),小麦秸秆碳释放量均值为370 g·kg -1、氮为4 g·kg -1、磷为3.6 g·kg -1;玉米秸秆碳释放量为560 g·kg -1、氮11 g·kg -1、磷3.3 g·kg -1。大田条件下,秸秆还田深度显著影响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常数及其碳、氮、磷释放量;其中秸秆还田20 cm处理的分解常数及其养分释放量均显著高于地表处理。随氮肥用量增加,地表处理小麦秸秆分解常数和全碳释放量逐渐降低,玉米秸秆呈增加趋势;20 cm处理小麦分解常数及其碳、氮和磷释放量均随氮肥用量呈增加趋势,而玉米秸秆呈降低趋势。地表处理小麦秸秆经过一个玉米生长季能分解40%,释放碳150 g·kg -1、氮2 g·kg -1、磷3.5 g·kg -1左右;翻埋到地下20 cm可以分解80%,释放碳360 g·kg -1、氮4 g·kg -1、磷3.8 g·kg -1。玉米秸秆还田到地表,经过一个小麦生长季只能分解40%,释放碳210 g·kg -1、氮5 g·kg -1、磷2 g·kg -1;而还田于土层20 cm处理可以分解60%,释放碳360 g·kg -1、氮6 g·kg -1、磷2.5 g·kg -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室内条件下小麦秸秆分解常数与土壤无机氮、脲酶、秸秆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蔗糖酶和秸秆碳氮比呈显著负相关,而玉米秸秆分解常数与土壤无机氮呈显著负相关。大田条件下小麦秸秆分解常数与土壤脲酶、蔗糖酶、秸秆碳氮比、秸秆碳、氮含量均显著负相关;玉米秸秆分解常数与土壤硝态氮、无机氮含量、脲酶、蔗糖酶以及秸秆碳氮比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秸秆氮、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室内培养试验和大田试验均表明,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常数和养分释放特征存在差异,增施氮肥促进小麦秸秆分解但对玉米秸秆分解的影响较小;潮土和砂姜黑土显著影响小麦秸秆分解而对玉米秸秆分解的影响较小,秸秆还田深埋入土能够显著促进小麦和玉米秸秆的分解及其养分释放。生产上作物秸秆应该还田入土,并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类型采取合适的肥料用量促进秸秆分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在有机肥基础上增施不同量无机氮,研究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温室番茄土壤N2O排放和脲酶(UR)、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 R)以及羟胺还原酶(Hy R)活性的动态变化,分析各处理土壤N2O排放特征及土壤UR、NR、Ni R和Hy R活性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揭示在滴灌水肥一体化下N2O排放过程机制。【方法】 试验共设CK(不施氮)、N1(200 kg·hm -2有机氮)、N2(200 kg·hm -2有机氮+ 250 kg·hm -2无机氮)、N3(200 kg·hm -2有机氮+ 475 kg·hm -2无机氮)4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番茄生育期内土壤N2O排放、土壤酶活性、土壤温湿度等进行监测。【结果】 滴灌水肥一体化,各施氮处理均在施肥+灌溉后第1天出现N2O排放高峰,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下降,不同处理番茄整个生育期N2O排放通量在0.98—1 544.79 μg·m -2·h -1。土壤N2O排放总量差异显著,依次为N3((7.13±0.11)kg·hm -2)>N2((4.87±0.21)kg·hm -2)>N1((2.54±0.17)kg·hm -2)>CK((1.56±0.23)kg·hm -2),与N3相比,处理N1、N2土壤N2O排放总量分别降低了64.38%、31.70%。番茄生育期内N2O季节排放特征明显,秋季高,冬季低。土壤氮素转化相关酶活性大致随施氮量的升高而增高。土壤N2O排放通量与5 cm土壤温度、0—1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土壤NR活性及土壤Hy R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滴灌水肥一体化下,土壤微生物处于好气环境,土壤N2O主要来自于硝化过程,减少了由反硝化过程所产生的N2O排放。综合考虑番茄产量、品质、N2O排放等因素,推荐北方温室秋冬茬番茄施用200 kg·hm -2有机氮+250 kg·hm -2无机氮,75 kg·hm -2 P2O5,450 kg·hm -2 K2O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为指导直干桉壮苗培育中的养分管理调控,以810株5个月生直干桉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N、P两因素三水平3×3回归正交设计开展施肥试验,探究施肥对苗木生长和生物量累积的影响及其光合生理基础,筛选利于壮苗培育的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利于苗高和地径生长及生物量累积的优水平试验组合为处理组合5(N肥0.55 g·株-1、P肥0.6 g·株-1配施)。苗高和地径均随N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P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苗木生长的理论最佳施肥量为N肥0.45 g·株-1、P肥1.2 g·株-1配施。施肥可促进苗木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提高,同时可降低其胞间CO2浓度;处理组合5的苗木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皆最大,且胞间CO2浓度最小。综合考虑利于苗木生长和生物量累积以及光合能力增强的试验优水平组合与苗木生长随N、P施肥量的变化趋势,推荐理论最佳施肥量为直干桉壮苗培育的N、P配施用量。  相似文献   

5.
应用DRIS法评价哈密大枣营养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初步评价枣树的营养状况,探索哈密大枣营养诊断与科学施肥的依据,研究通过在叶片营养诊断期采样,运用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对不同产量水平哈密大枣进行了叶片矿质营养诊断。结果表明:哈密大枣叶片N、P、K的适宜值分别为27.58+1.19g·kg-1,1.21+0.09g·kg-1,18.22+0.26g·kg-1。选择的DRIS诊断参数中,N/P,N/K,K/P等表示形式的变异系数均表现出低产组大于高产组,相对于高产组,低产组元素间关系更不平衡。研究地区哈密大枣对N、P、K三种养分含量需求依次为PKN。  相似文献   

6.
采用回归最优饱和设计法对1年生木荷进行了施肥试验,运用DRIS诊断法对其叶片营养元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6~11月份木荷叶片N、P、K元素浓度测定值为依据,成功制定了DRIS指数法的营养诊断标准,经检验取得了较高的诊断正确率。木荷叶片N、P、K三元素浓度最佳比值范围为N/P=10.21±1.30,K/P=2.11±0.08,N/K=5.29±0.64;实验结果表明N、K肥对木荷苗影响较P肥更大。运用DRIS法诊断得到的木荷叶片养分浓度最佳比值范围将为木荷的合理施肥,提高苗木生长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茶树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和茶树地上部分对水肥调控的响应,揭示水肥调控下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可为基肥施用和灌水互作下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幼龄茶树生长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实验方法,设置了施肥量和灌水量2个因素。基肥施肥量设C0(0 kg·盆-1)、C1(0.05 kg·盆-1)、C2(0.1 kg·盆-1)、C3(0.15 kg·盆-1)4个梯度。灌水量设W1(90 mL·盆-1)、W2(140 mL·盆-1)、W3(190 mL·盆-1)、W4(240 mL·盆-1)、W5(290 mL·盆-1)5个梯度。[结果](1)在C2W3处理下土壤蔗糖酶活性最高,在C3W4处理下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冬季时C2W4处理下土壤养分含量最大;春季时速效钾和有效磷在C2基肥施肥下含量最高,C3基肥施肥下的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最大;(2)在C3处理下速效钾、碱解氮对冬春季蔗糖酶...  相似文献   

8.
采用回归最优饱和设计法对1年生山苍子实生苗进行了施肥试验,运用DRIS诊断法对其叶片营养元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6~11月份山苍子叶片N、P、K元素浓度测定值为依据,成功制定了DRIS指数法的营养诊断标准,经检验取得了较高的诊断正确率。山苍子叶片N、P、K三元素浓度最佳比值范围为N/P=10.21±1.30,K/P=2.11±0.08,N/K=5.29±0.64;实验结果表明N、K肥对山苍子苗影响较P肥更大。运用DRIS法诊断得到的山苍子叶片养分浓度最佳比值范围将为山苍子的合理施肥,提高苗木生长量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土壤养分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当前生产条件下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土壤肥力现状,尤其是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以期为冬油菜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4—5月在我国长江流域14个省(市)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采集油菜收获后耕层土壤样品430个,测定土壤基础理化性质(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pH)以及中微量元素(有效钙、镁、硫、铁、锰、铜、锌和硼)含量,参考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以及油菜种植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效硼的分级指标,明确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油菜种植土壤养分现状,并分析了不同区域(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种植制度(水旱轮作油菜和旱地油菜)和产量水平(<2 000 kg·hm -2、2 000—3 000 kg·hm -2和>3 000 kg·hm -2)下油菜种植土壤的养分分布特征。【结果】长江流域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pH、有效钙、有效镁、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和有效硼平均含量分别为25.9 g·kg -1、1.47 g·kg -1、27.5 mg·kg -1、131.1 mg·kg -1、6.04、2 436.1 mg·kg -1、225.7 mg·kg -1、22.6 mg·kg -1、212.3 mg·kg -1、89.7 mg·kg -1、3.84 mg·kg -1、4.03 mg·kg -1和0.45 mg·kg -1。超过2/3田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上;土壤速效磷处于丰富、适宜和缺乏的比例各占1/3;而有63.8%田块土壤速效钾处于缺乏状态。对于土壤中微量元素,土壤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铜含量均处于中等及以上,有效钙和有效锌有8.4%和12.2%处于缺乏状态,而土壤有效镁、有效硫和有效硼处于缺乏的比例则分别为24.2%、36.0%和83.5%。长江流域上、中和下游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土壤养分状况不同,但各区域各养分的分布趋势相同。水旱轮作和旱地油菜种植土壤养分状况存在明显差异,水旱轮作油菜种植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明显高于旱地油菜。不同产量水平下油菜种植土壤养分特征略有不同,高产(>3 000 kg·hm -2)油菜种植田的土壤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镁和有效硼含量明显高于低产(<2 000 kg·hm -2)油菜田。【结论】整体而言,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土壤养分含量呈上升的趋势,但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硼缺乏的比例仍较大,有效镁和有效硫成为潜在的限制因子,因此在当前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生产中,应重视化肥的合理施用,做到稳施氮肥,增施钾肥和硼肥,局部区域如云南西部、广西北部和湖南南部应适当减少磷肥的投入,而在广西北部、湖南南部和江西北部同时应关注硫肥和镁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0.
周龙  汤利  陈俊  曾志伟  杨德荣 《南方农业学报》2020,51(10):2498-2506
[目的]开展基于综合营养诊断施肥法(Diagnosis and Recommendation Integrate System,DRIS)的冰糖橙种植基地柑橘营养诊断,为柑橘园的营养诊断和平衡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云南褚橙龙陵基地500 ha冰糖橙为研究对象(柑橘园随机划分为8个区域),通过测定成熟秋梢叶片中氮(N)、磷(P)、钾(K)、钙(Ca)、镁(Mg)、铜(Cu)、锌(Zn)和铁(Fe)矿质营养的含量,运用DRIS图解法求得冰糖橙叶片各营养元素诊断参数最适比范围,依据DRIS指数法求得各区域冰糖橙需肥紧迫程度排序及养分不平衡指数(NII),初步制定冰糖橙树体营养元素DRIS指数分级标准.[结果]整个园区高产园(>22500 kg/ha)的各营养元素含量大多高于低产园(≤22500 kg/ha),高产园和低产园间N、Fe、N/Fe、P/Fe、Ca/Mg、Ca/Fe、Mg/Zn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当N/P在2.27~2.57,N/K在1.58~1.91,P/K在0.66~0.79时冰糖橙叶片N、P和K养分含量平衡;当Ca/Mg、Ca/Fe、Mg/Fe、Cu/Zn、Cu/Fe和Zn/Fe分别在17.01~19.09、0.21~0.26、0.012~0.015、2.77~4.60、0.30~0.43和0.09~0.12时,冰糖橙叶片Ca、Mg、Fe、Zn和Cu养分处于平衡状态.综合诊断显示冰糖橙叶片养分需求顺序为Mg>N>K>P>Ca>Cu>Zn>Fe,不同区域冰糖橙养分需求顺序不同,高产园冰糖橙相对缺乏的养分有N、P,低产园相对缺乏的养分有N、Mg,相比之下,低产园营养比例失衡情况较严重.依据高产园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含量范围确定冰糖橙叶片矿质营养元素的适宜值为N(11.66~13.30 g/kg)、P(4.74~5.61 g/kg)、K(6.23~8.23 g/kg)、Ca(13.67~19.33 g/kg)、Mg(0.86~0.97 g/kg)、Cu(14.49~37.71 mg/kg)、Zn(6.38~8.02 mg/kg)和Fe(55.91~85.74 mg/kg).[结论]根据DRIS诊断,褚橙龙陵基地冰糖橙园普遍存在N、P、K、Ca、Mg缺乏,Cu、Zn、Fe相对过剩问题.DRIS图解法和指标法综合诊断既可求得各元素最适比范围和需肥紧迫程度,同时,参照冰糖橙叶片养分含量分级标准能判断树体营养元素的平衡状况,可用于生产上指导下一年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11.
在吐鲁番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粘土、壤土、沙土无核白葡萄园6块试验地,采集葡萄叶片,测定了氮、磷、钾、硼、钙、镁等6种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吐鲁番地区3种土质葡萄叶片氮(33.277、34.547 g·kg-1和38.511 g·kg-1)、钙(13.875 、14.144 g·kg-1和14.477 g·kg-1)、镁(2.854、3.128 g·kg-1和3.490 g·kg-1)的含量在处于适宜值范围。磷在粘土、壤土质地葡萄叶片含量是3.096 g·kg-1、3.309 g·kg-1处于适宜值范围,在沙土质地葡萄叶片含量是4.77 g·kg-1 稍微偏高。钾在3种土质含量是15.955、15.134 g·kg-1和18.536 g·kg-1高于适宜值范围。微量元素硼在3种土质含量是0.114、0.14 g·kg-1和0.113 g·kg-1低于适宜值范围。  相似文献   

12.
探究滇中高原磨盘山云南松天然林枯落物凋落动态及各组分化学计量特征,为云南松林地的经营管理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再分配提供理论依据。以磨盘山云南松林为对象,采用野外枯落物收集器法对云南松林枯落物凋落动态进行研究,并通过室内试验对云南松林枯落物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松枯落物凋落动态存在明显的月变化,月凋落量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凋落量最大值出现在5月,最小值出现在9月,叶的凋落动态与总枯落物凋落动态基本一致,而花、果枯落物具有明显的季节性;2)云南松枯落物各组分之间TC、TN、TP含量及C/N、C/P、N/P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组分的平均TC、TN、TP含量变动范围分别为433.37~473.74、3.1~6.77、1.26~1.76 g·kg-1,云南松枯落物的平均C/N值高于全球枯落物平均值,而C/P和N/P值则低于全球枯落物;3)云南松林枯落物年凋落总量为12 472.36 kg·hm-2,叶凋落量占比最大,占到年凋落总量的58.25%;云南松枯落物TC、TN、TP年归还量分别为5 672.40、66.24、17.52 kg·hm-2,叶枯落物的养分年归还量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各组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确定闽楠Phoebe bournei幼苗培育的最适指数施氮量,对丰富高质量闽楠苗木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测定6个水平指数施氮量(0、1、2、3、4、5 g·株?1)处理下闽楠幼苗生长生理及养分积累状况。  结果  闽楠苗高、地径、叶面积、生物量、叶绿素质量分数以及根系活力随指数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3 g·株?1时达到最大;苗木氮、磷、钾素积累量在最高指数施氮量处理中最大;苗木生物量、氮素质量分数、株含量以及施氮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施氮量为3~5 g·株?1时,幼苗养分吸收表现为奢侈消耗;临界值法表明:闽楠苗叶片氮钾的最适质量分数临界范围分别16.88~20.58和9.78~11.38 mg·g?1,最适施氮量为3~4 g·株?1。  结论  综合闽楠苗生长生理以及养分积累表现,建议闽楠苗期培育以指数施氮量4 g·株?1为宜。图3表4参34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量和养分含量的旱地小麦施磷量和土壤有效磷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长期定位施磷条件下小麦产量、土壤有效磷水平及籽粒养分含量变化,为旱地小麦合理施用磷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2004年在黄土高原开始的长期定位试验,于2014—2015、2015—2016和2016—2017连续3年取样,研究不同施磷量对小麦产量,生物量,产量构成,籽粒氮、磷、钾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及磷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 与不施磷相比,长期施磷使小麦产量平均提高67%,生物量提高58%,穗数和穗粒数分别增加64%和8%,而千粒重降低7%。施磷量与小麦产量、生物量呈抛物线关系,获得最高产量6 465 kg·hm -2的施磷量为144 kg P2O5·hm -2。籽粒氮含量随施磷量增加而降低,磷和钾含量随施磷量增加而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施磷量呈显著正相关,小麦获得最高产量时播前和成熟期有效磷含量分别为16.9和20.4 mg·kg -1。磷吸收利用效率随施磷量增加而降低,施磷量提高50 kg P2O5·hm -2,需磷量增加0.4 g·kg -1,磷收获指数降低1.3%,生理效率降低45.1 kg·kg -1。【结论】 综合考虑小麦的籽粒产量和关键养分含量,研究区域旱地小麦应以95%的最高产量为实际生产目标,施磷量为94 kg P2O5·hm -2,播前土壤有效磷为12.0 mg·kg -1,成熟期为13.8 mg·kg -1。  相似文献   

15.
以蓝靛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北华1号”1年生扦插苗为材料,采用三因素(土壤水分、施氮量、施磷量)五水平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通过数学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研究了水肥耦合对蓝靛果忍冬幼苗细根生长和根系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施氮量、施磷量与蓝靛果忍冬幼苗细根的根长和比根长呈正相关,施氮量和施磷量耦合效应对根长影响最显著,土壤水分和施氮量耦合效应对比根长影响最显著;土壤水分、施磷量与蓝靛果忍冬幼苗根系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peroxide dismutase,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均呈负相关,施氮量和施磷量耦合效应最显著,适水适氮适磷组合处理最有利于细根生长和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稳定。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施氮量为3.8 g·株-1、施磷量为1.9 g·株-1的处理细根根长和比根长均最优,1~3级根根长分别为338.69、159.65、86.21 cm;比根长分别为225.26、53.22、216.24 m·g-1。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施氮量为2.4 g·株-1、施磷量为1.2 g·株-1的处理抗氧化酶活性最低,SOD、POD、APX、GSH-Px的活性分别为7.62、10.44、44.00、1.43 U·g-1·min-1。研究结果发现,水分和施氮量分别为蓝靛果忍冬细根生长和根抗氧化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为蓝靛果忍冬苗期立地筛选、水肥配施等栽培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氮磷钾需求及化肥减施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氮、磷、钾肥的施用现状及需求情况,为合理施肥和科学减施化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农户调查和田间小区试验,分析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产量水平及氮、磷、钾肥施用情况,阐明不同氮、磷、钾水平对春小麦产量构成及氮、磷、钾养分需求的影响。【结果】农户调查结果表明,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产量平均为(6 985±867)kg·hm -2,偏高产及高产农户比例达82.7%;随着产量水平提高,氮、磷肥施用量和过量施肥量均呈降低趋势,钾肥施用量总体不足。平均来看,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294、162和49 kg·hm -2;97.1%的农户氮肥投入过量,过量施氮量为69—114 kg·hm -2;20.5%的农户磷肥投入过量,过量施磷量为18—42 kg·hm -2;钾肥投入总体不足,比推荐施钾量少30—51 kg·hm -2。氮肥试验结果表明,当施氮量在120—240 kg·hm -2时,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收获指数、穗粒数均显著增加,并在施氮量180 kg·hm -2时达到最高,此时籽粒吸氮量、吸磷量和吸钾量亦达到最大,分别为168.2、23.9和23.2 kg·hm -2;随施氮量增加,氮收获指数无显著变化,平均值为56.5%,磷收获指数呈增加趋势,钾收获指数表现为下降趋势。施氮180 kg·hm -2时,春小麦氮素需求量达45.8 kg·Mg -1,比对照增加19.6%;磷需求量从不施氮的6.0 kg·Mg -1显著降到高量施用氮肥(240 kg·hm -2)的5.3 kg·Mg -1,而钾需求量则从42.6 kg·Mg -1增加到49.7 kg·Mg -1。磷肥试验结果显示,施用磷肥时春小麦千粒重和收获指数明显增加,但地上部生物量和穗粒数均明显降低,因此籽粒产量无明显差异,平均为5 446 kg·hm -2。施用磷肥可显著提高籽粒吸氮量、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需求量,平均值分别为141.6 kg·hm -2、54.5%和25.9 kg·Mg -1,分别比不施磷肥提高28.6%、27.9%、26.2%;施用磷肥亦可促进磷素向籽粒转移并提高磷收获指数,籽粒吸磷量和磷收获指数分别比不施磷肥提高15.9%和15.2%,磷需求量呈增加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 钾需求量随施磷量增加显著降低,从不施磷的68.1 kg·Mg -1降到施磷120 kg·hm -2的49.7 kg·Mg -1。钾肥试验结果发现,施钾量对生物量,籽粒产量,收获指数,每公顷穗数,籽粒氮、磷、钾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高量施钾(75 kg·hm -2)可显著减少穗粒数,增加千粒重和氮、磷、钾收获指数,穗粒数比对照下降9.1%,千粒重比对照增加7.6%,氮、磷、钾收获指数分别可达57.2%、73.5%、7.3%。施钾60 kg·hm -2时,氮、磷、钾需求量均达最高,分别为55.3、5.5、57.6 kg·Mg -1,而高量施钾(75 kg·hm -2)时,氮和钾需求量显著降低20.6%和13.7%。可见适量施钾可提高氮、钾需求量,而高量施钾则降低氮、钾需求量。【结论】减少氮肥、调控磷肥、适当增加钾肥依然是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化肥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春小麦氮需求量为38.3—57.2 kg·Mg -1,在适量施用氮、磷、钾肥时可显著增加;磷需求量为5.1—6.0 kg·Mg -1,随氮肥用量增加而降低,对磷、钾肥无显著响应;钾需求量为42.6—68.1 kg·Mg -1,随施氮量增加呈升高趋势,随施磷量增加呈降低趋势,在高量施钾时显著降低。推荐氮肥适宜用量为120—180 kg·hm -2,比农户平均施氮量减少25%—60%;磷肥用量在48—96 kg·hm -2时,更有利于稳定春小麦产量并促进氮、磷向籽粒的转移,比农户平均用量减少40.7%—70.3%;钾肥用量在0—60 kg·hm -2时可稳产增质,在现有施肥水平上适量增加即可。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接种菌根真菌和N添加处理对植物根际土壤胞外酶及其计量特征,以及微生物养分限制的影响,从而探讨全球N沉降背景下菌根真菌对根际微生态环境的调控机制。以1年生樟子松的盆栽菌根苗(简称+M,混合接菌处理)和非菌根苗(简称-M,未接菌处理)为对象,设置4个N添加处理:不施N(0N,0 kg·hm-2·a-1)、低氮(LN,15 kg·hm-2·a-1)、中氮(MN,30 kg·hm-2·a-1)、高氮(HN,60 kg·hm-2·a-1)。对比分析接菌和N添加处理对樟子松苗木根际土壤速效养分和胞外酶活性及其计量特征的影响,探究菌根真菌对微生物养分限制调控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接菌处理下,随N添加量增加,土壤中碱解N均呈增加的趋势。HN处理下,菌根苗根际土壤有效磷达到最大。2)LN、MN处理下,菌根苗根际土LAP、NAG和ALP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非菌根苗。3)MN、HN处理下,菌根苗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碳限制和磷限制较非菌根苗均显著降低。4)通过PLS-PM路径模型分析发现,接菌处理正效应作用于根际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综上,N添加改变了根际土壤N平衡,菌根真菌有效调控N添加下根际微生态环境的稳定性,降低苗木根际微生物的碳和磷限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开展基于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的樟树人工林营养诊断,为培育高效樟树人工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DRIS图解法求得樟树叶片各营养元素诊断参数最适比范围及低产组需肥紧迫程度排序,依据DRIS指数法求得各样地樟树需肥紧迫程度排序及养分不平衡指数(NII),初步制定樟树营养元素DRIS指数分级标准.[结果]樟树人工林营养诊断的各营养元素比最适范围:氮/磷为3.795~5.689,钾/磷为1.761~2.405,钾/氮为0.396~0.510,氮/钙为0.677~0.856,镁/氮为1.022~1.306,钙/磷为5.255~7.167,镁/磷为4.516~6.222,钾/钙为0.305~0.373,镁/钾为2.371~2.819,镁/钙为0.788~0.957.根据低产组各营养元素比偏离最适范围的程度,得出樟树人工林低产组需肥紧迫程度排序为磷>钙>氮>钾>镁,其中磷、钙和氮养分处于缺乏状态,镁含量相对过剩;高产组和低产组樟树的平均NII分别为3.748和7.540,高产组樟树各营养元素相对平衡.DRIS指数初步分级结果表明,樟树的氮、磷、钾、钙和镁DRIS指数最适范围分别为-0.838~0.185、-0.903~0.602、-0.154~0.941、-0.790~0.329和-0.357~0.985.[结论]根据DRIS诊断,江西省丰城市樟树人工林的氮、磷和钙养分含量均呈缺乏状态,镁含量相对过剩,且以诊断的需肥紧迫程度排序及制定的指数分级标准能直观判断樟树树体各营养元素的平衡状况,可用于生产上指导樟树人工林进行及时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