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配套保持系材料(JLCMSl)的黄化苗为材料,纯化得到线粒体.低熔点琼脂糖包埋线粒体成胶块,消化裂解后用HindⅢ部分酶切,通过脉冲场电泳回收40~60kb酶切片段.将回收产物连接到载体pIndigo-BAC 5,通过电击转化大肠杆菌DH10B感受态细胞,获得的BAC文库包含2 000个单克隆,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小麦属和山羊草属细胞质对普通小麦种子发芽的影响,Koichiro Tsunewaki等利用京都大学农学系遗传实验室1966年以来积累的资料,研究了240个异质系。结果表明,有些异系的种子发芽率降低了。这种降低可归因于提莫菲维小麦细胞质(G型)与T.aesti—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离子强度法分离出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胞质油菜叶绿体,裂解制备并纯化叶绿体DNA,限制性酶切分析比较了不同材料的ctDNA限制酶谱。结果表明,利用EcoRI酶切4种胞质叶绿体DNA,产生的DNA限制片断分子量在7.0~3.0kb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亚麻CAD基因克隆及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品种Argos为材料,分离了高纯度的RNA.用简并引物以RT-PCR的方法,克隆了亚麻CAD基因cDNA部分序列,长度为477bp,构建了pGEM-T-CAD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I酶切pGEM-T-CAD质粒和载体pGEM-7Zf(-),进行连接,构建成中间表达载体pGEM-7Zf(-)-CAD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Xba I和BamH I双酶切中间表达载体pGEM-7Zf(-)-CAD质粒和pBI121栽体,进行连接,构建了亚麻CAD基因反义植物表达载体pBI121-antiNTCAD.  相似文献   

5.
以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粤泰A和保持系粤泰B的叶片和不同发育时期幼穗为材料,比较分析了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幼穗发育过程中组织型转谷氨酰胺(tTG)酶活性变化,建立了适合水稻tTG酶活性分析的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反应体系。研究发现tTG酶活性受钙离子正调控,并且无论是粤泰A还是粤泰B,衰老叶片中tTG酶活性都高于新叶片,但粤泰A与粤泰B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不育系粤泰A自四分体到二核期的幼穗不同发育阶段,tTG酶活性随着花粉发育而增强,在二核期达到最高,而在保持系粤泰B中,tTG酶活性没有随发育进程发生显著变化。推断tTG酶与花粉败育过程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自从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 CMS)在生产上应用以来,许多学者对玉米CMS质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且根据各自对核的恢复基因的不同反应,把它们分成N、T、C和S等4种类型。Levings和Pring通过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片段的分析,发现N和T型细胞质线粒体DNA( mt—DNA)之间有差别,Pring等人通过电泳,又在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玉米中,测得两种小分子量的mt—DN-A,即S1和S2,它们的分子量分别为3。42一1.48×106道尔顿(5.2Kbp)和4.01—4.10×306道尔顿( 6.2Kbp),并且还发现,如果某些CMS一S株自然地恢复到雄性不育系时,小分子量的mt一DNA(S1或S2)就…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212A的选育与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Ledos字兴?号后代材料中发现5株雄性不育株,经与中双2号自交系212B保持,育成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2A和保持系212B.通过人工套袋自交、剥蕾授粉自交及镜检观察,认为不育系212A属稳定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产生的原因可能与低温时期的死蕾现象有关.恢保关系的研究表明,212A胞质雄性不育系与pol CMS、陕2A CMS恢保关系相同.遗传研究表明,测交F2育性为可育与不育3∶1分离;用恢复系回交(BC1)后代全可育,无育性分离;用保持系回交,后代育性为可育与不育1∶1分离.初步认为控制不育系的基因为S(rr),保持系基因为N(rr),恢复系基因为N(RR)或S(RR),属1对核基因控制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L.)品种Argos为材料,分离了高纯度的RNA。用简并引物以RT-PCR的方法,克隆了亚麻CAD基因cDNA部分序列,长度为477bp,构建了pGEM-T-CAD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酶切pGEM-T-CAD质粒和载体pGEM-7Zf(-),进行连接,构建成中间表达载体pGEM-7Zf(-)-CAD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XbaI和BamHI双酶切中间表达载体pGEM-7Zf(-)-CAD质粒和pBI121载体,进行连接,构建了亚麻CAD基因反义植物表达载体pBI121-antiNTCAD。  相似文献   

9.
品种简介     
Beta218品种简介鉴定命名:Beta218品种来源:该品种由美国BETA SEED公司育成。父系母系材料均来自(美国)BETA SEED公司种质资源库。母系BTSM88779(多胚二倍体)由M S88748(多胚二倍体)与异型保持系O-756(多胚二倍体)杂交获得。母系与父系(BTSP86323,多胚二倍体)以3∶1比例配制(二倍体)杂交种。特征特性:Beta218属多芽(胚)型二倍体杂交种。适应性广,丰产性突出,抗褐斑病和丛根病,耐根腐病;叶片淡绿色,叶丛斜立、叶片尖长、叶柄较粗,苗期发育快,叶片功能期长;纺锤形块根,青头小,根形整齐,根沟较浅、带土少,块根白净。产质量表现:该…  相似文献   

10.
甜菜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蔗糖磷酸合成酶(Beta vulgaris 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BvSPS)是甜菜体内控制蔗糖合成的关键酶之一。根据Genbank上的BvSPS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X X81975),利用RT-PCR方法,从甜菜体内扩增获得了BvSPS基因的cDNA全长,并将其连接到pMD 18-T载体上。通过利用PstI、XbaI和EcoRI对重组质粒pMD 18-T-BvSPS进行酶切鉴定,进一步确定了重组质粒的正确性。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cDNA全长为3138bp,编码1045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118.18kDa,等电点为6.15,该蛋白被预测定位于细胞核内。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甘蓝型油菜波里马(Polim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湘矮A及其异质可育系(即保持系)湘矮B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叶片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结果表明:(1)苗期的湘矮A叶片、叶柄、茎和根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中均有1条为湘矮B所没有的迁移最快、活性最强的酶带。(2)现蕾期,两系间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在叶片中无差异,只有在茎和根其活性湘矮A比湘矮B强,花蕾(长约1毫米)中的湘矮A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比湘矮B少1条迁移慢的带,但其迁移最快的酶带活性弱。(3)湘矮B的三核期花药比单核期花药多1条迁移率为0.44的强带。(4)两系在全生育期间叶片游离Pro含量呈“低—高—低”的曲线变化。苗期湘矮A低于湘矮B,而花芽分化之后则相反。  相似文献   

12.
茶树多酚氧化酶基因的PCR-RFLP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茶树多酚氧化酶(PPO)基因中4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位点在不同品种中的多态性,以研究其与品种适制性及遗传背景的关系。遗传参数分析表明:4个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HpaⅡ酶切位点(引物L7/L8扩增区段)呈现高度多态,BsuRⅠ酶切位点呈现中度多态,这2个酶切位点在不同品种中的基因型分布与品种的遗传背景有直接的关联,可作为遗传标记应用于茶树品种遗传亲源关系分析与亲子鉴定。HpaⅡ酶切位点在引物L7/L8扩增区段存在丰富的多态性,且与品种适制性具有明显关联,适制红茶的品种多为AA基因型,此位点能被HpaⅡ内切酶完全酶切;适制绿茶与乌龙茶的品种多为BB型或AB型,此位点不能被酶切或不能完全被酶切,该HpaⅡ酶切位点可作为茶树品种适制性早期鉴定的遗传标记。对引物L7/L8扩增区域的HpaⅡ酶切位点在祁门4号×潮安大乌叶F1代群体进行分型检测的结果表明,该位点在F1代的分离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x2=0.23)。  相似文献   

13.
核质杂种与核质杂种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早在1908年,科伦斯(Correns)就首次从遗传的角度对细胞质进行了研究。他研究的是蓟属(Girsium)的两个种(Correas,1908)。通过下列连续的回交,他发现,C.oleaceum的单性别性状(母系)是由细胞质而不是由核基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70年代中期以来 ,杂种优势的广泛利用一直是中国水稻增产的主要手段之一 (参见 :袁隆平 ,费马尼SS 杂交水稻研究与开发状况 ,杂交水稻 )。最近以来 ,其他亚洲国家也相继利用杂交水稻增产。然而 ,杂交水稻的单产水平似乎已达到顶点 ,难以进一步提高。在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 (WA CMS)成功运用于生产前后 ,许多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已被用来选育新一代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但至今无一如WA CMS那么成功。应用于籼型杂交稻生产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有 95%以上均属WA CMS。为了寻找产量更高的杂交稻组合 ,以及避免细胞质雄性不育可…  相似文献   

15.
高粱杂种优势得益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和利用。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有7种类型,即A1~A6和9E。核质互作型不育系是由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共同决定的,核质互作,协同进化,从而达到核质基因组结构与功能上的相互适应。  相似文献   

16.
文摘     
通过愈伤组织培养中形成的大量不定胚诱导体细胞胚发生,是大量繁殖用于杂交稻生产的胞质不育原种的一种诱人方法。胞质不育原种(A系)是由可育同核保持系(B系)授粉保持的。大规模繁殖A系和B系时,通常是在隔离条件下将此二系间行种植。我们已成功地利用了组织培养技术来大量生产含有WA型细胞质的四个细胞质不  相似文献   

17.
滇1型粳稻不育系和保持系的花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113个育性稳定的滇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及其保持系(B)的花时特性,结果表明,不育系与保持系的单穗花期为5~10 d,大部分材料为6~7 d;不育细胞质对花时有影响,94%的不育系花时较其相应保持系晚,平均晚约40 min;根据不育系和保持系的花时早晚、花时相遇情况等将其分为4种类型。提出滇1型粳稻不育系优良花时性状的2个评价指标:一是不育系的始盛花时间不迟于14:00;二是不育系的理论有效相遇颖花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一、持有“a a”染色体组的种和合成napus的细胞质的研究 (1)研究目的:将持有“a a”染色体组的种和合成napas的细胞质与从B.napus所诱发的雄性不育细胞质进行比较,以S细胞质为对照,进行育性恢复力的调查。 (2)研究年限:1975—1982年。  相似文献   

19.
稻属叶绿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稻属(Oryza)的14个种和李氏禾属(Leersia)的 2个种共 138份材料进行了叶绿体 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析。用内切酶EcoRⅠ酶切、4 个叶绿体 DNA探针杂交,共发现10种叶绿体 DNA变异类型。在稻属各个种内没有观察到叶绿体 DNA的变异,叶绿体 DNA变异类型基本上以稻属的染色体组型水平划分,因此认为稻属的叶绿体 DNA在进化过程中变异程度很低。推测 CCDD组的O. alta、O. grandiglumis和O. latifolia 及 CC组的 O.officinalis 和 O. eichingeri各有共同的原始祖先。遗传距离分析显示 CC、CCDD、BBCC组之间亲缘关系很近,这3个组与 EE组亲缘关系也较近。李氏禾属的 2个种 L. perrieri 和 L. tisseranti 与稻属的遗传距离很远。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国家甜菜种质资源库中甜菜多胚种质资源的育性组成情况,为将来应用多胚授粉系同步改良单胚不育系和保持系以及应用多胚保持系做父本更好地进行品种保护打下基础。本研究利用作用于甜菜线粒体VNTR位点的引物TR1进行甜菜细胞质类型的鉴定,并利用甜菜细胞核DNA的bvORF17上游区的多态性进行细胞核Rf1位点基因型鉴定。试验结果表明:627份甜菜多胚种质资源中N型细胞质(可育细胞质类型)有234份,占37%左右;S型细胞质(不可育细胞质类型)289份,占46%左右;N/S型细胞质(既有可育细胞质类型也有不可育细胞质类型)53份和X型细胞质(未知细胞质类型)51份,均占8%左右;其扩增条带大小在500~600 bp。在627份鉴定出细胞质类型的甜菜种质资源中,有237份鉴定出相应的细胞核Rf1位点基因型,其中同时具有1 800 bp和1 300 bp条带类型的有78份,仅具1 800 bp的有159份。627份种质资源中,有390份只鉴定出细胞质类型,细胞核Rf1位点基因型没有鉴定出。对于T1、T2引物扩增条带为1800/1300 bp的种质资源是否是1800/1300 bp型或者1 800 bp和1 300 bp型二者混合仍未可知。从总体来看,国家甜菜种质资源库中的细胞质类型组成较为复杂,既有N型、S型和N/S型细胞质类型,也有X型细胞质类型;细胞核基因型有2种,共组成7种育性类型,在后续育种中需要对其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