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尚理先生的《树桩盆景何时蟠扎造型好》(《花木盆景》1998年第二期)一文,介绍了树桩盆景蟠扎时间上的一些知识。本人读后,受益匪浅。但从全文看,对涉足树桩盆景时间不久的同志来说,还有许多具体知识必需掌握。根据本人多年来的育桩经验,就树桩盆景蟠扎时间上应特别注意的几点,谈谈自己的体会。第一。应避开寒冬季节。在中国,除了岭南一些地区以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绝大多数树种都存在着明显的休眠期。即使一些常绿的树种,如松类,黄杨、六月雪等在冬季绿叶不凋,但其生理机制也处于体眠或半休眠状态。在寒冷的气温下,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下的树枝是很脆的,在这时蟠扎,略不小心即会弄断枝柯;即使没有断下来,而只伤了些皮,在春季复萌时也会从伤处死掉,出现掉枝现象。在广大的华北地区,在入冬以后,不可随意动手蟠扎,以防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岭南温暖地区也应谨慎斟酌对待。  相似文献   

2.
迄今树桩盆景造型大致有三法:一是棕丝蟠扎法;二是金属丝蟠扎法;三是修剪法。本人试用扭枝造型法制作的盆景《抱月》、《回首》等。今已23年。  相似文献   

3.
粗扎细剪是苏派树桩盆景制作的基本口诀。我在多年创作苏派树桩盆景过程中,有一点体会,现介绍如下,以期抛砖引玉。一、粗扎—粗中有细粗扎即用棕丝蟠扎较粗略。又对主干、主枝及较粗的侧枝进行蟠扎,较小的侧枝不进行蟠扎,在蟠扎中也不讲究一寸三弯。这样看来苏派盆景很好扎,其实不然,粗扎之中有细功。1.主干弯曲要细想:一个桩景毛坯在手,主干的处理方法不是简单的一个弯曲了  相似文献   

4.
陈思甫     
陈思南,1921年1月生于成都。先辈六代从事园艺生涯,自祖父起偏爱树桩蟠扎,其父陈玉山早年名传剑南,堪称“蟠扎世家”。陈氏所居家乡、系著名花乡成都金牛区营门口,故思甫先生承祖辈川派盆景技艺之传统,经长期探索创新,不仅精熟桩头蟠扎技艺、并能著书立论,培育了大量盆景艺术新秀。 1960年参加成都市绿化委员会编写《成都市观赏  相似文献   

5.
树桩盆景的蟠扎造型无论那种造型法都或多或少使用蟠扎方法。棕丝蟠扎历史悠久,棕丝经日晒雨淋颜色与枝干皮包协调,造型过程亦可观赏。唯技法须经严格训练方能掌握。近年逐渐被金属丝蟠扎所取代。前者系以柔克刚,后者除粗大主干用绞合法外,大多以刚克柔。 (一)棕丝蟠扎法 1.拧丝:蟠不同年龄的枝需要不同粗细的棕线。有双丝、四丝、  相似文献   

6.
<正>蟠扎也称盘扎、攀扎、绑扎、作弯、摆形等,是植物盆景,尤其是树木盆景的传统技法,也是其最基本的技法。按使用的材料不同,大致可分为棕丝蟠扎和金属丝蟠扎两种。棕丝蟠扎棕丝蟠扎也称"棕法",是我国盆景制作的传统技法,曾经在川派、扬派、  相似文献   

7.
盆景艺术形象千姿百态,但人们很容易将他们分为两种风格,一是巧扎妙蟠,以精工巧技取胜;二是崇尚自然美,以清新的意境,浓郁的情趣征服观者的心灵。前者谓之“雕缋”,系按传统程式蟠扎的规则式树桩,或以流行程式雕琢的山水盆景,在美学上归“错彩镂金”一类;后者谓之“自然”,乃不拘一格,随心所欲,以神造型,以形传神,神形兼备的作品,在美学上称“出水芙蓉”一类。这两种风格孰优孰劣至今仍有  相似文献   

8.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如皋盆景两弯半蟠扎的品种选择、蟠扎材料、方法、工艺、扎后管理等。本标准适用于如皋盆景两弯半的蟠扎。品种选择罗汉松、五针松、柏类、黄杨、榔榆等。蟠扎工具修枝剪三角弯:俗称拿子,分为木制的,铁制的,规格为6厘米~70厘米不  相似文献   

9.
今年七月七日清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马立顿大酒店如同节日一般,人流如潮,欢声笑语,来自世界各国的盆景专家和盆景艺术爱好者云集一堂,共同切磋、交流盆景制作技艺。这一天,比往日更加令人兴奋的是:中国盆景艺术家胡运骅、胡荣庆进行盆景示范操作表演,热烈的欢呼声与雷鸣般的掌声响彻了整个大厅。此刻,表演正式开始,厅内鸦雀无声。原来来自上海的盆景专家胡荣庆正在表演树桩蟠扎,只见他面带微笑,边讲解边操作,动作敏  相似文献   

10.
这里讲的树桩盆景造型技法(也包含山水盆景中植物材料的造型),主要介绍两大部分:树胚的选择、创造和粗加工;树桩的蟠扎和修剪、扭枝和摘心造型。前者每每为一般论者所忽略,其实它的重要性如同各类竞技运动和表演艺术中人才的选拔和初期培养一样重要。 (一)植物材料的选拔、采集和加工获取植物材料有两个途径:一是挑选,二是创造。到自然界去挑选既好且省,既多又快。  相似文献   

11.
贵刊一九八六年七期发表了宋德钧先生《关于统一盆景术语的管见》一文,主张脱去盆景“中山装”,穿“盆栽”西装。笔者实不敢投赞成票。其一,“盆景”一词恰如其份地囊括了树桩盆景与山水盆景中无限丰富多彩的各种形式。盆景的“景”正确地表达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审美意识,趋于艺术;盆栽中的“栽”,是对农事种植活动的表达,趋近科学。“栽”用于山水盆景,意味着“栽石”,有悖常理。其二,日本的“盆栽”一词,仅指树桩,又  相似文献   

12.
正在成都温江的万春、寿安等乡镇有不少苗木基地和盆景园,其中以三邑园艺最为出名。三邑园艺负责人胡世勋是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派盆景蟠扎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盆景基地被授予挂牌"川派盆景蟠扎技艺传习基地"。今年已经74岁的胡世勋自幼喜  相似文献   

13.
创作优秀盆景作品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我以为首先也是最根本的是作者必须有正确的创作意识。那种以为得到一根好的树桩,便可以事半功倍地创作出优秀盆景作品的想法,是一种极片面的误解,可称之为唯素材论。对于习惯制作树桩盆景的人来说,把扦插的幼弱枝条组合成一件作品,比驾轻就熟地对“生桩”造型还要难。难在哪里?正如沈荫椿先生给《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的信《请勿“东施效颦”》中指出的那样:“培植者大多缺少翰墨文化艺术修养。”(见《中国花卉盆景》1992年4期)。  相似文献   

14.
在制作树桩盆景时所利用的桩材,有时难以完美无缺;栽种好后,可能仍有不满意的地方。若欠均衡,可用点石造势之法,进行协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就两件欠均衡的树桩盆景,建议给以点石纠正。一、高胜山先生制作的《真柏》盆景(见《中国花卉盆  相似文献   

15.
在盆景造型艺术中,主要有金属丝蟠扎和棕丝蟠扎两种。我以为棕丝蟠扎效果好,容易实现作者意图,棕丝与树干接触面小,不伤树皮,有利于树木生长。金属丝蟠扎就不同了,树干越粗,金属丝(或铁丝)也越粗,不美观。弄得不好,树皮损伤严重,甚至拉脱树皮。棕丝攀扎在操作上虽有困难,并非不可克服。所谓棕丝蟠扎,打个比方,运动员射箭用的弓,在弓的两头各打个结,接根“绳”,形成了弓。同样道理,如果它是盆中一株树的干,只用一棕拿弯定型的话,那  相似文献   

16.
潘传瑞著的《成都盆景》(第69页)中述:“方拐从幼苗蟠扎,少则二三十年,方能成型。难度高,时间长,现已少见。”川派大师陈思甫也在“盆景桩头蟠扎技艺》(第14页)中说:“方拐必须从幼树开始,要把它盘到成型,变为稍具美态的桩头,最快也要十多年功夫,若要全型完整,姿态秀丽,得20年以上时间。”为了继承和学习前辈大师的技艺,笔者用了五年时间,蟠扎了一盆贴梗海棠方拐桩景。其根到顶部高45厘米,树冠上出枝30厘米,下出枝50厘米。(见图片)  相似文献   

17.
民国年间,昆明地区曾流行过一种用梅花、桃花、紫薇、贴梗海棠、女真等植物为材料,将主干蟠扎造型,制作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字样,顶部作球切状“大云片”的规律式树桩盆景,它虽无山林野趣,但看起来主干虬曲,气  相似文献   

18.
1.加工树木盆景有哪些主要技法?树木盆景的加工技法,主要有修剪法和蟠扎法(包括棕丝扎法和金属丝扎法)。此外,还有摘心、摘叶、嫁接、提根、雕凿等技法。  相似文献   

19.
贵州的盆景制作手法,主要受岭南和川派风格的影响,把岭南的蓄枝截干和川派的扎干综合起来,剪扎互用,利用树桩原胚的先天树干,因势利导,制作出了俊秀、自然的以火棘老桩为主的盆景作品。秀丽——可说是贵州盆景艺术的主流。看贵州在全国获奖的作品《飘》(见《中国花卉盆景》1994年第七期),树种为火棘。主干采用高提根的手法,加强根部的整体宽度和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皇帝女儿不愁嫁”,玩盆景的人则说好的树桩不愁看。《吉祥三宝》的创作过程告诉我:有好树桩也要动脑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