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遮荫对烟草叶片腺毛形态结构及分泌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显微和超微技术,对遮荫条件下及正常光照条件下烟草叶面腺毛密度及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正常光照条件下,腺毛密度大,腺毛细胞数目稳定,细胞内含物充盈,细胞轮廓模糊,叶绿素荧光较弱,细胞内黑色嗜锇颗粒数目多,体积大,细胞壁附近有黑色嗜锇物质沉淀;遮荫条件下,腺毛密度较小,细胞数目稳定,细胞质稀薄,腺毛细胞轮廓清晰,叶绿素荧光强烈,细胞内叶绿体结构完整,基粒类囊体片层结构清晰可见,黑色嗜锇颗粒较小、数量较少.对不同光照条件下烟草叶面浸提物进行GC/MS分析,遮荫条件下烟草腺毛主要分泌物-西柏三烯二醇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光照条件.表明光照度对烟草叶面腺毛的发育及分泌活动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不同白肋烟品种叶面腺毛密度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白肋烟品种为材料,对烟叶成熟过程中叶面腺毛形态和密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表明,叶面总腺毛密度随着烟叶的成熟呈下降趋势.移栽后56~86天,长柄腺毛密度逐渐减少,短柄腺毛密度明显下降.不同品种间腺毛密度差异明显,不同部位腺毛密度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长柄腺毛是白肋烟叶片上腺毛的主要类型.随着烟叶成熟,长柄腺毛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腺毛头部的分泌物增多充盈,到过熟期,腺毛萎缩、衰老和脱落的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3.
针对烟叶腺毛及其分泌物含量受烟株发育阶段的影响,采用广视野显微镜和GC/MS,分析研究了烤烟K326品种不同部位成熟叶片腺毛密度及其分泌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部位成熟烟叶腺毛密度表现为下部<中部<上部;中部烟叶分泌物中的α-西柏三烯-4-醇、β-西柏三烯-4-醇、α-西柏三烯-4,6-二醇、β-西柏三烯-4,6-二醇的含量分别比下部烟叶增加了282%、240%、48%、80%,上部烟叶的上述四种分泌物的含量分别比下部烟叶增加了991%、687%、74%和129%。这说明对于同一烤烟品种,随部位的升高,烟叶腺毛密度增大,腺毛分泌物主要成分的含量也在增加。  相似文献   

4.
以原产于神农架地区的神农香菊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神农香菊表皮毛结构及腺毛密度,通过GC/MS分析腺毛分泌物。结果表明:神农香菊表皮毛的主要类型分为不具有分泌功能的T型非腺毛、具有分泌功能的头状腺毛。神农香菊叶片分别生长到3、4、5个月时,头状腺毛密度分布规律由多到少分别体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上部叶。花部腺毛分泌物主要为α-蒎烯、β-蒎烯、α-水芹烯、双戊烯、樟脑、合成右旋龙脑等。  相似文献   

5.
烟草叶表腺毛密度与白粉病发生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种叶表腺毛密度有明显差异的烤烟品种为供试植物材料,分析了烟草叶表腺毛密度对白粉病发生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可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4种供试烟草旺长期植株中部叶片的叶表腺毛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大白筋599(6.3个/视野)、云烟85(5.6个/视野)、CF205(3.4个/视野)、革新3号(3.2个/视野),且大白筋599和云烟85的腺毛密度显著大于CF205和革新3号(P<0.05),充分发病后,大白筋599和云烟85叶片上的白粉病发生程度则极显著低于CF205和革新3号(P<0.01)。这表明烟草叶表腺毛密度越大,其白粉病发生程度越轻,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腺毛及其分泌物对烟草叶表物理性状的修饰有关。  相似文献   

6.
不同烤烟品种(系)叶片组织结构、腺毛及分泌物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烤烟品种(系)叶片组织结构差异、腺毛发育及腺毛分泌物代谢特点,应用扫描电镜、数字显微镜及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技术,对高香气品种(系) 8306、豫烟11号等8种烤烟品种(系)的叶片组织结构、腺毛密度及腺毛分泌物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长柄腺毛是优势腺毛。上表皮腺毛普遍多于下表皮腺毛。豫烟11的短柄腺毛密度、8306的长柄腺毛密度、K326的保护毛密度分别较其他烤烟品种高;西柏三烯二醇是腺毛分泌物组分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赖百当化合物包括冷杉醇和赖百当二醇,仅在豫烟11、8306、12451中少量存在,在其他烤烟品种(系)中均未发现;(3)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厚/叶厚、腺毛密度及腺毛分泌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高香气烤烟品种(系)的叶片组织结构、腺毛密度、腺毛分泌物总量均显著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弄清不同烤烟品种腺毛密度与腺毛分泌物含量的关系,对10个烤烟品种在成熟过程中的腺毛密度进行了统计,采用气相色谱定量检测了叶面分泌物中主要致香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烤烟品种的叶面分泌物组分中,以西柏三烯二醇的含量最高,是其最主要的成分;烤烟各品种间及各品种在成熟过程的不同时期的叶面分泌能力不同;随着烟叶的成熟腺毛数量逐渐减少,叶面分泌物含量逐渐增加;叶片腺毛数量与分泌物中主要致香成分含量之间并不一定正相关,腺毛自身分泌能力的强弱是影响表面致香成分含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遮荫对鸡爪槭生理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爪槭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遮荫处理(一层遮荫、二层遮荫)对鸡爪槭生理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光照条件下鸡爪槭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于遮荫条件下叶绿素含量,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叶片花青苷含量随遮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且与全光照相比,均达到显著水平;叶片相对含水量均随遮荫程度的增加而升高,而比叶重则相反;叶绿素荧光参数Fv/Fo、Fv/Fm、qP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qN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综上所述,遮荫条件下,鸡爪槭可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Chl.a/b来提高对光能的吸收能力;通过增加PSⅡ反应中心开放的比例、减少热耗散等途径来提高PSⅡ光能转化效率,进而保证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因此,鸡爪槭适合种植于低光照环境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桑枝、杜仲条和柳条木材的化学成分及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在树干高度上的变化规律,为木材更合理更有效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桑枝、杜仲条和柳条木材为研究对象,参考我国木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中规定的系列测定方法对其纤维素、综纤维素、木质素以及抽提物(热水抽提物、10g/L NaOH抽提物、苯醇抽提物)、灰分和含水率6个指标进行分析,并与重组木常用木材沙柳、杨木、速生杉木及棉秆进行比较。【结果】在树干不同高度上,对桑枝木材而言,纤维素含量差异达显著性水平,基部显著高于中部和梢部,中部与梢部差异不显著;木质素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性水平,基部极显著高于中部和梢部,中部与梢部差异不显著;综纤维素含量基部和梢部极显著高于中部,基部与梢部差异不显著;灰分含量和含水率差异不显著。对杜仲条木材而言,苯醇抽提物含量梢部极显著高于基部和中部,基部与中部差异不显著;综纤维素、纤维素含量基部和中部极显著高于梢部,基部与中部差异不显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含水率差异达显著性水平,中部与梢部显著高于基部,中部与梢部差异不显著。对柳条木材,各部位综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基部均极显著高于梢部;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含水率差异达显著性水平,基部显著高于梢部。【结论】就木材化学成分而言,3种木材的基部和中部木材性能优于梢部,3种木材均可作为生产重组木的优质原料,且杜仲条更优。  相似文献   

10.
腺毛作为植物表皮细胞的特化结构,在植物与环境互作中起重要作用。为探究不同类型腺毛在镉(Cd)胁迫中所发挥的作用,以非分泌型烟草品种T.I.1112和分泌型烟草品种T.I.1068为材料,研究二者对Cd胁迫的耐受性差异、腺毛形态和叶片中Cd积累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分泌型烟草品种T.I.1068对Cd的耐受性明显高于非分泌型烟草品种T.I.1112。显微观察发现,Cd胁迫下分泌型烟草品种和非分泌型烟草品种叶面腺毛密度都明显增加,但腺毛类型保持不变。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检测发现,烟叶中的总Cd含量随处理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分泌型烟草品种和非分泌型烟草品种叶片的总Cd含量基本一致,但二者叶表面的Cd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分泌型烟草叶面的Cd含量远远大于非分泌型烟草。表明分泌型腺毛能排出烟叶中的Cd,降低烟叶中的镉含量,对提高烟草对Cd胁迫的耐受性具有重要作用,结果为烟草品种改良、提高烟草制品安全性及土壤修复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烟叶腺毛密度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比较不同品种烟叶的腺毛的密度,采用便携式数码显微镜对K326、南江3号、贵烟201和云烟85的成熟叶的腺毛分布密度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烟叶的腺毛平均分布密度以K326最大,云烟85与之接近,贵烟201最小。这说明在相同生态条件和栽培措施下,不同烟草品种的腺毛分布密度具有一定程度差异,遗传因素是影响烟叶腺毛密度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Trichomes (plant hairs) are present on nearly all land plants and are known to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plant protection, specifically against insect herbivory, drought, and UV radiati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associated with trichome density should help to interpret the molecular genetic mechanism of soybean trichome density. 184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 derived from a cross between soybean cultivars Kefeng 1 and Nannong 1138-2 were used as segregating population for evaluation of TDU (trichome density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leaf blade) and TDD (trichome density on the downer surface of leaf blade). A total of 15 QTL were detected on molecular linkage groups (MLG) A2, Dla, Dlb, E and H by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CIM) and among all the QTL, qtuA2-1, qtuD 1 a-1, qtuD lb-2, qtuH-2 qtuE-1, qtdDlb-2, and qtdH- 2 were affirmed by multiple interval mapping (MIM). The contribution ofphenotypic variance of qtuH-2 was 31.81 and 29.4% by CIM and MIM,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it might be major gene Ps loci. Only 10 pairs of main QTL interactions for TDU were detected, explained a range of 0.2-5.1% of phenotypic variations for each pair for a total of 22.8%. The QTL on MLG Dlb affecting trichome density were mapped near to Rsc-7 conditioning resistance to SMV (soybean mosaic virus).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trichome density was the mixed major gene and polygene inheritance, and also suggested that the causal nature between trichome density and other agronomic traits.  相似文献   

13.
烟叶腺毛密度及其分泌物对烟叶香气有重要作用,因此腺毛密度及其分泌物在烟草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烟叶腺毛类型、腺毛分泌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和烟叶腺毛密度和分泌物的影响因素,以及腺毛分泌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与烟叶香气的关系。展望了烟叶腺毛及其分泌物的研究方向和途径,提出烟叶腺毛及其分泌物研究的意义和目的。以期为烤烟烟叶腺毛密度及其分泌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色氨酸单加氧酶基因iaaM与拟南芥表皮毛特异表达GL2基因启动子重组后,构建了在植物表皮毛细胞中特异表达iaaM基因的重组基因载体;采用根癌农杆菌叶盘转化法将重组基因转化到烟草WS38(对照)中,筛选和鉴定出了6株转化烟草植株;将该重组基因以根癌农杆菌花序浸渍法转至拟南芥(Colombia ecotype,对照),筛选出9株拟南芥转化植株,并对稳定转化的转基因植株表皮毛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表皮毛较对照植株显著增长,其长度最长为对照的2.2倍,但转基因拟南芥表皮毛长度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对烟草幼叶进行生长素浓度检测,转iaaM基因烟草吲哚乙酸含量显著提高,说明iaaM在烟草表皮毛细胞中表达,使其合成和积累更多的生长素;转基因拟南芥和烟草表皮毛密度均较对照显著增加,证明植物表皮毛发育模式中GL2表达的特异性受细胞内生长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常温见光、常温避光和低温避光3种不同贮藏条件下白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白菜帮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明显高于白菜叶;贮藏后白菜帮和白菜叶中亚硝酸盐含量低于贮藏前,而硝酸盐含量则高于贮藏前.总的看来,常温见光条件较适于白菜的贮藏.  相似文献   

16.
石斛属植物叶表皮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石斛属6组28种植物的叶表皮进行观察,结果如下:顶叶组、石斛组、叉唇组、黑毛组和草叶组叶片气孔仅存在于下表皮,剑叶组刀叶石斛叶片两面表皮均有气孔;上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以多边形为主;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上下表皮均有毛状体。研究结果表明:对石斛属植物而言,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气孔类型及密度都属于比较相似的性状,难以作为属下分类的依据;气孔大小及形状、毛状体类型及分布表现出较稳定的差异,可作为组与种划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人工遮阴的方式设置了3个光照强度,模拟药用青钱柳在矮化及不同栽植密度下的光环境,研究其光合和荧光特性、叶片形态和解剖结构、光合器官的成分和结构以及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对不同光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青钱柳苗的净光合速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气孔密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宽度、地径、生物量及比叶质量均显著下降,在叶绿体中积累的淀粉粒数量也明显减少。但随着遮阴的加强,遮阴植株具有更高的PSII量子产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叶绿素总量。此外,在弱光条件下,叶绿体中含有大量发育完好的基粒内囊体、叶绿素质量分数和叶绿素b的比例更高。适度遮阴(一层遮阴)条件下,青钱柳苗的树高生长、叶面积、叶总生物量比最大,而根总生物量比和根冠生物量比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