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铃薯在西藏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但其产量和品质受病害影响严重。为了在拉萨市生产上推广抗性好的品种,对引进的7个马铃薯品种(系)(‘鄂薯3号’、‘鄂薯4号’、‘鄂薯5号’、‘鄂薯7号’、‘鄂薯8号’、‘HB0389-18’、‘米拉’)进行病害抗性和块茎产量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米拉’和‘鄂薯7号’的植株生长旺盛、病害发生少、产量高,适合在拉萨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新品种引进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桂雄 《杂粮作物》2007,27(5):360-361
通过引进8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紫花851、鄂马铃薯3号、大西洋、费乌瑞它4个品种生育期适中,大中薯多,商品薯率和鲜薯产量高,品质商品性和效益好,是适宜生产上推广种植的较好品种。  相似文献   

3.
优质高产马铃薯新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高产、优质、抗性强的马铃薯新品种,以中薯5号为对照,对新引进的20个马铃薯品种在常德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德薯2号、中薯18号和鄂薯14号等3个品种产量、品质、抗病性表现均较好。鄂薯14号、中薯18号植株抗性强,薯形漂亮,较对照分别增产34.3%、13.5%;德薯2号植株抗性强,产量为28396.8 kg/hm~2,较对照增产8.7%,小薯多而整齐,可作特色小薯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4.
《中国马铃薯》2017,(6):321-325
福建省马铃薯品种存在数量较少、多样性程度较低的问题,阻碍福建省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为了推进福建省马铃薯育种工作,筛选出适宜福建省冬种的马铃薯新品种(系),从国内3个马铃薯育种单位引进9个马铃薯品种(系),以‘紫花851’为对照,在福州地区开展新品种比较试验,并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鄂薯11号’和‘东农311’均无缺苗现象,其中‘鄂薯11号’的商品薯率较对照品种高4.43个百分点,产量较对照品种高17.87%;‘东农311’虽然商品薯率较对照品种低4.27个百分点,但产量表现较突出,较对照品种高33.71%。因此,‘鄂薯11号’和‘东农311’适宜在福州地区种植,可进一步筛选成为适宜福建省冬种的马铃薯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5.
中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选育出适合湖南冬闲田种植的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以中薯5号为对照,对17个中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开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薯18号、中薯20号、中薯17号、中薯9号和中薯10号等5个品种产量和抗病性表现较好。中薯10号是综合表现最好的一个早熟品种,薯皮光滑,芽眼浅,产量30 917 kg/hm^2,较对照增产7.5%。中薯18号中晚熟,薯形椭圆,抗病性强,产量表现最好,为33 417 kg/hm^2,较对照增产16.2%。结薯早、高产、抗性强的中晚熟品种如果提早收获也可以在冬闲田与水稻轮作。  相似文献   

6.
李辉 《中国马铃薯》2005,19(2):99-100
1优质脱毒马铃薯的应用效果 2001年长阳县在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引进了鄂马铃薯3号原原种;2002年,长阳县在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了鄂马铃薯3号实生苗;2003年,长阳县引进华中农业大学技术,生产出了鄂马铃薯1号、鄂马铃薯3号、南中552、E-52等品种的微型薯.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薯形突变体T-DNA插入侧翼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鄂马铃薯3号’为材料,通过试管薯快速转基因技术获得一个编号为pCL2b-2薯形突变系,本研究通过表型鉴定、侧翼序列扩增和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目的是分析该突变株表型变化控制机制。结果表明,该突变体的试管薯和温室收获块茎长宽比在p<0.05水平均显著大于野生型受体薯,其中试管薯长宽比为1.78,野生型试管薯长宽比为1.33;温室收获块茎长宽比为1.50,野生型块茎为1.29;利用hiTAIL-PCR技术对T-DNA插入位点两侧的侧翼序列分析表明,T-DNA插入编码异戊烯基转移酶(IPT)基因内部,该基因为细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StIPT),暗示StIPT基因可能参与马铃薯薯形发育。  相似文献   

8.
种薯切块与小种薯播种栽培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节约用种量考虑 ,生产中常采用种薯切块的方法种植马铃薯。但由于消毒不严 ,一些病害易通过切刀传播 ,引起马铃薯发病 ,造成产量下降。在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时 ,采用小整薯播种不但可以避免病害传播 ,而且还可以起到抗旱保苗 ,保证苗齐苗壮的作用 ,从而提高产量。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供各地参考。一、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为东农303。4个薯块重500g的为大薯 ,7个重500g的为中薯 ,14个重500g的为小薯 ,各选取25kg作为试验材料。大薯切成4块 ,中薯切成2块 ,小薯不切。切块种薯用草木灰涂抹切口 ,以…  相似文献   

9.
2003年我所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引进了16个杂交实生种子组合,春季在昆明市进行了筛选试验,收取了各组合的一代实生薯,并在当年冬季播种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A4、A12两个组合在试验中产量较高,其抗病性、经济薯率及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具有推广应用前景;A系列杂交实生籽一代薯做种种植,与昆明地区大面积小春种植的中甸红和会-2号品种生育期相近,可以在我市小春上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对引进的4个马铃薯新品种在姊归县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95P3-3生育期较短,薯肉为黄色,可作为早熟品种上市;T962-27作为候选品种需进一步试验;鄂马铃薯3号、鄂马铃薯5号在薯型、商品薯率、抗病性、干物质含量等方面优于对照,可做为姊归县当前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晚疫病抗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晚疫病是危害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可导致马铃薯的大量减产。多年来研究人员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抗病品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从野生资源中分离抗病基因,并将其转入到栽培种马铃薯中可以获得抗病特性。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十多个抗晚疫病基因被发现和图谱,且部分基因已被转入到栽培品种中。本文从晚疫病抗病基因的发现、分离、定位及克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产量高、抗晚疫病性能好、适宜宁南山区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在适宜马铃薯种植和晚疫病流行的西吉县对23个马铃薯品种作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庄薯1号’、‘庄薯3号’、‘冀张薯8号’、‘陇薯3号’等品种高产、抗病性强,适宜大面积推广。产量在1 000 kg/667 m2以上且抗性较好的品种依次是:‘晋薯14号’、‘宁薯4号’、‘晋薯15号’、‘宁薯13号’、‘同薯23号’、‘克新17号’,适宜做轮换品种。经相关分析,不同马铃薯品种的病情指数和产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新品种华恩1号是从CIP具有晚疫病水平抗性群体组合395075.54×391679.12实生籽,经过各世代鉴定筛选而育成。该品种2007~2008年在贵州省两年区试中667m2平均产量为1742.8 kg,比对照品种Mira增产14.5%;块茎淀粉含量17.0%,还原糖含量<0.1%,Vc含量11.85 mg.100 g-1鲜薯;抗晚疫病,且属水平抗性类型。2009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的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沾河林业局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土壤和气候特点非常适合种植马铃薯。‘费乌瑞它’(Favorita)引自荷兰,是中国主栽早熟品种之一,由于其商品性好,食味佳,是出口的主要品种,但‘费乌瑞它’易感晚疫病。‘费乌瑞它’栽培主要进行大垄栽培、药剂拌种,在生长季要进行防治晚疫病。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种植业和相关产业迅猛发展起来,面积逐年增加,产量稳步提高,种植品种多元化,基地种植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相关产业品牌优势化、国际化,正逐步把马铃薯种植业和加工业打造成内蒙古地区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马铃薯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前景看好,但其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安徽沿淮地区春马铃薯品种引进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江淮地区春季种植的优质高产马铃薯品种,本文对引进的11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熟性、产量、淀粉含量、抗病性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鲜食品种中薯3号、费乌瑞它;加工品种LK 99;特色品种紫薯,产量高、商品性好、品质优,较适合在安徽大面积种植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和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CPB)是马铃薯生产中最为严重的病虫害。培育高抗晚疫病和甲虫的马铃薯品种是加拿大马铃薯育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们实验室在二倍体1EBN墨西哥野生种中已鉴定出抗马铃薯晚疫病和甲虫的新基因,并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成功的将其转移到栽培品种中。但是,培育出抗晚疫病和抗甲虫的马铃薯新品种仍然是一项艰难而繁杂的工作。为了加快分离抗性基因,建立与抗性基因紧密关联的DNA分子标记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感病的二倍体马铃薯品种S.cardiophyllum作为父本,与带有抗性基因的墨西哥野生种S.pinnatisectum杂交。用叶片离体鉴定的方法测试F1和BC1代群体的抗病性,从而筛选抗晚疫病和抗甲虫的植株。US-8/A2交配型病菌测试显示所有的F1代植株都表现出抗晚疫病,而在BC1群体中抗病与感病植株的比例为1:1。这个结果证明,在墨西哥野生种S.pinnatisectum中存在一个抗晚疫病的单显性基因Rpi1。马铃薯甲虫抗性检测中,BC1群体的抗虫性分离比例为1:3.这表明其对甲虫的抗性是由多基因遗传控制的。在F1和BC1群体中利用分子标记结合集团分离分析法(BSA)对S.pinnatisectum中的晚疫病抗性基因Rpi1进行精细作图。根据马铃薯第7条染色体上RFLP标记TG20A和CP56之间的EST和STS标记的序列信息,合成了27对特异性PCR引物。获得一些与抗晚疫病基因Rpi1相关联的新的DNA标记。对BC1群体中大量的个体植株进行的分析表明,在马铃薯第7条染色体上位于抗晚疫病基因Rpi1两侧的两个标记S1c9和GP127-300,它们与Rpi1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17cM和3.89cM。这些标记被用来筛选两个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并分离出与晚疫病抗性相关的90-125kb的BAC克隆,这些克隆将在后续的工作中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而用于分离晚疫病抗性基因。同时分离与甲虫抗性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8.
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研究的进展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首先从病原菌生理小种、交配型、药剂防治效果及抗病筛选和育种等方面介绍了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我国发现的病原菌类型以4号为主,占鉴定总菌株数的一半以上,伴随着品种含R基因的增多使晚疫病菌逐渐产生毒力基因是导致品种抗病性丧失的原因.1996年交配型A2的发现表明我国的马铃薯生产又受到了新的侵染和毒力强的菌株的威胁.瑞毒霉系列药剂应用的防治效果因菌株逐渐积累抗药性愈来愈让位于抗性育种的防治.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引进的资源中选出了数个抗晚疫病和高产的品系,并且应用于生产,效益十分显著.近两年从CIP引进的具有水平抗性的群体B更是抗晚疾病育种的优秀材料,可望这些材料的优良性状能尽快应用于生产.文章的最后,就我国马铃薯晚疫病今后的研究方面,作者认为加强国际合作,统一协调的研究规划和合理的良种繁育体系是抗性育种成功的关键。其它方面诸如预测预报系统的建立、病菌变异性的研究和卵孢子生物学及流行学的研究则是有效控制晚疫病爆发的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经过两年的生产实践,我们总结出了采用拱棚+地膜栽培早熟马铃薯的关键技术:调控温湿度是栽培技术中的重中之重;适时播种、配方施肥、规格种植、防治早、晚疫病等技术是获得高产、稳产的保证。下面就相关技术措施从8个方面做了详细阐述,以供宁南山区参与设施早熟马铃薯生产者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