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永春县呈祥乡雪山柳杉马尾松混交造林进行不同海拔生长调查及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在海拔950~1 260 m,II类立地条件下,采用相同造林及抚育措施,柳杉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明显优于马尾松林分。柳杉生长量基本持平,不同海拔对柳杉生长影响不显著,但不同海拔对马尾松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影响极显著,海拔低的马尾松生长极显著优于海拔较高的,马尾松生长量随着海拔增高而递减。  相似文献   

2.
凤庆县核桃品种调查和优良单株选择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凤庆县核桃品种进行调查和优良单株选择,调查到的6种核桃品种分别为大泡核桃、水箐夹棉核桃、夹棉核桃、漏米核桃、大麻茶核桃、圆波罗核桃.经过筛选与对比,大泡核桃品质较好,适宜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共初选出127株大泡核桃优良单株,经复选,共选出97株大泡核桃优良单株;依据雪山镇立体气候对大泡核桃影响的调查结果分析,雪山镇立体气候对凤庆县的主栽品种大泡核桃的壳厚、出仁率、出油率等都有一定的影响.经分析认为,大泡核桃在凤庆县最适宜区海拔为1 600~2 100 m,次适宜区海拔为1 200~1 600 m、2 100~2 200 m,海拔1 200 m以下与2 200 m以上的地段为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3.
对用尾叶桉扦插苗2001~2004年在元江县造林的林木进行胸径及树高生长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在490 m的低海拔干热河谷地区,4.5 a生尾叶桉的平均树高达20.1 m,年均高生长4.5 m;平均地径达22.8 cm,年均生长5.1 cm,其生长量均超过国家速生树种标准的4倍以上;在海拔1 100、430、800、1 500 m范围内,尾叶桉树高及胸径生长差异不显著,与海拔2 100 m和1 750 m生长的树木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尾叶桉的适生海拔范围是430~1 500 m;在相同立地条件下,尾叶桉平均年树高生长量分别比兰桉、赤桉和柠檬桉高0.8、0.7和0.9 m,平均胸径生长量比兰桉、赤桉和柠檬桉高1.8、3.2和3.3 cm.  相似文献   

4.
2011年12月,在福鼎后坪国有林场后坪工区,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对不同土壤厚度、海拔高度、坡向的30年生湿地松林分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在不同的土壤厚度和海拔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不同坡向间差异不显著。对胸径和材积生长影响排序为:土壤厚度海拔高度坡向;对树高生长影响排序为:海拔高度土壤厚度坡向;最佳处理为土壤厚度≥80 cm,海拔700~799 m,半阳半阴坡。土壤厚度除了胸径生长量在土层厚度≥80 cm与土层厚度40~79 mm间差异为不显著外,其它各土层厚度间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均有不同差异;海拔主要表现在800 m以下与800 m以上间的差异。说明湿地松在山地造林时,宜选择土层厚度≥80 m、海拔800 m的半阳半阴坡立地造林为好。  相似文献   

5.
《林业实用技术》2021,(10):32-35
以祁连山乔木建群种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试验分析,研究了青海云杉林分因子、生物量及地上径向密度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为探索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树高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2 800 m处树高最大,2 900 m处树高最小,平均胸径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递增的趋势,3 100 m处胸径最大,2 700 m处胸径最小;林分密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递减趋势,2 700 m处林分密度最大,3 100 m处林分密度最小。各海拔区段树高和平均胸径差异不显著,各海拔区段林分密度差异显著。青海云杉地上生物量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海拔2 900 m的青海云杉地上生物量最少,地下生物量随着海拔的升高先减小再增大,变化幅度较为平缓,海拔3 100 m地下生物量最大。地上径向密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海拔3 100 m地上径向密度最大,海拔2 800 m地上径向密度最小;海拔3 100 m是青海云杉的最佳生长海拔区段,最能反应森林水源涵养能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6.
以1994年种植在广东省龙眼洞林场的马占相思人工林为材料,调查5,10和15a生的树高、胸径和蓄积量,研究海拔和造林密度对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0~500mm)对马占相思胸径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对5a生的树高、5和10a生的蓄积量有显著影响,其中250m〈海拔≤500m时的林分蓄积量最大;3种造林密度(800,1335和1998株/hm^2)对树高、胸径和蓄积量有较大影响,以造林密度为1335彬hm^2的林分蓄积量增长最快。林分内存在不同程度的海拔与造林密度交互作用,这种互作对胸径和蓄积量的影响逐年增强.但在15a生时对树高的影响已.不鼹薯.  相似文献   

7.
对福建省政和县石屯镇、杨源乡10年生湿地松幼龄林建立多个生物量相容模型,并对不同海拔的湿地松幼龄林生物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的湿地松幼龄林生长差异明显,胸径、树高差异显著,300m海拔区比900m海拔区的平均树高、胸径大;其分别建立的900m海拔区和300m海拔区生物量相容性模型决定系数R~20.99;300m海拔区10年生湿地松单位面积生物量比900m海拔区高97%。说明海拔对湿地松生物量影响显著,较低海拔区更利于湿地松生长。  相似文献   

8.
高海拔山区柳杉人工林生长及关键营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高海拔(1 100~1 200m)和中、低海拔(600~800m)24a生柳杉人工林分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柳杉更适合在高海拔地区生长,高海拔地区的胸径平均生长量的峰值比中、低海拔要晚15 a以上.虽然低海拔有利于柳杉的树高生长,但从材积来看,25 a生时高海拔柳杉材积平均生长量已接近并将超过低海拔柳杉材积平均生长量.  相似文献   

9.
以三个不同海拔区域11年生的四川桤木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成活率和保存率、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生长量、林分土壤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四川桤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但两者规律一致,在海拔440~480 m时保存率和存活率最高,分别能达到92.28%和89.38%,平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差异特点也基本一...  相似文献   

10.
采集经营管理相似的4个不同海拔(410、630、810、980 m)漾濞泡核桃(Juglans sigillata)果实,测定漾濞泡核桃果实相关性状指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漾濞泡核桃果实性状在凤山县不同海拔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1),4个海拔漾濞泡核桃变异幅度最大的性状是单果核仁质量(范围为2.72~10.01 g,变异系数为24.59%),三径值变异幅度最小(3.03~3.78 cm),其次是单果质量(9.12~17.98 g),壳厚(0.86~1.44 mm),出仁率(42.12%~59.12%)。综合分析,随着海拔增高,核桃品质逐渐提升,海拔980 m的三径值最大(3.58 cm),单果平均质量最大(14.09 g)、单果果仁平均质量最大(7.14 g),平均果壳厚最薄(1.10 mm),果实平均出仁率最高(54.73%),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同一造林地3种不同坡位的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人工林生长情况进行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3处位置即坡下位、中位、上位(海拔分别为700m、750m、800m)的大青杨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均有显著性差异;中位(海拔750m)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最高,极大值均出现在此区域。因此,建议营造大青杨人工林应尽量选择坡中位。  相似文献   

12.
关帝山次生林区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俊峰  张芸香 《林业研究》2006,17(2):111-115
为了分析和探讨海拔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沿海拔梯度(1600–2600m),设定14个样地,对每个样地内对植物物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群落优势种变化依次为:辽东栎、油松、白桦、红桦、华北落叶松和云杉。群落内乔木树种的平均树高和胸径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最大树高和胸径表现为单峰变化。群落内不同生活型树种(针叶树和阔叶树)的最大树高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阔叶树最大胸径无明显变化规律,针叶树最大胸径不断减小。中海拔群落内,针叶树种的最大树高和胸径高于阔叶树种。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均表现为单峰变化,中海拔群落(1900–2200m)植物多样性最高,高于低海拔群落(1600–1900m)和高海拔群落(2200–2600m)。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反映出的植物α多样性变化与海拔高度显著相关。在研究地区,植物多样性变化与群落所处的海拔显著相关,此外,还与群落结构、物种组成、树种特性和人为干扰有关。图8表3参13。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建瓯市丘陵山地引种邓恩桉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闽北的建瓯市3种不同坡位丘陵山地引种邓恩桉,结果表明:邓恩桉适应性和速生性较强,邓恩桉可耐-4℃的短暂低温严寒。造林当年的平均树高达3.1 m,8年生邓恩桉生长平均树高、胸径分别为9.5 m和10.3 cm,达到福建省一般产区桉树速丰林标准。3种试验处理的造林成活率均达到92.6%以上。8年生时,不同坡位对邓恩桉成活率与保存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林分保存率达到85.7%~88.2%,不同海拔(坡位)造林对当年生邓恩桉树高、胸径及8年生胸径、蓄积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对8年生树高的影响差异显著,海拔200m以下的中下坡引种邓恩桉较速生。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设置样地调查不同立地因子对云南石梓幼林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云南石梓幼林随着海拔升高,树高、胸径生长量逐渐下降,海拔500m以下为云南石梓栽培的最适宜区;海拔500700m为适宜区;海拔700700m为适宜区;海拔700800m为次适宜区;造林地植被类型不同,幼林树高、胸径生长量有明显差异,未经改造的白茅地段不宜选用;不同坡位对云南石梓生长影响较为显著,坡顶、山脊生长最差。造林地要求疏松、肥力良好的土壤,土壤厚度(A层+B层)最好>80cm,<50cm则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15.
选择了高海拔和低海拔2种立地条件,研究了不同立地对马尾松和湿地松生长和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的湿地松胸径和树高均显著低于低海拔,高海拔地区湿地松平均胸径为7.65cm,平均树高为4.23m;低海拔湿地松平均胸径为10.69cm,平均树高为6.93cm。无论是高海拔地区还是低海拔区上,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均显著大于马尾松,高海拔地区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为1.33g,马尾松为0.41g,低海拔区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为3.96g,马尾松为2.36g;在不同海拔高度上,两树种的产脂量均为低海拔区大于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16.
通过3年来对漾濞泡核桃(Juglans Sigllata Dode)在不同海拔基地的品质进行观测,简要分析了海拔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漾濞泡核桃出仁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且海拔在1804~2081 m之间达到极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梯度升高,脂肪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梯度降低;横径、单果重、壳厚度未发现显著性影响和规律的变化趋势。此结果可为大理州、云南省乃至国内漾濞泡核桃建园选址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有利于推动核桃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小生境、生长状况、海拔三个方面对掌叶木花期的开花情况和结果期的结果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掌叶木主要分布在海拔500m~600m之间,在土石界面、胸径在10cm~20cm,开花最多。用单因素分析法对掌叶木从小生境、生长状况、海拔进行了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不同胸径、不同生境的结果量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海拔、不同胸径的开花量也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生境的开花量的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8.
海拔高度对山核桃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科学引导山核桃的扩大栽植,采用样地法和固定样株法,就海拔高度对山核桃产量、胸径及树高的影响情况,对安徽省宁国市现有大量的山核桃壮龄林分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当海拔高度低于550 m时,山核桃产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当海拔高度在550 m以上时,其产量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关系;海拔与其胸径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其树高则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5种不同立地条件木荷人工纯林固定样地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6 年来对5 种不同立地条件木荷人工林固定样地调查认为:木荷抗风耐寒,耐干燥瘠薄,垂直分布可达海拔1 100 m 的高山区,适生性强,是常绿阔叶树中的造林先锋树种。在木荷最适生长区,7 年生平均树高5-35 m ,瘠薄山脊地段,7 年生平均树高1-64 m ,海拔高1 100 m 处,7年生平均树高1-86 m 。  相似文献   

20.
立地因子对冀北山区华北落叶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立地潜力,对华北落叶松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调查冀北山区华北落叶松的生长状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立地因子对华北落叶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坡位、坡度、土层厚度对华北落叶松的胸径和树高生长均有显著影响,而海拔对华北落叶松的树高生长有显著影响。华北落叶松在阴坡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分别比阳坡高8.3%和8.2%,华北落叶松在阴坡的生长表现要显著优于阳坡;坡下位的平均胸径比坡中位、坡上位分别高8.3%和7.7%,坡下位的平均树高比坡中位、坡上位分别高8.0%和10.2%,坡下位的华北落叶松生长表现要显著优于坡上位和坡中位,坡上位和坡中位的差异不显著;平坡的华北落叶松平均胸径分别比缓坡、斜坡高3.0%和10.6%,平坡和缓坡的平均树高分别高于斜坡11.3%和12.0%,平坡、缓坡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的差异均不显著,但二者均显著高于斜坡;低海拔的平均胸径比中海拔和高海拔分别高2.0%和2.5%,三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中海拔的平均树高比低海拔和高海拔的分别高1.3%和9.1%,中海拔和低海拔的平均树高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显著高于高海拔;厚土层的华北落叶松平均胸径分别比中土层、薄土层高8.6%和15.6%,厚土层的华北落叶松平均树高分别比中土层、薄土层高10.5%和28.0%,三者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营造华北落叶松速生丰产林,应选择在立地条件较好的中低海拔(海拔1 500m以下)阴坡的下坡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