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浓度沼液对油茶生长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沼液在油茶林中的应用方法,实现废弃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油茶绿色生态经营。本研究设置了20%、40%、60%、80%、100%稀释浓度梯度进行沼液施用试验,通过测定株高、地径、冠幅和油茶产量及果实性状等指标,分析沼液浓度对油茶生长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液对油茶株高、地径、冠幅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并能显著增加油茶产量和单果质量,对油茶果实含水率、出籽率、出仁率、出油率等经济性状也有极显著影响,且区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区组与沼液浓度间存在极显著交互作用。随着沼液稀释浓度的增加,油茶树体株高、地径增幅和干出仁率、种仁出油率、干籽出油率以及鲜果出油率均随之增加,A-2处理达到最大值。冠幅增幅也随沼液施用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A-4处理达到最大值。沼液浓度对单果质量、鲜出籽率和干出籽率均产生显著影响,随沼液浓度增加无明显规律。鲜籽含水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仅就产量而言,以沼液浓度A-2和A-3处理最优。对生长和果实经济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知,对油茶生长和果实经济性状最有利的沼液浓度处理是A-2处理,其次为A-3处理。因此,从节约肥料和寻求最佳肥效2个方面考虑,油茶林中施用沼液浓度以40%为宜。  相似文献   

2.
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及含油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油茶不同品种种子、种仁含油率及其与果实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对贵州黎平东风林场油茶物种园的12种油茶品种种子、种仁含油率及果实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油茶的种仁含油率为34.34%~52.32%,平均为44.30%,变异系数为14.14%;种子含油率为14.22%~36.67%,平均值为26.57%,变异系数为32.77%,种间差异较大。2)果实经济性状中,果实质量和种籽质量品种间差异较大,而果形指数品种间差异较小;广西柏白大果果实经济性状变异系数最小,差异性小属稳产品种,德化红花油茶变异系数最大,差异性大。3)与油茶种仁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种子含油率和鲜籽出干籽率;呈显著负相关的为鲜籽含水量;与油茶种子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种仁含油率和鲜籽出鲜种仁率,其呈负相关的最高指标是鲜籽含水量;与油茶鲜籽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鲜果出干籽率、果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的有单果质量、单果心室数和单果籽数。  相似文献   

3.
在云南怒江红山茶主产区初选的188株野生怒江红山茶中,复选出43株单株作为试验样本,对其7个果实产量性状进行差异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间果实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冠幅单位面积鲜果产量鲜果质量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干出籽率鲜出籽率干出仁率。除干出仁率和鲜果质量在各分布点间呈现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果实产量性状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在7个果实产量性状中,干出籽率与鲜果质量、鲜果含油率与鲜果质量、鲜果含油率与干出籽率、鲜果含油率与干出仁率、鲜果含油率与种仁含油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他果实产量性状间相关不显著。各果实产量性状与鲜果含油率的相关程度为:干出仁率(0.444)种仁含油率(0.318)冠幅单位面积鲜果产量(-0.018)鲜出籽率(-0.218)鲜果质量(-0.556)干出籽率(-0.697)。冠幅单位面积产量达到1 kg/m2的有5株,冠幅单位面积产油量达0.06kg/m2的5株,分别为BLT48、FYC32、FYC33、FYC81、LCY75,其中FYC33单株产油量达0.45 kg/m2,以上均为高产油单株,是良好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赣州油1号’‘赣州油2号’‘赣州油3号’‘赣州油4号’‘赣州油5号’油茶Camellia oleifera新品种的经济性状,以这5个8~10年生油茶新品种2011-2013年的调查数据为材料,对其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赣州油’1~5号油茶新品种果实性状指标的差异明显,果形以桃形、球形、橘形等3种为主,果色主要有红色、黄色和青色,果实越大,果皮越厚,500 g鲜籽个数越少,平均果形指数为1.07;产油量是由含油率及产果量决定,鲜果含油率大小依次为‘赣州油3号’‘赣州油2号’‘赣州油4号’‘赣州油5号’‘赣州油1号’,666.67 m2产油量分别为‘赣州油1号’‘赣州油2号’‘赣州油3号’‘赣州油4号’‘赣州油5号’;果实经济性状指标间相关性显著,果径与果皮厚度之间(r=0.944 3);果形指数与500 g鲜果数(r=0.858 0),鲜果出籽率(r=0.807 1),干出籽率之间(r=0.849 7);500 g鲜果数与500g鲜籽数(r=0.842 6),干出籽率(r=0.896 3),鲜果含油率之间(r=0.837 4);500 g鲜籽数与干出籽率(r=0.800 4),种仁含油率(r=0.804 3),鲜果含油率之间(r=0.946 4);鲜果出籽率与干出籽率之间(r=0.892 2);干出籽率与鲜果含油率之间(r=0.917 8),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果形指数与鲜果含油率之间(r=0.650 6);500 g鲜果数与鲜果出籽率之间(r=0.684 2);鲜果出籽率与鲜果含油率之间(r=0.666 0,);种仁含油率与鲜果含油率之间(r=0.656 4),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果高与500 g鲜籽数(r=-0.748 4),种仁含油率之间(r=-0.812 4);果径与果形指数(r=-0.746 0),500 g鲜果数(r=-0.977 0),500 g鲜籽数(r=-0.932 3),干出籽率(r=-0.863 9),鲜果含油率之间(r=-0.889 4,);果皮厚度与果形指数(r=-0.847 0),500 g鲜果数(r=-0.958 9),500g鲜籽数(r=-0.872 7),鲜果出籽率(r=-0.803 3),干出籽率(r=-0.981 3),鲜果含油率之间(r=-0.934 6),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果径与种仁含油率之间(r=-0.663 4)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主要是在罗源的中房、霍口、飞竹等油茶产区选取高产的油茶优株,并采集了各棵优株的油茶籽样品,测出各个参试样品的含油率、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率、含水率等五个油茶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结合罗源各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比较其油茶优株含油率的高低,并分析各地油茶优株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率、含水率四个因素与含油率的相关性。通过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出结论:1.地处霍口的油茶优株含油率指标总体水平优于罗源其他2个地方的油茶优株。2.各地的油茶优株含油率与鲜出籽率呈微正相关,与干出籽率呈实正相关且呈非常显著相关,与种仁率呈微正相关且呈显著关系,与种仁含水率呈微负相关,在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率、含水率4个指标中,油茶含油率与其干出籽率的相关性最强。3.油茶优株的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率彼此呈显著正相关,并都与种仁含水率呈微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越南油茶饼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的影响,完善海南地区越南油茶施肥措施,促进越南油茶产业健康发展。设置常量复合肥(M1)、减量复合肥+蚯蚓土(M2)、减量复合肥+蚯蚓土+生物肥(M3),减量复合肥+中微量元素缓释肥(M4),减量复合肥+植物调节剂专用复合肥(M5)以及不施肥的对照组(CK)6组不同的施肥模式,测定不同施肥模式下越南油茶饼提取物的总多酚的含量,同时应用FRAP法、DPPH自由基清除法、羟基自由基(—OH)清除法以及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得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M1、M3、M4处理的越南油茶饼总多酚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均较CK高,其中,处理M4的总多酚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最高。此外,在施用复合肥的基础上增施中微量元素缓释肥能够进一步增强越南油茶饼的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施用复合肥搭配中微量元素缓释肥提高越南油茶饼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对13株宁国山核桃优株果实的7个主要经济性状和6个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对上述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明:(1)优株青果单果质量、干果单果质量差异显著,坚果单果质量、干仁单仁质量差异极显著,其中胡乐1号青果、坚果和干果单果质量分别超总体平均质量的41.00%、37.44%和30.28%;鲜出籽率、干出籽率未达显著差异.(2)南极1号、胡乐2号、甲路1号种仁粗脂肪、油酸、亚油酸含量高,是作为高档食用油开发的重要种质资源.(3)坚果单果质量、青果单果质量与鲜出籽率、干出仁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鲜出籽率、干出籽率与干出仁率也呈极显著正相关.(4)坚果单果质量与粗脂肪、油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硬脂酸、亚油酸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鲜出籽率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油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8年生“湘林210#”油茶为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时间、施肥方法下氨基酸肥浓度和沼液浓度对油茶果经济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油茶丰产栽培提供液体肥及其施用技术。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氨基酸肥对油茶果鲜籽重、果体积、鲜出籽率有显著影响,对茶籽含水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浓度沼液对单果重、果形指数有显著影响,对鲜出籽率、茶籽含水率、总果重、果皮厚度有极显著影响;果实经济性状指标以处理9(成熟期采用叶喷+根灌600倍氨基酸肥及10倍沼液)较好,茶籽经济性状指标以处理7较好,即在9月以1 200倍氨基酸肥和100倍沼液配比进行叶面喷施,能有效促进油茶果生长,降低茶籽含水率。  相似文献   

9.
对大埔县5个不同品种油茶果的平均单果重、平均果高、平均果径、平均鲜籽重、平均籽数与平均鲜果出籽率等6个果实性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5个不同品种油茶果的各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大埔4号和大埔1号各个果实性状的平均值均较大,初步筛选出大埔4号和大埔1号为2个优良油茶品种,可为进一步的油茶良种筛选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福建省罗源国有林场的40个普通油茶优良无性系为材料,对果实性状进行变异分析.果实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0.36%~49.71%,平均变异系数为27.60%,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鲜果含油率的变异系数最大,40个无性系间变异丰富,选择潜力较大.由方差分析可知,果形指数、果皮厚、单果(鲜)干籽率、种仁含水率、干出仁率、种仁...  相似文献   

11.
《Science (New York, N.Y.)》1980,207(4436):1161-1162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壳聚糖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含毒介质法研究了壳聚糖对番茄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浓度大于1 mg/mL的壳聚糖能明显抑制菌丝生长,各设定浓度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孢子萌发,而且抑制效果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浓度大于0.1 mg/mL的壳聚糖处理可诱导初生菌丝发生肿胀、分枝增多且茵体分隔增加及体细胞变短等形态学变化.壳聚糖的抑菌作用机制与其增加茵丝细胞膜的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AD)_2)、与瑟伯氏棉(C.thurberi,D_1)、辣根棉(G.armourianum,D_(2-1))、裂片棉(C.lobatum,D_7)和松散棉(C.laxum,D_8)等4个D染色体组的杂种三倍体F_1主要形态遗传变异及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的研究结果。这4个种间杂种F_1,有的表型象海岛棉,有的象野生二倍体棉,有的表现为中间型。每细胞染色体平均构型依次为:12.83Ⅱ+13.27Ⅰ+0.024Ⅲ;12.10Ⅱ+14.84Ⅰ;12.44Ⅱ+14.24Ⅰ+0.02Ⅲ和12.70Ⅱ+13.40Ⅰ+0.025Ⅲ+0.033Ⅳ;完全配对成13Ⅱ和13Ⅰ的细胞,其比例分别为60.3%、19.9%、42.2%和45.9%。这表明:在这4个D染色体组棉种中,以瑟伯氏棉与海岛棉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松散棉、裂片棉,而辣根棉的关系最远。本文还讨论了这4个D染色体组种与海岛棉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浙江林学院等采自莫干山的象虫总科共10种,其中象虫科9种,卷象科1种。  相似文献   

18.
重点介绍了美国农场经营管理的基本做法和经验,即以经营中型规模农场为主体;由市场来确定种植计划;主要以一种作物为主要种植对象;农业保险;农业协会;农业社会服务,为农民解决了后顾之忧;重视农科教三结合;坚持用养结合,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9.
20.
介绍了美国农业部有关信息机构的主要工作;美国农业部的经济信息调查内容;美国农业部统计信息调查方法;美国农业信息的分析和发布;有关的信息保密规定;美国农业部农业市场服务局的"市场新闻报告"等六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