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验对衣霉素(tunicamycin,TM)处理猪肝星状细胞的浓度和培养时间进行筛选,以期成功构建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究ERS下猪肝星状细胞泛素化的变化。试验采用浓度为0、1、2、5、10和15 μg/mL的TM处理猪肝星状细胞,培养2、4、8、16、24和36 h。通过检测细胞抑制率对TM浓度和培养时间进行初筛;通过检测细胞周期及ERS标志基因和蛋白表达对TM浓度和培养时间进行终选,以确定是否成功构建ERS模型,同时,在ERS下检测猪肝星状细胞泛素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由细胞抑制率检测结果初步确定TM浓度5 μg/mL、培养8或24 h后有可能出现ERS。5 μg/mL TM在培养8或24 h时,ERS标志基因表达均极显著上调(P < 0.01)。在培养8 h时,ERS标志蛋白中仅ATF4显著上调(P < 0.05),细胞周期中仅G2/M期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 < 0.05);在培养24 h时,ERS标志蛋白均显著上调(P < 0.05),细胞周期在G1期出现阻滞,并导致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极显著下降(P < 0.01)。以上结果说明,5 μg/mL TM培养24 h可成功构建细胞ERS模型。在ERS下,细胞泛素化相关基因UBA2和UBE2E的表达均极显著升高(P < 0.01)。综上,猪肝星状细胞经5 μg/mL TM处理24 h,可成功建立ERS模型,并启动泛素化机制。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菟丝子黄酮对双酚A(BPA)干扰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激素分泌的缓解作用,以TM3小鼠睾丸间质细胞为对象,采用1μg/mL~500μg/mL的菟丝子黄酮与TM3(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细胞共同培养24 h,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确定菟丝子黄酮对TM3细胞的安全剂量。然后采用1μmol/mL~200μmol/mL的双酚A干扰TM3细胞24 h,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通过TM3细胞的相对存活率,确定BPA最适染毒剂量;最后先用菟丝子黄酮和TM3细胞共同培养4 h后,再用BPA干扰TM3细胞24 h。通过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睾酮(T)和黄体生成素(LH)的含量,并分析菟丝子黄酮对BPA干扰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激素分泌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250μg/mL~400μg/mL的菟丝子黄酮(等差法)对TM3细胞作用24 h后,有极显著的增殖效果(P<0.01);80μmol/mL的BPA对TM3细胞作用24 h后,细胞存活率为81%,可作为最适染毒剂量;菟丝子黄酮保护4 h后,再用BPA干扰12 h、24 h后,不同浓度的菟丝子黄酮可显著升高TM3细胞睾酮和黄体生成素的水平(P<0.05)。说明菟丝子黄酮对BPA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和黄体生成素的分泌异常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7,(6):1167-1172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的雄性生殖毒性及其机理,本试验研究了低质量浓度ZEA暴露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株TM3细胞增殖及核内γH2AX荧光焦点产生的影响。以TM3细胞为材料,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ZEA,设0,5,10,20μg/L ZEA染毒组,培养72h后,应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TM3细胞增殖活力,观察细胞周期分布及其调控蛋白Cyclin D1、CDK4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免疫荧光、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TM3细胞中γH2AX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染毒72h后,低质量浓度的ZEA对TM3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检测细胞周期发现10μg/L ZEA染毒组G1/G0期细胞分布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S期细胞分布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20μg/L ZEA染毒组G1/G0期细胞分布百分比极显著下降(P<0.01),S期细胞分布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通过免疫荧光发现,5μg/L ZEA染毒组中部分细胞开始出现1至2个荧光焦点,与对照组相比,10μg/L ZEA染毒组和20μg/L ZEA染毒组出现γH2AX荧光焦点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荧光焦点数呈极显著升高(P<0.01);同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发现,ZEA能够促进γH2AX蛋白表达量的增加,对细胞周期调控相关蛋白Cyclin D1、CDK4的表达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低质量浓度的ZEA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可诱发TM3细胞的DNA双链断裂,呈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肉苁蓉正丁醇萃取物对阿霉素造人正常胚肾上皮细胞株(HKC)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肉苁蓉的正丁醇萃取物,分别在不同时间作用于阿霉素(Dox)造HKC细胞体外损伤模型,并设空白对照和阴性对照,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仪碘化丙啶(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药物处理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药物处理组组间比较,细胞存活率均差异显著(P0.05);各组内用药48 h、72 h分别与作用24 h比较,各组内作用72 h与作用48 h比较,细胞存活率差异显著(P0.05);细胞G_0/G_1期和G_2/M期分布,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浓度肉苁蓉正丁醇萃取物处理组(1 600μg/mL、800μg/mL、400μg/mL)分别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肉苁蓉正丁醇萃取物可在短时间内对Dox造HKC细胞凋亡的毒性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Dox阻断细胞进一步分裂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促进HKC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海藻多糖对仔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IPEC-J2细胞加入浓度分别为0(对照)、60、120和240μg/mL的海藻多糖处理培养基培养24 h,分析海藻多糖对IPEC-J2细胞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相关基因以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60、120μg/mL的海藻多糖可以显著上调紧密连接蛋白闭锁蛋白(occludin)和闭合小环蛋白-1(ZO-1)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但240μg/mL海藻多糖组occludin和ZO-1的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120和240μg/mL的海藻多糖可以显著上调封闭蛋白-1(claudin-1)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120、240μg/mL的海藻多糖可以显著上调claudin-1和ZO-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60、120和240μg/mL的海藻多糖均显著降低了髓样分化蛋白88(MyD88)和p65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240μg/mL的海藻多糖显著降低了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由此可知,海藻多糖可以上调IPEC-J2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和ZO-1的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IPEC-J2细胞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对改善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对高温下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培养方法,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为4组,分别在细胞基础培养基中添加0、10、100μg/m L和1000μg/mL的大豆异黄酮,各组细胞正常(37℃、5%CO2)培养48 h后,在42℃下处理1.5 h,再正常培养12 h检测相关指标。结果发现:(1)与0μg/mL组相比,100μg/mL和1000μg/mL大豆异黄酮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性显著升高(P 0.05)。(2)与0μg/m L组相比,10~1000μg/mL大豆异黄酮组细胞活性氧(ROS)的浓度显著降低(P 0.05)。(3)与0μg/mL组相比,100μg/m L和1000μg/mL大豆异黄酮组细胞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显著升高(P 0.05),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P 0.05)。(4)与0μg/m L组相比,100μg/mL和1000μg/mL大豆异黄酮组细胞内Caspase3和Bax基因的相对表达显著降低(P 0.05),而Bcl-2基因的相对表达显著升高((P 0.05)。综上所述,大豆异黄酮能够通过增强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抑制细胞凋亡,进而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旨在探究蓝刺头多糖B(ETPB)对H_2O_2造成的INS-1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体外培养INS-1细胞,通过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出50μmol/L H_2O_2作用24 h可建立氧化损伤模型,并确定ETPB的最大安全浓度为250μg/mL;ETPB(15.6、31.2、62.5μg/mL)作用48 h后加入H_2O_2作用24 h,可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5或P0.01)。结果显示,ETPB对由H_2O_2引起的INS-1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烟曲霉毒素B1(FB1)对鸡肝脏细胞的毒性作用。将体外培养的鸡肝脏细胞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1组为对照组,2~6组为FB_1组,分别在培养基质中添加FB_1,使FB_1终浓度为2.5、5、10、20、40μg/mL。染毒培养48 h,检测肝脏细胞存活率以及培养基质、肝细胞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表明:2.5~40μg/mL FB_1组肝脏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40μg/mL FB_1组基质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5~40μg/mL FB_1组基质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μg/mL FB_1组基质中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40μg/mL FB_1组丙二醛(MDA)含量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40μg/mL FB_1组超氧化物酶(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0μg/mL FB_1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AST、ALT活性以及MDA含量与FB_1浓度呈正相关(P0.05),LDH、SOD活性以及T-AOC与FB_1浓度呈负相关(P0.05)。由此可以看出,FB_1具有明显的肝细胞毒性,氧化损伤是FB_1致肝细胞毒性的重要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调查活性氧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IVM)过程中蛋白质类泛素SUMO-1表达及精-卵结合能力的影响。试验分为0(control)、10、50、75和100μg/mL H_2O_2处理组。利用Western blotting、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Hoechst染色等方法检测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蛋白质类泛素SUMO-1含量、细胞活力、凋亡基因mRNA表达、透明带(zona pellucid,ZP)溶解度和精子-卵母细胞结合的表达。结果表明,75μg/mL H_2O_2组与对照组、10和50μg/mL H_2O_2组比较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及细胞活力显著降低;75μg/mL H_2O_2组与其他H_2O_2组相比ZP溶解时间显著延长,并减少了精子黏附在成熟卵母细胞透明带上的数量(P0.05)。在77和18 ku处出现SUMO-1蛋白标记,75μg/mL H_2O_2组与对照组、10和50μg/mL H_2O_2组比较SUMO-1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75μg/mL H_2O_2与对照组、10和50μg/mL H_2O_2组比较显著下调了Bcl-2基因,而Caspase-3基因表达与对照组和10μg/mL H_2O_2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50μg/mL H_2O_2与对照组和10μg/mL H_2O_2组相比显著上调了Bax基因水平(P0.05)。综上所述,H_2O_2能调控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类泛素化水平以及精-卵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L-精氨酸(L-Arg)对猪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PFSF)免疫应激参数和β防御素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培养至4~5代的PFSF,通过脂多糖诱导建立免疫应激模型,在DMEM/F12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0、35、70、140、280和560μg/mL)的L-Arg,培养24 h后,检测培养液一氧化氮(NO)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合酶(NOS)和溶菌酶(LSZ)活性;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PFSFβ防御素1(pBD-1)、β防御素2(pBD-2)和β防御素3(pBD-3)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1)L-Arg能够降低培养液LDH活性,正常细胞和应激细胞分别在L-Arg浓度为70和140μg/mL时达到最低;2)L-Arg能够极显著提高培养液NO含量(P<0.01),正常细胞和应激细胞均在L-Arg浓度为140μg/mL达到最高;3)L-Arg能够显著或极显著增加正常细胞培养液NOS活性(P<0.05或P<0.01),而对应激细胞无显著影响(P>0.05),L-Arg浓度为35和70μg/mL时,应激细胞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正常细胞(P<0.05或P<0.01);4)560μg/mL L-Arg可显著提高培养液LSZ活性(P<0.05);5)70μg/mLL-Arg可极显著提高正常细胞和应激细胞pBD-1和pBD-2基因mRNA表达量(P<0.01),140μg/mL L-Arg可极显著提高正常细胞和应激细胞pBD-3基因mRNA表达量(P<0.01)。结果提示,适宜浓度的L-Arg能够降低培养液LDH活性,提高NO含量以及NOS和LSZ活性,上调应激细胞和正常细胞β防御素基因mRNA表达;本试验条件下,L-Arg的适宜添加浓度为70~140μg/mL。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白藜芦醇(RES)对氧化损伤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首先,用不同浓度(0、150、200、250、300μmol/L)的过氧化氢(H2O2)处理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 8 h,确定建立氧化损伤细胞模型的适宜H2O2浓度;然后,用不同浓度(0、2.5、5.0和10.0μmol/L)的RES分别处理正常细胞24 h,确定RES安全浓度;最后,用安全浓度的RES处理氧化损伤细胞24 h。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采用i CELLigence实时无标记细胞功能分析仪监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待安全浓度的RES处理氧化损伤细胞结束后采用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探针法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沉默调节蛋白1(SIRT1)/解偶联蛋白2(UCP2)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SIRT1和UCP2 mRNA和蛋白质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用浓度为150μmol/L及以上的H2O2处理细胞8 h后,极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P0.01),因此确定150μmol/L为建立氧化损伤细胞模型的适宜H2O2浓度。2)用10.0μmol/L及以下浓度的RES处理正常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用2.5、5.0和10.0μmol/L的RES处理氧化损伤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均显著提高(P0.05),且各浓度RES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选用5.0μmol/L为RES的安全浓度。3)用5.0μmol/L的RES处理氧化损伤细胞24 h后,细胞中ROS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细胞中SIRT1 mRNA和蛋白质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而UCP2 mRNA和蛋白质的相对表达量则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1或P0.05)。由此可见,适宜浓度的RES可激活SIRT1同时抑制UCP2的表达,UCP2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减少细胞内ROS的生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TM 3细胞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2.
家兔胚胎细胞周期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用化学药物对家兔胚胎细胞周期进行调控,以建立细胞周期同期化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1)用1.00μg/ml噻氨酯哒唑(nocodazole)处理家兔16-细胞胚胎12h,可使胚胎细胞完全同期化于M期;(2)细胞周期同期化于M期的家兔胚胎细胞用0.20μg/ml阿菲迪霉素(aphidicolin)处理8h,可完全抑制DNA的合成,使胚胎细胞同期化于G1期;(3)细胞周期同期化于M期的家兔胚胎细胞在体外培养8h后,然后用1.00μg/ml环己酰胺(cycloheximide)处理8h,可使胚胎细胞同期化于G2期.本研究的结果还表明细胞周期同期化处理不影响胚胎的体外发育,但胚胎移植后的产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7,(12):60-65
本试验旨在研究淫羊藿苷(ICA)对猪卵泡体外培养过程中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设置不同浓度ICA(0、01、1、10μg/mL)添加组,体外培养猪3~5 mm健康有腔卵泡12 h和24 h后,分别收集各组卵泡颗粒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cl-2和Bax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猪卵泡体外培养12 h和24 h,添加1μg/mL ICA组颗粒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1μg/mL组的Caspase-3、Bax mRNA表达量最低,Bcl-2 mRNA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提示,ICA在卵泡闭锁过程中可明显抑制颗粒细胞凋亡,这一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旨在研究芦丁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实验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成5组,每组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含有0、25、50、100、150μg/mL芦丁,细胞在37℃,5%CO2条件下培养48 h和96 h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细胞培养48 h,与0μg/mL芦丁组相比,100μg/mL芦丁组的细胞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提高,而丙二醛(MDA)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均显著降低;细胞培养96 h,100μg/mL和150μg/mL芦丁组的细胞活性、GSH-Px和SOD活性均显著提高,而MDA含量和CAT、LDH活性均显著降低。与0μg/mL芦丁组相比,100μg/mL芦丁组细胞的Bcl-2表达显著升高,而Caspase3和P53表达均显著降低。综上,芦丁能够提高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抑制细胞凋亡,进而促进细胞的增殖,其中添加100μg/mL芦丁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IPEC-J2细胞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下呕吐毒素(DON)对猪空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毒性,筛选出合适的DON作用时间(6、12、24 h)。通过低浓度(200 ng/mL)和高浓度(2 000 ng/mL)DON分别作用IPEC-J2细胞6、12、24 h,检测DON对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和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1)DON对IPEC-J2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200和2 000 ng/mL DON浓度下,48和72 h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24 h(P0.05);2 000 ng/mL DON浓度下,72 h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48 h(P0.05)。2)不同DON浓度对细胞周期影响不同,低浓度DON主要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S期,干扰DNA的复制;而高浓度DON主要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G2/M期,干扰有关酶与纺锤丝蛋白质的合成。3)DON作用6 h,低浓度DON组和高浓度DON组早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ON作用12 h,高浓度DON组早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浓度DON组(P0.05)。由此可见,DON抑制了IPEC-J2细胞增殖,低浓度DON使细胞有丝分裂停留在S期,高浓度DON使细胞有丝分裂停留在G2/M期。DON促使细胞早期凋亡,使总凋亡率上升,且促凋亡作用随DON浓度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主要研究有机硒和无机硒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按照3×4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其中无机硒源为亚硒酸钠(SS),有机硒源为硒代蛋氨酸(SM)和酵母硒(SY),硒浓度分别为0μg/mL、0.1μg/mL、0.2μg/mL和0.3μg/mL 4个剂量,共12个处理组,0剂量为对照组。各处理组均进行3h、6h、9h、12h和24h的体外批次培养,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与无机硒源SS相比,有机硒源SM和SY可显著增加发酵24h体外培养液中的BCP浓度(P=0.000 6),尤以SY最好;体外培养液中添加0.3μg/mL硒,可显著提高氨氮(NH_3-N)、菌体蛋白(BCP)、硒、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浓度(P 0.05),并显著降低乙酸丙酸比(P 0.05),且添加0.1μg/mL和0.2μg/mL的硒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的硒源对体外培养液中的pH、NH_3-N、硒、乙酸、丙酸、丁酸、TVFA浓度以及乙酸丙酸比均无显著影响(P 0.05),但SY组的pH有下降趋势,NH_3-N、BCP、乙酸、丙酸、丁酸、TVFA浓度有升高趋势。说明适宜浓度的硒可促进奶牛的体外瘤胃发酵,且当硒源为SY、添加剂量为0.3μg/mL时,促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养猪》2017,(5)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牛膝多糖(Achyranthes bidentata polysaccharides,ABPS)对体外培养的仔猪空肠上皮细胞(IPEC-J2)正常或脂多糖(LPS)诱导的免疫应激模型中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培养条件下,额外添加1 200μg/mL浓度的ABPS组在24 h时间点细胞增殖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P0.05);在48 h和72 h时间点,添加ABPS的所有组细胞增殖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试验通过脂多糖(LPS)诱导建立IPEC-J2免疫应激模型,结果表明,额外添加ABPS的所有组在24 h和72 h时间点,细胞增殖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48 h时间点,900和1 200μg/mL ABPS组细胞增殖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ABPS能显著促进正常培养条件下IPEC-J2增殖,也能显著缓解LPS对IPEC-J2增殖的抑制,试验中以添加浓度为1 200μg/mL的ABPS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分别采用高、中、低3个浓度精氨酸(高质量浓度200μg/mL、中质量浓度100μg/mL、低质量浓度50μg/mL)处理体外培养的IPEC-J2细胞24 h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精氨酸对猪小肠上皮细胞β-防御素(pBD1、pBD2、pBD3)基因和PR39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精氨酸均能不同程度上调β-防御素的表达,调控作用与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在本试验中精氨酸对PR39 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实验筛选了绵羊卵母细胞同期化培养的放线菌酮(CHX)浓度,研究了CHX处理后减数分裂进程的改变和CHX处理时间对减数分裂恢复能力的影响,并比较了体外成熟不同阶段CHX处理对后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0μg/mLCHX处理24h后处于GV期的卵母细胞比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5、10μg/mL组(P0.05);CHX处理24h再正常培养16、20h的成熟率显著高于正常培养12h组(P0.05),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卵母细胞经CHX处理8、16、24h后再正常培养20h,其中8h和16h组卵的成熟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和24h组;体外成熟不同阶段用CHX处理后体外受精的卵裂率、囊胚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因此20μg/mLCHX可较大程度地抑制卵母细胞减数分裂,CHX处理后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将加快,但影响其后期发育。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探讨褪黑素对体外培养的鹿茸软骨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利用甲苯胺蓝、茜素红S、阿利新蓝染色鉴定软骨细胞,采用外源添加褪黑素的方法,用不同浓度(0、400、800、1 200、1 600和2 000 pg/mL)、不同时间(24、48和72 h)处理鹿茸软骨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选取800 pg/mL褪黑素处理软骨细胞24 h,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及细胞凋亡情况,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睾酮含量。结果显示,经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处理鹿茸软骨细胞不同时间后,800 pg/mL褪黑素处理鹿茸软骨细胞24 h细胞活力极显著增加(P0.01)。软骨细胞经褪黑素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处理组细胞G1期比例显著降低(P0.05);G2期比例极显著增加(P0.01),细胞被阻滞在G2期;褪黑素处理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无显著变化(P0.05),晚期凋亡率显著下降(P0.05);ELISA检测睾酮分泌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综上,外源添加800 pg/mL褪黑素可以促进鹿茸软骨细胞的增殖,抑制软骨细胞的晚期凋亡,促进睾酮的分泌;以上结果可为阐明褪黑素参与鹿茸生长发育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