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旨在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马身猪与晋汾白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结肠微生物菌群结构与特征的差异。本研究以马身猪和晋汾白猪为试验对象,分别在仔猪1、28和70日龄3个阶段随机挑选体重相近的3头公猪,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结肠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通过菌群分类学分析发现,两个品种仔猪肠道微生物分布于15个门、28个纲、59个目、100个科、290个属。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优势菌门,平均所占比例分别为49.03%、31.94%。仔猪刚出生时品种间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差异不显著,随着仔猪生长发育,各品种微生物多样性出现极显著升高,在晋汾白猪仔猪保育阶段(28~70 d)基本趋于稳定。两品种仔猪不同阶段的特异菌群随着日龄增加出现显著差异。关联分析发现,肠道菌群与血清中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D-LA)浓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不同品种间,与LPS、TNF-α、IL-6显著相关的结肠微生物菌群存在差异。综上表明,仔猪结肠微生物菌群结构与组成在不同品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均存在显著差异,对仔猪免疫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晋汾白猪是以马身猪、太湖猪、长白猪和大白猪为育种素材,通过复杂杂交育种和标记辅助选择而育成的一个瘦肉型猪新品种。试验对6个世代后备猪生长发育性状的选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后备公猪6世代与0世代相比,初生重提高了0.13 kg,断奶重提高了0.56 kg,70日龄体重提高了1.69 kg,180日龄体重提高了12.46 kg,70~180日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07.00 g,差异均显著(P<0.05);后备母猪180日龄体重6世代比0世代显著提高了10.84 kg(P<0.05)。后备公猪和母猪4、5世代的初生重、断奶重、180日龄体重和70~180日龄日增重均显著高于0世代(P<0.05)。选育结果表明,晋汾白猪的生长发育性状取得了较大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3.
旨在探究皖南黑猪不同生长阶段粪便菌群和血清免疫指标的纵向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采集27头皖南黑猪哺乳期(20 d)、保育期(60 d)和育肥期(120 d)3个不同生长阶段的粪便及血清样本,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及血清检测技术,对皖南黑猪生长发育过程中肠道微生物与免疫指标的演替规律及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物种丰度分析显示,在门水平上共检测到22个核心菌门,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皖南黑猪的主要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检测到51个核心菌属,其中哺乳期的优势菌属为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志贺菌属(Shigella)和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保育期和育肥期均以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颤螺菌属(Oscillospira)和密螺旋体属(Treponema)为优势菌属;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皖南黑猪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随日龄增长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在保育期达到峰值,育肥期逐渐趋向稳定。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皖南黑猪保育期及育肥期肠道菌群组成相似聚在一起,而与哺乳期肠道...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7,(9):1693-1698
采用Miseq2×300测序平台对29,45,60日龄3个阶段的断奶幼兔,共30个粪便样品中的菌群16S rDNA V3和V4可变区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和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日龄间ACE指数和Chao1指数差异显著(P<0.05),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随着日龄的增大断奶兔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丰度大量增加,但是菌群多样性并没有显著增加,表明在幼兔断奶时肠道微生物已经完成了定植。在门水平上,肠道微生物群落主要由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疣微菌门和放线菌门组成,其中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疣微菌门在幼兔的生长过程中丰度有显著性变化。聚类热图的结果显示断奶幼兔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是随着日龄的变化而逐渐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通过监测重庆地区特色动物品种合川黑猪、盆周山地猪和荣昌猪断奶前后的结肠菌群结构,比较分析不同猪种断奶前后的结肠菌群组成特点,探讨断奶前后2个阶段以及不同品种对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样品采集于2018年4月,每个猪种随机选取5头哺乳仔猪(21~25日龄,35日龄断奶)和5头断奶仔猪(30~40日龄),无菌采集每头猪的结肠内容物,提取总DNA,利用细菌通用引物对16S rRNA的V3~V4区进行扩增,通过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扩增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对优化后的测序序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个地方猪种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结肠内容物菌群主要由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组成。beta多样性分析发现,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结肠菌群明显分成了2簇,而3个猪种间的结肠菌群未出现明显组内聚类。在门水平上,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在哺乳仔猪结肠内容物中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断奶仔猪(P<0.05),而不同品种间各菌门相对丰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属水平上,拟杆菌属(Bacteroides)、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红螺菌属(Rhodospirillum)和Bradymonadales 5个主要细菌属在哺乳仔猪结肠内容物中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断奶仔猪(P<0.05),而普氏菌属(Prevotella)、Intestinibacter和溶杆菌属(Solobacterium)等8个主要细菌属在断奶仔猪结肠内容物中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哺乳仔猪(P<0.05);不同品种间仔猪结肠内容物中的真细菌属(Eubacterium)、红螺菌属(Rhodospirillum)、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vibrio)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断奶前后2个生长阶段对仔猪结肠菌群的影响较不同品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马身猪、晋汾白猪和杜长大猪骨骼肌肌纤维类型和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特性。【方法】选取6月龄马身猪、晋汾白猪和杜长大猪,屠宰后采集背最长肌和趾长伸肌,采用HE染色检测肌纤维的直径、密度和横截面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Ⅰ型、Ⅱa型、Ⅱb型和Ⅱx型肌纤维的标记基因(MYH7、MYH2、MYH4和MYH1),线粒体活性相关基因(ATP5A1、PGC1-α和PPARβ),电子传递链活性相关基因(UQCRC2、SDHA、NDUFA9),以及糖酵解活性相关基因(LDHA、LDHB和GK)的表达量。【结果】马身猪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和横截面积均显著低于晋汾白猪和杜长大猪,而密度显著高于晋汾白猪和杜长大猪(P<0.05);马身猪和晋汾白猪趾长伸肌肌纤维直径和横截面积均显著低于杜长大猪,而密度显著高于杜长大猪(P<0.05)。马身猪背最长肌MYH7基因的表达量最高,晋汾白猪最低;马身猪和晋汾白猪趾长伸肌MYH7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杜长大猪(P<0.05)。马身猪背最长肌和趾长伸肌MYH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晋汾白猪和杜长大猪,晋汾白猪趾长伸肌MYH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杜长大猪(P<0.05)。马身猪背最长肌MYH4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晋汾白猪和杜长大猪,马身猪和晋汾白猪趾长伸肌MYH4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杜长大猪(P<0.05)。马身猪背最长肌中ATP5A1和PGC1-α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晋汾白猪和杜长大猪,晋汾白猪PGC1-α和PPARβ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杜长大猪(P<0.05);马身猪和晋汾白猪趾长伸肌中ATP5A1、PGC1-α和PPARβ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杜长大猪(P<0.05)。晋汾白猪背最长肌中UQCRC2、SDHANDUFA9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杜长大猪和马身猪(P<0.05);晋汾白猪和马身猪趾长伸肌中UQCRC2、SDHANDUFA9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杜长大猪,马身猪UQCRC2和SDHA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晋汾白猪(P<0.05)。晋汾白猪和马身猪背最长肌和趾长伸肌中LDHA、LDHBGK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杜长大猪(P<0.05)。【结论】马身猪骨骼肌肌纤维直径和横截面积都较小,Ⅰ型和Ⅱa型肌纤维标记基因的表达量较高;杜长大猪骨骼肌Ⅱb型肌纤维标记基因的表达量较高,氧化磷酸化和糖酵解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7.
猪的肠道菌群组成与种类及健康状态密切相关,研究健康、品种优良的猪的肠道菌群组成对于养猪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采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对10日龄莱芜哺乳仔猪腹泻仔猪的粪便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健康仔猪共有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共有优势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腹泻仔猪共有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共有优势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此外,两组比较,Lactobacillus、Escherichia-Shigella、Prevotella_9、Fusobacterium、Prevotellaceae属在腹泻仔猪组丰度水平高,而Acinetobacter、Jeotgalibaca、Treponema_2、Psychrobacter属在健康仔猪组丰度水平高。本研究结果为莱芜猪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并为后期调节肠道菌群、促进猪的健康成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肠道微生物群在宿主健康和动物营养消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改善动物健康和生长性能,已成为抗生素的有效替代品之一。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用粪肠球菌UC-100替代抗生素,能改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健康。为探明饲喂粪肠球菌UC-100替代抗生素对猪肠道末端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本研究应用16S rRNA测序检测了不同日粮处理(基础日粮组、粪肠球菌组和抗生素组)的猪第0、14和28天粪便微生物群。结果表明,21个门和137个属的细菌为所有猪共有,但有12个属的细菌为粪肠球菌组在14和28天粪便中特有。与基础日粮组相比,粪肠球菌组第28天粪便中的细菌丰度和多样性、抗生素组的细菌多样性均显著降低,尤其是纤维杆菌门和12属细菌的丰度。这些结果表明,日粮添加粪肠球菌引起的猪肠道末端的微生物菌群变化与日粮添加抗生素的反应类似。  相似文献   

9.
运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对断奶前后仔猪肠道菌群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运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分析断奶前后仔猪肠道菌群的变化。随机选取胎次和出生时间相近的、体重差异不显著的健康"杜×长×大"外三元新生仔猪12头用于试验。整个试验期间由母猪按常规哺乳直到断奶(25日龄),母猪饲粮不含有抗生素,仔猪于12日龄开始饲喂教槽料。于25日龄(断奶前)和32日龄(断奶后)分别随机挑选3头仔猪进行心脏放血屠宰,无菌采集盲肠内容物,运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分析断奶前后仔猪盲肠内容物中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断奶前仔猪相比,断奶后仔猪腹泻率显著增加(P<0.05);肠道中菌群多样性增加;肠道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含量显著增加了63.95%(P<0.05),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含量分别显著减少了100.00%和70.54%(P<0.05)。对厚壁菌门含量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在纲的水平,与断奶前仔猪相比,断奶后仔猪肠道中梭菌纲(Clostridia)和芽孢杆菌纲(Bacilli)含量有减少的趋势(P>0.05),而Negativicutes纲、Erysipelotrichia纲和未知厚壁菌纲含量有增加的趋势(P>0.05)。从门到属的水平,断奶前后仔猪肠道菌群相对丰度不同,有些菌是断奶前仔猪肠道特有的,如嗜胆菌属(Bilophila)、具核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 nucleatum)、黄杆菌属(Flavobacteriaceae)等,有些菌是断奶后仔猪肠道特有的,如费克蓝姆菌属(Facklamia)、八叠球菌属(Sarcina)等。由此可见,断奶后仔猪肠道菌群多样性和菌群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仔猪在不同生长阶段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从同窝仔猪中随机选择健康仔猪3头,于出生当天(0 d)、出生后5 d、7 d、15 d、23 d(21日龄断奶,即断奶后2 d)和60 d收集仔猪粪便样品进行16SDNA V3-V4段测序,对照数据库进行聚类分析和物种分类学分析,以纲分类进行仔猪粪便微生物宏基因分析。结果表明,仔猪出生当天(0 d)的优势菌主要为γ-变形菌、杆菌、β变形菌、梭状芽胞杆菌、黄杆菌、拟杆菌;出生后5 d的优势菌主要为梭状芽胞杆菌、拟杆菌、杆菌、γ-变形菌;出生后7 d的优势菌主要为梭状芽胞杆菌、杆菌、拟杆菌、γ-变形菌、黄杆菌、β变形菌、ε变形菌;出生后15 d的优势菌主要为梭状芽胞杆菌、杆菌、γ-变形菌、拟杆菌;出生后23 d的优势菌主要为梭状芽胞杆菌、拟杆菌、革兰氏阴性厚壁菌;出生后60 d的优势菌主要为梭状芽胞杆菌、拟杆菌、杆菌、革兰氏阴性厚壁菌。研究表明,仔猪在刚出生阶段肠道微生物菌群与其他阶段显著不同,且21日龄断奶对菌群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黄芪茎叶对断奶仔猪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用24头健康的长×大二元杂交仔猪,按体重随机分成对照组、2.5%黄芪茎叶组、5%黄芪茎叶组和7.5%黄芪茎叶组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仔猪,试验期为28 d。试验结束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仔猪盲肠内容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断奶仔猪盲肠微生物的多样性随黄芪茎叶的添加量不同发生改变,其中2.5%组的微生物多样性最高,盲肠内容物中微生物菌群以Firmicutes(厚壁菌门)和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为主,占总含量92%以上;在属水平上,2.5%黄芪茎叶组与7.5%黄芪茎叶组的优势菌属数量最高为11种,其中Prevotella菌属的丰度最高。综上所述,在仔猪日粮中添加适量的黄芪茎叶,可降低盲肠p H及提高微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断奶仔猪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晋汾白猪母猪的繁殖性状,试验对晋汾白猪1~6胎的繁殖性状指标进行跟踪统计,并与大白猪、长白猪和山西省常见的猪种及组合的繁殖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晋汾白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28日龄断奶头数、28日龄断奶窝重2~5胎与1胎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经产母猪3~5胎表现较好,尤其第4胎表现最好;晋汾白猪繁殖性状与国外大白猪、长白猪相比1~2胎差异不明显,3~5胎较外种猪多1~2头;晋汾白猪与山西省常见的猪种及组合相比,初产母猪平均产仔数表现次之,不如大汉梅母本系,但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晋汾白猪表现最好,极显著高于山西黑猪和长大组合(P0.01);晋汾白猪的初产平均个体重表现最好,经产平均个体重方面次之。综合各项指标分析,晋汾白猪母猪繁殖性状不论与外种猪相比还是与其他优秀组合相比都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育肥猪的生长速度与粪便微生物之间的作用关系,寻找与猪生长速度相关的微生物菌群。【方法】 选取50头出生重相近的仔猪,在相同饲养环境中进行饲养管理,生病猪及时转出试验组,125日龄时按体重由高到低排序,把体重最高和最低的4头猪分别分为体重高(51.30 kg±2.57 kg,HW)、低(36.90 kg±2.50 kg,LW)组,通过16S rRNA测序,对125日龄生长育肥猪的粪便微生物区系多样性、群落组成及与生长速度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 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HW和LW组中能够明显区分菌群结构。粪便微生物结构组成分析表明,HW和LW组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螺旋体门,优势菌属为密螺旋体属、乳杆菌属、链球菌属和未被培养菌属Muribaculaceae菌。LW组中拟杆菌门丰度极显著高于HW组(P<0.01),纤维杆菌门丰度显著高于HW组(P<0.05),而髌骨细菌门丰度显著低于HW组(P<0.05)。对粪便微生物结构组成进行差异分析发现,HW组检测到16个特有菌门,LW组检测到1个特有菌门和24个特有菌属。将肠道菌群与生长速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共发现10个菌门,18个属与体重(BW)和平均日增重(ADG)呈正相关,7个菌门和12个属与BW和ADG呈负相关。【结论】 相同日龄不同生长速度的猪粪便微生物的区系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差异菌群可能对猪的生长速度起到了一定的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为研发益生菌和提高猪生长速度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与特征的差异,本研究将50头28日龄体重8 kg左右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栏,分别在第60、90、120、150、180日龄饲喂前,从每栏随机挑选5头猪,每头采取100 g左右的新鲜粪样,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菌群分类学分析发现,不同时期猪肠道微生物分布于22个门、42个纲、74个目、119个科、321个属和579个种,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s)、螺旋体门(Spirochaetae)为主要优势菌门,不同时期的特异菌群显著差异;对丰度值前30的肠道菌群与血液免疫抗体浓度进行相关性关联分析发现,IL-2浓度与12个菌群存在显著相关性,IL-6浓度与14个菌群存在显著相关性,IgG浓度与12个菌群存在显著相关性,IgM浓度与11个菌群存在显著相关性,IgA浓度与26个菌群存在显著相关性。综上表明,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与组成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均存在显著差异,对猪免疫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繁殖周期内母猪肠道菌群的演替规律和结构特征,试验从山东省莱西市某猪场选取12头大白猪母猪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空怀期(配种前2天)、妊娠早期(妊娠第28,42,56天)、妊娠末期(妊娠第70,84,98天)、分娩期(分娩当天)及哺乳期(泌乳第7,14,21天)繁殖周期5个阶段11个时间点的新鲜粪便样本,提取粪便样本基因组DNA,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分析大白猪母猪繁殖周期不同阶段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在门、科、属水平上的组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大白猪母猪繁殖周期肠道微生物在空怀期时的α多样性最低,随着妊娠的进行,α多样性逐渐上升,在妊娠末期达到最高,进入分娩期后急剧下降,但分娩期与哺乳期差异不显著(P>0.05)。空怀期、妊娠早期、妊娠末期、分娩期和哺乳期5个阶段的平均物种数量在400~800种之间,妊娠末期时的物种数量最多,且除空怀期和妊娠早期物种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余繁殖阶段间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01)。母猪繁殖周期不同阶段的β多样性存在差异(P=0.001),空怀期与妊娠早期β多样性相似性最高...  相似文献   

16.
猪肠道螺旋体病是一种由结肠菌毛样螺旋体引起的结肠炎,主要发生于断奶仔猪和保育猪。育肥猪的临床症状为粪便稀软,逐步发展为粥样粪便,保育猪和断奶仔猪则出现绿色或棕色水样腹泻。目前,常规抗生素治疗和加强饲养管理能减少发病率,维持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日粮添加乳铁蛋白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选用断奶滇太仔猪12头,初始体重为(6.12±0.54)kg,随机分为对照组、杆菌肽组和乳铁蛋白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杆菌肽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 g·kg-1杆菌肽预混剂;乳铁蛋白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0 mg·kg-1乳铁蛋白,试验期28 d。采集试验第7、21、28天仔猪粪便,通过细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检测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各组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第7、21、28天肠道优势菌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试验第7天时,各组间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乳铁蛋白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降低1.43%,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增加16.4%;试验第21天时,乳铁蛋白组与其余两组相比,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降低16.4%,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增加34.1%。试验第28天时,与对照组相比,乳铁蛋白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  相似文献   

18.
科技动态     
《中国动物保健》2013,(1):85-87
植物提取物对用大肠杆菌攻击仔猪腹泻和肠道形态学的影响一项研究评估了3种不同植物提取物(PE)对试验感染致病性F-18大肠杆菌断奶仔猪腹泻和肠道形态学的影响。使用64头体重6.3±0.2kg的21日龄断奶仔猪,4种日粮分别为保育仔猪基础日粮(CON)、含有10ppm辣椒精油、大蒜或姜黄油的日粮。测定0~5天、5~11天和0~11天的生长性能,每天记录每头猪的腹泻评分。在0、3、5、8和11天时收集粪便并用血液琼脂平板测定细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研究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72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1×108cfu/kg,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期为28 d,观察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仔猪日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腹泻率等指标的影响,并于断奶后28天采集新鲜粪便进行16S rRNA微生物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丁酸梭菌可显著降低料重比(P0. 05),显著降低粪便中乳杆菌科微生物的比例(P0. 05),提高普雷沃菌科和韦荣菌科微生物比例(P0. 05)。说明丁酸梭菌可有效改善仔猪肠道菌群结构,从而提高饲料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评价发酵谷物液体饲料对超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取144头(14±2)日龄断奶的杜长大健康仔猪,按完全随机区组原则分为2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猪,对照组饲喂固态饲料,试验组饲喂发酵谷物液体饲料,试验期28 d.于试验结束时,每重复选3头猪,肛门采集粪样,等比例混合均匀后提取基因组DNA,采用16S rDNA PCR-DGGE技术分析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提高22.63%(P<0.01),平均日增重提高13.50%(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样品16S rDNA PCR-DGGE指纹图谱非加权算术平均组对(UPGMA)聚类分析分别聚为一类;试验组仔猪肠道微生物菌群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0.01)、Pielou均匀度指数(P=0.06)和丰富度指数(P<0.05)均高于对照组,Simpson优势度指数(P<0.01)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提示,发酵谷物液体饲料能促进仔猪消化道在经历断奶应激后建立菌群多样性丰富且平衡的微生态系统,进而改善仔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