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目的]红枣枣果黑斑病近几年已成为新疆南疆红枣产区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为有效防控该病害的扩展和蔓延,以及明确该病的主要病原.[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对病原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从病果上分离纯化得到了24个真菌菌株,其中链格孢菌15株,所占比例为分离菌株总数的62.5;;其次是青霉3株,占12.5;;镰刀菌2株,占8.3;;根霉2株,占8.3;;其它2株,8.3;.经致病性测定,只有15株链格孢菌株接种后的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一致,并从接种的发病株上又分离到此菌.选取代表性菌株进行培养性状、菌体形态的观察和测定,同时利用真菌rDNA-ITS通用引物(ITS1和ITS2)进行PCR扩增并克隆测序,获得序列登录GenBank进行比对分析.[结论]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将其鉴定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相似文献   

2.
弯孢霉叶斑病是高尔夫草坪养护管理中的一种重要病害,为明确该病害的致病病原及相关特性,对海滨雀稗弯孢霉叶斑病的病原进行了种类鉴定、致病性测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海滨雀稗弯孢叶斑病致病菌为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n];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30℃,pH为7,不同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明显影响,以麦芽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比较适合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2013年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试验田的白菜上出现了一种叶片黄化,根茎部维管束变色的病害,查明其病原种类.[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组织茎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孢纯培养菌株;通过常规纸钵撕底沾根法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用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都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一致;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的rDNA-ITS序列与中国棉花黄萎病菌的ITS序列(登录号KC156636.1)相似性达98.0;,故将其鉴定为V.dahliae.[结论]明确了新疆石河子地区白菜黄萎病的病原种类.由于黄萎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在黄萎病重病田轮作倒茬时不要种植白菜,以免引起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香蕉内生菊欧氏杆菌(Erwinia chrysanthemi Burkholder,McFadden et Dimock)E353菌株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n]等4钟香蕉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对峙培养法和孢子萌发悬滴法检测结果表明,E353菌株对新月弯孢霉具有良好抑制效果.E353培养液滤液明显抑制靶标菌菌丝扩展.形成的抑菌带宽0.6 cm;E353滤液使病原真菌芽管的生长点致畸膨大成串珠状,其半致死浓度EC50为4.48%(E353滤液的体积分数).E353滤液对香蕉枯萎病菌香蕉镰刀菌、香蕉炭疽病菌芭蕉炭疽菌、香蕉链格孢叶斑病菌番茄链格孢亦有良好的拮抗活性,其EC50分别为6.14%、4.57%、7.59%.  相似文献   

5.
为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核桃炭疽病病害防治提供依据,对该地区发病叶片、果实和枝干分别进行发病组织培养、分离纯化,通过致病性测定、菌落形态观察和rDNA-ITS序列测定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室内测定25种杀菌剂配方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病原菌经分离纯化后得到的9个菌株,根据各菌株在PDA平板正反面的不同形态分为2类,分别选择1个具有代表性的菌株P51和P57作后续鉴定。2个菌株接种果实和叶片后发病率均为100%,病原重分离均得到接种的病原,其形态特征均与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真菌相似;将2个菌株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相关菌株的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其与C.gloeosporioides真菌同源性达到100%。使用DNAMAN6.0邻接法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菌株P51、P57与已鉴定为C.gloeosporioides的AB981196、HQ645082、KC355249和KJ676453以自展支持率100%聚类在一起。2)杀菌剂配方筛选:100%链霉素3 000倍液等5种配方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不同配方之间差异不显著;100%链霉素3 000倍液等4种配方之间差异不显著,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强,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都强的是100%链霉素3 000倍液、25%咪鲜胺500倍液、50%福美双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通过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确定引起雅安地区核桃炭疽病的病原为刺盘孢属C.gloeosporioides真菌;100%链霉素3 000倍液、25%咪鲜胺500倍液、50%福美双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4种配方对C.gloeosporioides真菌生长萌发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引起喀什地区核桃叶斑病的病原,有效防控该病害的扩展和蔓延,为病害的进一步防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对病原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从喀什叶城和莎车两个县的8个核桃园中采集典型的核桃叶斑病标本,经分离培养纯化及接种试验,确定了喀什地区核桃生产园叶斑病的病原.选取代表性菌株进行培养观察和测定,并采用真菌rDNA-ITS通用引物(ITS1F-ITS4)进行PCR扩增并测序,获得序列登录GenBank进行比对分析.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确定引起核桃叶斑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结论]喀什地区核桃叶斑病主要由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 (Fries) Keissle侵染引起.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薄皮甜瓜体表分离筛选对引起薄皮甜瓜采后病害主要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确定分类地位,为薄皮甜瓜采后病害的防治提供高效菌株.[方法]采用活体生测的方法从甜瓜瓜表筛选生防菌株,利用非寄养非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鉴定试剂盒(比色法)API 20 NE自动鉴定系统测定菌株C3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从甜瓜表面分离筛选出2株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防治效果达80%以上的生防菌株C3、B3;通过平板对峙试验表明,菌株C3对引起采后病害的2种病原菌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和镰刀菌(Fusarium spp.)的抑菌能力均优于B3;菌株C3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的抑菌效果较好,达到67.7%;对镰刀菌(Fusarium spp.)的抑菌率次之,为27.9%;应用API 20 NE系统分析,通过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将菌株C3初步鉴定为浅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uteola.[结论]从甜瓜表面分离筛选获得1株生防菌株C3,该菌株对引起薄皮甜瓜采摘后病害的主要病原菌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并初步鉴定为浅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uteola).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是近年我国玉米生产中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在黑龙江省已演变为主要病害。通过采集黑龙江省哈尔滨、绥化、大庆、齐齐哈尔和牡丹江等玉米产区病叶标样,经病原菌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明确黑龙江省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可由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棒状弯孢Curvularia clavata、不等弯孢Curvularia inaequalis、苍白弯孢Curvularia pallescens 4种弯孢霉引起,且对玉米叶片均具有致病性,其中新月弯孢为优势种,致病力最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致病性昆虫病原真菌,以丰富广东省本地的昆虫病原真菌资源库,为开展草地贪夜蛾微生物防治提供研究材料.[方法]对采自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城镇玉米地的感菌草地贪夜蛾幼虫体表病原真菌进行微生物常规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和ITS-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通过3种不同培养基(PDA、SMAY和添加草地贪夜蛾蛹壳PDA培养基)测定病原真菌菌落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并采用浸虫法研究病原真菌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力.[结果]从感菌草地贪夜蛾幼虫上分离获得病原真菌,编号GZSF-1,经鉴定为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培养基类型对菌株GZSF-1菌丝生长和产孢存在显著影响(P<0.05),菌株在各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为0.76~2.10 mm/d,产孢量为0.33×106~21.67×106孢子/mL,其中在添加蛹壳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最快且可获得最大产孢量.菌株GZSF-1接种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后,随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升高,幼虫的感病死亡率增加,当浓度达1×109孢子/mL时,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为3.030 d,接菌7 d后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达100.00%.应用Probit模型,得到菌株GZSF-1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力回归方程y=-4.426+0.737x,菌株GZSF-1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第7 d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1.02×106孢子/mL.[结论]从田间感菌草地贪夜蛾上分离获得的病原真菌菌株GZSF-1为莱氏绿僵菌,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等离子体处理对4种草莓病原真菌的室内抑制效果.[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对4种草莓病原真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室内毒力.[结果]等离子体处理对4种常见草莓病原真菌均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处理7 min后抑制率都可达到100.00%;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半数致死时间LT50为1.670 min,对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胶孢炭疽菌的LT50分别为2.673、4.204和4.668 min.[结论]等离子体技术能够杀灭草莓病原真菌,在草莓真菌病害防治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