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我国对粮食需求的快速增长,目前粮食自给率下降到90%。国家需要调整粮食安全战略,从自给自足供给转变为粮食控制力的战略来保证中国的粮食供给问题,从更多的供给路径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出了捍卫土地红线、推进循环农业、采取多元化进口战略、增强粮食控制能力、出台节约型粮食安全政策等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流向统计法分析中国粮食安全状况及高标准农田需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为预测2020—2030年高标准农田需求量,本研究基于中国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等相关数据,利用流向统计法从粮食、谷物和口粮自给率3个角度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现状,并建立了预测模型,对2020、2025和2030年中国粮食、谷物和口粮的需求量进行预测;基于各省级行政区可建高标准农田面积、农业用水量、单位面积高标准农田粮食产能提高量和复种指数,预测了2020、2025和2030年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需建高标准农田面积。结果表明:1)近年来中国粮食、谷物和口粮产量呈增长趋势;1997—2018年粮食、谷物和口粮的自给率分别在86.24%~118.15%、88.67%~121.67%、84.25%~123.98%,2006年以来中国守住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但距《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中粮食自给率95%以上的要求仍存在差距,需进一步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增建高标准农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2)根据建立的模型预测2020、2025和2030年粮食需求量分别为72 318、72 673和72 724万t,谷物需求量分别为67 898、68 251和68 301万t,口粮需求量分别为32 811、33 863和34 914万t;统计检验及验证表明预测结果可信;3)2018年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已能满足我国90%的粮食自给率需求;95%自给率粮食安全条件下2020、2025和2030年分别需求6 844、7 125和7 165万hm2(10.27、10.69和10.75亿亩)的高标准农田。预测值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的到2022年建成10亿亩(6 667万hm2)高标准农田的指标接近,该研究结果支撑了规划指标的科学性,亦可为未来10年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数量及进度控制提供参考,研究为宏观预测粮食及耕地需求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垦》2022,(1):13-14
<正>北大荒集团始终牢记国家队的历史使命,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使命,大力推进粮食安全战略保障基地建设。2021年粮食总产超过460亿斤,粮食生产连续11年稳定在400亿斤以上,每年提供的商品粮占省际间可调出余粮的20%左右。一、调结构、转方式,持续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着力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受到世界关注,保障粮食安全已经成为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生产消费状况的分析,认为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任重道远,并提出了必须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发展道路,努力降低粮食产后损失,充分利用政策手段调动粮农的生产积极性,从而达到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目标。  相似文献   

5.
粮食安全问题,早已引起了"两会"代表、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中国要实现2020年粮食安全指标,要依靠粮食主产区。利用SWTO战略对粮食主产区发展所面临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提出了国家粮食安全的区域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6.
杨傲 《乡村科技》2019,(14):52-53
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的基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粮食危机成为世界范围内关注的重点话题。我国从2004年开始发布中央一号文件,稳抓三农问题,确保粮食的产出水平,保障粮食安全问题。本文通过计算我国粮食安全的各项指标,阐述我国存在的粮食安全问题;通过分析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预测我国粮食安全的未来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7.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通过对当前中国粮食生产现状与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剖析了中国粮食增产背后农业科技的重要支撑作用,明确了未来发展阶段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总体目标,并从大力提升粮食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和不断完善粮食政策等方面提出了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区域粮食生产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分析近年来区域粮食生产量度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粮食安全贡献度的概念,确定了其计算方法,并通过分析山东省1995—2012年粮食生产状况,验证了粮食安全贡献度作为区域粮食生产量度分析指标的直观性,证明了粮食安全贡献度是衡量区域粮食生产可持续性的较为科学的量度指标。  相似文献   

9.
粮食主产区历来都是我国粮食安全研究的热点区域,通过测算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贡献率,定量分析2000—2015年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程度,研究其供需状况,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期内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率呈上升态势,年均增加0.03%;(2)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率存在区域差异,粮食安全贡献率最低的四川与最高的黑龙江相差142%,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4省(区)的粮食产量占粮食主产区的35.64%,粮食安全年均贡献率达44.1%,表明我国粮食主产区重心集中于北方。今后应完善惠农政策,促进粮食生产健康、持续发展,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0.
谢佩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5,(10):335-336,358
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问题,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该研究从相关政策、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存储与粮食消费等与粮食安全紧密相关的5个方面,分别探讨并梳理其中对粮食安全能够产生影响的各主要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粮食安全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城镇一体化战略的推进给中国粮食种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对粮食安全战略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对世界其他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的做法进行了分析和借鉴,对粮食安全在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中的风险体现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大粮食种植设施投入、完善金融支持、鼓励科技创新策略以及加快职业农民培育等策略,实现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的经营创新。  相似文献   

12.
粮食以其独有的政治经济特性,成为关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2014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目前,国际粮食供给紧张,粮食危机风险加大;国内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制约日益突出。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要更加依靠农业科技,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以科技之力突破资源束缚,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从容应对外部冲击,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境外农业资源利用视角下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并将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存在.一方面,中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另一方面,国内粮食生产在提升自身潜力、缓解资源约束、调整种植结构以及降低投入成本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日趋加重.本文立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契合国内外形势发展新路径,探索性地提出了利用境外农业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综合保障体系,并从政策、路径和行动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以期为扩展研究视野、做好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我国粮食产量创造了自2004年起"十连增"的新纪录时,"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口号却再度响起,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举国上下的普遍关注。由此可见,"十连增"不只是个简单的符号,其背后还隐藏着很多问题。最近十年来,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内容都始终紧扣农业和粮食的主题,在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保障粮食安全更是被推为2014年的六大任务之首,粮食安全成为国家的"一号战略"。  相似文献   

15.
王瑞峰  李爽 《南方农业学报》2018,49(9):1880-1886
[目的]实证分析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明确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薄弱环节,为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效率和能力提供借鉴.[方法]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视角,从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入手,利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从整个粮食价值链来看,2008—2015年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效率较高,但从分环节来看,粮食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的粮食安全保障效率较高,而粮食流通环节的粮食安全保障效率较低.从粮食收储、加工、销售、贸易和质检环节分别进行效率分析,结果显示,粮食收储环节和贸易环节的粮食安全保障效率较高,粮食流通环节的粮食安全保障效率低下主要是由粮食加工环节、销售环节和质检环节效率低下所造成.[建议]为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必须在稳定粮食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资源配置效率的基础上,加强科技与政策支持力度,规范粮食收购市场,加快粮食加工行业创新,建立健全粮食市场机制,实施多元化贸易策略,建立健全粮食质检机制,科学引导粮食消费,达到进一步提高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建国初期陈云同志关于国家粮食工作相关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提供经验借鉴。【方法】采用史论结合研究和比较研究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以建国初期陈云同志相关讲话文本为切入点,对陈云粮食工作思路进行系统梳理。【结果】陈云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提出要高度重视国家粮食问题,不断促进粮食增产增收,提出粮食统购统销和动员城市人口下乡等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粮食工作思路。【结论】建国初期陈云粮食工作思想,对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及推动乡村地区人才振兴等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2020年以来的粮食安全危机问题,基于新冠疫情暴发后全球粮食市场的价格指数和供需情况,以中亚地区粮食安全问题为案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亚地区虽未出现饥饿威胁,但社会经济动荡的风险仍相当明显,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尤其在西方持续拱火俄乌局势的背景下,极端天气、粮食出口限制和能源危机等进一步恶化中亚粮食不安全状况。当前中亚粮食安全问题的产生除国际环境外,还受到自然生态条件、农业经济政策、人口问题等因素叠加影响。为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中亚国家应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粮食安全战略,在提升粮食供给保障水平的同时,借助上合组织和欧亚经济联盟等实现深度合作以增强粮食储备能力,构建更具韧性的中亚粮食安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北粮食安全评价及政策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评价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阐释其作为粮食主产区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通过对粮食供给、结构以及耕地压力的研究,得出结论东北地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力增强且增产潜力较大,但基于消费结构视角,粮食种植结构面临调整压力;近25年来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耕地压力指数均下降1/2,现有单产水平下的耕地资源能够对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效保障。此外,基于粮食生产能力评价角度选取相应情景,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2010-2030年粮食产出状况,根据模拟结果,提出粮食总量安全与结构安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浅论国家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本文在对粮食安全概念简要介绍的基础上,从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粮食增产的制约因素、粮食供给价格、粮食安全保障的法律规范,分析了当前我国的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之间的不协调性;提出了提高产粮区经济收入、加大粮食高产适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强区域分工协作、增强国家储备能力、制定保障粮食安全的专门法律,实现国家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双赢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粮食危机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国内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而且还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有必要对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梳理,并分析其他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制度,从而巩固中国粮食安全,力保粮食主权,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