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1981—2011年大连市旅顺口区国家基准站的逐月大雾日数统计资料,对大雾日数的年、季、月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旅顺口区近31年大雾日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31年旅顺口区年大雾日数呈波浪形分布,年际差异明显;四季中夏季大雾日数最多,秋季和冬季最少;月大雾日数呈抛物线分布,春季、夏季对应月份的大雾日数相对较多,大雾日数高发月份主要集中在5月、6月和7月,7月最高,大雾日数占整个7月天数的1/3。秋季、冬季对应月份的大雾日数相对较少,平均每月大雾日数≤1 d。  相似文献   

2.
利用甘肃省武威市4个气象站1959—2018年的气温、降水、大风和沙尘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和功率谱等方法对其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际倾向率为0.40℃/10年,且这种增暖趋势存在突变,四季增温速度是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空间变化特点为中北部增温速度比南部快。年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年际倾向率为6.1 mm/10年,四季降水量除秋季持平外,其他季节都呈增加趋势,增幅为夏季春季冬季;空间变化表现为南部增加速度快、中部增加速度慢。年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年际倾向率为-0.4 d/10年,春季大风日数的减少抵消了冬季大风日数的增多,以夏季减少最显著;空间变化表现为南部呈增加趋势、中北部呈减少趋势。年沙尘暴日数显著减少,年际倾向率为-2.8 d/10年,减少速度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空间上呈自南向北减少速度逐渐加大的变化特点。武威市气候暖湿化趋势明显,随着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大风日数和沙尘暴日数显著减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根据1960—2010年长海县日照资料,分析近50年长海县日照时数年、季、月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海县日照时数总体变化趋于平稳,年际差异大,气候倾向率为-37.74 h/10年,减少趋势不明显。长海县四季日照时数差异明显,日照时数由多到少依次为秋季、夏季、春季和冬季,季日照时数变化不明显,整体与年变化规律一致。月日照时数呈抛物线变化,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1961~2018年海南省澄迈县气象站日降雨量,按逐月、逐季、逐年不同时间序列,分析其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澄迈县年代际降雨量呈上升趋势,而降雨日数呈减少状态,主要是因为日降雨量0.01 mm (毛毛雨)的累计降雨日数出现减少态势;(2)近58年年平均降雨量呈不显著上升变化趋势;年降雨日数和年毛毛雨日数呈极为显著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6.348 d/10a、-5.58 d/10a,均通过0.01显著性水平检验,而年暴雨日数呈显著上升趋势,为0.52 d/10a,通过0.05显著性水平检验;(3)四季降雨量从多到少分别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降雨日数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其中,秋季降雨日数和四季毛毛雨日数呈极为显著减少趋势,秋季小雨日数也呈显著减少趋势,值得关注的夏、秋、冬季暴雨日数均为上升趋势,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结果可为澄迈县工业、农业生产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长沙地区长沙站、宁乡站、浏阳站和马坡岭站4个站点的1981—2015年暴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出现暴雨日数最多的是宁乡站,其次是马坡岭站。长沙地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暴雨日数分别占全年总暴雨日数的28.9%、58.5%、10.4%和2.1%。其中6月暴雨日数最多,占夏季总暴雨日数的54.1%,为全年总暴雨日数的30.9%。近35年来,长沙地区年暴雨日数呈增多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29 d/10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暴雨日数整体均处于增多趋势,这与长沙近35年暴雨日数变化趋势一致,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83、1.07、0.17、0.08 d/10年,并以夏季增多最为明显。选取长沙市暴雨天气个例进行分析,得出暴雨主要影响系统,且水汽、动力等物理量均与暴雨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甘肃省天祝县乌鞘岭站1971—2020年的逐日平均风速、风向及月大风日数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风要素的年、季、月变化特征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乌鞘岭年平均风速呈波动减小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15 m/(s·10年);春季平均风速最大,冬季次之,夏、秋季较小,春、夏、冬三季平均风速呈减小趋势,秋季呈弱的增大趋势;月平均风速4月为高峰值,11月为低谷值。乌鞘岭年、季、月风向频率的变化相对一致,静风的风向频率均占8%左右,主导风向均包含北风(N)、西北风(NW)、北西北风(NNW)和南东南风(SSE)。乌鞘岭年大风日数呈波动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883 d/10年;春季大风日数最多,夏、冬季次之,秋季最少,春、夏、秋三季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冬季呈弱的增多趋势;月大风日数4月为高峰值,10月为低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1966—2015年长海县大风月分布天数,对长海县年、季大风日数和风向频数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大风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长海县大风日数年际变化总体呈减少趋势,年变化率为-13 d/10年,全球的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的城市效应对大风日数的减少有直接或间接影响;从四季变化率来看,冬季大风日数减少最快,夏季减少最慢,春季和秋季相同;从大风日数风向频数分布图来看,近50年长海县大风日数累计统计频数分布主要以N(北风)、NNW(北西北风)为主导风向,E(东风)、W(西风)为弱导风向。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1—2010年平顶山市雾日和霾日资料,对平顶山市雾、霾天气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0年平顶山市雾和霾日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雾和霾日数分别为13.8、15.2 d;冬季和秋季的雾日数最多,其次是春季,夏季雾日数最少,春季、夏季、冬季雾日数呈逐年增加趋势,只有秋季雾日数呈减少趋势;霾日数冬季最多,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夏季霾日数最少,四季霾日数均呈增加趋势;2005—2010年年预报准确率为55.2%~65.0%,具有一定应用价值。雨日出现频率越高,雾、霾预报准确率则越高;雨日少,雾、霾预报准确率则相对较低,霾预报难度要高于雾,需加强雾、霾的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取1981—2018年南京市高淳区气象局的暴雨日数观测资料,通过采取气候倾向率的方法对南京市高淳区暴雨特征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8年来南京市高淳区暴雨日数整体上呈现波动性增加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是0.444 d/10年;38年间南京市高淳区共出现了162个暴雨日,平均暴雨日数约为4.3 d;年暴雨日数最多为15 d,年暴雨日数最少为1 d;高淳区近38年来暴雨天气大部分集中于5—9月,该时间段累计出现暴雨日数145 d,占年累计值的89.5%;高淳区夏季发生暴雨天气的频率最高,秋季与春季发生较少,冬季出现暴雨天气的概率最小。暴雨天气的发生会导致土壤过湿,农田过湿加重,部分农田还可能出现涝渍或者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常常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针对暴雨天气,应不断强化强暴雨天气的监测以及预报预警,并且为农户提供精细化的暴雨灾害防御指导,从而减少暴雨灾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对博克图地区近30年(1981———2010年)积雪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博克图年平均积雪日数为139.5 d,年平均降雪日数为83.5 d,最大积雪深度为35 cm,出现在1998年11月15日。降雪主要出现在春季、秋季和冬季,年平均月降雪日数最多为1月份,全年降雪日数在56~129 d,降雪日数以15.504 d/10 a的速度递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