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藏主要粮食作物青稞藏青-2000栽培中,应用可降解性农用黑色地膜、白色地膜,以常规不覆盖地膜种植方式作对照,分析可降解性地膜覆盖对土壤表层温度、藏青-2000幼苗发芽率以及水分保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色可降解性农用地膜增加地表温度、青稞出苗率等指标的效应显著优于黑色可降解性农用地膜以及常规不覆盖地膜种植,其中黑色可降解性农用地膜优于不覆盖地膜种植。  相似文献   

2.
通过可降解性农用黑色地膜、白色地膜分别设置在西藏主要粮食作物藏青-2000进行栽培种植,在与常规不覆盖地膜种植方式对照,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研究可降解性地膜覆盖对土壤表层温度、藏青-2000幼苗发芽率以及水分保持度等影响,结果表明白色可降解性农用地膜增加地表温度等指标的效应显著优于黑色可降解性农用地膜以及常规不覆盖地膜种植,其中黑色可降解性农用地膜优于不覆盖地膜种植。  相似文献   

3.
2008—2010年在渭北旱塬区通过3年定位试验,研究了沟垄二元覆盖模式下土壤水温效应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玉米各生育时期土壤蓄水量均最高,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和垄覆地膜沟覆生物降解膜处理玉米前期土壤蓄水量较对照显著增加,垄覆地膜沟覆液膜和垄覆地膜沟不覆盖处理下玉米大喇叭口期土壤蓄水量较对照显著增加,其他各生育时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沟覆普通地膜与生物降解膜增温效果明显,玉米全生育期平均土壤温度较对照显著增加,而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较对照显著降低,垄覆地膜沟覆液膜和沟内不覆盖处理土壤温度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和沟覆生物降解膜处理下玉米各生育时期进程均较对照提前,而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下玉米生育前期较对照略有推迟,生育后期与对照持平;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和垄覆地膜沟覆降解膜处理促进玉米前期旺盛生长,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促进玉米后期生长。沟垄二元覆盖下玉米产量均较对照显著增加,以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垄覆地膜沟覆生物降解膜和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最高,分别显著提高39.1%、40.1%和41.7%。  相似文献   

4.
以云烟87烤烟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采用黑色地膜和白色地膜对膜下小苗移栽烤烟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黑色地膜和白色地膜进行膜下小苗移栽均可明显促进烤烟大田生长发育,缩短生育期;其中以黑色地膜效果最好,病害显著低于不盖膜,在烟株农艺性状、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方面均好于不盖膜和白色地膜。  相似文献   

5.
寒旱区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生育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冀西北寒旱区不同地膜类型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生理指标、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进行春玉米地膜类型(白色、黑色)和覆膜方式(半膜覆盖、全膜覆盖)的对照试验。结果总体来看覆膜效果,全膜覆盖半膜覆盖无膜。覆膜显著提高了春玉米叶绿素、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等指标。拔节期白色全膜、白色半膜、黑色全膜和黑色半膜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对照高出58.94%、11.13%、54.56%和2.92%。白色全膜和黑色全膜处理在苗期和拔节期各性状差异不明显;抽雄期黑色全膜处理在叶面积、叶绿素含量较白色全膜分别高69 cm~2、1.2 mg·g~(-1),但黑色地膜抑制根部生长,生育期间根冠较小,为0.15。白色全膜产量最高,为1 219.4 kg,较白色半膜、黑色全膜、黑色半膜和对照分别增产20.8%、11.7%、16.5%和22.9%。结论白色全膜覆盖适宜在冀北寒旱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前膜后草覆盖栽培对烤烟生长及产量与质量的影响,2017年进行了前膜后草覆盖方式烤烟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前膜后草处理较不盖地膜且不盖稻草对照处理株高有增加;在茎围与节距、叶面积上影响不明显;各处理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产量和产值前膜后草处理较不盖地膜且不盖稻草对照均有显著差异,但未达极显著水平;均价前膜后草处理和不盖地膜且不盖稻草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上等烟比例及中上等烟比例前膜后草处理均大于不盖地膜且不盖稻草对照,但各处理之间上等烟比例与中上等烟比例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7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性能测试及对旱地马铃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旱地马铃薯绿色覆盖栽培需求,引进7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研究其抑蒸效果、田间降解特性及覆盖栽培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7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抑蒸效果显著低于对照PE黑膜,140 d内抑蒸率较对照PE黑膜低41.73%,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DX1抑蒸效果最佳,达到61.32%。供试的7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田间埋设180 d的降解率为4.77%~28.79%,平均为13.18%,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DX10降解率最高,达到28.79%;田间起垄覆盖174 d后,供试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膜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破裂,其中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DX2的破裂程度最严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DX4、DX7、DX10膜面完整性较好。供试的7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平均较对照PE黑膜覆盖减产3.18%,WUE较对照PE黑膜覆盖降低了6.69%。综合考虑认为,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DX1、DX7综合表现优良,可在定西市旱地马铃薯全膜(黑膜)覆盖大垄双行栽培中进行生产试验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覆盖材料对宁夏旱作区土壤性状及玉米前期生长的影响,通过覆盖白色地膜、黑色地膜、麻地膜和秸秆4种材料,以裸地为对照,分析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水温、养分状况及玉米前期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苗期至大喇叭口期,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处理0~10cm土层土壤温度较对照显著增高1.3℃和2.2℃,而秸秆和麻地膜处理略低于对照;麻地膜和秸秆处理对玉米生育前期0~20cm土层土壤水分的保水保墒效果显著,较对照分别提高38.1%和34.4%,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次之。在麻地膜、秸秆处理下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玉米生育前期,麻地膜、秸秆处理分别比对照提前7d和8d进入大喇叭口期。麻地膜、秸秆处理玉米前期株高及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而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采用麻地膜和秸秆覆盖,具有较好的降温和保水保墒效果,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增加,显著促进了玉米前期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麦茬辣椒高垄覆黑膜栽培防病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贾利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018-3018
麦茬辣椒高垄栽培和覆盖黑色地膜2种方法均可减轻疫病和炭疽病的发生。试验表明,高垄栽培结合盖黑色地膜不仅可以明显降低病害的发生程度,对提高辣椒的产量效果也很显著,增产达25.4%。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冀西北寒旱区不同地膜类型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水分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了宣化区旱地不同地膜类型(白色、黑色)和覆膜方式(半膜覆盖、全膜覆盖)与露地栽培方式下主要生育期内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和收获期随机测量不同处理方式的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容重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覆膜效果,白膜覆盖黒膜覆盖无膜,全膜覆盖半膜覆盖无膜,覆膜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和产量。苗期黑色全膜土壤含水量最高,较其它覆膜处理分别增加了0.72%、1.35%、1.36%、2.63%;成熟期白色全膜土壤含水量最高,较其它覆膜处理分别增加了1.36%、0.1%、2.13%、2.91%。白色全膜产量最高为1 219.4 kg,较白色半膜、黑色全膜、黑色半膜和对照分别增产20.8%,11.7%,16.5%和22.9%。覆膜显著提高春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且白色全膜覆盖适宜在冀北寒旱区推广,是旱作区进一步挖掘降水潜力和高产田创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地膜种类和覆膜时期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试验观察了不同地膜和不同覆膜时期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的土壤含水量以黑色地膜秋季全膜覆盖处理保水保墒效果最好,0~30 cm耕层土壤平均含水量较对照白色地膜播前半膜覆盖分别增加59、37、32 g/kg,折合产量最高,为8 681.8 kg/hm2,较对照增产21...  相似文献   

12.
地膜不同覆盖方式对设施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和探讨起垄双层地膜覆盖在河西绿洲灌区温室大棚的适用性及应用效果,设置垄沟底覆单层地膜、垄上覆单层地膜和覆双层地膜3种地膜覆盖方式,以不覆膜为对照,采用沟灌水肥供给模式,研究地膜不同覆盖方式对设施辣椒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垄面覆盖地膜辣椒的株高、茎粗、主根长、地上下部干鲜质量及产量均显著高于不覆膜,根冠比显著低于不覆膜;在成熟期,覆双膜辣椒的株高显著高于垄上覆单膜、垄沟底覆单膜9.46%和5.82%,茎粗为9.13%和11.82%,叶宽为27.57%和34.47%,叶绿素含量为7.74%和6.91%,地下部鲜质量为1.30%和1.53%,主根长为4.13%和7.26%、地上部干质量为0.83%和22.67%,地下部干质量为13.96%和16.23%;覆双膜辣椒产量分别显著高于垄上覆单膜、垄沟底覆单膜和不覆膜对照14.58%、12.75%和28.18%,2种覆单膜方式之间的辣椒产量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设施辣椒起垄覆盖双层地膜是一种能够促进辣椒植株生长、增加产量的地膜覆盖方式,适宜在河西绿洲灌区设施辣椒高产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以普通聚乙烯PE黑色地膜为对照,选用白色降解膜、黑色降解膜、银灰色降解膜等3种降解地膜,观察了不同降解地膜苹果树行间覆盖的增温保墒效果。结果表明,6—8月份覆膜后,0~100 cm土层土壤增温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白色降解膜处理、银灰色降解膜处理、黑色降解膜处理、普通聚乙烯PE黑色地膜处理。降解风化速度以白色降解膜最快,银灰色降解膜次之,黑色降解膜较慢。随着降解膜逐步裂解风化,3种降解膜的增温效果也逐渐减弱,保墒效果也随之降低。到12月份后,各处理覆膜保温效果与土壤温度变化观测值一致,从高到低依次为:普通聚乙烯PE黑色地膜处理、黑色降解膜处理、银灰色降解膜处理、白色降解膜处理。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玉米覆盖普通白色地膜、降解白色地膜、普通黑色地膜与露天栽培作比较,研究了玉米覆盖不同材质农用地膜的降解及其对玉米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玉米覆盖"智能"牌降解农用地膜栽培,具有与普通农用地膜相同的增温、保湿作用;并能100%发生自然降解,其降解速度呈"先慢后快"趋势,可彻底解决普通农用地膜残留造成的土壤污染。  相似文献   

15.
研究白膜、黑膜覆盖对垄内不同土层温度、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膜、黑膜覆盖处理下,垄内5个不同层次地温均比不覆膜处理高;距离垄面越近的土层,覆膜后温度增加得越多,随着土层加深,地膜覆盖增温效应减弱;甘薯生长前期白膜、黑膜覆盖T/R值明显高于对照,甘薯生长中前期,白膜、黑膜处理T/R值快速下降;地膜覆盖有利于提高大中薯率,且黑膜覆盖处理的大中薯率最高,白膜覆盖处理次之;白膜、黑膜处理可显著提高鲜薯产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除草地膜全膜覆盖、普通地膜全膜覆盖、普通地膜半膜覆盖及不盖膜4种覆盖方式,对蔗田土壤水分、温度及甘蔗出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全膜覆盖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保持土壤温度,起到蓄水保墒、保温的作用。4种覆膜处理甘蔗出苗率及分蘖率大小依次为:除草地膜全膜覆盖普通地膜全膜覆盖普通地膜半膜覆盖不盖膜。  相似文献   

17.
以红色、蓝色、黑色、白色地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颜色地膜对马铃薯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覆盖白色地膜相比,覆盖蓝地膜、红地膜有利于马铃薯出苗及幼苗的形态形成,但随着幼苗的生长发育,可能黑色地膜的除草作用及在高温期间增温较慢有利于马铃薯薯块膨大的影响逐步显现,最终使覆盖黑膜产量最高。因此,建议大田垄膜栽培推广黑色地膜。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缺水海岛地区的马铃薯生产方式,研究在不同底肥种类和不同覆盖方式处理下的马铃薯出苗期、产量和商品薯率。结果表明:选择适合的肥料种类作为底肥,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菜籽饼和复合肥均能提高马铃薯产量。覆盖白色地膜出苗最早,覆盖黑色地膜的生产方式能显著提高产量,覆盖白色地膜或黑色地膜均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商品率。在舟山地区运用菜籽饼作为底肥、黑膜覆盖的生产方式,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  相似文献   

19.
在庄浪县通化镇高崖韩村进行了玉米降解膜、黑色地膜和白色地膜不同材料覆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降解膜、黑色地膜较普通地膜生育期推迟1 d,降解膜、黑色地膜较白膜略有减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马铃薯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光合性能及产量对不同地表覆盖的差异性反应,为干旱区马铃薯覆盖栽培提供依据.采用大田试验方式,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为植物材料,设置起垄不覆盖(CK)、起垄覆盖黑色地膜(T1),起垄覆盖白色地膜(T2)和起垄覆盖小麦秸秆(T3)4个处理,研究不同地面覆盖对马铃薯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光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