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准确掌握水稻机插秧氮肥施肥方式对主栽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探索更加合理的水稻机插秧施肥方式,进一步完善水稻机插秧施肥技术,特设置机插秧施肥方式试验,为机插秧的高产栽培和推广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机械插秧大田秧苗生长特点,建议海拔650m以下中等肥力田,大田施肥总量为亩施氮(N)12kg、磷(P2O5)6kg、钾(K2O)6kg,其中氮肥按底肥∶分蘖肥1∶分蘖肥2∶穗肥= 2∶3∶2.5∶2.5的比例分4次施;磷肥全部作底肥;钾肥按底肥∶穗肥=6∶4的比例分2次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云南抚仙湖径流区蔬菜-水稻轮作生产上的施肥量偏大或过量、施肥方法不合理等问题,通过"L_9(3~4)正交表+3个处理"的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砂壤土田块水稻高产高效的施肥技术是N 225~255 kg/hm~2、P_2O_5 0~90 kg/hm~2、K_2O 0~37.5 kg/hm~2、按"基肥50%-分蘖肥30%-穗肥20%"或"基肥50%-分蘖肥20%-穗肥30%"施用氮肥,水稻产量为10 617~12 073 kg/hm~2;粘壤土田块水稻高产高效的施肥技术是:N 120~180 kg/hm~2、P_2O_5 0~60 kg/hm~2、K_2O 0~60 kg/hm~2、按"基肥70%-分蘖肥30%-穗肥0%"或"基肥50%-分蘖肥20%-穗肥30%"或"基肥50%-分蘖肥30%-穗肥20%"施用氮肥,水稻产量为10 387~12 036 kg/hm~2;适当的施氮(沙壤土225~255 kg/hm~2,粘壤土120~180 kg/hm~2)才能对水稻形成增产,穗肥施用氮肥促进砂壤土水稻增产9.16%~10.68%,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对粘壤土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施P_2O_5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②氮磷主要积累在籽粒中(氮45.87%~69.12%,磷34.90%~76.56%),籽粒中氮、磷的积累量均与水稻产量具有较强相关性。当施氮为砂壤土0~150 kg/hm~2,粘壤土0~120 kg/hm~2时,籽粒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若继续施氮,其再无显著变化,增加的氮素积累量主要表现在茎叶部位(氮素增幅7.02%~20.15%)。磷肥施用对水稻磷素积累影响不大,穗肥施用氮肥增加了籽粒的氮磷积累量。因此,适当施用氮肥,穗肥施用氮肥,少施或不施磷钾肥是当地今后一段时间水稻施肥的重要技术策略,其不仅节约成本、水稻高产,而且减少农田氮磷流失,对保护抚仙湖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准确掌握机插秧氮肥施肥方式对主栽水稻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水稻机插秧施肥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机插秧施肥方式上,应坚持在推广施用底肥、分蘖肥、穗肥的情况下,全面实施氮肥作分蘖肥分2次施用的施肥方式,该施肥方式2个水稻品种黄华占、川优6203的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和实际产量都表现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水稻品种绥粳15的产量及品质,对水稻品种绥粳15在水直播时进行了不同氮肥施肥水平和施肥比例的研究。结果表明:绥粳15的最适施氮总量为180kg·hm~(-2),施氮比例底肥∶蘖肥∶穗肥为4∶3∶3时,实现了高产优质的栽培目标。  相似文献   

5.
探索了适宜超级稻高产的氮肥基肥、分蘖肥与穗肥运筹比例,形成了可量化的氮肥施入量及高效运筹技术。在超级稻高产攻关项目区采用精确定量施肥技术,开展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3个不同比例试验,找出最佳施肥方法。结果表明:用氮肥作基肥、分蘖肥与穗肥按4∶3∶3处理的施肥效果最佳,产量最高,达667.0kg/667m2,比对照增产82.3%;经济效益和产投比最高,分别达到16700.4元/hm2和8.23,与其他处理有极显著差异。在水稻生产中应重视穗肥的施用、运筹比例和施用时期。  相似文献   

6.
冷浸田是我国西南地区主要的水稻田,通过合理的氮肥管理,以提高冷浸田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氮肥用量和氮肥运筹对稻谷产量及其构成、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西南地区冷浸田合理的氮肥管理提供依据.试验设5个氮肥施用水平:0(N0),90(N90),120(N120),150(N150),180(N180) kg/hm~2, 3个氮肥运筹方式,即底肥:分蘖肥:穗粒肥氮肥施用比例分别为60∶40∶0(T1),40∶60∶0(T2)和40∶20∶40(T3),以及控释氮肥1次施用处理(T4).结果表明, N120,N150和N180处理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N0和N90处理,其中以N150处理稻谷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最高,分别为9 466.65 kg/hm~2和30.75%,氮肥的回收利用率比N120和N180处理高2.37,3.54个百分点,且N150处理水稻收获指数显著高于N120和N180处理. 3种氮肥运筹方式及控释氮肥处理间水稻产量、生物量及籽粒氮素吸收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氮肥采用底肥∶分蘖肥∶穗粒肥=60∶40∶0处理,水稻收获指数、结实率、每穗粒数均高于其余氮肥运筹及控释氮肥处理.鉴于西南地区的冷浸田氮素水平和基础地力较高,施氮量宜为120~150 kg/hm~2;氮肥运筹以普通尿素按底肥∶分蘖肥∶穗肥=60∶40∶0施用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设置免耕直播、耕翻直播、机插移栽3种种植方式,研究其优化水稻配方肥应用技术。结果表明:直播稻推荐施肥方案为不施底肥,三叶一心期施复合肥(20-12-14)300 kg/hm~2,播种后30 d施尿素225 kg/hm~2,50 d后施尿素105 kg/hm~2;机插移栽稻推荐施肥方案为底肥施用复合肥(20-12-14)150 kg/hm~2,插秧10 d后追施复合肥(20-12-14)150 kg/hm~2,插秧后30 d与50 d分别追施尿素225、105 kg/hm~2。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研究了获得麦秸全量还田下优化的水稻氮肥管理措施,以期为秸秆还田利用和减量高效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土培试验,施氮量设置常量施氮(A_1,270 kg/hm~2)和减量施氮(A_2,240 kg/hm~2),氮运筹设置高比例基氮肥(B_1,基肥∶分蘖肥∶穗肥=5∶2∶3)和高比例分蘖氮肥(B_2,基肥∶分蘖肥∶穗肥=2∶5∶3),以不施氮(CK,0 kg/hm~2)为对照,对不同氮水平及氮运筹处理水稻关键生育期植株高度、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特性进行了系统地比较研究。【结果】麦秸全量还田条件下,减量施氮处理水稻后期株高显著低于常量施氮处理,2种施氮量下提高分蘖氮肥比例(2∶5∶3)株高均有所升高。孕穗期至成熟期,减量施氮处理水稻地上部干物质量低于常量施氮处理。从抽穗期至成熟期,减量施氮处理水稻叶片生物量及其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低于常量施氮处理,2种施氮量下高比例分蘖氮肥处理叶片所占比例均较高;减量施氮处理茎秆生物量较常量施氮有所下降,2种施氮量下提高分蘖氮肥比例茎秆生物量所占比例均降低;减量施氮处理叶鞘生物量及分配比例较常量施氮下降,其中抽穗期叶鞘生物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穗部生物量及其所占比例则为减量施氮处理高于常量施氮处理,减量施氮下提高分蘖氮肥比例穗部生物量降低。【结论】综上可知,麦秸全量还田条件下,常量施氮时水稻中后期可获得较高的株高和地上部干物质量,总体上增加叶片、茎秆和叶鞘的生物量及分配比例。常量施氮下提高分蘖氮肥比例利于水稻营养器官的物质生产和累积,而减量施氮则有利于水稻穗部的物质积累和分配。  相似文献   

9.
通过设置不同比例的氮肥处理,观察水稻产量,提出适合当地的水稻氮肥施用量及施肥方式,从而解决冷凉区气候冷凉、水稻生长前期土壤养分利用率低下等造成粮食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着重开展氮肥运筹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以施氮肥210~255 kg/hm~2,其中40%基施、40%作分蘖肥、20%作穗肥施用的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2 174.5~12 378.0 kg/hm~2,较不施氮肥的对照增产92.63%~95.87%。  相似文献   

10.
氮肥用量和运筹方式对机插早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25 kg/hm2的范围内,机插早稻的单位面积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函数关系,其关系式为y=-0.0742x2+28.979x+4068.3,即当施氮量为195.3 kg/hm2时,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与习惯施肥方法(基肥∶蘖肥∶穗肥=7∶3∶0)相比,适当增加分蘖肥的施用比例,有利于机插早稻产量的提高,在大田总施氮量为180 kg/hm2的条件下,施用比例以基肥∶分蘖肥∶穗肥为4∶5∶1或5∶4∶1的运筹方式为佳。  相似文献   

11.
杂交中籼水稻机插栽培氮肥运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杂交中籼水稻机插栽培高产高效氮肥运筹技术模式。[方法]2007和2008年,分别以两优6326和丰两优3号为试材,在机插和相同磷钾肥(底肥)条件下,设置3种施氮量(165、210和255 kg/hm2)和2种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6.0∶4.0和7.5∶2.5),进行田间裂区试验。[结果]在中小苗机插条件下,杂交中籼水稻丰产栽培的适宜施氮量为210 kg/hm2 减少基蘖肥施氮比例、相应适当增加穗肥施氮量,并在倒2叶期追施40%的穗肥,更有利于机插杂交中籼水稻高产群体的形成,并对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稻谷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基蘖肥∶穗肥比例以6.0∶4.0为佳。[结论]杂交中籼稻机插栽培的氮肥运筹不同于常规粳稻机插栽培 在9750 kg/hm2目标产量水平下,推荐的施氮方案是大田总用氮210 kg/hm2。  相似文献   

12.
合理施肥是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采用裂区设计,以水稻专用肥(底肥)为主区、返青尿素肥(追肥)为副区,研究施肥方式对杂交水稻全两优681产量和生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底肥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逐渐增加,底肥750 kg/hm~2+返青尿素肥75 kg/hm~2处理产量最高,为9 356 kg/hm~2;肥力水平高的处理,水稻植株叶绿素含量水平高,其中高肥处理(750 kg/hm~2)水稻的SPAD值最高;施肥方式对分蘖中期植株的SOD活性影响较大,其中施肥方式N0T1(底肥300 kg/hm~2+追肥75 kg/hm~2)、N2T0(底肥600 kg/hm~2)、N3T0(底肥750 kg/hm~2)的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蘖中期施肥水平较高的植株CAT活性相对较高,而幼穗分化期低肥处理植株的CAT活性较高;分蘖中期水稻MDA含量与肥力水平呈负相关,低肥处理(300 kg/hm~2)水稻的MDA含量显著高于较高肥力处理(600 kg/hm2)水稻;幼穗分化期和齐穗期,低肥处理(300 kg/hm~2)水稻的MDA含量显著高于高肥处理(750 kg/hm~2)水稻;在成熟期,底肥450kg/hm~2处理的水稻MDA含量最高,底肥600 kg/hm~2处理的水稻MDA含量最低。水稻品种全两优681随着底肥和追肥的增加,水稻植株叶绿素含量水平高,生理酶活性处于适宜状态,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为摸清江苏省水稻种植行为的南北差异及其对化肥投入的影响,以苏州市和盐城市为例,以户为单位对2013~2015年的水稻种植规模、品种、插秧方式、有机肥施用量、配方肥使用比例、机械施肥比例、施肥次数、化肥投入数量等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苏州市的规模种植比例、机械插秧比例和机械施肥比例显著高于盐城,而盐城市的人工插秧比例、配方肥使用比例和施肥次数显著高于苏州市。苏州市和盐城市的化肥投入年度间差异不显著,苏州市水稻的氮、磷、钾和化肥折纯投入量分别为(294.4±70.0)kg/hm~2、(82.7±34.7)kg/hm~2、(103.7±65.6)kg/hm~2和(480.7±106.0)kg/hm~2,氮、磷、钾投入比例为1.00∶0.28∶0.35(质量比);盐城市水稻氮、磷、钾和化肥折纯投入量分别为(397.1±84.3)kg/hm~2、(76.6±37.6)kg/hm~2、(49.8±31.6)kg/hm~2和(523.4±99.2)kg/hm~2,氮、磷、钾投入比例为1.00∶0.19∶0.13(质量比)。苏州市水稻施氮量显著低于盐城市,而施钾量显著高于盐城市。与江苏省水稻推荐施肥量比较,苏州市氮肥和磷肥投入分别超过39.1%和10.3%,盐城市氮肥投入超过54.1%、钾肥投入不足44.7%。施肥次数多是苏州市和盐城市水稻氮肥投入过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当苏州市水稻施肥超过3次、盐城市水稻施肥超过4次时,氮肥投入均显著增加。苏州市水稻磷肥投入偏高主要缘起于直播稻比例较高,盐城市水稻钾肥投入偏低主要缘起于规模种植户、配方肥和人工栽秧的比例较高。因此,减少施肥次数应是目前江苏省水稻化肥减施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氮肥基追比例运筹方式对水稻生长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肥不同基追比例运筹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并采用适宜基追比例运筹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施肥经济收益。施氮增产36.1%~52.1%,增收5 272~7 605元/hm~2;基肥—追肥相结合的处理较一次性施肥产量提高4.0%~11.7%,平均增产9.0%,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为4∶3∶2∶1和4∶2∶2∶2处理产量高、经济收益多、氮肥利用效率高,是当前潘集区较为适宜的一季中稻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15.
芜湖县水稻机插秧高效水肥运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机插秧特有的灌溉条件下,开展水稻肥料运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推荐的氮磷钾肥用量下,肥料运筹以氮肥基肥∶分蘖肥∶分蘖肥∶穗粒肥=4.0∶1.5∶1.5∶3.0,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基肥∶分蘖肥∶穗粒肥=5∶2∶3,水稻获得最高产量。从轻简化施肥的角度来说,肥料运筹以氮肥基肥∶分蘖肥∶穗粒肥=4∶3∶3,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基肥∶分蘖肥=7∶3为最优。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适宜钵苗机插水稻的氮肥施用方式,以滨海稻区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氮素按基肥:1次蘖肥∶2次蘖肥∶1次穗肥∶2次穗肥=40∶12∶18∶16∶14比例施用时,其收获穗数、颖花量和穗实粒数均较大,产量最高,达到10.79t·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达到41.9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钵苗机插水稻移栽~分蘖期、分蘖~拔节期、拔节~齐穗期、齐穗~成熟期这4个阶段吸氮比例之间的比例约为16∶53∶20∶11,拔节前氮素吸收量占总吸氮量的69%,进入生殖生长后氮素吸收量占总吸氮量的31%,这一比例和产量、氮肥利用率较大的处理茎蘖肥和穗肥比例相吻合。因此,在仅施用速效肥料的前提下,氮肥总施用量为(N:240kg·hm~(-2)),且氮素以基肥:1次蘖肥∶2次蘖肥∶1次穗肥∶2次穗肥=40∶12∶18∶16∶14时,适宜滨海稻区钵苗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及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可以进一步示范推广。此外,可以将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作为衡量氮肥利用率高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开展常规优质稻化肥减量增效研究试验表明,本区常规优质稻在当前施肥量(纯N111.0 kg/hm~2、P2O548.0 kg/hm~2、K_2O 48.0 kg/hm~2)及施肥方法 (氮肥为基肥∶分蘖肥=2∶1)的基础上,化肥用量减少20%(纯N 88.8 kg/hm~2、P_2O_538.4 kg/hm~2、K_2O 38.4 kg/hm~2),且氮肥调整为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1∶1∶1∶1平衡施用,产量较常规施肥水平提高16.5%,综合效益提高18.3%。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再生稻生产的合理施肥方法及头季稻施氮时期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在田阳县五村乡五村村早稻田开展了再生稻头季稻前氮后移对再生稻的影响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要实现头季稻产量9 750 kg/hm~2,再生稻产量3 750 kg/hm~2以上的产量目标,采用头季稻前氮后移施肥运筹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较大。头季稻氮肥后移的4种氮肥运筹方式,以基肥∶分蘖肥∶穗肥=6∶3∶1(施用量分别为252、126、42 kg/hm~2)的产量最高,达3 225.3 kg/hm~2。  相似文献   

19.
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翻压紫云英后化肥减量施用条件下不同施肥方法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22500kg/hm2后,配施80%化肥,底肥:分蘖肥:穗肥=5:5:0,与习惯施肥方法相比,早稻和晚稻收获后土壤中有效氮分别平均增加5.6%和9.8%;而底肥:分蘖肥:穗肥=3:4:3更有利于提高有效K含量,分别平均增加8.9%和13.2%;配施60%化肥,按底肥:分蘖肥:穗肥=5:5:0施肥显著增加早稻收获后土壤中有效K含量,增幅为27.1%;肥料全部用作分蘖肥时降低晚稻或早稻收获后土壤有效N、K含量;配施60%~80%化肥,早稻和晚稻产量均以施肥方法底肥:分蘖肥:穗肥=0:7:3最佳。  相似文献   

20.
针对陆良县水稻生产重施基蘖肥,不施穗肥的现状,开展水稻不同蘖肥与不同穗肥用量交叉配比试验,旨在找到最佳蘖肥与穗肥用量,为水稻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以当地蔬菜-水稻轮作模式(高肥力),在磷、钾肥水平固定条件下(P_2O_5=120 kg/hm~2;K_2O=90 kg/hm~2),总氮在180~210 kg/hm~2,蘖肥用量60~90 kg/hm~2,穗肥用量90~120 kg/hm~2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