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明确48个湖南种植品种的抗瘟性和抗瘟基因型,选用10株已明确其无毒基因组成的稻瘟病单孢菌株对湖南稻区48个水稻品种进行离体接种试验;分析菌株对48个水稻品种的毒力频率,并作出其抗瘟性评价和抗瘟基因型的初步推定。结果表明,48个品种对10株菌株抗瘟性存在较大差异,毒力频率在0~60%之间,供试菌株对丰两优4号(VF=60%)、粤禾丝苗(VF=50%)、隆两优534(VF=50%)为较强毒力,对34个水稻品种中等毒力(20%≤VF50%),占试验总数的70.83%,对11个品种表现为弱毒力(VF20%),占试验总数的22.92%。在相似系数0.70水平上,可将48个品种划分为31谱系;通过稻瘟病菌与品种"基因对基因"关系的推断,抗瘟基因型Pi-1、Pi-a、Pi-7、Pi-3、Pi-i、Pi-11、Pi-19普遍存在于各水稻谱系中,出现频率高;Pi-5、Pi-t、Pi-k~p抗性基因出现频率比较低;抗性基因Pi-ta出现频率最低。  相似文献   

2.
16个水稻品种对水稻矮缩病毒抗性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6个水稻品种对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virus,RDV)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RDV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各品种的发病率划分其抗性等级.免疫品种1个,占供试品种的6.25%;中抗品种6个,占37.50%;中感品种3个,占18.75%;高感品种6个,占37.50%.感病品种潜育期较短,为11-15 d左右;抗病品种潜育期较长,为15-20 d左右.水稻品种的发病率与叶蝉带毒率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为99.99%.协优46兼具抗虫性和抗病性;宜香2292仅具抗病性;冈优734为免疫品种,是水稻矮缩病抗性育种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3.
对2010~2013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水稻区域试验和筛选试验的1 154个水稻组合(品系)以及这4年内通过国家审定的103个水稻品种的白叶枯病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 154个组合(品系)的抗性水平差异明显,无高抗组合,抗病组合47份,占4.1%;不同品种类型抗病频率为单季晚粳(77.6%)中籼(20.0%)早籼(15.3%)晚籼(6.3%)。103个审定的品种中只有8个中抗品种,无抗病和高抗品种。这说明我国水稻品种的白叶枯病抗性较弱,抗白叶枯病育种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对水稻纹枯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通过对2001~2004年592份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组合)对纹枯病的抗性分析,明确了江苏省水稻品种对水稻纹枯病的抗性现状。结果显示,2001~2004年中抗的品种(组合)所占的比率分别为32%、46.5%、57.7%、59.5%,感病的品种(组合)所占的比率分别为28%、33.3%、33.7%、21.1%。表现高抗纹枯病的品种较少,说明江苏省仍然缺乏高抗水稻纹枯病的基因。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组合)对纹枯病的抗性差异较大,其中以常规籼稻、杂交籼稻、杂交中粳、中熟晚粳和早熟晚粳等对水稻纹枯病的抗性较好,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弱。  相似文献   

5.
水稻新品种(系)农艺性状及品质的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选育优良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同异分析法,对12份水稻新品种(系)的综合农艺性状和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且讨论了同异分析法在水稻新品种(系)综合评价中的有关问题。[结果]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综合同一度大于0.8以上的有10个品种,其中大于0.9的有2个品种:武2105、常优02-6。综合评价为"差"的有甬优5号1个品种,占8.3%,"一般"和"好"的有4个品种,占33.3%,"较好"的有5个品种,占41.7%,"优良"的只有武2105和常优02-6两个品种,占16.7%。[结论]同异分析方法在水稻亲本、杂交组合及比较品种区域试验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2006年黑龙江省水稻审定品种品质分析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明确黑龙江省水稻品质改良目标,以2006年参加黑龙江省审定的44个粳稻品种(品系)为材料,对全省水稻品种品质近况进行了分析.在44份材料中,达到国家标准一级的品种有3个,占全部品种的6.82%;各项指标中达标率最好的是垩白度,国家标准一级达标率为100%,达标率最低的是整精米率仅为72.73%.  相似文献   

7.
对64个水稻品种(系)人工接种鉴定的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其中对叶瘟病表现抗病的品种6份,占9.4%;中抗的34份,占53.1%;感病的24份,占37.5%。对穗颈瘟病表现抗病的品种5份,占7.8%;中抗的24份,占37.5%;感病的35份,占54.7%。  相似文献   

8.
四川水稻品种对稻瘟病和稻曲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蒲江、资中、营山、雅安、蚋溪等5个鉴定病圃,对120个四川水稻主栽品种及新育成组合进行了稻瘟病和稻曲病的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种叶瘟没有表现抗的(0~3级)组合,表现中抗的(4~5级)有30个(如岗优94-11、川香优6号、川优425、内香8518等);颈瘟出现9级的有79个,占参试组合的65.83%,出现7级的28个,占参试组合的23.33%,出现5级的13个,占参试组合的10.83%,所有参试组合在5个鉴定点颈痘没有同时出现中抗以上(0~3级)的品种.抗谱测定结果表明,毒力频率范围为14.39%~76.26%,各品种毒力频率平均值为54.91%.稻曲病鉴定结果表明,品种之间对稻曲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病穗率范围在0~75.93%,病情指数范围在0~52.67,中抗以上(0~3级)的品种有内香优3号、Ⅱ优718、金优527等13个,占10.83%,Ⅱ优725病指最高,感病到高感(7~9级)的组合占65.00%,中感到高感的组合占89.17%.本研究对四川水稻品种布局和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稻新品种选育是我省“七·五”科技攻关协作课题.作者等承担该项协作的品种抗瘟性鉴定研究工作.5年共鉴定各协作单位提供新育成的水稻品种(品系,材料)854个.结果抗六个生理小种的材料有84~62等17个,占1.9%;抗五个小种的材料有118个,占13.8%.这些品种(品系,材料)抗病谱广,是较好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广西水稻主导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分别在广西岑溪、三江、永福设立了3个自然诱发病圃,通过采用苗期室内人工喷雾接种和病圃自然诱发的方法鉴定了45个主导水稻品种的抗谱及病区田间抗性。室内抗谱测定结果显示,供试的45个水稻主导品种抗性频率在8.33%~94.44%之间,抗性频率在80%以上的有8个,占鉴定总数的17.78%;50%~80%之间的有11个,占总数的24.44%;50%以下的有26个,占57.78%两年病圃鉴定结果表明,45个水稻主导品种稻瘟病的抗性水平较差,无中抗水平以上抗性品种;2010年,表现中感的有26个,占总数的57.78%,表现感病的有12个、高感7个,分别占26.67%、15.56%;2011年,表现中感的有16个,占总数的35.56%,表现感病的有23个、高感6个,分别占51.11%、13.33%。45个水稻主导品种总体抗性水平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在生产上应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用喷雾接种法在苗期对969份水稻品种(系)进行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campestris pv.oryzicola)的人工抗性鉴定.在这些供测品种中,抗性品种占14.55%。中抗品种占55.83%,中感品种占18.99%,感性品种占10.63%.但是,抗性品种的比例因品种的育成方法、稻型和品种来源而异.当前我省主栽品种大多属感性品种.试验中发现 ACC8558和ACC8518是对稻细菌性条斑病具有广谱性的高抗品种,可利用其作为抗病育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12.
对湖北省2005-2012年918份水稻区试品种(系)进行田间剪叶接种抗白叶枯病鉴定。结果表明,抗病的品种(系)占9.37%,感病的品种(系)占90.63%,感病品种(系)占的比例大于抗病品种(系)的比例。区试对照材料感病率为95.33%,每年感病对照材料对白叶枯病发病均能达到感病或高感水平,且发病稳定,这为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白叶枯病鉴定奠定了基础。本研究明确了近年来湖北省水稻区试品种(系)的抗白叶枯病现状及发展趋势,可为水稻新品种(系)的合理布局和抗性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宁夏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基因Pi-ta、Pi-b和Pi9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宁夏水稻品种中抗稻瘟病基因Pi-ta、Pi-b和Pi9的分布情况,为宁夏水稻抗穗颈瘟病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基础。利用Pi-ta、Pi-b和Pi9 3个与抗稻瘟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功能标记,对94份宁夏水稻品种进行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宁夏水稻品种中含Pi-ta抗性基因的占46.8%,含Pi-b抗性基因的占93.6%,含Pi9抗性基因的占27.7%,同时含有Pi-ta和Pi-b抗性基因的占44.7%,同时含有Pi-ta、Pi-b和Pi9抗性基因的占12.8%。根据报道,Pi-ta、Pi-b基因的联合效应与穗颈瘟抗性正相关系数为0.71,表明从宁夏水稻品种中选育抗穗颈瘟品种是有基因基础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适合湘西自治州推广的重金属低吸收水稻品种,从当地主推品种和湖南省应急性镉低积累水稻品种清单中选取16个水稻品种,于2021年在花垣县开展重金属低积累水稻品种筛选试验,主要考察参试水稻品种的重金属(镉、砷)富集系数和产量。结果表明:16个参试水稻品种的镉超标风险系数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晶两优534、晶两优华占(中风险Ⅲ),东两优丰占、泓两优503、隆两优华占、冠两优华占、泸优9803、创两优丰占、C两优755、两优336、Y两优9918、悦美占、Y两优2108、和两优1号(低风险Ⅱ),隆两优1308、隆两优1212(无风险Ⅰ);砷超标风险系数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隆两优1308、和两优1号(高风险Ⅳ),C两优755、两优336、悦美占、创两优丰占、泓两优503、Y两优9918、泸优9803、东两优丰占、隆两优华占、隆两优1212、冠两优华占、晶两优华占、晶两优534、Y两优2108(中风险Ⅲ);实际产量最高的是创两优丰占(12 003 kg/hm2),最低的是泓两优503(9 391kg/hm2),其中泓两优503、悦美占、C两优755减产...  相似文献   

15.
利用经测验可区分籼粳品种的12对SSR特异引物对来自云南元阳不同海拔梯田的24个水稻样品进行了SSR分析.发现24个样品属于21个不同品种,其中现代育成品种6个,地方品种15个.现代育成品种中有1个籼稻品种,其余是偏籼品种,籼血缘占66.7%~83.3%,但都含有一定程度的粳血缘(16.7%~33.3%),说明这些现代育成品种是籼粳杂交的结果.地方品种中有1个籼稻品种,3个粳稻品种,其余都有不同程度的偏籼或偏粳,发现在海拔1750m以上的有9个(占37.5%)偏籼品种,籼血缘占66.7%~83.3%,这些偏籼品种可能是长期人工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四川农业科技》2011,(2):59-59
根据2010年国家水稻品种区试年会统计,四川省推荐参加国家试验的水稻品种表现突出,成效显著: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推荐审定品种四川5个,占8313%,生产试验品种9个,占81.8%,续试品种7个,占77.8‰筛选试验升人区试品种6个,占60%。其中川优8377是长江流域第一个米质达国颁一级优米标准的杂交中籼稻品种,国颁二级和国颁三级优米品种各3个。  相似文献   

17.
广东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抗病性是寄主与病原物互作的结果,病原菌系的分化研究是抗病资源筛选及抗病育种的前提。研究以水稻品种金刚30、IR24、IRBB21、IRBB14、IRBB5、IRBB4、五山丝苗等为鉴别品种,对来自广东地区72个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进行致病力分化测试,并开展了部分广东主栽品种对广东细菌性条斑病菌优势菌系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广东地区的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致病力分化明显,测试菌株可分为19个致病型,其中优势致病型为C18(SSSSRSS)和C5(SRRRRRS),分别占25%、23.61%;强致病性菌系菌株C17(SSSRSSS)、C18(SSSSRSS)、C19(SSSSSSS)占测试菌株的27.78%,主要分布在广州、惠州、阳春、茂名、新会、广宁、雷州地区。测试18个广东主栽品种中,除新银占对测试的优势菌系C18(SSSSRSS)表现中感,其余的均表现感病。  相似文献   

18.
统计分析了江西省2012~2017年审定的水稻品种的主要性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江西省近6年来审定通过了190个早、中、晚稻品种和8个特种稻品种。在190个早、中、晚稻品种中有杂交稻品种186个,占97.89%,而常规稻品种仅4个,占2.11%;有晚稻品种107个,占56.32%,而早稻品种仅30个,占15.79%。优质稻品种共99个,占总品种数的50%。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稻瘟病抗性水平偏低,抗病育种有待加强。种子企业是新品种选育的主体,科企合作也是新品种选育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宜武平县种植的中稻新品种,选择晶两优1377、禾两优676、广8优676、泰优2165、雅5优明占共5个水稻新品种与当地主栽品种Ⅱ优3301(CK)作为试材,在武平县城厢镇金桥村开展中稻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禾两优676、广8优676和雅5优明占3个品种比Ⅱ优3301(CK)增产显著,每亩分别增产123.4 kg、83.3 kg和33.3 kg,增幅分别达23.7%、16.0%和6.4%,禾两优676、广8优676和雅5优明占3个水稻新品种在武平山区作中稻种植具有产量优势,可作为中稻后续推广备选品种。  相似文献   

20.
采用蜜露量测定法对水稻品种桂华占(高感)、佛山油占(中抗)、桂引901(中抗)、90-572(抗)和国粳4号(抗)上的褐飞虱进行生物型个体测定,比较了不同抗性品种种植后田间褐飞虱各生物型的结构比例。结果表明:在种植佛山油占、桂引901、90-572和国粳4号的大田中,褐飞虱Ⅰ型、Ⅱ型、Ⅲ型和Ⅱ+Ⅲ型混合发生,但以Ⅱ型为主;Ⅰ型在国粳4号上的比例最高,达30.12%,在90-572上最低,占14.87%;Ⅱ型在桂华占上的比例高于其他抗虫品种上的比例,高达66.72%,Ⅲ型在几个抗虫品种上的比例均比桂华占上的比例高,Ⅱ+Ⅲ型在抗虫品种国粳4号、佛山油占、桂引901和90-572上的比例远高于桂华占上的比例。这表明,抗Ⅱ型褐飞虱的水稻品种种植后,提高了致害力更强的Ⅱ+Ⅲ型的比例,连年种植抗Ⅱ型褐飞虱水稻品种,其抗性有丧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