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黔西南州望谟县“6.06”特大暴雨过程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黔西南州望谟县"6.06"特大暴雨过程的成因。[方法]利用NCEP/NCAR的1°×1°再分析资料,FY-2E的红外云图TBB资料,地面七要素、两要素自动站资料,对2011年6月5日夜晚~6日08:00黔西南州望谟县上游地区特大暴雨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系统、各种物理量场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由850 hPa冷式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提供的冷空气、副热带高压西北边缘的暖湿气流共同影响所致。MCS是直接造成此次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中低层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输送为此次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沿着地面辐合线自北向南移动影响黔西南州,且降雨落区与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辐合中心相对应,降雨强弱也与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辐合增强和减弱相对应。[结论]该研究为此类暴雨天气的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卫星云图资料对台风"达维"影响营口地区造成出现特大暴雨的原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8月3~4日营口特大暴雨是受台风"达维"、副热带高压、高空槽3种天气系统共同影响。良好的水汽条件也是此次台风暴雨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低空急流作为纽带,输送大量水汽,暴雨过程中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分别对应低空急流的左前方,水汽通道的水汽输送由北向南,水汽通量辐合区与暴雨区对应关系较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辽宁暴雨的产生提供动力条件;暴雨发生在高能舌的顶部;地面辐合线是对流云团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与强降水区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高空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 1.0°×1.0°再分析资料、FY-2C资料等,从天气系统、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等方面对2014年8月23日黔西南州的这次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低层切变和冷空气是此次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地面辐合线触发了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中尺度对流云团沿地面辐合线生成与发展,对流云团合并增强是直接造成黔西南州大暴雨的主要原因;850 h Pa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沿着地面辐合线自北向南移动影响黔西南州,且降雨落区与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辐合中心相对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2年7月25—26日天津市西青区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中高纬度地区呈现出"两槽一脊"型,主要影响系统为副热带高压、低空急流以及高空槽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是副热带高压维持不变,在副高西北侧偏南风急流的作用下华北地区有水汽通道形成,来自孟加拉湾源源不断的水汽不断向天津地区输送;特大暴雨天气的对流性和持续性特点较为明显;对流层低层的南风急流强度不断增强,之后短波槽携带大量的冷空气入侵天津地区,推动了垂直运动的发生、发展,有利于特大暴雨天气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FNL资料等,对2012年7月21~22日北京地区发生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中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和水汽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21日10:00~20:00,呈现对流性降水的特点,第2阶段为21日20:00~22日04:00,以锋面降水为主;此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影响天气系统主要有500 hPa低槽、低空低涡、地面倒槽、冷锋;7月21日北京全天整个对流层水汽含量充沛;水汽来源主要有2支:一支来自副高外围海上暖湿东南气流和南风气流的输送,一支来自西南低空急流水汽输送,其中后一支水汽输送在此次暴雨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北京地区低空有非常强烈的水汽辐合中心。  相似文献   

6.
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2017年2月20日夜到2月21日白天吕梁市出现了暴雪天气.该文通过对此次降雪天气高空、地面形势和物理量特征等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低空切变、低空急流、地面冷锋是降雪天气主要影响系统,低空急流不断向降雪区输送大量水汽,配合地面冷锋形成辐合上升运动,成为降雪天气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7.
鹤岗市夏季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延芬  白玉兰  高珊 《农技服务》2010,27(5):617-618
利用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观测资料、天气图、物理量场等,对鹤岗市夏季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水汽条件、不稳定度和动力触发机制,分析了该天气系统的演变情况、物理量场的配合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地面低压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水汽向暴雨区的输送和辐合、对流层较强的上升运动,为暴雨产生提供了动力和热力条件,暴雨主要由强对流天气造成。  相似文献   

8.
2016年4月17—18日受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安远县出现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安远县普降暴雨,局地大暴雨。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此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低空西南急流的建立,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高空辐散与低层辐合的垂直环流结构促进了水汽的抬升形成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资料,通过天气学和天气动力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对2016年7月19—20日昔阳县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为黄淮气旋、切变线、低涡以及低空急流。黄淮气旋东移北上、地面倒槽顶部辐合线影响下,与高低空切断低涡共同促进了暴雨天气的发生。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气旋暖区,属短时强降水,低空急流构建及增强同此次暴雨天气开始和变强均有较好相关性。西南低空急流的建立和能量集聚增大,大气层结不稳定度增大,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形成抽吸作用,为暴雨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热力、水汽及不稳定能量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与雷达资料等,对2015年6月8日郴州市雷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槽前及副高西北侧西南气流控制,地面弱冷空气入侵,中低层切变线与地面辐合线触发产生暴雨;低层辐合及中高层深厚辐散引发上升运动;低空西南急流与西南涡扰动成为水汽输送渠道,以积层混合型降水回波为主,降水回波带一直对应地面中尺度辐合线。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资料、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10月8—10日大连地区出现的暴雨、大风和强降温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地面倒槽、副热带高压、切变线和高空冷涡影响大连地区出现了暴雨、大风、强降温的天气系统。降水时段有暖锋降水和冷锋降水2个阶段。副热高压偏强、切变线稳定少动使暴雨持续时间较长。高空急流和低空急流的建立为降水提供了水汽输送和动力条件。本次降水水汽通量中低层较大,700 h Pa最大。水汽通量散度中低层为辐合,高层为辐散。降水时段有较大的比湿场,为降水的产生提供丰富的水汽条件。强涡度柱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形势是产生暴雨的动力条件。冷空气的侵入,降温剧烈。由于冷空气侵入锋生过程明显,出现大风天气。此次降水多个模式预报较准确,东北9 km WRF模式预报最好,T639预报量级偏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MICAPS常规资料、贵州省七要素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17年6月22—24日铜仁市中北部出现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期望加深对低空急流与低涡切变共同导致贵州省暴雨的认识,丰富此类天气系统配合下的贵州省暴雨天气分析个例,为建立低空急流与低涡切变配合型贵州省暴雨天气模型积累个例档案,为今后此类暴雨预报与服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西南低空急流、低层切变辐合是形成此次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低空急流向暴雨区提供了大量的水汽、能量和垂直上升运动条件,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产生起主导作用;暴雨落区位于六盘水市东部、黔西南州东部及南部、安顺地区南部、黔南州中部及南部和黔东南州大部,此天气系统配置对贵州省暴雨落区预报具有指导性;此次区域性暴雨具有明显的MCC特征。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莹  齐杰  白广田  薛金艳  白华  王浩  杨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47-1835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格点资料,对2010年7月19~21日辽宁省特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低空急流对暴雨的触发作用、稳定度和动力条件进行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200 hPa存在辐散场,500 hPa长波槽带动冷空气东移到暴雨区上空,副热带高压脊线稳定维持是辽宁出现特大暴雨的有利环流背景条件。暴雨区上空底层存在明显水汽辐合,中层存在水汽辐散,底层水汽辐合长时间维持为暴雨的连续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冷平流的入侵,在暴雨区上空出现能量锋生,因此河套冷平流的存在是此次特大暴雨生成和触发机制之一。高空辐散流场的增强,有利于低空低压的增强和维持,加强暴雨区的对流不稳定和垂直环流。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发生在湖南省中北部的一次罕见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强度及其位置、孟加拉湾低槽活动情况及东高西低形势是引起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及强烈的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抬升条件;低空西南急流的建立和维持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整个强降水过程冷空气活动较弱,暴雨主要发生在西南急流左侧的水汽辐合区。此次深秋暴雨集中发生在2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发生在东路冷空气影响下的大气层结稳定状态下,持续时间长;第二个阶段则是西路冷空气入侵,是在对流不稳定状态下产生的持续时间短。  相似文献   

15.
闵涛  吴筱 《安徽农业科学》2015,(35):280-284
利用常规高空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8月3~4日发生在雅安的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雅安市位于两高之间的辐合带,这为高纬冷空气沿着辐合带迅速南下入侵该市并触发不稳定能量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南风低空急流有利于南海水汽向雅安市输送,并造成整个雅安范围内暴雨的产生;低空急流下产生的暴雨不要求强烈的气旋性扰动,低空急流可通过水汽输送来促进暴雨区的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形成低层强辐合和高层辐散相耦合的有利动力结构,从而促进并加强大气的垂直上升运动;低空急流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和热力条件.  相似文献   

16.
利用各种常规资料,分析2012年5月11-12日发生在湖南省的大暴雨天气过程,经诊断分析发现:短波槽、中低层低涡、切变线等是造成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850hPa以下低层西南气流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低层冷平流配合其上暖平流。同时,地面弱冷空气入侵诱发地面倒槽中辐合线;加上当位温高值区的影响是暴雨发生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红外云图资料,对2013年7月14—16日呼伦贝尔市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的环流形势为典型的副热带高压与西风槽相互作用的暴雨天气形势.系统垂直发展旺盛且坡度陡直,使得中低层影响系统始终处于上升运动区:地面气旋的辐合作用和辐合线的抬升作用是这次暴雨产生的触发机制;中低空急流的耦合配置为对流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低空急流为这次暴雨天气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南北长达数千公里带状云系上的对流云团强盛发展与暴雨落区时应很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自动气象站资料、天气图、物理量场等资料,对造成三穗县2011年5月11~12日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和物理量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三穗县的暴雨预报提供一些参考。分析结果:本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原因主要受冷空气和中低空低涡切变影响;南海和孟加拉湾水汽输送补充;三穗上空水汽通量散度呈强烈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水汽的汇集抬升。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天气图和物理量场资料,从大尺度环流背景、降水天气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等方面,分析2008年8月21日发生在山东省济宁市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是在有利的天气背景下发生的,是受西风槽和低空切变线共同影响形成的。低空急流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充分的水汽条件。暴雨落区在水汽通量散度的辐合中心的左前方。卫星云图资料上暴雨云团的移动与天气系统的移动基本一致,切变线上云团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利用NCEP 1o×1o再分析资料与fnl资料从天气形势、热力、动力等方面对造成201330号台风暴雨成因分析,结果显示:此次暴雨天气分2个阶段,有"海燕"的环流与回流形势携带大量水汽在华南、江南等地辐合,并与南下冷空气交汇,产生暴雨及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位于广东西部和广西中部台风"海燕"的弱环流与对流层中下层反气旋回流南下带来东北、偏东风交汇,在湖南南部和江西南部发生降水过程。此次天气过程水汽由台风环流及后期环流提供,由"海燕"北侧靠近副高一侧东风低空急流从西太平洋和南海输送水汽更加明显;冷空气侵入,使大气斜压性增强,触发不稳定机制,斜压位能释放转为动能,暖湿空气上升运动加剧,为暴雨产生提供必要动力条件;冷空气叠加在850h Pa以下强暖平流下面,上暖下冷不稳定层结被加剧,有利于对流发生,同时使低层辐合加强,动力抬升机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