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设置4种培养料配方,在杨树林下开展大球盖菇栽培试验,研究不同培养料配方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60%玉米秸秆+40%稻壳的配方栽培大球盖菇,菌丝长势强,发菌时间短,现蕾时间早,子实体个数多且形态、整齐度好,产量可达38 425 kg/hm2,可以作为杨树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培养料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利用非粮秸秆葡萄枝、甘蔗渣、茄子杆、茭白叶作为大球盖菇的培养料,以稻草为对照设置不同的处理进行试验,观察、记录、分析不同处理的培养料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周期、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非粮秸秆栽培大球盖菇是可行的,其中茭白叶可以提早大球盖菇的现蕾时间及出菇时间,茄子杆可以有效的延长大球盖菇的出菇期,葡萄枝屑既可以促进大球盖菇提早上市,又可以提高大球盖菇的产量和生物转化率,对大球盖菇的推广种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同培养料栽培大球盖菇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为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ata Farlow ex.Murr.)在宁夏的引种栽培试验,试验采用3种宁夏较为常见的食用菌培养料配方作为大球盖菇的栽培料,在相同温度及湿度的控制下,对3种不同培养料栽培大球盖菇的产量及品质进行了对比试验,最终选择干稻草40%、谷壳40%、杂木屑20%为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大球盖菇最适栽培料配比,该文采用辣椒秸秆、芦苇秸秆等作为大球盖菇栽培料,研究4种不同栽培料配比处理对大球盖菇生长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40%辣椒秸秆+40%芦苇秸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1 673 kg/667m2;T4处理现蕾最快,为31d;T3和T4处理出菇时间最短,均为61 d;T3、T4处理的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T1、T2处理;T1处理的总糖含量显著高于T4处理。T3处理大球盖菇产量高、品质优,在秸秆基料化利用上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不同培养料配方栽培大球盖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纯稻草为对照培养料配方,研究添加30%,60%的香菇菌渣和添加30%,60%的姬菇菌渣的培养料配方培养大球盖菇。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香菇菌渣有利于大球盖菇菌丝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添加姬菇菌渣则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和产量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培养料配方和覆盖方式探索大球盖菇轻简化栽培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探索大球盖菇简化栽培方式,以稻草、茭白叶、油菜秆和麦秆为大球盖菇培养料,设置覆土、覆盖菌渣和无覆盖3种方式,在单栋大棚内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大球盖菇在4种秸秆上均能正常生长,在麦秆上菌丝长势最好,产量最高,其次是稻草,在茭白叶和油菜秆上生长最差,产量也最低; 3种覆盖方式下,以覆土处理产量最高;无覆盖的情况下,利用麦秆栽培大球盖菇,也可获得较高产量,并且单菇重与覆土处理无显著差异,且菇脚干净无泥土。本研究可为大球盖菇轻简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球盖菇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球盖菇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场地及环境要求、栽培季节、培养料配制、建畦播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加工等内容,以期为大球盖菇的无公害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温度对大球盖菇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其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研究大球盖菇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采用正交多项式回归分析法构建数学模型,揭示温度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速率、出菇数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经过冷刺激(5℃下冷藏30d)后,大球盖菇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8℃;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6.0℃;采用温室栽培,当菌床基质中心温度为18.7℃时,大球盖菇的产量最高、出菇数量较多;菌床基质中心温度在16~19.4℃时,大球盖菇子实体形态较好。【结论】冷刺激及高温是大球盖菇孢子萌发的重要条件,温度是影响大球盖菇生长发育、高产及优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王怡  邱芳  祝晓波  王涛  李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49-12051
[目的]探讨花生壳制备大球盖菇菌种的可能性。[方法]以菌丝生长情况及菌种生产性能为评价指标,筛选以花生壳作为主要培养料生产大球盖菇菌种的培养基。[结果]综合评价各指标,筛选到1种较优培养基(花生壳90%、谷壳8%、1%的蔗糖、1%的石膏粉)。用该培养基生产菌种,其菌丝满袋时间比国内生产最为常用的培养基缩短19 d,感染率低17个百分点;萌发定植时间、菌丝出土时间、现蕾时间和产量均与国内最常用培养基相差不大。[结论]花生壳可以作为制备大球盖菇菌种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在设施大棚将大球盖菇与大蒜、菠菜和马铃薯3种蔬菜间作,通过测定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情况和产量以及3种蔬菜的产量来探索菌菜间作对大球盖菇生产的影响,并初步筛选较适合的间作蔬菜品种。结果表明,间作马铃薯会延长大球盖菇现蕾时间,间作大蒜和菠菜能延长大球盖菇采菇天数和出菇天数,间作菠菜和马铃薯能显著增加大球盖菇子实体个数,3种蔬菜对大球盖菇单菇重均无显著影响,但都能增加大球盖菇产量;3种蔬菜以菠菜对大球盖菇生长和产量促进作用最好,可尝试在冬季与大球盖菇间作。  相似文献   

11.
幼龄茶园套种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规范规定了大球盖菇在幼龄茶园套种栽培的产地环境、栽培基质、生产管理、采收、菌渣利用等技术要求,适用于福建省幼龄茶园在封园期间套种栽培大球盖菇。  相似文献   

12.
对大球盖菇菌丝体生长的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乳糖为碳源时,菌丝干重最大,长势强壮,为最适碳源;最适氮源为黄豆粉,菌丝长速最快且菌丝干重最大;无机盐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大,试验范围内测得最适无机盐为硫酸钙。同时对大球盖菇菌丝体生长的温度和pH值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菌丝在15~30℃范围内均可生长,但不同温度条件下菌丝生长状况不同,在25℃时,菌丝长速最快,且干重最大,为最适生长温度。菌丝培养基pH值为5.0~8.0时均可生长,当pH值为6.0时菌丝干重最大,长速较快,最适宜大球盖菇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3.
葡萄林下栽培不同食用菌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萄枝条和稻草为栽培原料,研究葡萄林下栽培大球盖菇和棘托竹荪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栽培大球盖菇和棘托竹荪后,10 cm、20 cm、30 cm土层的含水量高于对照,土壤pH、有机质、水解性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均高于对照,有效磷含量则在种植大球盖菇后最低(53.456 mg/kg);大球盖菇和棘托竹荪各采收3潮菇,产量分别为6.86 kg/m、1.50 kg/m;栽培食用菌后,葡萄单串鲜质量和单粒鲜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但栽培大球盖菇与棘托竹荪的差异不显著;葡萄中维生素C和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对照葡萄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栽培处理,达14.311%。综上,葡萄林下栽培大球盖菇和棘托竹荪可获得较高产量的食用菌,栽培后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综合效应明显,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农副产品秸秆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新源头,为此国家早已提出加大秸秆还田力度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号召.课题组利用农副产品桑枝和砻糠研发了3种大球盖菇基质[分别为20%桑枝加80%砻糠(记为1号)、80%桑枝加20%砻糠(记为2号)、100%桑枝(记为3号)],并探讨其对大球盖菇产量及营养成分多糖、粗脂肪及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号菇平均每666.7m2产量为2 849.9kg,显著高于其他组合.检测冷冻干燥后的干品,发现2号菇的多糖、粗脂肪、粗蛋白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6.2%,6.05%,25.09%,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使用3种当地常用干燥方法(冷冻干燥法、晒干法、烘干法)对大球盖菇进行干燥处理,结果表明:冷冻干燥法处理的大球盖菇在此3大营养成分上均显著优于烘干法和晒干法(p0.05).研究发现以80%桑枝加20%砻糠组合作为大球盖菇基质,可以达到产量高、营养丰富的效果,建议推广使用.加工为高级产品时建议使用冻干的方式干燥处理大球盖菇,而加工为普通农产品时,建议选用先晾晒后烘干结合的方法干燥处理大球盖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我国亚热带湿热少日照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型区条件下,对乔砧苹果幼树密植早果丰产的一些技术参数进行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六项基础结构参数与早期产量形成密切相关。在该生境下,全冠等幼树具超长枝,多次枝和腋花芽结果性,为早果丰产的枝类结构基础。对旺枝摘心同时摘除先端2—4片幼叶,可控旺长,促分枝成花,成形矮化紧凑。定植苗多留根、干可加强整体营养生长。为早果丰产栽培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CTAB 法对采集于贺兰山地区的两株野生大型真菌子实体进行基因组DNA 提取,并利用真菌特 有引物ITS1F 和ITS4在PCR 基础上对其rDNA 的ITS 区段进行碱基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 数据库中已知的相关 序列进行Blast 比对,结果表明,两株野生大型真菌分别属于鳞伞属Pholiota sp.和球盖菇属Stropharia sp. GenBank 登录号分别为FJ596817.1 和JQ627593.1同时在UNITE Database(s)数据库中采用邻接法对两菌株进行系统 发育树的构建及遗传距离的计算,结果表明,一菌株与Pholiota tuberculosa (Pers.) Kuyper & Tjall.-Beuk UDB015324另一菌株与Stropharia coronilla (Fr. ex Bull.) Qul. UDB015429 UDB015556)的遗传关系最近遗传 距离达到5.0。初步鉴定两株野生大型真菌为小瘤鳞伞和齿环球盖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解决木耳生产中的"菌林争地、菌粮争地"矛盾,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法]在500~1 600 m的中高海拔林区培育木耳,调查木耳菌棒发菌需时、耳芽发生天数、子实体生长天数、商品外观、市场效果以及生物学效率等指标。[结果]较传统栽培,林下培育产出的木耳产品具有野生木耳的口感和风味;菌糠废料直接被林地中树根就地分解利用,改善了林地土壤结构,且由于保湿的需要以及出菇管理人员的频繁出入降低了森林火险的发生概率。[结论]林下培育木耳可节省出菇棚等固定资产投资70%以上,生物学效率达12.2%。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氮源条件下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为了寻找使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快速、健壮的母种培养基配方,采用实验室内试验,以小麦麸皮为氮素来源,研究了不同氮素含量的母种培养基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的氮素含量影响菌丝密度、菌丝均匀度、菌丝长势、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且均以含量为15%和20%小麦麸皮的培养基条件下表现最好,并优于添加蛋白胨。结果还表明大球盖菇的菌丝生长趋势呈“S”型曲线,菌丝在生长12-24天期间,以含量为15%和20%小麦麸皮的培养基菌丝生长扩展长度大;菌丝阶段生长速率表现为快→慢→快→慢的趋势,在0-3天、3-6天、9-12天、12-15天各阶段的生长速率较快,在6-9天和18-30天阶段的生长速率较慢,且在0-18天内各阶段的菌丝生长速率均以含量为20%小麦麸皮的培养基最高。  相似文献   

19.
马艳蓉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0):165-167
大球盖菇是近年来在国内推广的珍稀食用菌人工栽培品种,其营养丰富,鲜菇肉质细嫩,口感好,颇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广阔。通过对大球盖菇温室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总结了在宁夏地区秋冬季栽培大球盖菇的主要高产技术措施,为大球盖菇在宁夏地区推广种植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龙眼大小年结果问题的剖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福建龙眼产区的实地调查试验,认为大小年结果并不是龙眼的本性。龙眼树体营养分的积累状况是主要因素,相对的自然条件影响是第二因素。综合、改进农业技术措施完全可以改变树体营养分积累,克服外在因素影响,达到年年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