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9年和2010年春季,在云南楚雄紫溪山自然保护区对红头长尾山雀的巢址选择进行调查,记述其巢和卵的特征。共记录到34个巢,其中营巢于昆明小檗灌丛中24个,在柳杉小树中营巢8个。对巢址的海拔、坡度等15项数字型参数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红头长尾山雀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依次为:隐蔽因子、地形因子、安全因子、食物因子和营巢树因子;研究地红头长尾山雀巢开口方向多为偏东方向,占76.0%。  相似文献   

2.
崇明东滩斑背大尾莺的巢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随机样线法在各种生境类型中系统地寻找斑背大尾莺的巢,并在野外追踪观察的基础上用样方法对斑背大尾莺(Megalurus pryeri)的巢址选择开展初步研究。共测量了33个斑背大尾莺巢,并以巢为中心选取1 m×1 m样方测量反映巢址特征的8个生境参数,同时分析对照样方以进行比较,通过主成分分析探讨影响巢址选择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斑背大尾莺的巢位于丛生草本的下方,营巢生境有两种,在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生境中有19个(57.8%),在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的混生生境中有14个(42.4%);巢址生境(n=132)与随机对照样方(n=132)比较,Mann-Whitney U检验的结果显示,斑背大尾莺偏好于枯草密度高、滩涂水浅的地方营巢,多数靠近小道;主成分分析表明,植被隐蔽因子和空间位置因子贡献率最大,是影响斑背大尾莺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影响原鸡海南亚种(Gallus gallus jabouillei)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在2020年和2021年2个繁殖期内,对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原鸡海南亚种的巢进行搜寻并记录GPS点位。繁殖结束后,利用样方法对其巢址特征进行记录分析。共发现12巢原鸡巢,其中,有4巢孵化成功,8巢雌鸟弃巢,繁殖成功率为33.3%;对原鸡巢设置10 m×10 m的大样方与巢中心1 m×1 m的小样方进行测量记录,并设置对照样方进行分析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样方参数和对照样方参数,结果显示,灌木盖度平均值、灌木盖度2(>3~6 m)、裸地比例、落叶层厚度和离道路距离5个参数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灌木盖度平均值最大,其次为裸地比例;说明原鸡海南亚种巢址选择具有特异性和非随机性,其更倾向于在道路附近开阔位置、枝叶比较密集的草本或灌木下营巢。其中,巢隐蔽度是影响原鸡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人为干扰与边缘效应也影响原鸡的巢址选择。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次级洞巢鸟类在繁殖期对人工巢箱的利用情况,于2019年,在云南紫溪山安放了42个人工巢箱。通过调查人工巢箱的利用情况,发现42个巢箱共有16个巢箱分别被栗臀(币鸟)(Sittanagaensis)、大山雀(Parus cinereus)、绿背山雀(Parus monticolus)利用,其中栗臀(币鸟)利用4个,大山雀利用4个,绿背山雀利用8个。大山雀和绿背山雀以B号巢箱和C号巢箱为选择对象,而栗臀(币鸟)以A号巢箱和B号巢箱为选择对象。同时,绿背山雀利用的2个巢箱出现了二次利用现象。本研究对扩大紫溪山次级洞巢类益鸟种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次级洞巢鸟类在繁殖期对人工巢箱的利用情况,于2019年,在云南紫溪山安放了42个人工巢箱。通过调查人工巢箱的利用情况,发现42个巢箱共有16个巢箱分别被栗臀?(Sitta nagaensis)、大山雀(Parus cinereus)、绿背山雀(Parus monticolus)利用,其中栗臀?利用4个,大山雀利用4个,绿背山雀利用8个。大山雀和绿背山雀以B号巢箱和C号巢箱为选择对象,而栗臀?以A号巢箱和B号巢箱为选择对象。 同时,绿背山雀利用的两个巢箱出现了二次利用现象。本研究对扩大紫溪山次级洞巢类益鸟种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2010年和2011年3月-6月,对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保护区达赉湖西岸地区大鵟(Buteo hemilasius)的巢穴结构和巢址选择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野外观察和样方法定位了13个大鵟巢址,并对巢址样方的20个生态因子进行测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大鵟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测量显示,大鵟巢穴的基本结构特征为:外径(94.7+4.2) cm;巢高度(46.1±2.7) cm;内径(24.8±1.5)cm;巢深(14.0±+0.9)cm.生境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达赉湖西岸地区大鵟的巢集中分布在湖岸或水塘附近的悬崖,营巢点坡度为15°-45°之间的阳坡或半阳坡;隐蔽度高于20%;草本密度大于5株/m2;植被均高大于30cm;巢距悬崖上部距离2-5m;距水源l00m以内;距居民点距离大于lkm;距草原道路的距离大于0.5km;而对于物种丰富度没有特殊要求.主成分分析显示,影响大鵟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有3个,依次为:隐蔽性因子(主要包括巢址区域的植物特征和地形特征)、干扰因子和食物因子.各主成分中,相对系数绝对值最高的变量依次是:植被盖度、距居民点距离、巢的高度和距草原道路距离.  相似文献   

7.
2011年和2012年的6-8月,考察了分布于巴音布鲁克自然保护区的大天鹅(Cygnus cygnus)种群,分析了大天鹅巢址选择特征和育雏期生境选择特征。在野外共记录到了26个大天鹅巢址。与对照样方比较发现,植被高度、水深、所在水域面积、距干扰源距离和安全等级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逻辑斯蒂回归分析表明,植被高度、水深和安全等级是影响大天鹅巢址选择的最主要的3种生境因子。采用样线法对育雏期大天鹅的生境选择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天鹅对沼泽湿地表现出正选择性,对草地表现出负选择性。样方法调查中,利用样方与对照样方比较发现,9种生境因子均存在显著差异,逻辑斯蒂回归分析表明,距干扰源距离和安全等级是影响大天鹅育雏期生境选择的最重要的两种因子。这样的选择机制有利于大天鹅更好的躲避敌害,顺利完成孵化和育雏工作。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巢址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黑龙江省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7个东方白鹳巢(其中7个天然巢,10个未使用的人工巢)的生境因子进行了测量,并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树种、树高、巢位高、隐蔽度、距干扰源(道路)距离是影响巢址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此外,天然巢同未使用过的人工巢的巢高(P<0.05)和巢径(P<0.05)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云南紫溪山冬季鸟类丰富度年间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云南中部的紫溪山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云南松林为主要植被类型,气候以旱季和雨季交替为主要特点,自1994年成立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以来,鸟类资料一直较为匮乏。采用样线法、直数法、至高点观察、夜间鸣声和红外相机调查等5种方法,调查2010—2017年冬季鸟类的丰富度。结果表明:野外共记录到鸟类177种,分属14目51科,占云南省鸟类945种的18.73%,其中9种为楚雄州首次记录。留鸟147种,占83.05%;冬候鸟29种,占16.38%;迷鸟1种,留鸟是紫溪山冬季鸟类群落的主要组成。基于回归分析,鸟类丰富度和春季降水正相关。在干旱的滇中地区,春季降水有利于紫溪山春季鸟类的繁殖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并影响冬季鸟类丰富度。另外,还记录珍稀濒危鸟类22种,紫溪山鸟类种类远高于楚雄市市郊,是滇中地区鸟类生存和庇护的理想场所,应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在大别山地区采集到的一个Callosciurus属松鼠样本的物种归属及分类地位,利用分子遗传学手段的对所采样本进行研究。采用Cyt b基因结合PCR技术、测序技术及BLAST技术分析样本的遗传信息,再通过MEGA建树确定样本的分类地位。BLAST分析结果显示该物种的遗传信息与赤腹松鼠序列相似程度最高,而建树结果显示与赤腹松鼠聚为同一支,从而确定该物种应为赤腹松鼠,属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丽松鼠属。  相似文献   

11.
 毒蕈因其毒素的抗菌、抗病毒等作用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云南紫溪山自然保护区内大型真菌资源丰富,在滇中地区具有代表性。初步调查表明,区内有毒蕈52种,分属2个亚门4目10科,其中鹅膏菌有25种。  相似文献   

12.
2006年4—6月,利用样点法和扫描取样法在藏北观测了繁殖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的巢址特征和觅食地选择。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岛屿规模及状况、安全和筑巢需求以及巢的位置是黑颈鹤巢址的主要特征,表现了89%的方差信息。Bonferroni Z检验表明,黑颈鹤对不同觅食地的选择性存在差异:浅水泥炭地的选择性最高(1.375),其次是青藏苔草草甸(-0.125)、杂草盐生草甸(-0.750),对牧地的选择性最低(-1.000)。Friedman非参数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浅水泥炭地的选择性与牧地、杂草盐生草甸和青藏苔草草甸3种类型的觅食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青藏苔草草甸与牧地生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杂草盐生草甸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杂草盐生草甸与牧地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适宜的巢址是影响繁殖期间黑颈鹤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在一个由土著燕鸥占据的繁殖岛上,进入一种新的燕鸥定居,由此产生的种间竞争是否会改变它们的资源利用模式、巢址选择偏好和繁殖生态等。为此,我们于2019年,研究了乌屿岛粉红燕鸥,褐翅燕鸥和大凤头燕鸥的巢址选择偏好和繁殖生态,并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新的种间竞争如何影响到它们巢址选择和繁殖生态。结果显示:(1)大凤头燕鸥占据了粉红燕鸥的巢址,迫使粉红燕鸥侵占褐翅燕鸥的巢区,出现粉红燕鸥和褐翅燕鸥最佳巢址重叠的现象;(2)在大凤头燕鸥的竞争压力下,褐翅燕鸥倾向于低密度的繁殖方式,而粉红燕鸥则偏向于高密度的繁殖方式;(3)大凤头燕鸥进入后,粉红燕鸥平均窝卵数由1.17±0.07增加到1.76±0.43,有2枚卵的巢占比由1/6增加到3/4。  相似文献   

14.
张立志  葛玉祥  袁德生  戎可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398-4399,4462
[目的]研究松鼠种群动态特征及其对食物因素的响应机制。[方法]2007~2012春、秋季分别在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样线法开展松鼠种群调查,同时收集樟子松结实量数据。[结果]樟子松结实量对松鼠春季种群密度有显著影响。红花尔基保护区松鼠的种群密度处于持续下降中。[结论]食物资源变化对松鼠的种群密度有显著影响,需要对松鼠种群密度动态开展持续的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集中投饵防治松鼠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浦江县被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 styani.)剥皮危害的树种有51种,面积达2.7万hm~2,占全县山林面积的45%。采用集中投饵灭鼠效果优于散点投饵,并且操作简便,成本低,见效快。  相似文献   

16.
梁振玲  戎可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431-4432,4435
[目的]揭示松鼠贮食时对红松松塔的选择特征。[方法]通过样线调查的方法收集松鼠贮食时丢弃的松塔核,测量其长宽数据。根据已经建立的松塔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无论在哪个贮食阶段,松鼠都倾向于选择较大的松塔贮藏,且将最大的松塔贮藏在距离母树林150~300 m的范围内。[结论]松鼠选择较大的松塔贮藏以降低贮藏能耗,获得最大的能量收益。  相似文献   

17.
动物的巢为其育幼、避敌和休息等提供了适宜的空间,因此,了解其巢址特征对于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灰头小鼯鼠是一种小型树栖、夜行性哺乳动物,在国内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及西南地区。2012年4月至6月和2012年9月至12月在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灰头小鼯鼠的巢址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灰头小鼯鼠共利用2种巢,在针叶树上,灰头小鼯鼠多利用树枝巢;在阔叶树上,灰头小鼯鼠仅利用树洞巢。巢多紧靠树干(0.2±0.1) m,平均巢高(11.3±0.8) m,巢口无方向偏好。灰头小鼯鼠喜欢选择冠幅更大、通道数更多的树上筑巢,此外,其对郁闭度大,灌木盖度高的生境有明显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关于鸟类种群生态的比较研究较少。我们对长白山北坡的两种鹀类作了比较研究,包括居留情况、种群密度、繁殖力、新生雏和离巢幼鸟与成鸟量度比较,巢位、育雏及食物的选择。黄胸鹀和赤胸鹀平均每巢在留巢期喂育昆虫2343只,近321g,其中绝大多数是害虫,两种鸟和森林关系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银川市西夏区几所高校校园喜鹊巢址分布状况的调查,就影响喜鹊巢址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营巢树因素(筑巢树高、巢距地高、巢树胸径、巢处分枝数)和环境因素(水源、食物丰度等)均可影响喜鹊对巢址的选择.本研究结果对如何进行校园绿地规划及鸟类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森林碳储量与其调查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相关性特征是区域森林碳储量及其分布估计模型建立的基础,然而某一调查因子在不同空间位置对森林碳储量估计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地理加权回归方法考虑了调查因子作用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局部回归估计。以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样地实测数据为数据源,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结合陆地探测卫星系统Landsat TM影像数据进行森林碳储量及其密度的分布估计,并检验地理和海拔加权回归在地势平缓的区域是否可用。结果表明:1仙居县森林地上部分总碳储量3.132×106Mg,与样地实测统计得到的全县碳储量3.192×106Mg相差1.880%;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估计结果与实际碳密度分布情况相一致,研究区内碳密度的取值范围为0~89.964 Mg·hm-2,保留了70%以上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森林地上部分碳储量估计方法是有效的,地理加权回归在区域碳储量方面估计结果合理且精度较高。2在地势较为平缓的地区,海拔对植被的影响不显著,地理和海拔加权回归并不适用;若将海拔作为解释变量加入建模,能够提高估计精度,但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