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建立完善的藤本月季分类评价体系,本研究以65个藤本月季为材料,筛选了23个表型指标,计算并分析了表型性状分布频率(Pi)、变异系数(CV)和Shannon-Weaver指数(H’),进行了R型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有序样本最优分割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月季品种描述性状H’为0.64~1.70,数量性状变异系数CV为12.31%~95.86%,数量性状H’为1.30~2.03,藤本月季性状多样性有差异,除花数、刺数量外,数量性状变异潜力有限;R型聚类中部分性状呈强相关性,23个指标简化为18个性状指标;主成分分析中前6个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64.65%;有序样本最优分割聚类中基于主成分综合得分,将藤本月季分为4组,组间差异显著,体现不同的观赏特点。以上结果为藤本月季品种资源评价、品种选育与绿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浙江省主栽的18份盆栽百合种质资源的21个表型性状进行了变异水平评价、相关性分析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盆栽百合品种间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在品种间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各个性状的表型分化系数VST在96.50%~99.17%之间,平均值为97.95%,群体间平均表型变异约占总变异的97%,表明品种间的变异是盆栽百合品种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来源,品种内的变异对百合品种表型性状变异影响不大。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CV)为9.14%,性状离散程度低;不同品种之间性状多样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数量性状中指数最高为花序长(3.689),质量性状中指数最高为花瓣主色(1.76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盆栽百合的整株花型与营养生长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性状正相关明显大于负相关。表型聚类结果表明,表型性状聚类分析结果与相关性分析一致,18份种质资源被划分为5个居群,基本按花朵表现型而聚类划分。本研究确定表型数据是百合较为合理的评判指标,为盆栽百合育种资源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不同板栗品种之间果实质地差异,采用质构仪穿刺测试和质地多面分析(TPA)法测定了16个品种板栗果实的质地特性。结果表明:板栗果实表型和质地性状变异丰富,穿刺果面硬度、果肉平均硬度、TPA硬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均与果面韧性、果面脆性和紧实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果质量和果实横径与果实硬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将17个指标(果实表型和质构仪参数指标)组合形成果实硬度、咀嚼特性、果实大小和黏附性因子4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298%。聚类分析可将这些板栗品种根据质地和表型参数分为7类,不同类别之间差异较大,表明这些特征参数可作为板栗种质资源的评价指标,为板栗鲜食品质鉴定、加工利用和品种选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苎麻核心种质构建方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栾明宝  陈建华  许英  王晓飞  孙志民 《作物学报》2010,36(12):2099-2106
选用国家长沙苎麻圃的790份种质资源,在已有的25个性状数据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取样方法、不同系统聚类方法、不同遗传距离方法构建苎麻核心种质,用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值、表型保留比率均值和数量性状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和变异系数变化率等6个指标评价不同方法组合(取样方法、聚类方法、遗传距离)构建核心种质的优劣。选出合适的构建方法,构建苎麻核心种质。结果表明,不同的取样方法对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影响不同,就质量性状的最大遗传多样性而言,选择优先取样+多次聚类随机取样方法比较适宜,而对数量性状的最大遗传多样性而言,选择优先取样+多次聚类变异度取样方法则较适宜。用优先取样+多次聚类随机取样方法取样时,采用最短距离法和重心法构建的核心种质最好,用优先取样+多次聚类变异度取样时,采用离差平方和法则是构建苎麻核心种质的最佳聚类方法。苎麻核心种质构建与质量性状的不同遗传距离无关,但数量性状以欧氏距离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合理的柚类分类系统并为柚类育种提供参考,本研究以82份柚类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变异系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方差、相关性、主成分、聚类、回归分析等对其26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差异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这82个品种的2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26%。其中翼叶面积和果心面积变异较大,其他性状遗传特性较稳定;单果重、果横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囊瓣数、种子数、果心长和宽、叶片长和宽、叶片面积、花瓣宽、花柄长等性状等级分布均匀,翼叶面积、花瓣数、雄蕊长分级较少且分布不均;来源于中国大陆以外品种的果皮厚、叶柄长、翼叶长,明显优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来源的材料,但雌蕊长则相反;选育品种的叶片长、宽和面积显著大于遗传材料和地方品种;82个品种可聚为大翼叶大果型、大翼叶小果型,小翼叶大果型,小翼叶小果型4个类群;前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75.57%,包含了柚类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26个性状F平均值0.45,其中早暹柚得分最高为0.69,红肉琯溪蜜柚最低为0.24;囊瓣数、种子数等12个性状与F值极显著相关;回归方程筛选出单果重、囊瓣数等19个性状。本研究说明柚类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表型多样性,筛选出的19个性状可作为柚类综合评价指标,为柚类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宁夏26份枸杞属(Lycium)种质资源的27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枸杞属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其中,12个质量性状的变异幅度范围为19.17%~50.38%.15个数量性状变异幅度范围为6.92%~27.59%,表明供试种质各表型性状间存在较大程度的变异;主成分分析提取的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4.749%,根据主成分载荷结果从各主成分中筛选出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形、花径等21个表型指标可作为种质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超杞1号'、'中科绿川'综合得分较高,分别为0.474、0.464;进一步系统聚类,在平方欧氏距离为7.5时可将供试种质分为四类,分别包含20、3、1和2份种质.本研究可为今后枸杞属植物资源的选育、评价以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广西审定丝苗型品种的趋同程度与遗传差异,选用19个广西审定丝苗品种,通过18个主要农艺性状表型鉴定与聚类分析,并采用48对SSR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农艺性状表型的品种间欧氏距离聚类,可分为4类,包含12个品种的类群农艺性状表型表现趋同;3个两系品种,2个常规稻,14个三系品种均被聚类在不同的大类中,说明育种方式不影响表型聚类,农艺性状表型差异多样。基于SSR标记的遗传距离聚类,所有品种可以被划分为4个类群,而不同类群之间的遗传差异也显而易见,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相同母本,或采用相同父本的品种,基本归于同类。两种聚类结果的对比表明,育种中品种间会出现遗传关系较远,农艺性状接近的情况;也会出现遗传关系较近,农艺性状相差较远的情况。研究农艺性状表型鉴定与聚类和解析遗传多样性的结果可为广西丝苗型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保护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香蕉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提高云南香蕉优异种质的保护和利用。对49份香蕉种质的18个叶片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和描述,并对数据进行变异分析、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香蕉种质叶片表型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高于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变异程度高,香蕉种质间差异明显。相关性分析发现31对性状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18对性状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叶片表型性状间互相影响,关系密切。进一步进行主成分分析,将18个叶片表型性状简化为6个主成分,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8.80%,反映了香蕉种质叶片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对49份香蕉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在欧式遗传距离为10时香蕉种质分为4个类群,分别为丛生野生蕉、大蕉和粉蕉、野生蕉、香芽蕉,同时发现叶姿、叶柄基部边缘形状、叶柄基部斑块颜色、叶柄槽形状是区分不同类群的主要性状。香蕉种质资源叶片表型多样性丰富,分析筛选得到的11个性状为香蕉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加工番茄品种多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为鉴定、筛选其优良种质资源提供决策支持。选取9个加工番茄品种(系)进行品比试验,分析、测定其13项农艺性状,并联合使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PCA -CA),对加工番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13项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0.23%。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可将13项农艺性状归纳为果实外观品质因子、果实产量因子和果实内在品质因子3个主要指标,3个主要指标可较准确地评价加工番茄品种。其中,株高、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平均产量、可溶性固形物、番茄红素、总酸8个性状是主要性状。综合得分排名前2位的依次是‘T60’、‘新番15号’。采用类平均法对9个加工番茄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所有番茄品种分为5个类群。本研究建立的加工番茄综合评价体系可为加工番茄优质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壳厚度在群体水平上的表型变异,将其应用于核桃育种,以66 个核桃品种为试材,对包括壳厚度在内的9 个性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采用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分析群体结构效应对壳厚度表型变异的影响。核桃壳厚度在群体水平上变异范围为0.60~1.50,变异系数最大,为0.21;壳厚度与出仁率在P=0.01 水平上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1,与其他性状不相关;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4 个亚群(pop-population)可以解释该群体(Q,population)的群体结构;前3 个主成分可以解释总表型变异的77%。研究结果可以为薄壳核桃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调查、室内考种及纤维品质检测,对南疆90份陆地棉种质资源16个表型性状进行鉴定及评价分析,为南疆陆地棉亲本选配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6个表型性状中叶枝数(36.24%)、中部果枝长度(22.63%)、单株铃数(17.64%)变异系数较大,节位数(6.07%)、上半部均长(4.63%)、伸长率(2.59%)变异系数较小;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陆地棉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表现为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1.69%,培育陆地棉优良品种应选择纤维品质优良、结铃数多、株型紧凑、单铃重适中、衣分较高的品种;聚类分析将90份种质分为4个类群,各类群性状差异较大,可为棉花新品种培育提供不同特性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为区分康乃馨植物,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方法,测试研究8种康乃馨品种40个样品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8种样品红外光谱图比较相似,但在1800~700 cm-1范围内红外光谱的峰位、峰形及吸收峰强度差异明显。选取1800~700 cm-1范围内进行二阶导数处理,利用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6.2%,主成分分析准确率达95%,聚类分析准确率达100%。研究结果显示: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对康乃馨品种进行鉴别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小麦品种萌发期的耐盐性,为小麦萌发期耐盐性鉴定提供快速、准确的鉴定方法和理论依据。本研究以40个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与神经网络自组织映射(SOM)聚类分析法,研究盐胁迫对40个小麦品种萌发期各项形态指标的影响。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表明,发芽势、发芽率、最长根长、第一片叶长及胚芽鞘长在PCA下载荷量最大;根据SOM聚类分析结果,‘德抗961’等4个小麦品种属于高度耐盐品种,‘济麦22’等14个小麦品种属于耐盐性品种,‘济麦20’等16个品种属于中等耐盐性品种,‘鲁麦21’等6个小麦品种属于盐敏感性品种。发芽势、发芽率、最长根长、第一片叶长、胚芽鞘长能够作为萌发期小麦耐盐性筛选的主要评价指标,并且结合主成分、SOM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小麦萌发期耐盐性鉴定更为科学、方便。  相似文献   

14.
为阐明寒地粳稻碾磨品质和食味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以337份高世代纯合品系材料为对象,对其11个品质指标进行相关、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构建准确可行的稻米品质评价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间呈显著正相关,食味评分与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存在相关关系。在主成分分析中,累计方差贡献率80%以上的主成分共4个,综合得分排名前5的水稻品系分别为J139、J201、J141、J204和J138。以食味评分为因变量,糙米率、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含水量和直链淀粉含量为自变量得到回归方程。这些研究手段及回归方程可用于快速、准确分析新品系稻米品质,比较品系间差异。  相似文献   

15.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ill] is an important oilseed crop worldwide and it has recently become the crop of interest in Ghana. In this study, 142 soybean accessions were genotyped with 34 SSR markers and concurrently evaluated for five quantitative and two qualitative phenotypic traits. Twenty‐nine of the SSR markers were polymorphic with mean allele number of 5.3, 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of 0.51 and gene diversity of 0.55. Molecular analysis based on unweighted paired group arithmetic mean (UPGMA) clustering and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 (PCoA) was similar in explaining the extent of diversity within the accessions. Structure analysis placed most of the accessions into two subpopulations with 18 (12.7%) as admixture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based on phenotypic traits revealed two clusters. Both UPGMA clustering‐based SSR data and PCA from phenotypic data showed similar results. The assembled germplasm is genetically diverse with high variation in flowering and maturity period, and key yield components which could be exploited in developing superior varieties well adapted to Ghana and West Africa.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服务新疆棉花生产,揭示32个棉花品种不同处理条件下各品种的特征特性,为优质棉花品种客观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采取不化学调控和化学调控2种处理,分别调查各品种的16个表型性状,应用DPS 7.0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性状存在明显变异,差异分析表明未化学调控和化学调空棉花品种的株高、单株果节数、倒三果枝长度、倒三果枝铃数、铃重、上半部平均长度6个性状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表明,未化学调控下前5个主成分涵盖了72.36%的信息,化学调控条件下前6个主成分涵盖了76.91%的信息。综合得出,化学调控条件下较好的品种(系)是‘新陆中66’、‘K836’、‘A03’、‘917’、‘邯棉646’、‘C9’,未化学调控条件下较好的品质依次是‘新陆中61’、‘中棉97’、‘邯棉646’、‘577’、‘新农兴2号’、‘K836’。主成分分析作为优良品种评价选择标准,避免了性状间相互作用造成的重复选择,较传统的评价选择方法更加科学准确,综合性强,因此新疆棉花品种的评价、选择、更新应以化学调控管理为准。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小麦籽粒品种鉴别等的研究,以15种品种已知的小麦籽粒为对象,分别采集样品的光谱和图像信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优选三个特征波长(447nm、615nm、955nm),提取特征波长下小麦籽粒图像的形态特征(面积、周长、圆度、长轴长度、短轴长度)和纹理特征(均值、标准差、熵)。应用Bayes判别分析法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建立判别函数判别回代准确率为99.9%,交叉验证的准确率为98%,模型的判别效果良好。研究表明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Bayes判别分析的方法可用于小麦籽粒品种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选取139份湖南省玉米地方品种进行表型性状大田鉴定,分析其表型多样性,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其进行类群划分和表型综合评价。不同性状变异系数为6.5%~175.0%,平均为41.8%,Sha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为1.119~2.086,平均为1.839。14个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1.737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品种可划分为3个类群,3个类群又分别可以划分为3、2和3个亚群。湘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和湘西山地玉米区为专用玉米主要聚集区域,湘西山地玉米区同时为普通玉米优良种质聚集区。根据地方品种大田综合表现,筛选出表现优异的地方品种22份。湖南玉米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筛选出的优异种质可为湖南玉米种质的创新利用提供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影响木薯产量的主要因素,筛选高产木薯品种(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对10个品种(系)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0个木薯品种(系)的农艺性状除落叶高度和块根粗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农艺性状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品种(系)SC9、SC124和58-7的农艺性状变异较大,农艺性状中又以单株产量、地上鲜重、鲜薯个数和主茎粗的变异系数最大。鲜薯个数、块根长和块根粗是影响单株产量的关键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8.1%,反映了农艺性状指标的基本信息,其中,鲜薯个数是第1主成分的主导变量,块根长是第2主成分的主导变量。10个木薯品种(系)中,SG-9的综合得分最高,GMT和SC9的产量优势明显,可作为种植推广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烤烟品种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30个烤烟品种的7个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经主要成分分析,选出5个农艺性状较好的品种,有种时可作为;农艺条本。通过遗传距离测定和聚类分析,30个品种可分为7类。在育种中选配亲本时最好选用不同类型同的品种作为双亲,可减少有种工作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