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水产种质资源是农业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水产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方法,从种质资源收集、大数据平台建设、追溯体系建立、科普与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水产种质资源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从国家农业部获悉,最新公布的第七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里,江西的赣江源斑鳢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修水源特有鱼类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昌江刺鲃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获得晋升,成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截至2013年,江西已获批19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这些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相似文献   

3.
国内水产种质资源共享平台服务社会化近两年来,在科技部、农业部等支持下,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承担的"水产种质资源共享平台",目前已建成并运行良好。按照类群、区域、建立起全国不同类型的水产种质资源数据库和人工生态数据库,不仅可查全部信息,水产品种的改良也有了保证。平  相似文献   

4.
针对辽宁省水产原良种场、海洋和淡水种质资源保护区、自然沿海海域及主要河流的重要水产经济物种,开发构建了生物种质信息库、DNA条形码数据库和分子标记信息库,并整合形成辽宁省水产种质基因库信息平台。平台涵盖重要水产经济物种150种,分子标记上万个,在水产物种种质鉴定、水产生物遗传多样性评价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与原、良种场管理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平台将推进水产种质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水产科学工作者和生产者全面了解水产种质的特性,拓宽优势资源和遗传基因的使用范围提供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5.
《水产养殖》2014,(2):46-46
<正>2014年1月8日,记者从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获悉,近年来辽宁省高度重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已建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5处,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处,保护物种涉及海蜇、中华绒螯蟹、鲍鱼、海参、海胆、中华鳖等20多个水产物种。辽宁省近年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地区进行申报,目前全省审批通过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有:双台子河口海蜇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保护区、大连三山岛皱纹盘鲍刺参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洋岛种质  相似文献   

6.
《水产养殖》2007,28(6):23-23
为保护江苏省水产种质资源,根据《渔业法》及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划定工作的通知》(农办渔[2007]50号)要求,经专家组论证通过,近期,省海洋与渔业局在全省批准设立了16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分别是:江苏省蒋家沙竹根沙泥螺、文蛤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洪泽湖青虾、管鲍水域河蚬,长荡湖日本沼虾,固城湖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  相似文献   

7.
渔业简讯     
《水产科技情报》2011,38(2):102-105
我国构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按照该《办法》,省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法参与涉及保护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指为保护水产种质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在具  相似文献   

8.
渔业快讯     
《内陆水产》2008,33(10)
2008年水产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工作会召开9月3日,水产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工作会在浙江省温州市召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所院属各所、中科院海洋所、中科院水生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平台项目子课题负责人、院科研计划处有关人员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水产种质资源是水产育种的重要原材料.近几年,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支持下,以覆盖全国范围为原则,开展水产种质资源收集、整理、整合与共享工作.本文重点阐述了我国水产种质资源保存及共享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水产种质资源保存与共享建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产养殖》2011,(11):42-42
记者从四川有关部门获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国务院《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国发[2006]9号)、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及《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近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审定,同意建立清江河特有鱼类等11处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相似文献   

11.
水产种质资源是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属于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划定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保护水产种质资源及其栖息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概述了江苏省内陆水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过程及现状,总结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水域类型、面积大小及保护对象种类,指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分布格局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十年来,中国开展了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体系建设,已在包含湖泊、水库、河流、河口和海洋等不同水域先后建成523处保护区。根据国土类型、水域类型、地理分区、行政区划、水系或海域划分等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进行统计分析,表明现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存在水域类型分配、空间布局和主要保护对象设置等方面的不足。内陆水域保护区数量远多于海域保护区数量,而河流型保护区平均面积则显著小于海洋型保护区平均面积,各类型保护区布局有待优化;内陆水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以及长江、黄河、黑龙江、淮河、珠江等流域,西南和华南地区相关水系分布较少,保护区空间分布有待改善;黄颡鱼、鳜、翘嘴鲌、鲤、中华鳖等物种被30处以上保护区设为主要保护对象,尚有69种国家级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未被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作为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设置的合理性有待加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体上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过程。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国家级保护区建设必须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优化型转变。对存在的不足,需要研究与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相适应的管理对策,制定发展规划与生态红线,达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优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渔业生物DNA条形码信息平台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DNA条形码数据信息系统是规范管理DNA条形码数据和实现数据共享的有效解决方案。项目在采集我国重要渔业生物的凭证标本及相应DNA条形码的基础上,通过统一提交数据的规范格式,实现物种、凭证标本和DNA条形码的三级关联,构建了中国渔业生物DNA条形码信息平台(http://www.fishery-barcode.cn)。该平台数据信息由物种名录数据库、凭证标本数据库和DNA条形码数据库组成,涵盖6020种渔业生物的凭证信息和DNA条形码资源。平台能够提供方便的网络查询,实现未知渔业生物样本的DNA条形码物种鉴定。研究首次构建涵盖我国重要渔业生物的DNA条形码信息平台,通过平台实现国内外数据共享和合作交流,为渔业生物分类、种质资源利用、濒危物种保护和水产品物种物种鉴定提供重要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14.
水产动物育种分析与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内水产动物多性状选择育种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以BLUP遗传评定为核心的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体系为依托,结合国内水产动物育种项目研究,开发了一套适合大多数水产动物育种分析与项目管理的软件系统。该系统是在WindowsXP环境下利用MicrosoftSQLServer2000数据库和基于ObjectPascal语言的DelphiIDE工具开发完成的。主要包括6个功能模块:系统管理、基本信息、种质管理、性能管理、育种分析和销售管理等,覆盖整个育种项目周期,并对流程实行标准化,能够自动化完成种质和性能测定数据的管理、遗传参数估计、育种值计算和配种方案制定等主要工作。软件已经在中国对虾、大菱鲆和罗氏沼虾等育种项目中得到应用,其推广和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行业的整体育种技术水平,推动我国水产动物育种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生态环境多样,水域和水生生物资源丰富,已建立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在保存水产种质资源基因库,保护珍稀濒危鱼类及其栖息地,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叠图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保护区的数量、结构、保护对象和空间分布等基本现状进行了识别、分析、制图和评价。至2016年底,吉林省共建有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7处,主要分布在鸭绿江、图们江和松花江干支流水域,总面积达4622 km2,共保护水生生物种类62种,初步形成了水域类型较齐全,空间分布较均匀的鱼类栖息地保护格局。最后分析了目前吉林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在物种保护、结构布局和功能区划协调性等方面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水生生态系统、鱼类物种多样性水平高,目前对重要养殖鱼类的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发现,尚有大量野生种质资源未开展保护。水环境变化、外来物种入侵、过度捕捞等对鱼类资源造成严重威胁。针对我国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多样,生态系统繁复多彩,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水生生物资源丰富。现有已知土著鱼类51种(亚种),兽类3种、两栖类9种及数量极为丰富的水生植物、经济藻类等,为保护好青海省珍贵的水生生物资源,已建成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3处,本文介绍了青海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基本情况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For the past six decades a repeated cycle of developing new cryopreservation protocols or simply reinventing them to counteract a lack of reproducibility has led to hundreds of published studies that have offered littl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enetic resources community for aquatic species. This has hampered repository development and inhibite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Most protocols were developed without standardized approaches, leading to irreproducible studies and questionable or meaningless comparisons. Thus cryopreservation of germplasm in aquatic species would greatly benefit from strategies to facilitate reproducibility. Our objectives were to: (1) identify major sources of irreproducibility across research, small‐scale, repository, and commercial‐scale development levels; (2)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to address reproducibility challenges; and (3) offer suggestions on how researchers can directly influence commerci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ryopreservation research. Sources of irreproducibility include lack of standardized procedural approaches, lack of standardized terminology, and lack of reporting guidelines.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we propose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support of stock centers and internet content for development of training programs, and strengthening of the role of scientific journals and reviewers in reducing the frequency of irreproducible outcomes. Reproducibility is the foundation for quality management programs and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therefore, standardization is necessary to assure efficient transition to commercial‐scale application and repository development. Progress can only be possible through community‐based approaches focused on coalescence and consensus of disparate groups involved in aquatic species cryopre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genetic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9.
鱼类配子和胚胎冷冻保存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陈松林 《水产学报》2002,26(2):161-168
种质资源是水产养殖生产、优良品种培育及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是一个水生生物种质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 ,丰富多样的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对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 ,由于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无序利用及人工放流等 ,造成了某些鱼类资源的衰退和濒临灭绝 ,如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若干年后 ,在自然界中将难以找到上述鱼类原种、良种的遗传资源 ;由于忽视鱼类种质保护及品种选育的工作 ,养殖鱼类近亲交配越来越严重 ,造成种质退化 ,遗传多样性减少 ,生长速度减缓 ,品质下降 ,对病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提高水产养殖信息化与可视化管理水平,加强对水产养殖区域的动态监测,以国产高分一号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进行全国范围内养殖水域的提取,并结合WebGIS技术建立了一个集生产、经营、管理于一体的全国性、综合性水产养殖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主要面向水产养殖从业人员及渔业行政管理部门,综合使用OpenLayers、JavaScript、Geoserver以及PostgreSQL数据库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采用目前主流的B/S(浏览器/服务器)的3层分布式框架结构,主要实现了水体资源管理、养殖生产管理以及市场信息管理等功能。该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水产养殖从业人员及渔业行政管理部门对养殖过程进行动态与可视化管理、准确掌握水产养殖数据的需要,提高了水产养殖的信息化水平,并可扩展到对大范围的水产养殖区域进行实时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