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通过开展非主要农作物经营、科研及主要品种情况调查,并结合全省登记数据,对全省非主要农作物种业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除油菜主要以科研单位育种为主外,其他非主要农作物整体以企业育种为主;油菜、番茄、西甜瓜为陕西省优势非主要农作物,主要销往省外;各优势非主要农作物市场品种繁多,但均未形成主导品种。建议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开展骨干品种筛选,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以及进一步规范品种登记管理,促进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和陕西特色农作物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烟台市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现状的梳理,指出了当前登记工作中存在录入信息与纸质材料不一致、登记后的监管问题、登记信息共享机制缺乏技术平台支撑、品种展示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探索和简化对申报材料的要求、加快登记进度、开发登记查询端口、列支专项经费开展展示监管等建议对策,以期规范品种登记,提高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在种植结构中的比重,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38号公告,四川农业大学茶树育种团队选育的茶树品种"紫嫣"和"川茶6号"经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审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复核,符合《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以下简称《登记办法》)要求,并予公告。这是四川省最先成功登记的2个茶树品种。据四川农业大学相关人士介绍,为了规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科学、公正、及时地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农业农村部于2017年3月30日发布《登记办法》,2017年5月1日正式施行。该《登记办法》明  相似文献   

4.
开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是我国农作物品种管理工作的重大改革,上海市严格按照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指南的要求,积极推进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和已登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2017年-2020年共受理5大类14种作物295个品种登记申请,其中219个品种符合登记要求,已经农业部公告。全市共有78家单位和个人在农业农村部种业大数据平台注册了品种登记账号,登记品种前3的单位分别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惠和种业有限公司和上海实满丰种业有限公司,品种登记的数量和质量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5.
正河南省农业厅日前印发通知,安排部署河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这是河南省第一次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进行登记。两个以上申请者分别就同一个品种申请登记的,优先受理最先提出的申请;同时申请的,优先受理该品种育种者的申请。因此,省农业厅建议申请者先网上申请,再递交书面材料。  相似文献   

6.
齐宁19号是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龙薯9号为母本经放任授粉系统选育而成的淀粉、鲜食兼用型甘薯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性好、食味优等特点。2022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甘薯(2022)370054;2023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为CNA20201002577。主要介绍了齐宁19号的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轻简化栽培技术等,以期为其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志刚 《中国种业》2017,(11):13-16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的实施是贯彻落实《种子法》的重要措施之一,标志着我国农作物品种管理向市场化方向迈出重要一步。本文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的品种登记范围、登记申请文件、样品提交、登记注意事项及品种登记与品种审定的异同等进行了综述,为更好地开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天津市非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以外的农作物。《天津市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以下简称《天津品种登记办法》)中规定黄瓜、大白菜、辣椒、甘蓝、番茄、芹菜这六种是必须登记作物,其他作物为自愿登记。实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不仅满足于育种单位对市场需求的选择,同时对农民选择良种,保障农业生产安全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元年登记情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对部分非主要农作物实行品种登记制度。列入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的品种在推广前应当登记。非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5种主要农作物以外的其他农作物。2016年9月29日,《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6年9月30日第一批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和品种登记申请表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0.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制度是加强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的重要举措,自 2017 年《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正式实施以来,对从源头上杜绝“一品多名”等假冒侵权品种种子进入市场、有效保护育种者和农民的合法权益、推动种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阐述并分析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现状,查找存在问题,提出符合福建省实际的对策建议,对于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的开展、推进福建省特色种业发展、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15年我国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首次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实行登记制度。自2017年5月1日《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颁布实施,29种农作物品种登记申请受理量已达到2.2万个,公告品种16640个。品种登记制度的实施,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有力支撑了品种市场监管。对标现代种业发展和种业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对标登记制度设立的初衷目的,结合种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要求,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制度进行了分析,并从头梳理制度的顶层设计,探讨相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7年第1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科学、公正、及时地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用本办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农业部规章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相似文献   

13.
窦欣欣 《中国种业》2020,(10):31-33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是我国品种管理的重大改革,是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的重要举措,是非主要农作物品种推广的合法身份认证。登记制度实施以来,北京种业界各方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贯彻落实《种子法》,率先开展品种登记工作。3年来,登记品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强化了源头管理,规范了种业市场。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5月1日,《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以下简称《登记办法》)正式实施,《登记办法》首批确定了29种非主要农作物实行全国统一登记管理。2017年4月24~25日,农业部种子管理局会同全国农技中心在北京举办了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培训班,对《登记办法》和登记指南进行了解读,全国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管理机构,开始受理非主农作物品种登记申请。  相似文献   

15.
2017年第1号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已经农业部2017年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部长韩长赋 2017年3月30日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科学、公正、及时地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用本办法. 法律、行政法规和农业部规章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非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五种主要农作物以外的其他农作物.  相似文献   

16.
热点聚焦     
正农业部:加快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加快推动农作物品种创新和更新换代,推进种业权益改革。力争在玉米籽粒机收、水稻抗稻瘟病、小麦抗赤霉病、大豆高产高蛋白品种方面取得新突破;完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加快实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做好审定品种与登记衔接,推广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强化新品种保护,加快授权进度,完善测试指南和鉴定标准,加强原始创新保护;抓好品种展示示范与风险跟踪评价,创新良种推广模式;要树立"大种业"意识,尽快补上菜果茶等作物种业的短板,保持农作物种业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丽萍 《种子科技》2019,(2):44-44,48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多、使用范围广,但长期以来监管不到位,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市场的转型,国家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的登记和监管越来越重视。简要论述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的依据、步骤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泉紫薯96是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8年秋以泉薯10号为母本,放任授粉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该品种于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国品鉴甘薯2016024),2021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甘薯(2021)350048。泉紫薯96兼具优质、富含花青素、产量和干物率较高、耐贮藏、适应性好等性状,综合表现突出,适宜作为鲜薯食用。对其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其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正>首批29种作物登记目录公布今年5月1日起施行近日,农业部发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公布了第一批29种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办法》和目录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农作物品种管理向市场化方向迈出重要一步。《办法》规定,列入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制度的实施是我国品种管理的重大改革,河南省深入简政放权,响应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召,积极登记适合河南省发展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3年来,河南省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的登记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数量和质量有所提高,全省工作人员也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积累经验,推动登记工作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