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分析春季不同时间稻虾田微生物群落的构成,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克氏原螯虾肠道及养殖环境细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共检测得到16966个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4月底泥样本OTUs最多为3677,虾肠道最少为757。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底泥菌群丰度和多样性较高;稻虾轮作系统中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4—5月所有样品中的优势类群均为变形菌门,6月克氏原螯虾肠道的优势类群为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在水体中的占比高于肠道和底泥。主坐标分析(PCoA)和样品层级聚类分析(UPGMA)发现,不同月份的底泥和水体菌群按物种聚类到一起,但6月的克氏原螯虾肠道与底泥菌群相似度较高。综合分析,春季稻虾轮作系统中,克氏原螯虾肠道菌群组成与外界养殖环境存在相关性,不同月份各样品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虽有差异但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
稻虾生态种养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近年来发展迅速,2019年小龙虾产量达到177.25万t,养殖面积110.53万hm2。稻虾生态种养具有明显的减肥减药、减虫减害、提高土壤肥力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生态效应。不仅可提供优质的稻米和丰富的小龙虾,提高农民收入,还可以满足人们休闲观光的需求。本文综述了稻虾生态种养的产量、面积和主要技术模式现状,从稻虾生态种养对土壤、稻田水体环境、温室气体排放、稻田病虫草害影响方面综述其生态效应,从成本、收益和投产比等方面综述其经济效应,从增收和产业升级等方面综述其社会效应,为我国进一步研究与实践稻虾生态种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优质杂交晚稻盛泰优018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盛泰优018是湖南洞庭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的早籼型优质三系不育系盛泰A与恢复系R018配组育成的优质晚籼杂交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熟期适中等特点,2013年通过湖南省审定。在常德市进行推广种植,表现产量高、品质优、谷好卖等特点。盛泰优018稻谷粒型好,谷壳薄,出米率高,米粒晶亮,深受加工企业喜欢,作为高档优质杂交稻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1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江汉平原目前存在的20多种稻田复种方式,选取6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复种方式进行避灾减灾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油瓜玉稻”方式政党年景效益最好”,“肥稻荠”第二,“新型油稻稻”方式第三;模拟灾年灾减去因灾受损部分后,经济效益排名次序不变;灾前粮食产量“新型油稻稻”第一“肥稻荠”第二,“油瓜玉稻”第三;计算其安全产出率,“肥稻荠”第一,“油瓜玉稻”第二,“新型油稻稻第三。“油瓜玉稻”、“肥稻齐”方式。因含有一定经济作物,易受市场影响,所以因将三种类型复种方式按其适种植区域和一定比例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稻虾生态种养对太湖区域优良食味粳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稻虾复合种养模式提供决策参考。选用5个优良食味粳稻品种(系),进行稻虾复合种养和宽窄行两种栽插密度处理,分析水稻产量与品质形成特点。与常规大田栽培比较,稻虾种养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效穗数显著增加,但茎蘖成穗率、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显著降低;稻虾种养显著改善垩白性状,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增加,崩解值和糊化温度升高,消减值降低;降低栽插密度能改善稻米品质;稻虾种养对品质的影响不同品种之间存在差异,种植模式与品种之间互作对稻米品质有显著影响。长期稻虾共作稻田宜选用适宜的优良食味品种,适量减施氮肥和减少栽插密度可以实现水稻安全稳产,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6.
于洪泽区水稻产业基地开展稻虾共作模式关键生产技术研究,探讨不同水稻品种和田间管理方式对稻虾共作模式中水稻、小龙虾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之间稻谷产量存在明显差异,经过对水稻产量的检测分析得出,润两优香丝、连两优1204、金香优100、丰两优4号和赣优7328等品种较为适宜洪泽湖流域稻虾共作模式种植。杂交籼稻相比于常规粳稻,更有利于小龙虾的生长。稻虾共作模式在保障水稻和小龙虾产量的前提下,可以节省肥料10%~15%,可以减少饲料10%。稻虾共作模式,可以减少肥料、饲料和化学农药的投入,起到“节本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稻虾共作模式下优质高产且多抗的水稻品种,提高稻、虾综合效益,以11个优良食味粳稻品种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品种在稻虾共作模式下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下,不同品种干物质积累均符合Logistic曲线。干物质快增期在拔节后10d至抽穗后10d,最大增长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最多时期出现在拔节至齐穗期之间,泗稻301、南粳5718和南粳9108干物质平均增速较高,干物质积累多。泗稻301、南粳9108和南粳5718后期茎叶物质转运量较多,丰粳1606、金香玉1号和南粳9108茎鞘物质转运率和贡献率较高,武香粳5245、宁香粳11和泗稻301叶片物质转运率和贡献率较高。干物质生产主要与产量和千粒重有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结实率主要受后期干物质转运影响。稻虾共作模式下可以选用生长势强、干物质积累快且多、穗大粒多、产量高的泗稻301和南粳5718。  相似文献   

8.
分析阐述了当前湖北省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着种植效益低、稻米优质率提升缓慢、优质专用品种缺乏、品牌知名度不高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实施优质种粮一体化工程、打造湖北优质稻品种与品牌的解决方案。通过推品种、树品牌、组联盟、建基地,充分利用湖北省在虾稻产业上积累的优势,推动湖北省虾稻品种与品牌建设,带动湖北省水稻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正>"黄石稻虾米"是虾稻共作种养模式中,种植的水稻收获脱粒干燥后加工成的优质稻米,是湖北省黄石市正在打造的已经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公共品牌稻米。稻虾共作属于一种高效种养结合模式,即在稻田中种植一季水稻并养殖两季小龙  相似文献   

10.
稻虾共生的种养模式不同于传统的种养模式,它是一种生态高效的种养模式,能够提升种养效率、保护环境以及生产出适销对路的生态食品。采用此种模式不仅能够保护环境,还能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进而提高整个养殖业和种植业农户的收入,特别适合在现代农业中应用并推广。详细介绍了稻虾共生种养模式的内容及注意事项,并探讨了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4种虾脊兰属植物光合作用的差异,了解不同种适应温室栽培的能力,为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银带虾脊兰(Calanthe argenteo-striata)、葫芦茎虾脊兰(C. labrosa)、长距虾脊兰(C. sylvatica)和三褶虾脊兰(C. triplicata)为材料,对其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等进行测定,并通过非线性回归拟合响应曲线。结果表明:4种植物的光合能力由大到小排序:葫芦茎虾脊兰(2.04)>银带虾脊兰(1.75)>长距虾脊兰(1.65)>三褶虾脊兰(0.83);4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随光强和CO2浓度的增加均增大;最大光化学效率排序:银带虾脊兰(0.625)>长距虾脊兰(0.583)>葫芦茎虾脊兰(0.561)>三褶虾脊兰(0.544);叶绿度排序:三褶虾脊兰(39.90)>银带虾脊兰(31.29)>葫芦茎虾脊兰(27.75)>长距虾脊兰(27.25)。银带虾脊兰和葫芦茎虾脊兰有较大的光能利用范围,对光能的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较快,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其中政府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调查发现,目前江苏稻渔综合种养以稻虾为主,与单纯的水稻种植模式相比,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文章结合江苏省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江苏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湖北天门市岳口镇北堤村,鸿胜家庭农场的稻虾基地里,一片绿色的秧苗连绵起伏。"130亩稻虾共作田,虾子卖了60多万,稻子长得也好。"农场负责人丁胜军在塘边看着稻谷长势,告诉记者,今年他的小龙虾均价卖到26元/斤,再加上稻谷的收入,亩产可达7000元。其实这是丁胜军第一次试水稻田养虾。新手如何获得高效益?丁胜军笑着道出秘诀:(引)苗、种(稻)、(施)肥、管(护)、(售)卖,样样不能马虎。  相似文献   

14.
潜江市“虾稻共作”模式下水稻科学施肥与管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稻共作”模式是近几年潜江市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种新型高效、集约种植模式,能更好地保护耕地质量,利用现有耕地。文章对该模式下的水稻科学施肥管理技术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优质食用稻品种爱华5号进行不同播种期处理,研究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其籽粒灌浆特性与整精米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优质食用稻籽粒灌浆后20d日平均温度在27.9~29.8℃时,籽粒灌浆前、中期速度快,后期速度慢,整精米率相对较低;籽粒灌浆后20d日平均温度在25.2~25.9℃左右时,籽粒灌浆前、中期速度慢,后期速度快,整精米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1991年,浙江龙游县58.2亩定位畈,平均亩产1113.1kg,比前三年增产9.7%,实现了持续亩产超吨粮;N,P2O5养分产投比为0.54和0.62,表明转化率较低,而K2O产投比为1.05,转化率较高,出现亏缺;单位产出的人工投能量,以作物划盼,是油料作物>粮食作物,以复种方式间划分,油菜-稻-稻>麦-稻-稻;光能利用率,季之间以早稻>晚稻>大麦>油菜>小麦,而复种方式间,以大麦-稻-稻>油  相似文献   

17.
早粳合江19     
早粳合江19合江19是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所用日本粳稻品种虾夷、手稻与合江12复合杂交育成的直播、插秧兼用型粳稻新品种。于1978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1991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于1993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合江19在我国北方稻区9个省(市)...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养虾经济效益,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渔业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徐朝阳经过多年探索,研究出一年三茬虾健康养殖模式,近两年在示范户中大面积推广以来,比常规模式养虾纯收入提高50%以上。现将该模式介绍如下,供有条件的养殖户参考。一、模式概述与时间衔接池塘一年三茬虾养殖是利用池塘一角开挖暂养池,搭建塑料大棚,3月底(比常规提前40天左有)投放第一茬南美白对虾苗,亩放4.5万~5万尾,经25天左有暂养后放人大塘中养成,6月中下旬开始轮捕规格100尾/千克以上的成虾上市销售,7月底前第一茬虾销售结束;6月下旬放养第二茬南美白对虾苗,亩放3万尾左右,7月上旬第二茬虾放人大塘中养成,10月中旬起捕第二茬虾上市销售,11月中旬捕捞结束;8月上句套放抱卵青虾,自繁青虾苗继续养殖,春节期间轮捕销售,翌年3月中旬干塘起捕,再进入下一个周期养殖:  相似文献   

19.
稻田不同轮作方式对培肥地力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不同轮作方式的长期试验,研究土壤有机质,结合态腐殖质、养分变化和水稻产量影响,阐明油菜、一年生黑麦草、小麦秸秆翻压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表明,3种作物连作5年土壤有机质积累增加,其中油-稻增加最多达0.15%,平均每年增加0.03%;0.25-0.55mm微团聚体数量增加量最多。土壤全氮量以饲-稻处理增加多达0.04%;土壤有机磷和速效磷含量以饲-稻增加较多,有机磷提高11.6mg/kg。水稻产量以饲-稻最高。从而为农牧结合和用养结合增加农民收入找到了一条最佳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稻虾共生,即在一处田塘同时栽培水稻和养殖种用小龙虾,这就需要科学建设田塘,合理安排种养季节,搞好水稻栽培和种虾的养殖管理。一、科学建设田塘1.田塘选择与建设时间种养田塘要求地势低洼、冬春季水源方便、含沙量低于20%(含沙量高于20%适用于商品虾养殖),电力、道路较为便利,开阔通风,周边障碍物少,尽量为南北向。每年水稻收获结束后至翌年2月开挖田塘,宜早不宜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