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南方单季稻区实行“水稻一马铃薯”一年两熟栽培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光、温、水气候资源,提高单位面积农田产量,而且该模式实行水旱轮作与免耕栽培,既可减少土壤土传病害发生,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又可大幅度提高超级稻、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是一项科学实用的增粮增收技术。  相似文献   

2.
超级稻种植开创了水稻高产的新途径,根据超级稻的种性要求,因地制宜地提高栽种水平,才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文中初步探讨了晚造栽培超级稻P88S/0389的性状表现和提高超级稻产量水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答:近年不少农民引进了新闻媒体广泛报道的一些超级稻高产品种(组合),虽然产量显著增加,但与报道的记录相差甚远。专家们认为:水稻品种的产量潜力,或者称为最高产量记录,是在最适宜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充分利用当地最有利于产量形成的温光资源获得的经济产量。农民种植的超级稻一般难以达到其高产记录,主要原因:一是超级稻的高产记录是专家根据品种特性和肥水需求采取了比较科学的栽培措施,而农民朋友采用的传统栽培措施,难以满足超级稻对肥水等条件的要求。二是超级稻创造的高产记录在气候、土壤、肥水比较好的自然条件下创造出来的,不是什么地方、什么年份都具有创造超级稻高产记录的这些条件。比如水稻抽穗及其灌浆结实时期较好的气候条件,对很多地方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是创造高产记录的同一块地的同一位农民并不见得年年都可以达到高产记录的水平。但完全可以肯定的是,只要种植得当,在同等条件下,与普通水稻相比,超级稻的产量一定会比其他品种(组合)高。  相似文献   

4.
2019年武义县进行单季稻湘两优900机插高产攻关示范研究,其平均产量达12 031.5 kg/hm~2。本文介绍了超级稻湘两优900在武义县的机插种植表现,并总结了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寿县2a来实施超级稻示范推广工程生产实践,探讨、总结出超级稻生产采用“旱育保姆”无盘抛秧剂进行抛秧的轻简栽培技术规程,为同类型单季稻区推广该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04年早造,海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组织实施超级稻新组合P88S/0293在海南三亚与澄迈两个百亩片试种示范项目,三亚片由技术人员统一管理,采取超级稻强化栽培技术,澄迈片由当地46户农民管理,采取结合当地耕作习惯的改进了的超级稻强化栽培技术。结果:三亚片一类田平均单产12.5t/hm^2,澄迈片平均单产12.07t/hm^2,达到我国超级稻第2期产量目标,成为华南早稻首个平均单产达到超级稻第2期产量目标的百亩2片;澄迈片栽培技术与海南农民耕作习惯接近,更符合实际,百姓更易接受。从适期播种、浸种催芽、软盘育秧、小苗移栽、科学肥水管理、综合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根据寿县2a来实施超级稻示范推广工程生产实践,探讨、总结出超级稻生产采用"旱育保姆"无盘抛秧剂进行抛秧的轻简栽培技术规程,为同类型单季稻区推广该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随农业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我镇水田由三熟制改为“春粮、单季稻”二熟制,春粮有麦、蚕豌豆、马铃薯等,导致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度减少,单季稻成为农民口粮的主要来源。但农民种植单季稻还沿用连作晚稻的大秧龄、密植等技术.结果单季稻产量水平没因季节延长而提高。为探讨单季稻生产技术,提高单季稻产量,增加粮食总产,2003~2004年笔者在括苍镇前王桥村开展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试验与示范,以探索单季稻超高产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超级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对国内外超级稻(超高产)育种研究作了回顾,简述了广东省超级稻育种研究取得的进展:育成了10个达到(基本达到)超级稻(准超级稻)产量指标的新品种(组合),并逐步进入生产示范和推广;初步创立了华南超级稻"半矮秆、早长根深"育种模式和华南双季超级稻"动态株型结构"育种模式两种理论。提出广东省今后超级稻育种与应用研究的课题是:提高超级稻品质和综合抗性;加强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改进超级稻品种(组合)区域试验的方法,加快超级稻推广。  相似文献   

10.
延平区水南街道办事处现有单季稻面积5000亩。80%处在海拔100-400米,年平均气温19.3℃.大部分适合种植超级稻再生。近年来,水南街道积极引导进行超级稻再生品种组合试验示范,如2007年岭炳洋村村民雷世金试种“Ⅱ优航1号”3.5亩,折算亩产头季稻595公斤,再生季351公斤,全年亩平均946公斤;  相似文献   

11.
超级稻免耕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明免耕超级稻的应用效益、生长发育规律及配套技术,2006—2008年在广西永福县、田东县、玉州区等13个县(市、区)开展了超级稻免耕对比试验、免耕条件下超级稻与普通稻对比试验、免耕条件下超级稻不同栽培密度和不同施氮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免耕超级稻植株高大、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总颖花量大、穗大粒多、结实率高、产量高,比常耕栽培产量提高7.2%-10.8%;免耕超级稻的最高产量可达12361.5kg/hm^2;6个免耕超级稻百亩示范片平均产量达10746.0kg/hm^2;小区对比试验超级稻比普通稻增产1500kg/hm^2上,增幅达20%以上;超级稻早稻密度为27.0万~30.0万蔸/hm^2,晚稻密度为33.0万蔸/hm^2时,产量达到最大值;超级稻施氮量为纯氮180—210kg/hm^2时,节本增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现在新闻媒体上报道的超级稻产量实际上是该超级稻品种(组合)的潜力产量,该超级稻品种的潜力产量与农民种植的实际产量有一定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上,不仅是超级稻,也包括所有的普通水稻,其品种(组合)的潜力产量与农民的实际产量存在20%~30%的产量差距。所以,农民种植的超级稻,每667平方米产量一般在600公斤左右,这是非常正常的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建德镇水田以种植单季晚稻为主,常年种植面积约1000hm^2,但农民种植单季稻还沿用连作晚稻的大秧龄、密植等技术,导致单季稻产量水平没因季节延长而提高,单产一直徘徊在7500kg/hm^2左右。为探讨单季稻生产技术,提高其产量,增加种粮效益。2006年,在建德市农业局粮油站指导下,在本镇的珏塘村开展了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试验与示范,以探索单季稻超高产生产技术和栽培措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超级稻对水、肥、气、热的要求较高,栽培方法与普通杂交水稻不同,其中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尤为重要,选择“中浙优一号”作为供试品,探索超级稻最佳栽培密度,为超级稻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积极引导农民广泛应用超级稻,把超级稻示范推广拓展应用到水稻全面生产上来,为粮食增产增收提供指导。【方法】早晚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田块(或田垌),以当地主推超级稻与普遍种植的非超级稻品种作为对照进行试验示范并测产验收和统计每年产量。【结果】近3年(2014~2016年),累计推广应用超级稻面积5.318万hm~2,平均产量569.6kg/667m~2,总产45.44万t,比对照平均产量增产51.8kg/667m~2,总增产量4.13万t,增加产值13718.53万元,增幅达10.0%。【结论】利用超级稻理想株型可以大幅度提高单产、改良品质、增强抗性的生态特点,种植超级稻可以达到增产增收,较好利于解决粮食生产发展压力问题。  相似文献   

16.
1超级稻概念 超级稻包括超级常规稻和超级杂交稻。从广义上说,所谓超级稻应是在各个主要性状方面如产量、米质、抗性等均显著超过现有的品种(组合)水平;从狭义上说,是指在抗性和米质与对照品种(组合)相仿的基础上,产量有大幅度提高的新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效益农业的不断发展,单季稻面积不断扩大。为了增加复种指数,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在七里村推广种植春甜玉米(浙甜2018)-单季超级稻(粤优938)的种植模式,建立种植示范片150亩。春玉米总产达102.7吨,亩产为685kg,按市场价每kg4元计算,亩经济收入2740元。超级稻粤优938平均单产达到612kg,按市场价每百公斤160元计算,亩经济收入为979.2元,用“旱育保姆”等技术省工省本,亩节本144元,取得亩产值超三千元的好效益。现将其实施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8.
答:近年不少农民引进了新闻媒体广泛报道的一些超级稻高产品种(组合),虽然产量显著增加,但与报道的记录相差甚远。专家们认为:水稻品种的产量潜力,或者称为最高产量记录,是在最适宜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充分利用当地最有利于产量形成的温光资源获得的经济产量。农民种植的超级稻一般难以达到其高产记录,主要原因:一是超级稻的高产记录是专家根据品种特性和肥水需求采取了比较科学的栽培措施,而农民朋友采用的传统栽培措施,难以满足超级稻对肥水等条件的要求。二是超级稻创造的高产记录在气候、土壤、肥水比较好的自然条件下创造出来的,不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丹阳市作物及种植制度气候产量潜力的计算机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算机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对江苏省丹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及种植制度的气候产量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的作物气候产量潜力以玉米、单季稻为最高.单季稻对当地的光、热、水资源利用较充分,现实产量达到气候潜力的78.2%.模拟的2种种植制度(麦-单季稻,麦/玉米-稻)的气候潜力表明,三熟比二熟高3000kg/hm~2,排水良好,小麦产量可以达到或接近气候潜力,玉米的气候产量潜力则受到生长期内降水量年际变化影响较大.在丹阳市引进春玉米的种植制度,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水热资源,提高全年产量及改善单一的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技推广》2005,(10):24-25
第一条为明确超级稻品种的概念和指标,规范超级稻品种的确定程序和方法,促进超级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超级稻品种(含组合,下同)是指采用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等有效途径育成的产量潜力大。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后比现有水稻品种在产量上有大幅度提高。并兼顾品质与抗性的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