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谷子生产中的"一低三难"(产量低、保苗难、间苗难、锄苗难)问题,特别是间苗的艰辛劳作,极大地影响了谷子种植规模的扩大和谷子产业的发展壮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既能保证谷子正常发芽出苗发挥群体顶土作用,又能在出苗后自行死亡的MND制剂。把用这种制剂处理过的谷种和正常谷种按一定比例混匀播种,出苗后,MND制剂处理过的谷种2叶期开始逐渐枯萎死亡,而未处理过的种苗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是针对谷子生产实际中间苗难的问题,研究利用谷子化控免间苗栽培技术,即利用MND药剂处理种子,然后将正常种子按4∶6、5∶5、6∶4比例与药剂处理种子混合,混合播量为1 kg/亩时,探讨最佳拌种比例。结果表明,正常谷种与用MND药剂处理种子比例为4∶6时为适宜拌种比例,5∶5次之,既能正常发芽出苗、发挥群体顶土出苗的作用,又能在出苗后自行死亡,实现谷田免(少)间苗目的。  相似文献   

3.
谷子化控间苗技术就是利用化学制剂处理的谷种和正常谷种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播种.出苗后化学制剂处理的种苗逐渐枯萎死亡留下正常种苗,这样不用问苗或少间苗即可达到大田栽培密度要求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谷子化控免(少)间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30余种药剂中筛选出PC和YB效果较好,并进一步研究了这2种药剂的最佳处理方法、处理剂量和制剂处理谷种与正常谷种的最佳混播比例。结果表明,谷种经PC(大于5%倍液)和YB(10%倍液)2种药剂拌种处理,再以正常谷种占总播量的35%~40%播种,既能正常发芽出苗、发挥群体顶土出苗的作用,又能在出苗后自行死亡,实现谷田免(少)间苗目的。该技术对播期没有特殊要求,在春谷上也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5.
化控间苗谷种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分别进行了化控空间苗谷种对播期、土壤含水量、土壤类型、不同谷子品种适应性的试验,以及不同生态生产条件下的最佳配比(制剂处理种子和正常种子混合比例)与最佳播量试验。结果表明:播期、谷子品种对化控间苗谷种没有影响,土壤墒情、土壤类型对其有一定影响。针对气候、墒情变化不定的情况,通过两年的多点试验示范,形成了在不同生态生产条件下采用同一配比不同播量的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李琴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8):159-160
介绍了谷子化控的特点,提出了化控免间苗谷种的种植技术,主要包括:整地施肥、选用良种、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等。  相似文献   

7.
金谷二号是强分蘖、超高产的优质谷子,经省内外3333公顷试验示范,在春旱、伏旱加秋吊的大旱之年,667m~2产量超过500公斤,最高667m~2产量850公斤,超过玉米,效益是玉米的2~3倍。特别是谷种化控免间苗技术的试验成功,使谷子产量和免间苗技术都居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8.
化控间苗谷种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促进谷子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加速谷子产业化开发,对化控间苗谷种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谷种化控间苗效果与土质、肥力、整地质量、土壤墒情和播期等因素有关。不同栽培条件下,通过调节配比或播量可以达到化控间苗目的,实现谷子不间苗或少间苗。土壤黄褐墒情(含水量15%~18%)和春播谷子,采用配比35%、播量15.00 kg/hm2,或配比50%、播量11.25 kg/hm2;土壤黄墒情(含水量13%~15%)和夏播谷子,采用配比50%、播量15.00 kg/hm2,或配比50%、播量11.25 kg/hm2;红土壤及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化控间苗谷种的配比或播量应适当低于一般壤土地(含瘠薄地)。  相似文献   

9.
谷子在不同播种量下的群体出苗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研究了谷子在不同播种量下的群体出苗能力,了解谷子在最佳播种量下的群体出苗密度,以达到不间苗或少间苗的目的,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结果表明,谷子播种量以0.35kg/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林州市地处太行山脚下,山坡面积广,谷子常年种植面积在0.53万hm2左右。在谷子生产中,间苗是一项极其繁重的劳动,且季节性强、费工费时,严重制约着谷子的大面积种植。为此,自2006年开始,林州市连续4年开展了谷子化控免间苗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截至2011年,全市谷子化控免间苗栽培累计推广面积已达0.8万hm2,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据调查,一般每  相似文献   

11.
6月23日,正午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在沁县定昌镇羊沟村的谷子地里,许多农民都汗流浃背地忙着在地里间苗。相比之下,同村的郭庆福就比较轻闲。由于他在播种时采用了一种"谷子化控间苗技术",地里的谷子出苗后不但不必费力间苗,长得还很壮实。此项技术是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根据谷  相似文献   

12.
谷子免间苗技术的土壤水分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土壤水分、水势与谷子出苗率的关系,为生产应用谷子免间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种谷子品种(晋谷29号、张杂谷5号),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谷子的出苗规律及基本全苗的水分临界阈值,同时利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土壤水势对谷子出苗的影响。结果:出苗率达到80%以上的土壤水分可作为应用谷子免间苗技术的适宜播种指标,褐土性壤质土表层含水量需达到11.8%,田间持水量达到55%以上,土壤水势大于-2.15巴。结论:该研究可以为谷子免间苗技术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谷子,属禾本科作物。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是很好的抗旱作物。谷子营养全、品质好、价格高,是浑源县主要的特色杂粮之一,可是由于间苗用工多、产量低,种植面积一直不大。随着渗水地膜和与之配套的铺膜播种机的推广应用,实现了谷子免间苗、高产优质。文章从各个技术环节,总结了旱地谷子覆盖渗水地膜穴播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穴播与条播对夏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穴播和条播对不同株型谷子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试验地点穴播与条播相比籽粒产量水平相当或有所提高;穴播可以解决谷子单籽出苗顶土力弱的问题;通过研制穴播机可以实现谷子的精量播种,少间苗或不问苗。  相似文献   

15.
在当地种植条件下,研究当地主栽糜子品种在不同播种量下的群体出苗能力。通过试验,得出了糜子在最佳播种量下的群体出苗密度,达到不间苗或少间苗的目的,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6.
谷子化控免间苗新技术是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研究成功的一项实用技术成果,于2001年9月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该项技术省工节资,操作简便,平均省投工2-3个,节省工费40元左右。该技术不仅解决了谷子栽培上的一大难题,使谷农从繁重的间苗劳动中解脱出来,为谷子的大面积机械化种植开辟了道路,而且对需要间苗的其他小粒作物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开云 《河南农业》2014,(21):52-52
<正>一、及时补苗、间苗、定苗玉米顶土出苗后,需及时查苗,发现缺苗严重,应立即进行补苗,采取移栽补苗或催芽补种的方法。间苗在3叶期进行,定苗在4~5叶展开时完成,拔除小株、弱株、病株、混杂株,留下健壮植株。二、灌溉播种期灌溉:套播玉米在播种前要浇1次水,既有利于小麦灌浆,又有利于玉米出苗。麦茬平播玉米播种时遇干旱,要进行造墒灌溉,30~40m3/667m2水即可,有利于保证  相似文献   

18.
《山西农业科学》2017,(6):953-956
谷子获得高产的主要因素一是其本身具备高产潜力,二是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根据长生07号谷子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和晋东南地区的气候特点,制定了一套适应性栽培技术,2011,2012年2 a在襄垣、沁县、武乡、长治县、壶关5个县进行了试验示范,实现了降低株高,增加穗长、穗粗、穗质量等性状的目标。另外,其茎秆及根部也有进一步改善,抗倒性、抗病性得到提高。化控间苗技术的应用,达到了省时省工、提高谷子栽培效益的目的。截至2016年底,长生07号谷子新品种累计在晋东南地区推广面积超过13万hm~2,有效地发挥了新品种优势,为晋东南地区大力发展谷子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对新品种进行适应性栽培技术示范研究,是新品种快速推广及获得高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旱地谷子生产完全依赖自然降水、产量低而不稳,人工间苗除草、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工的问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将微垄膜侧沟播技术、简化栽培技术和机械化生产技术进行集成,形成了谷子微垄膜侧沟播轻简化栽培技术.本文介绍了谷子微垄膜侧沟播轻简化栽培技术的技术要点,包括播前准备、播种、配套机具、田间管理、收获、残膜回收等主要环节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推广谷子化控间苗技术 实现谷子高产节本高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子化控间苗技术是解决当前间苗费工的一项节本增效措施,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