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黄伟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35-38
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判定标准是高保护价值森林研究的基础。在现有的6大判定标准的框架内,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德技术合作一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政策与模式项目,提出适合福建省国有林场森林特点的高保护价值森林判定标准,对漳平五一国有林场经营区进行高保护价值森林判定。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森林存在高保护价值3、4、5、6,各高保护价值森林面积分别为946.73、756.6、141.6、15.33hm^2。  相似文献   

2.
赵刚源 《安徽农学通报》2014,(8):139-141,185
该文根据现有通用判定标准结合顺昌县国有林场实际情况进行高保护价值森林判定并提出相应经营措施分析,同时为其他森林经营单位进行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判定及其经营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实际参考。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森林存在高保护价值1、3、4、5、6,高保护价值森林主要集中在HCV3和HCV4,分别占总HCV面积的58.3%和15.5%。  相似文献   

3.
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判定,是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和进行森林认证的基础工作。本文以国有黄冕林场为研究区域,以高保护价值森林判定标准为依据,结合黄冕林场的实际情况,对黄冕林场生产经营范围进行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判定。结果显示:根据黄冕林场森林资源实际情况,被列入高保护价值的森林面积为5 719.7 hm~2,蓄积为347 734 m~3,而且只有三类高保护价值森林,分别是HCV4(集水区保护森林、控制侵蚀森林、作为破坏性火灾重要屏障的森林)、HCV5(保障社区居民生活用水)、HCV6(烈士墓)。本次调查研究可为黄冕林场的分类经营和健康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东宁县高保护价值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龙江省东宁县1:50000林相图和二类调查数据作为基础,根据<黑龙江省高保护价值森林判定标准>,对东宁县高保护价值森林进行了判定和区划;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从景观格局的总体特征、景观要素形状特征、景观的异质性和多样性3方面对东宁县高保护价值森林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东宁县高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和分析了高保护价值区域和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异同,结果表明:1高保护价值区域涵盖并扩展了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内涵;2高保护价值区域概念的应用领域更广泛;3在高保护价值区域判定、保护和经营、监测与评价等方面可以借鉴高保护价值森林的理论和方法;4由于高保护价值区域还包含了森林以外的其他具有高保护价值属性的区域,在应用中不能完全照搬高保护价值森林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保护价值森林概念被引入我国后,对我国森林经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6年,国家林业局提出了高保护价值区域的概念,在对高保护价值森林和高保护价值区域的概念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高保护价值森林(区域)的应用领域、应用现状和高保护价值森林(区域)判定、经营、监测和评价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保护价值森林经营在国际上是一个比较新的理念,在中国还缺乏一套统一的判定标准及区划体系。将高保护价值森林区划体系和中国县级森林经营区划体系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找出了两者的联系和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将两者有机结合的区划方法。这样既使得原森林经营区划体系得到了加强和补充,又避免了2个系统独立存在而造成区划成果对森林经营指导意义不强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浪费。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森林管理委员会(FSC)提出的高保护价值森林的概念,结合塞罕坝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对坝上地区高保护价值森林的进行了初步判定,对今后森林经营单位的森林保护和经营、景观设计、保护区建设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保护价值森林是森林认证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组成因素.在阐述高保护价值森林概念、目标的基础上,以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应用为切入点分别论述其在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认证、林产品交易及投资、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自然保护区景观规划和设计、森林防火区、社区林业建设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为高保护价值森林研究的进一步拓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森林是地球上的碳贮库、能源库、基因库和蓄水库。森林能够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涵养水土,绿化环境。人们依赖于森林,森林也是可供人类发展的资源环境。高保护价值森林有着极高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属性,具有特殊的社会文化功能。高保护价值森林是可持续经营森林的重要内容,需采取科学的保护与经营措施进行完善。基于此,对高保护价值森林的保护和经营进行探讨,分析了保护与经营的原则,并提出了新型的森林经营模式,推动了高保护价值森林经营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依据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采用四川省第7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及社会公共数据,以2009年为基准年,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2010—2025年四川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到2025年,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总价值达到2 062.05×10~(10)元,阔叶林各项服务功能价值增长速度较快,针叶林次之,竹林的增长速度最小。  相似文献   

12.
以帽儿山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层次分析法,采用专家共同构建的模式,提出了一套天然林小班综合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3个层次,4个指标、12个指标变量。结合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专家打分法,运用GIS数据地理技术,获得各指标变量的权重值及其评价值。经计算获得小班综合评价值。根据小班资源的综合评价,并天然林保护的基本准则,将帽儿山天然次生林小班划分为4个保育等级。  相似文献   

13.
对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评估进行研究,为建德市公益林保护、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本文依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结合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等8项指标,评价建德市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建德市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81.64亿元,其中涵养水源效益25.22亿元,固土保肥效益4.43亿元,固碳释氧效益12.53亿元,积累营养效益0.48亿元,森林游憩效益22.19亿元,净化大气效益3.21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12.13亿元,森林防护效益1.45亿元。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远高于其直接利用价值,表明应继续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努力提高生态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4.
选用坡度、坡向、植被盖度、裸岩率和农田分布特点5个主要指标划分小陇山林区天然林生态脆弱性等级,基于林种分布区域的生态脆弱性强弱,运用AHP结构层次分析法确定小陇山天然林林种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小陇山天然林分布地段生态脆弱性强,现有林种一般脆弱(一级)等级面积占天然林总面积的5.12%,比较脆弱(二级)占24.62%,非常脆弱(三级)占43.35%,极端脆弱(四级)占26.90%;优化调整结果确定了小陇山天然林适宜发展的林种结构为水源涵养林49.10%、水土保持林14.65%、自然保护林18.60%、风景林8.66%、商品林8.99%;对各林种在生态脆弱等级中的分布结构做出科学规划,即降低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在各等级中所占面积比例,提高商品林、自然保护林和风景林的分布比例,其目的为该地区森林分类经营的实施和天然林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游憩7项功能10个指标,以2001、2006和2011年布尔津县天然林区一类连清数据为基础,评估了新疆布尔津县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新疆布尔津县天然林资源的面积和蓄积量平均值分别为77 047.98 hm2和1 751.13万m3,各年森林面积分别为72 927.76、77 872.02和82 816.27 hm2;蓄积量分别为1 675.55万、1 762.76万和1 815.07万m3。新疆布尔津县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平均为50.34亿元/a,各年价值分别为41.80亿、51.72亿和57.50亿元。从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项看,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价值量最大,平均为35.59%;森林游憩价值增幅最大,2006年森林游憩价值是2001年的35.95倍;不同林分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其对应的林分面积排序一致。这说明布尔津县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森林面积、蓄积量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都有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的服务功能及其价值,采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的方法,对2009、2014年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4年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总的服务功能价值比2009年增加了7.34%,且以涵养水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量所占的比重为最大;灌木林地的功能价值增加率明显高于针叶林地和阔叶林地;不同森林类型所具有的服务功能及其价值主要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7.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森林生态系统的效益出发,选取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环境、土壤保持、固碳释氧、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医疗保健等因子,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等多种手段对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间接经济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该森林公园每年的总生态服务价值约为2.18亿元.  相似文献   

18.
2020-01ml 目录     
目的传统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不便于结果比较。目前,物种保育价值模型主要通过林分丰富度核算森林当前保育价值,但未考虑土地利用类型对树种生长的潜在影响,不能体现森林的长期保育价值。近年来,逐步完善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价新理论中,尚未出现适用于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的方法。方法通过分析福建土地利用情况计算生境质量并划分等级,首次提出生境质量调整系数。利用生境质量和森林分布之间的地理对应关系,构建出基于生境质量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模型(HQ-BPV模型),由此将土地利用的影响融入福建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中。结果(1)福建省生境质量分布整体呈现内北高南低、内陆高沿海低和自然保护区高非自然保护区低的态势。(2)福建主要植被类型的平均生境质量按大小排序为针阔混交林 > 竹林 > 阔叶混交林 > 阔叶林 > 灌丛 > 针叶林 > 经济林。(3)调整后栎类和栲类的物种单位面积保育价值最高,为3.58万元/hm2,调整后各优势树种(组)的物种保育总值中阔叶混交林价值最高,为658.42亿元,构建模型核算的福建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为2 056.39亿元。结论基于能够量化土地利用影响的生境质量指数,构建出HQ-BPV模型用于评价福建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为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育价值核算提供新思路,有利于森林资源监测和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