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亚萍 《甘肃农业》2023,(6):108-111
武威市数字赋能乡村治理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也面临着数字治理理念有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乡村数字治理主体相对缺乏、技术支撑不足、数字化治理制度体系尚不健全等困境。建议从培育数字乡村治理理念、建设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培育多元化数字化治理主体、优化数字化技术支撑、完善制度保障方面打破瓶颈,推进武威市乡村治理实现“智治”。  相似文献   

2.
周舟 《乡村科技》2023,(8):9-12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之一,是衡量乡村振兴成效的重要指标。数字治理则是实现治理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及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路径。当前,乡村数字治理面临理念意识的更新迟滞与认知偏差、治理主体的参与受限与协同困难、治理需求的模糊识别与内容异化、数字平台的共享乏力与同质低效等现实困境,需要进一步重塑治理理念推动“数字在场”、联动治理主体提升“数字素养”、回应治理需求实现“数字为民”、规范数字平台激发“数字效能”,从而更好地实现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乡村数字治理与科技赋能是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议题,对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数字乡村治理的理论逻辑和实现路径展开了重点探究,发现目前我国数字乡村治理与乡村基础设施、乡村传统治理、农民数字素养、数字共享等存在多重矛盾,为此提出完善乡村数字新基建、普及乡村数字治理意识、提升乡村数字化建设水平和加快理顺乡村数字治理机制的对策,以满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实现乡村治理有效。  相似文献   

4.
郑一鸣 《河南农业》2023,(27):54-56
乡村数字治理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以及规范社会秩序有着重要的价值诉求。随着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广泛应用,数字治理在信息安全、农民主体性以及公平正义等方面存在着伦理困境。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规章制度;转变思维观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公共伦理教育,提高村民数字素养等方面提出推动乡村数字治理伦理困境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数字乡村建设是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农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为了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以X县的数字乡村建设为例,实证研究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困境。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现阶段数字乡村建设还存在乡村居民与数字化理念之间的现实矛盾、硬件基础设施供应不足、数字乡村制度体系障碍这些层面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从理念转型、资源投入、治理优化三个方面来优化数字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健康理念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传统卫生健康治理正迈向更高的数字健康治理阶段。在“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战略背景下,推动乡村数字健康治理,不仅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支撑,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卫生健康需求的内在要求,更是进一步提高乡村健康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突破口。但从目前来看,乡村数字健康治理还面临农民数字健康素养发展滞后、数字健康资源供给缺位以及人才缺口突出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乡村数字健康治理效能,需要全面推进乡村数字健康治理观念变革、体系变革、人才变革,加强农民数字健康素养培育,构建乡村数字健康治理框架,推进乡村数字健康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作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高地,在数字治理方面的实践居于全国领先地位。然而,在积极创新和应用数字技术、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的同时,浙江省数字化乡村治理也面临着日益突出的问题。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探析乡村数字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继而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乡村数字治理能力,完善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为我国乡村数字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样板。  相似文献   

8.
何义晨 《乡村科技》2023,(10):26-2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乡村治理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数字技术通过对乡村治理进行“互联化”下的结构赋能、“数据化”下的资源赋能、“全民化”下的思想赋能,助推乡村治理实现现代化发展。然而,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仍面临着多元协同共治效果不佳、数字治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数字化建设人才匮乏、技术支配引发数字伦理问题等现实困境。为有效摆脱这些困境,建议采取如下措施:着力提升治理主体的数字素养,完善多元协同共治格局;加强技术赋能的顶层设计,完善乡村数字治理制度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数字技术与乡土民情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9.
数字技术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具有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要功能。然而,目前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还存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缺乏、乡村数字化专业人才紧缺、乡村数字化政策供给不足以及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滞后等一系列现实困境。通过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数字素养与能力、促进乡村数字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大数字化政策出台与配套力度、创新乡村数字化治理模式等措施,能更好地让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赋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治理数字化引发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就乡村治理数字化的价值、困境和实践路径3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表明,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的价值:促进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转变乡村治理模式,实现治理内容精准化,整合乡村资源。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困境:农民自身数字能力贫困的制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要素保障能力不足。实践路径:数字赋能、加快培育新型数字农民,提高乡村数字化治理的要素保障能力、完善数字信息监督管理机制,健全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过程中,数字化技术赋能乡村建设,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数字化带来的新发展模式推动了农民增收、农村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启城乡融合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乡村数字建设配套机制不健全、乡村数字基础建设不完善、乡村数字化应用人才短缺等问题。基于此,进一步完善乡村数字建设配套机制、健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乡村数字化应用人才队伍建设是解决我国数字乡村建设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发展阶段,乡村数字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为创新乡村治理、振兴乡村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着数字技术与薄弱的基础设施之间存在张力、大数据赋能受到“乡土性”情境间接限制、人才短缺凸显治理能力短板、数字治理政策体系尚不健全等一系列挑战。因此,须加大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基层治理主体的现代化治理观念,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激发数字乡村发展动力,推进数字法治建设,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同时发力,进一步弥补数字赋能乡村现代化治理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弥补农村数字鸿沟,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文中结合乡村数字化应用场景,构建包含设备与软件操作、信息与数据素养、沟通与协作、数字内容创建、职业相关素养、数字安全素养等6方面的数字素养评价体系。通过问卷调研发现,陕西农民数字素养更多体现在数字信息的解读与运用,缺乏较为成熟的数字内容创建及运用能力;农民数字素养存在性别、年龄、区域以及从事农业类型的差异。提出引进及培育高素质农民、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发展智慧农业等对策,提升农民数字素养,进而推动数字科技赋能数字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杨琪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23):176-178+248
数字乡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与完善离不开标准化建设的推动。通过运用多源流理论对数字乡村标准化政策的议程设置进行分析与总结,研究发现,数字乡村标准化政策的出台受到了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的多重交互影响。其中,缺乏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农民的数字素养较低以及乡村数字治理体系存在短板构成了问题源流;专家学者的政策主张与政府的推动构成了政策源流;领导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与公共舆论导向构成了政治源流。数字乡村标准化政策的出台受政治源流的影响较大,且对其特征的研究可进一步为整个乡村振兴领域的政策出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安鑫  戴浩 《安徽农业科学》2024,(4):219-223+228
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经济发展变革下的产物,对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数字乡村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从数字乡村资金投资、数字乡村信息基础、数字服务基础、数字产业发展4个维度,构建了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评估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在逐年提高,但区域差异性较大,发展水平基本呈中游—下游—上游逐步下降。其中,数字乡村资金投资能力波动较大,呈波浪式上升趋势;数字乡村信息基础呈上下游高、中游低的“U”形结构;数字乡村服务基础地区差异较大,呈倒“W”形;数字乡村产业发展总体较为缓慢,增速趋同。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其促进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字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是提振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二者内在关系的理论与实证解构对于深化数字乡村理解、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数字赋能理论为研究视角,首先从理论层面明晰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而后基于全国26个省域287个市域1 601个县域2018年的截面数据,利用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数字乡村指数,以及科学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出的乡村振兴指数,进行实证检验。经过分析发现,中国县域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低于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且二者差距由东向西逐渐增大。应用计量模型,验证了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经过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增强了估计结果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二者的影响机制:数字乡村分别通过乡村经济数字化与乡村生活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而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与乡村治理数字化对乡村振兴促进效应不显著。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针对中国县域数字乡村与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充分发挥数字乡村的优势以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引领了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多种优势,但仍存在良好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与有效供给缺乏相矛盾;智慧小镇的强烈时代需求与信息素养贫乏相矛盾;数字经济的优质内容需求与治理能力有限相矛盾等多个问题.因此,在此背景下,通过加大并夯实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丰富并深化信息教育惠民服务;全面落实并提升治理能...  相似文献   

18.
农民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主体力量。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方向的转型,农村的生产、生活呈现了数字化、智能化的新特征,同时也对农民的数字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农民群体数字素养普遍偏低,农民数字素养提升存在困境,这成为制约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原因。面对农民数字素养提升的困境,需要从政府保障、社会支持、完善培育体系三个方面提升农民数字素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农村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乡村治理方式已难以满足新形势新需要,以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从建德市“乡村钉”的功能模块和应用场景出发,总结这一实践对推进数字乡村治理的普适性经验,即充分挖掘数据、利用数据,县乡一体、条抓块统,贯穿“最多跑一次”理念,切实调动老百姓积极性,变“经验治理”为“数据治理”。并在进一步挖掘整合数据、迭代升级系统、打通治理堵点三方面进行思考,提出有关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乡村数字化治理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数字普惠金融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基于当前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应用现状,采用归纳研究方法,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为农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和充足的人力资本,在提升农村治理水平、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发挥作用。但目前仍面临着服务创新和供给不足、数字基础设施和信用体系建设不足、居民金融素养偏低和监管体制缺位等问题,限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地区的开拓。应重视政策支持和监管体制完善,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和产品创新性,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四个方面入手,从而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助力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