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正>大碾子小流域(流域内仅大碾子一个村,故又称大碾子村)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银窝沟乡境内,是滦河上游的三级支流.大碾子全村总面积18.51km~2,有465户,1779口人,人均耕地 0.18hm~2综合治理前,全村平均每公顷耕地仅产粮1500kg左右,人均收入不足80元.1984年,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大碾子村开始走上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道路.1986年该村被定为河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1990年又列入水利部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1994年全村总产值达548.5万元,人均纯收入2767元,提前一年跨入该县首批小康村行列.大碾子村人经过十年艰苦创业,走出了一条发展小流域经济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土保持》1993,(9):49-50
<正> 我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的乌江下游,属三峡库区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县之一,是一个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经济贫困的农业山区大县。全县总面积2901.3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574.85km~2,占总面积的54.5%,年侵蚀模数在5000t/km~2以上,人均产粮200kg,人均纯收入仅有153元。  相似文献   

3.
龙沙河精品小流域建设成效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长治”工程第三期小流域治理和“长治”工程第五期精品小流域建设,龙沙河小流域治理度达100%,林草覆盖率达59. 32%,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3年与1993年相比,年均土壤侵蚀模数由5 335t/km2 降为2 047t/km2,年土壤侵蚀总量由12. 59万t减少到1. 92万t,全流域农业总产值由576. 05万元增加到1 741. 00万元,粮食总产量由323. 5万kg增加到729万kg,年人均产粮由521kg增加到992kg人均纯收入由557元增加到1 800元。介绍了龙沙河小流域的精品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4.
<正>清溪河属长江一级支流,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境内的流域面积有30.4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0.1km~2。清溪河小流域涉及大渡口镇民强、大坪、银地、民生4个行政村,共有农业人口8 671人,农村各业年生产总值6 50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07万元,农村人均粮食415 kg,人均耕地0.076 hm~2,人均基本农田0.038 hm~2。治理前,流域内群众水土保持意  相似文献   

5.
宁南彭阳县黄土丘陵半干旱区的白岔村,自1979年开始综合治理。“八五”开始依据生态学原理与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了生态农业建设的规划设计,经过3年的实施验证,于1993年取得了显的生态经济效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70%,林草覆盖面积50%,森林覆盖率19%;人均有粮400kg,人均纯收入408元。全村97.2%的农户解决了温饱,有13%的农户人均有粮超500kg,纯收入超1000元。  相似文献   

6.
五官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野外调查和农户跟踪调查,研究了金沙江下游五官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耕措施及其它配套措施,并进行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林草覆盖率由25%提高到81%,增加了56%;年均土壤侵蚀量由2.67×104 t减少到6.5×103 t,减少了75.77%;粮食产量由3645 kg/hm2增加至9330 kg/hm2,提高了156%;人均粮食产量由282 kg增加到416 kg,提高了417.52%;农业总产值由41.48万元增加至439.74万元,提高了960.13%;人均纯收入由184元增加至1660元,提高了802.17%.最后总结了五官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及其对金沙江下游地区小流域治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赣县以建设精品小流域为突破口,治理与开发结合,实施与管理并重,通过规模治理、综合治理,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持续、协调发展。截至2004年底,全县建成精品小流域13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4 623.24 hm2。与1997年相比,项目区年增加蓄水量0.47亿m3,新增和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 086.6hm2;年土壤流失量下降了74.05万t,保土减沙效率达77.13%;人均产粮由344 kg增加到440 kg,人均纯收入由1 084元增加到2 081元。  相似文献   

8.
万彩兵 《中国水土保持》2014,(3):F0004-F0004
<正>云贵鄂渝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土地生产率提高了近50%,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加了2460元,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实现了脱贫致富。据统计,项目区约有34.5万农户130万相对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环境和生计得到明显改善,直接受益人口占项目区农户总数的71%,占少数民族农户的72%;项目投资有47%用于农民生计改善措施,新建了7778 hm2基本农田,每公顷粮食产量稳定在7500kg以上,年均增产粮食2万多t;沼气池和节柴灶减少了农民上山打柴的活动,每人每年还可节约买煤成本300元。生计改善项目的实施平均每年为每个农民  相似文献   

9.
正四川省水产局2016年5月23日发布了《2015年四川省渔业经济概况及排位情况》,2015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346.41亿元,同比增加22.57亿元。全省渔民人均纯收入13240.14元,同比增加1077.73元,增长8.86%。2015年,四川淡水水产品产量132.72万吨,居全国第九、西部第二;产值193.62亿元,居西部第一。稻田养殖在不增加土地用量的前提下增加了产量,并宜于种养绿色循环,成为四川一大特色和优势。2015年稻田养殖面积30.89万hm~2,居全  相似文献   

10.
甘川沟流域是湫水河流域的一级支沟,总面积41.5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5km~2,占总面积的84.3%。年均土壤侵蚀模数13 700t/km~2,属极强度侵蚀区。五年间,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1.1 km~2,其中,建设基本农田44.6hm~2,营造水土保持林草1582hm~2,封禁自然修复面积482hm~2,新修淤地坝16座,河坝200 m。经过重点治理,粮食单产由1890 kg/hm~2增加到2420 kg/hm~2,提高28%;人均粮食550kg,较治理前提高100kg;农林牧副各业总产值由515万元/年增加到741万元/年,提高43.9%;人均纯收入由762元增加到1094元,较治理前提高332元。农、林、牧用地比例由61:15:24调整为36:51:13,每年可减少泥沙流失量57.71万m~3,拦蓄径流156.9万m~3。  相似文献   

11.
水土保持世行二期贷款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崇信县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带动了农村产业的大发展。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8年的686元增加到2005年的1 991元,比全县人均纯收入高出111元;项目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3 530.7 hm2,新增蓄水能力399.6万m3,年减少入黄泥沙70.11万t;植被及生物群落状况明显好转;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草畜产业迅猛发展;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条件极大改善。介绍了具体的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2.
<正> 枣子沟小流域,位于陕西省洛川县城郊,辖凤栖镇、京兆乡、后子头乡的9个行政村,共3068人。该流域属黄土高原沟壑区,系洛河一级支沟。流域总面积21.1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为20.7km~2,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3500t/km~2。严重的水土流失加之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流域内群众的生活一直非常贫困,到1987年,全流域人均产粮261kg,人均产值389元,人均经济纯收入仅214元。  相似文献   

13.
黄土区径流调控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处黄土高原干旱山区的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其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受干旱缺水和水土流失的制约,因此,如何高效利用水资源和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成为该区域发展的关键问题。依据径流调控理论,提出径流调控技术体系的概念,并在九华沟流域水土保持径流调控中具体应用。结果表明:经过5年的径流调控,流域的水资源不仅得到了高效利用,而且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其中林草覆盖率由24.0%提高到57.1%,土壤侵蚀模数由5400 t/(km2.a)降低到15t/(km2.a),土地利用率由63.0%提高到81.7%,流域治理程度由44.9%提高到86.3%;流域年总收入由502.65万元增加到1404.64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757元增加到1 486元,人均年产粮由427 kg增加到654kg;径流调控技术在农业总产值的总增量中,科技进步贡献率占56.71%,对流域内农民的脱贫致富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世行贷款昕水河流域水土保持项目建设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行贷款昕水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自 1994年正式启动以来 ,共完成投资 180 3 9 5 7万元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3 2 63 9 94hm2 。通过 8年的建设 ,项目区年人均社会总产值由 64 6元上升到 3 884 4元 ,增长 5倍 ;年人均纯收入由 3 91 6元上升到 12 43 81元 ,增长 2 2倍 ;土地利用率由 5 1%提高到 5 6 6%,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项目区植被覆盖率由 3 0 6%提高到 3 7 7%,治理度达到 46 1%。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政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举措。退耕地区农户生活问题如果不解决,将有复耕的可能。重庆市彭水县共有21个退耕还林乡镇(街道),涉及106个村(居委)22325户76390人,面积0.65万hm2。全县退耕还林区共有基本口粮田5551hm2,人均基本口粮田低于(0.50×667)m2的退耕户有1008户3875人,占退耕还林人口比例6.22%,人均粮食产量266kg,人均纯收入3805元。2012年全县退耕农户人均纯收入5915元,人均纯收入在国家贫困线以下的退耕户有1461户,人均基本口粮田低于(0.50×667)m2且收入在国家贫困线下的有621户。针对问题分析,提出"加大基本口粮田建设力度,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加大后续产业发展,增加退耕农户收入;新增退耕还林任务,巩固生态治理效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施易地搬迁"等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1 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新发展1.1 水土保持重点县工程成效显著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重点县项目,是落实1991年国务院治淮决定的重点工程之一.该项目一期工程1992年开工至1996年竣工,1997年5月顺利通过验收,各项指标均超过1996年3月水利部颁发的《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标准》.五年来,一期工程累计完成土石方1.52亿m~3,总投工日6812.54万个,项目总投入4 8816万元,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 876km~2,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一是使项目区66.5万人摆脱贫困,1996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580.6元,增加了1196.4元;人均粮食提高到424.5kg,增加了70.8%;农林牧副总产值是1991年的3.96倍,增加了12.82亿元.二是各类水土保持工程发挥了巨大的群体防护效能,林草覆盖度  相似文献   

17.
云贵鄂渝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把防治水土流失和提高当地群众的收入作为主要目标,通过引进世界银行与欧盟在可持续小流域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推广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管理模式,帮助农村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经过6年建设,项目累计完成181条小流域共2 225.27 km2的综合治理任务,至项目结束时项目区年均土壤侵蚀量由1 340万t减少为978万t,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9%提高到治理后的24%,到2012年项目已实现碳汇总量45万t,预计10年后碳汇总量可达580万830万t;项目区土地生产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平均土地净收益从2006年的11 165元/hm2提高到2012年的16 679元/hm2,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增加了2 460元,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实现了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8.
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经过3年的实施,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显著:治理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79.2%,580 km2的石漠化土地、潜在石漠化土地得到了整治;建成了高标准综合配套的坡改梯工程7 123 hm2,新增保护耕地面积27 370 hm2,增加灌溉面积13 364 hm2,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粮食总产量比治理前增加6.1%;农业总产值由治理前的13.16亿元提高到17.67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治理前的1 076元上升到1 369元,农村贫困人口由治理前的13.74万人减少到10.02万人;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了社会进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抓好"珠治"工程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南方农业》2012,(3):79
一是政策"促"增。全年落实农资、退耕还林、良种等各项补贴总计1117万元;为龙头企业争取农业产业化贴息、专项财政补助等上级资金246万元;实施中低产田改造273.3公顷,带动项目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90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民增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比2007年增加621元;近5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累计增加2000多元,连续5年增幅超过6%,是历史上的首次。以新疆、河南、山东为例,农民人均纯收入2007年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25.7倍、35.8倍、42.5倍。文中阐述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就业创业空间,认为依靠政策扶持、创新思路,大力发展创意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是使亿万农民在富裕文明的康庄大道上持续奔跑的强劲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