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陇南,陕南片滑坡,泥石流区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是中国4大滑坡,不得不充集中暴发区之一。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陇南一级站自1991年起,开展了专业监测预警与群测群防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以预警站点为依托,以群测群防为基础,防治山地灾害的减灾避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防总、水利部关于切实做好地震灾区防洪工程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长江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工作。2008年5月13日,针对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内滑坡、泥石流灾害险情等因受四川汶川地震影响可能加剧发生的情况,长江委  相似文献   

3.
王会 《亚热带水土保持》2010,22(3):51-52,71
云南省彝良县因特殊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水文条件,成为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最为集中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危害集镇、村庄、交通运输和农业生产等。为减少滑坡泥石流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1991年成立了麻窝滑坡泥石流预警点,2002年列为滑坡泥石流群测群防县,开展了以雨量、排桩为主的滑坡观测工作,面对大面积的滑坡,建立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以"土法"观测为主,仪器监测与人工监测相结合,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凉山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凉山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探讨了监测体系的构建思路:一是"长治"工程的监测体系,主要依托"长治"工程项目县建立;二是开发建设项目的监测体系,依托监测部门建立;三是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的监测体系,依托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凉山二级站,联合国土部门山洪灾害治理建立;四是主要河流的监测体系,依托州水文局建立。阐述了监测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甘肃康县地处嘉陵江上游,地质构造复杂,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众多。2002年该县被列入了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开展泥石流监测预警。最近,该县县委、县人民政府联合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该项工作。一是研究成立了康县滑坡泥石流预警群测群防工作领导小组,县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办事机构设在水土保持局,全面统筹和领导全县滑坡泥石流的群测群防工作;  相似文献   

6.
陇南、陇南片处于秦岭山区,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是我国4大滑坡、泥石流集中高发区之一,给该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在这类地区开展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建设好生态环境,搞好防灾减灾工作中开展的一项新课题。该文阐明了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的含义与内容,分析了滑坡、泥石流的诱因,探索了在土石山区”土  相似文献   

7.
简讯     
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成功预报文县关家沟泥石流灾害2008年5月17日,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成功预报甘肃文县关家沟泥石流灾害,挽救了700多人的生命,取得了“5·12”汶川地震后预警系统抗震救灾的新成绩。据甘肃省文县水土保持局报告:2008年5月17日17时20分,  相似文献   

8.
长江上游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集中,发生频繁,危害面广,对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治理滑坡、泥石流灾害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根据我国国情,目前实行以防避为主,充分发挥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站点的辐射效应,普及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基础知识,动员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开展群测群防,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不失为防灾减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2008年1月,由长江水利委员会编纂的《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技术手册》由长江出版社出版发行。1991年,针对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特点和治理难度大等现实,国家将滑坡、泥石流预警纳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体系中,组建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以下简称“预警系统”),并将其作为实施中国10年国际防灾减灾计划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上游陇陕片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的建设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上游陇南陕南片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于1991年建立并开始运作,在陇南设立了1个一级站,在略阳、礼县、舟曲设立了3个二级站,在武都、文县、西和、礼县、宕昌、天水秦城、舟曲、略阳设立了19个监测预警点。文县、舟曲、武都被列为群测群防试点县,在武都县清...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减灾效益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水土保持》1999,(9):24-25
长江上游有大小滑坡15 万处,泥石流沟1 万余条。自1990 年建立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以来,预警站( 点) 与群测群防结合,成功预报滑坡、泥石流灾害险情76 处,处理灾害险情34 处,避免直接经济损失7 000 余万元,走出了一条动态普查—宣传培训—重点监测—定点定人—预警预报—防灾减灾的群测群防成功之路,积累和总结了一系列成功经验和监测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陇南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流失灾害是制约甘肃陇南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多年的治理实践已初步探索了基本经验 ,并建成了一批“富民强县”的水土保持工程。该区立地条件的特殊性 ,决定其必须树立生态优先的思想 ,按照“重点治理 ,创建精品 ,加强封禁 ,退耕还林”的发展思路 ,重视滑坡、泥石流防治工程建设 ,进而加快全区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为确保滑坡、泥石流预警监测重点防治区安全度汛,甘肃舟曲县水土保持局、预警二级站、群测群防管理站认真贯彻“严防死守、精心监测、准确预报、确保平安”的指导思想,在2006年的预警监测工作中重点落实了以下五项措施。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泥石流滑坡及其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地形高差悬殊,地质构造复杂,降雨丰沛且多暴雨,是我国泥石流、滑坡最为发育的地区。区内发育降雨型泥石流、溃决型泥石流和冰雪消融型泥石流,以及地震滑坡、工程滑坡和降雨滑坡。泥石流和滑坡主要沿断裂带、河流和交通线成线状密集分布,在地震区成群分布,其活动具有突发性、准周期性、群发性、季节性和夜发性、灾害链生效应等特征,对城镇、道路、矿山、农田、水利水电工程、景观资源和风景名胜、生态环境等造成危害。考虑到灾害活动特点和现有的减灾基础,提出如下减灾对策:开展全区灾害普查,建立灾害信息共享平台;全面考虑减灾需求,合理部署减灾工作;重视基础研究,研发减灾技术,规范减灾行为;健全灾害监测体系,提高灾害监测预警精度;加大重点灾害的治理力度,建立不同类型灾害治理模式;进行灾害风险分析,加强灾害风险管理;探索新时期减灾规律,建立灾害持续治理和减灾长效运行机制;加强能力建设,进行减灾教育和科普宣传。  相似文献   

15.
昭通系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高发区和重灾区,滑坡、泥石流常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昭通二级站在灾害监测预报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希望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能在昭通增设预警点和群测群防县,规范监控网络,建设群测群防体系。  相似文献   

16.
简讯     
《中国水土保持》2008,(6):58-59
长江委加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工作;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淤地坝工程安全度汛;江西布局近期水土保持工作;晋中市加强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龙南县将“高人”列入小流域重点调查内容……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上游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约有大小滑坡 15万处、泥石流沟万余条。 1991年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 ,10年多来坚持预防为主、分区分级管理、重点监测、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 ,已成功预报 10 0多起滑坡、泥石流灾害险情 ,使 3 3万多人免遭灾难 ,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达亿元 ,成效十分显著。介绍了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其特点、预警系统防灾减灾的主要经验等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地震除直接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还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等次生山地灾害。崩塌、滑坡等又为震区泥石流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使这些泥石流沟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活跃期。以地震重灾区陇南柏水沟泥石流为例,在分析泥石流形成条件和泥石流特征的基础上,预测其发展趋势,并根据泥石流危险性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县被列为"长治"工程重点县后,针对全县频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在泥石流监测预警点和滑坡、泥石流群测群防点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对滑坡和泥石流的监测机制、预警网络建设、科学监测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准确预警预报为出发点,以"防大汛、避大灾、减少灾害损失,服务于发展山区经济"为目的,成功地预报了多处滑坡、泥石流灾害,并进行了险情处理,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安全保障,取得了明显的防灾减灾效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开展以元阳梯田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链为基础的风险监测预警研究,为改善降雨诱发型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预警精度,提高防灾减灾工作针对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降雨模型模拟试验来探讨元阳梯田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破坏过程,通过对降雨量、体积含水率和坡体变形破坏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不同降雨条件下灾害链风险预警阈值。试验设置长时间中雨(50 mm/h)、长时间暴雨(120 mm/h)、循环间歇暴雨和干旱突发型暴雨4种降雨工况。 [结果] 在降雨持续作用下,灾害链发展过程为:地表冲刷、蠕滑、快速滑动、泥石流运移及运移结束。坡体破坏最先从左侧坡脚开始,右侧坡脚稍后。不同降雨工况下坡体破坏形式不同:暴雨工况下坡体中部会产生一条横向裂缝,而形成上下两个滑块;中雨工况下坡体则陆续形成多个滑块;干旱突发暴雨工况下泥石流形成时间最短,运移距离最远,流通和堆积范围相比其他降雨工况更广。 [结论] 滑坡泥石流灾害链预警监测指标主要为累积降雨量、降雨持续时间、含水率变化和坡体变形发展现场监测。这些监测参数受降雨条件、土体性质、坡角和外部动力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