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两年的大田试种,由白莲专家、中国管理科学院研究员谢东安培育出的中国杂交莲1号获得成功。该莲种开花多、结实率高、颗粒大、产量高、品质好,每667平方米结莲蓬可达1万个以上,平均每667平方米产120千克以上,最高667平方米产达200千克;莲肉蛋白质含量达22.69%,较普通莲高出3-4个百分点,并且每个莲蓬中均含有两种颜色的莲肉:一种是常规颜色,  相似文献   

2.
莲子物理机械特性试验研究(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子莲,莲肉的外形尺寸,莲心直径,莲壳厚度以及莲肉与莲壳的密度进行了测量,测量数据表明,子莲、莲肉的外形尺寸,莲心直径,莲壳厚度的测量数据均有一个分布集中的区间,对设计莲子初加工设备有参考价值;莲肉和莲 密度测量数据表明两的密度值差异甚大,暨可用重式式也可用于水选法来分离莲肉和莲壳。  相似文献   

3.
建选17号是建宁县莲科所杂交选育的子莲新品种,该品种茎秆粗壮,生长势强,莲蓬直径11~16 cm,结实率72%~85%,心皮平均25枚.  相似文献   

4.
白莲是一种水生植物,生育期180~200天,采摘莲蓬的时间持续60天左右.从理论上讲,每亩白莲可产壳莲500多公斤,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白莲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但由于多种原因,单产有明显下降的趋势,亩产只有75~100kg.若不采取措施,损失将会越来越严重.白莲低产原因何在?有何对策?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植与宿根建莲的开花结实习性及花粉形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崇莲一号”为材料,宿根子莲为对照,对缩根与新植子莲的单花与群体的开花习性,产量构成因素等性状及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宿根子莲与新植子莲在单花开花习性上基本一致,而在群体开习性上存在差异,宿根子莲的花期提早5-10d;新植子莲与宿根子莲相比,对温度的反应敏感些,气温不同,莲蓬直径和平均每个莲蓬的心皮数变化也不同,新植子莲与宿根子莲单株产量存在较大差异,新植子莲的产量比宿根子莲(两年)高19.9%,造成宿根子莲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结实率和单粒干重减少所致,而与单株莲蓬数,单株心皮数关系不大,对其花粉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周期莲花的花粉发育形态存在较大的差别,新植子莲的花粉表现正常,宿根子莲的花粉发育不良,宿根年限越长,其花粉败育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6.
影响鲜食子莲产量的形态指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南四湖"鲜食子莲产量的形态指标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鲜食子莲莲子产量的主要形态指标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依次为;莲蓬重(0.953 6)、莲蓬径(0.810 3)、莲子径(0.761 4)、莲子重(0.713 1)、果皮重(0.677 8)、成熟度(0.638 3)、莲子高(0.565 1)、莲子数(0.411 2),对产量的直接影响重要性依次为:瘪种子数(-0.456 4)、莲子重(0.450 1)、莲蓬重(0.434 2)、莲子数(0.266 5)、莲蓬径(-0.093 7)、莲子径(0.076 5)、成熟度(0.041 4)等;形态指标间具有明显的制约关系;并提出了增加子莲产量的策略和技术.  相似文献   

7.
一、特征特性"十里荷一号"子莲植株长势旺,花期长达102天以上,从现蕾到开花的时间为10~20天,花蕾长卵形,莲蓬呈扁平状,直径10~15厘米、厚(高)5~8厘米,单朵花开放持续时间3~4天,谢花后到果实成熟(采摘)为12~18天,花瓣数15片左右,花为粉红色。平均每蓬实粒数为19.8粒,百粒重100.5克,结子率90%。熟期早,6月底7月初就开始采收莲蓬。植株较矮,平均荷梗高1.48米,  相似文献   

8.
"越糯2号"是绍兴市农科所以"Z94-207///越糯1号/黑宝//嘉育293"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籼糯新品种.1998年经绍兴、诸暨、嵊州市农科所联合鉴定,平均亩产535kg,较对照"浙852"增产13.2%.1999~2000年参加绍兴市早稻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417、519.85和471.43kg,较对照"嘉育948"分别增产5.3%、6.52%和9.4%.两年区试增产均达极显著标准.1999年在绍兴县东湖农场示范种植110亩,实产为370~420kg,2000年扩大到275亩,平均亩产440.6kg.其中该场周国根农户种植44.63亩,平均亩产483.5kg.东湖镇独树园区许夏牛农户种植42亩,平均亩产450kg.皋埠镇孟家葑村吴玉富农户种植13.7亩,平均亩产510kg,其中2.5亩,亩产达550kg以上.于2001年1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和化肥减量等绿色小麦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亩施有机肥500 kg+绿色防控"技术,平均亩产379 kg,"亩施有机肥250 kg+生物防控"处理,平均亩产353 kg,不施肥不进行病虫害防控处理,平均亩产340 kg,三种绿色栽培模式比常规栽培减产26.9%~34.4%,按差异化价格计算,亩效益1 730~1 847元,明显高于常规栽培。减肥10%的处理,平均亩产459 kg,比常规施肥减产11.5%,二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徐州8785是本所1981年用徐州21号作母本、郑州761作父本杂文选育而成.一、产量表现1990~1991两年同时参加徐州市和江苏淮北片小麦品种区试.徐州市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47.9kg,较对照品种徐州21号增产7.3%,达显著水平.淮北片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65.5kg,较对照济南13增产11.8%,达极显著水平.1992年淮北片小麦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1.1kg,较对照徐州21号增产2.3%.1990~1992连续3年参加黄淮南片区试,平均亩产421.1kg,比对照豫麦7号增产22.6%,达极显著水平;比徐州21号增产3.7%,增产不显著.3年共57点次试验有42点次比对照增产,占试点总数73.7%.  相似文献   

11.
在栽培白莲时,一般是用全部莲体作种,亩用种达300 kg左右,成本太高.据试验,用莲的顶芽作种,不但可节省大量种莲,而且产量比莲体繁殖提高10%~30%.  相似文献   

12.
秋高气爽,正是莲子上市的旺季,莲子是滋补上品,为人们所喜爱。莲,又称荷;莲子,是荷花的果实,别称莲米、莲实、莲蓬子,是莲藕的种子。从莲蓬取出晒干,未去壳前称壳莲,去壳后称肉莲,即上市供应的莲子,我国生产莲子已有3000多年历史。莲子从栽培上分;有家莲、湖莲和田莲三种。  相似文献   

13.
"春江糯2号"系中国水稻所育成,来源是"丙92-124/春江糯",1995年定型,1998年在金华市区试,我县试点亩产达453.4kg,比对照"祥湖84"增产23.64%,达极显著水平.1999年续试亩产407.5kg,比"样湖84"增产3.56%.2000年我县承担市生产试验亩产444.63kg,比"祥湖84"增产9.97%.面积逐步扩大,其中1999年桃溪镇东垄村试种1.34亩,亩产达547.39kg,2000年武阳镇6户调查59.1亩,亩产达439.6kg,2001年南丰村试种1.48亩,亩产472.9kg.通过试验、示范,该品种丰产性好、米质优,有推广价值(见表1、2).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科技》2015,(15):94-95
以9个子莲新品系为研究对象,考查了物候期和经济性状,检测了7项主要品质指标,对比了不同品种间的优劣。结果表明院不同产区的子莲在农艺性状上有明显的区分,建莲品种继承了其地方品种的优势性状,如大粒、高心皮数、莲蓬大;宣莲品种分为鲜食、加工2类,鲜食品种莲蓬多、结实率高,但是颗粒小;唯一的赣莲品种京广1号田间表现不及建莲、宣莲,可能由于栽培管理不当造成。各地子莲新品系干莲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庆元县年推广再生稻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其中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单产比其他稻田低20%~30%.对此,我们借鉴安徽等省地膜水稻栽培技术经验,对山区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生产开展大田覆膜湿润栽培的试验、示范.据试验、生产调查,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覆膜栽培比常规栽培头季增产8.8%~17.1%,再生季增产24.2%~27.7%,两季合计增产13.7%~21.2%.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全县再生稻平均亩产达840.0kg,示范方平均亩产908.0kg.  相似文献   

16.
两经一油(小黄瓜、白萝卜、油菜)在我区达1500多亩,经济效益高,亩产值达2130元以上,其中小黄瓜(乳黄瓜)亩产2000kg,产值980元;白萝卜亩产3500kg,产值700元;油菜亩产230kg,产值450元.  相似文献   

17.
玉米是四川旱地主要粮食作物,其增产潜力大,总产量高,是保证我省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随着育成品种和新技术集成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已由上世纪90年代亩产250~300kg提高到现在普遍亩产近450kg.那么,玉米还有多大增产空间呢?1989~1990年掖单51推广之初,在简阳市莲花乡进行了高产示范,经四川省农业厅、农科院等组织专家现场验收,亩产达750kg.  相似文献   

18.
建宁白莲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是一种重要的水生经济作物,依用途分为子莲、藕莲和花莲三大类。建宁县是全国子莲主产区之一,近年来年产建宁(捅心)白莲约1800t。建宁白莲以粒大圆满,莲肉洁白,久煮不散,清香可口等优良品质而闻名。这除与建莲品种有关外,还与精细的加工也有密切关系。现将其加工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县于1994年引进"豫粳5号"水稻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其表现抗倒性好,抗稻瘟病能力强、品质好、千粒重高,增产潜力大,是当前鲁东南地区稻麦两作的理想品种.1997年我县6万亩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达552kg,最高达654.1kg.1998年我公司承担的麦茬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课题,亩产达702.9kg.现将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镇近十几年来小麦单产一直不高不稳,徘徊在150~300kg/亩,少有突破300kg/亩,而品种因素较为突出.2002、2003、2004年前民村"加麦1号"亩产分别为270、275、280kg/亩,引进"杨麦12"后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2004年亩产290kg,2005年在我镇获大面积高产,平均亩产328.8kg,比2004年增产38.8kg,增产13.37%,其中前明村617亩平均亩产为340kg,比2004年增产50kg,增产17.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